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马步芳,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马步芳,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曾节明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14/10/01
文章: 50

经验值: 2961


文章标题: 马步芳,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847 reads)      时间: 2015-2-09 周一, 下午2:13

作者:曾节明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马步芳,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由于他曾给予中共沉重的打击、更由于他始终坚定的反共立场,马步芳这位曾统治青海四十年之久的军阀,“解放”后被新当局涂抹得漆黑一团,完全落得一个淫棍和恶魔的形象。的确,马步芳在男女关系上劣迹斑斑,他的统治亦有残暴的一面,但如果马步芳只是一个淫棍和恶魔,就不能解释“解放”后青海人,为何会偷偷地怀念他;更不能解释在现行当局意识形态破产的今天大陆,伴随着民国热,会涌起对马步芳追思和翻案的热潮。

  历史上真实的马步芳,的确很好色,以致于妻妾成群,但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好色只是小恶,祸国殃民和亡国才是大恶,试问“解放”后新朝的皇帝和官僚们,他们在祸国殃民的同时,是否比马步芳更清心寡欲廉洁自律呢?那个伟光正的集团,利用中国人重小德(对男女关系等私德极端偏重)而轻大德的弊端传统,曾经无比成功地把马步芳塑造成一个万恶的魔鬼,但是现在行不通了。
  而马步芳的统治是否“残暴”,更有商榷的地方。

  真实的马步芳,是一个惜才如金的统治者。
  青海藏族达如玉部千户宦仓阿格的管家同曲乎,出生于牧民中赤贫户,完全靠实干节俭一步步奋斗上来,马步芳对精明诚实守信、在藏民中口碑颇丰的同曲乎很欣赏,特在宦仓阿格被人仇杀后,任命他继任千户,还送给他一千大洋,用于在海晏县举办千户继任庆典,以后又亲自保举同曲乎加入国民党、提拔他担任国民党海晏县党部执行委员、青海省副参议长。日后同曲乎果然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信誉,充分发挥了凝聚一方稳定一方的作用。
  就是这个在藏族达如玉部中德高望重、为马步芳器重的同曲乎,“解放”后却被“人民政府”活活整死了。
  马步芳并非单纯的赳赳武夫,他是喜爱文艺的人,对文艺人才待如上宾、视若珍宝。1938年,马步芳初见当时还籍籍无名的作曲青年王洛宾,一见如故,大有相见很晚之态,当即推荐他到省立重点中学——西宁回中任教;1939年,王洛宾传世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问世,传唱全国,马步芳大喜过望,提拔王洛宾为青海省教育厅做地方干部训练团教育科长及教导处长,并且兼任军官训练团教官、政工处长,上校军衔;从此,王洛宾一跃而成了青海军、政、学界共同的音乐教官。
  马步芳对王洛宾爱不释手,到处炫耀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唱一个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王教官给我们青海省争来的荣光!我要让他们都知道,我们青海省有一个王洛宾王教官!”
  1941年,王洛宾因“共党特嫌”被军统抓捕入狱,马步芳闻讯大惊,亲自出面活动,将王洛宾保释出狱,官复原职。
  音乐家王洛宾在军阀马步芳统治下的国宝级待遇,与“解放”后他在以毛某某为首的“先进集团”统治下二十多年流放+监狱+劳改的境遇,何止是天壤之别?

  真实的马步芳,是一个酷爱民族音乐和歌舞的人。1945年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当年秋天,青海全省举行庆祝抗战胜利社火比赛。喜好音乐歌舞且好大喜功的马步芳,决定司令部自己也搞一个社火队,让王洛宾组织节目排练,以图在比赛中拿个名次。为了启发王洛宾灵感,马步芳还亲自扯着破锣嗓子,将自己家乡青海河州老家的一个“花儿”歌子唱给王洛宾听,但因为离开老家时间太长,他已经唱不全原来的歌词了。
马步芳的歪打正着,竟真的启发了王洛宾的灵感,本来王洛宾对这个曲子并不陌生,走遍青海各地采风时,他搜集过不少海东的“花儿”,那种淳朴真切的曲风,有动人泪下的效果,他当即就在马步芳的不全歌词基础上,连夜对歌词曲调修改润色,将一首民间小调修改成一首欢快的爱情歌曲,手法简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这就诞生了王洛宾的另一首传世名作《花儿与少年》,经由王洛宾排练,在当年的社火比赛上,出现了一个惊艳的歌舞节目:
  八名彪悍的青马军士兵跳着大步流星的舞步出场,另有八名俊美的士兵穿上妇女的民族服装,反串成少妇,踩着碎步出场相合,和声唱着:
  “春季里那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
  绣呀阁里的女儿呀,踩呀踩青来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 。

