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 (1)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下里巴人经济学 (1)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 (1)
(749 reads)
时间:
2015-2-28 周六, 上午12:22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下里巴人经济学 (1)
“经济”一词应当是各种不同文化里都有的概念,因为人的生活里有必然有一部分属于经济生活。可是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却会因文化的不同而差别很大。如果比较中、英文,将中文“经济”翻译成英文,通常选择economy作为对应词。可是,比较
经济
和economy的在中文词典和英文词典里的释义,你就会发现两者的差别其实很大。所以说,国人使用
经济
一词说事时,未必就是economy的意思。
而“经济学”一词却是地地道道的外来词,因为这门学问是外国人发展起来,由洋人和汉奸合作舶入中国的。所以
经济学
就是economics,确定无疑。可是这样对于我们普通百姓下里巴人们就有了问题:人家的economics研究的是economy,我们的
经济学
研究的虽然是
经济
,可是我们的
经济
却和人家的economy不是等同的概念,那我们了解经济学不就会产生偏差吗?敝人以为答案是肯定的。其中的逻辑就在于我上面说的:
经济学
=economics,可是
经济
=/economy,所以我们用自己的
经济
概念来理解
经济学
难免产生误解。
洋人中的下里巴人们懂得经济学的其实也是很少,如同各种专门的学问都是专业的人才摆弄的东东一样的道理。可是经济生活又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不管你懂与不懂,经济一定是常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在弄错了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的情况下思考和说话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已故经济学家斯提戈勒(George Stigler)说,不管你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主张保护主义还是自由贸易,支持世界主义还是民族主义,信神还是不信神,懂得经济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总是有用的。
敝人按斯特戈勒的建议也学了一点经济学的毛皮,这里斗胆向各位作一点下里巴人水平的介绍,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得到行家里手的批评指教,让我们大家一同得益!这样的话,我们的很多讨论就会更有根据,少一点凭想当然的推论来议事,岂不是一件好事?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尤其是年轻一点的同志,能把新的东西说来给我们听。我以为这里不过一个虚拟世界,大家都一样,只有对事实的真伪的辨别,不同观点的讨论,没有关于个人的其他判断。
开场白写到这里打住,下面开始说正题。
窃以为经济学虽然是一门高深复杂的学问,但是如同其他学问一样,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我们下里巴人就可以理解和把握的道理。如同运动力学,虽然它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问题,可是并非所有的运动现象都要用运动力学的各种专门术语和算式来解释。不过,这样做并不等同于说运动现象可以不用运动力学来解释。运动力学是关于物体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之集合,它可以让人用它来解释运动现象,并利用它来设计和控制物体的运动。
按照同样的逻辑,经济学也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它提供的经济活动的规律一来可以解释经济现象,二来可以被用来调节经济活动。但是,经济学所说的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不是运动力学里的物。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人有主观意志,物没有主观意志,所以人可以通过主观意志进行不同的活动,而物却没有这种可能。这样一来,经济学研究出的关于经济活动的规律还是否管用就是一个首先需要澄清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经济学家们争论不断,有的认为经济学研究得出的关于人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局限性的,指的是“正常情况”下的经济规律。那么,什么是“正常情况”?一般的说法是,“正常情况”说的是人在理性主导下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在情绪支配下的经济活动。例如,“易子而食”说的是人在极度饥饿时交换骨肉获得食物,这种活动不能算是经济活动,也不是经济规律所能解释的。可是,当股票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时,这算不算人的经济活动?这样的问题让经济学家们头痛。显然,如果这样的活动被排除在经济学研究之外的话,经济学还能帮我们解决多少问题?如果算上的话,那么,“易子而食”是不是也不能排除?
我个人以为上面这个问题恐怕无解,有待研究的不断深入来提供答案。我对于在关于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争论中出现的各种看法,倾向于接受罗宾斯(Lionel Robbins)的说法: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使用可以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他的这句话说的是:第一,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的使用;第二,这种资源必须是稀缺的;第三,这种资源必须是多用途的。理解罗宾斯的定义还要界定什么是“资源”,什么是“稀缺”,以及什么是“多用途”。
关于“资源”,我以为包括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及其他人造的各种产品。自然资源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分别为能源和原材料,例如石油可以是能源也可以是化学原料。人力资源则包括了人的体力和脑力两者。汽车就是人造产品。“稀缺”是指资源的有限性,例如一般情况下空气不会是稀缺资源,而水会在不同情况下在稀缺和非稀缺间转换。多用途比较容易理解,关键是什么是非多用途的资源。我以为如个人的肢体部件、个人仅有的一份口粮、祖上传下的不许出卖的东西等。换言之,不能进入交换的东西就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罗宾斯的定义用下里巴人的话说,就是当任何一样东西----不论是有主的还是无主的---- 一旦有不止一个人需要它(此即所谓“使用”),并且这种需要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不能得到充分满足(此即所谓“稀缺”),经济活动就产生了。所以,在远古时代,当人还只能像其他动物一样每天要采集食物维持生命时,经济活动也就不会存在了;如果人间天堂建成了,也不会有经济活动了。因为在远古时代,个人采集的东西只能满足基本需要,不能为他人所用,所以没有经济活动可言。(当然,这里假定抚养孩子是延续自身生命的一部分。)到了理想国里,大家热爱劳动,物质极大丰富,每个人都是要啥有啥,如同空气一样,经济活动中的一大部分也就自然消失了。稀缺的只有自然资源,不过那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理性的安排来解决。
想清楚了这一点就不难想到,原来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过上取消大部分经济活动的日子。我们每天都在谈论经济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可是恐怕没想到最好的日子原来是没有经济活动的日子,不过是和那种远古时代截然相反的没有经济活动的日子而已。
这样的一天会不会出现姑且放置一边,不是本文要谈的讨论的话题。下面还是言归正传,说说在罗宾斯的定义里,下里巴人经济学主要有哪些东西。
(待续)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刚刚进去对最后两段作了点修正。
--
河边
- (0 Byte) 2015-2-28 周六, 上午2:01
(14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8651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