  夏季里么到了这女儿心上焦
  石呀榴花的子儿呀,赛呀赛过了玛瑙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亲手摘一颗 。

  秋季里那么到了这,丹桂花儿开,
  女儿家的心呀上,起呀起了波浪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扯不断情私长。

  冬季里么到了这雪花满天飞,
  女儿家的心呀上赛呀赛过了白雪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认清了你在来。”

  这就是青海传世歌舞《花儿与少年》的雏形。马步芳促成了这一不朽名作的诞生。
  
  真实的马步芳,是一个具有民本意识的统治者,1936年他当上青海省代省长,即开会训话众官吏说“各位要认识本主席,本主席自从服务社会以来,得了个伟大的启示。这个启示颇有意义,比如我们为官吏的不织不耕,穿的吃的… …及住的哪一件不是老百姓供给我们的?我们受了老百姓这样的供给,若不再努力公务,为人民尽责而向金钱上去计划,何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呢?”
  这种民本意识,比起某党迄今还在唾沫四溅地宣扬“皇恩浩荡”现代版的“党的富民政策”,此种今不如昔的倒错,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真实的马步芳,是一个精明勤奋、擅长管理、富于实干精神的统治者。他仍然黎明时分即起床,赴西宁乐家湾兵营主持操练,下午转回省政府处理公务。他事必躬亲,对下属监督极严,甚至以电话亲自指挥,各县县政。有的县长每天得接他二、三次电话。各机关学习他随时可能视察。
  马步芳崇尚实干,他的座右铭“一切事业非学不会,一切事业非干不成”。
  马步芳非常重视教育,而且主张实践兴教,1936年他说:“教育是实践,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我们要求知,知道了,就要行。知而不行,等于不知,或较不知更害。”
  马步芳又说,“建设新青海不二法门,必须要将不知而冲动,知之而不行,行而不果的三样毛病革除净尽。”桂系回族首领白崇禧十分推崇马步芳的果敢精神,称赞他说:“子香先生的知必行,行必果的精神,实在是常人所不及的。”(《马步芳家族的兴衰》)
  马步芳统治下的青海,农牧业的发展都曾经达到“解放”前最好的水平,青海省成为中国西北模范省,而青海经某“先进集团”“解放”十年后,农牧业反而倒退回比马步芳时期大不如的境地。

  真实的马步芳,是个坚定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人。1932年,他督军两次打败由英国支持的犯青藏军,迫使达赖喇嘛签订了青藏和平协议,挫败了英帝国分裂中国青藏的图谋。
  
  真实的马步芳,是个具有杰出军事眼光和政治眼光的人。1936年,他所统帅的青马军凭借正确的战术——骑兵追尾和不容喘息的袭扰战术,全歼了优势装备中国共产党西路红军;抗日战争中,他根据日本陆军缺乏装甲保护和连发自动武器的弱点,故伎重演,制定了针对日军的骑兵战术——追尾、截击和袭扰战术,马家军骑兵给日军以很大杀伤,直至极不适应骑兵战术的日军采用了毒气弹,才扼制了马家军的威胁。
  不同于蒋介石的摇摆,马步芳从穆斯林信念出发,自始自终认定共产党是魔鬼,他认为:枪炮,才是共产党唯一听得懂的语言;这个认识,无疑比“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以德报怨”——企图以道德感化共产党的认识,来得清醒。

  真实的马步芳,是一个对故国乡土无限热爱的人:1949年十月解放军攻占西宁,逃到重庆的马步芳,听到西宁“解放”的消息,悲恸得嚎啕大哭。1975年,一位青海穆斯林老人从台湾来到沙特阿拉伯朝圣,探望了老病的马步芳,当时久已病笃、处于弥留之际的马步芳,已经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两人见面时用西部独有的方式手谈。说到对家乡的感情时,老人出示一个羊头、一个马头和一个牛头以询问,马步芳对此连连摇头;再问时,老马已是老泪纵横,他颤抖着指指天、指指地、又指指自己的心,意即:我对故国家乡的深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对青海家乡的感情就有多少!
  1975年7月31日,马步芳就在这无限乡愁中,病逝于遥远的异国沙特阿拉伯,终年73岁。

  曾节明 写于2015年二月六日于冰寒纽约州





  

作者:曾节明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曾节明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1708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