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什么是“启蒙”?(6—完):真实后面才有人生 |
 |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
|
|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什么是“启蒙”?(6—完):真实后面才有人生
这么大的一个关于启蒙的话题想用几个帖子清楚地说出一个所以然属于不可为而为之,最后还想用一个帖子把前面说的总括一遍恐怕更无可能。所以读者看过这最后一帖如果还能留下一点印象的话,那应当算是我还是说出了一点所以然。
1、人类200多万年的历史轨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如何走向现代文明的趋势,不过我们却没法根据这个趋势预料明天一定如何如何。轻易去实践马克思等曾经作出的“人类历史必由之路”预言而给人类带来的祸害实在让人刻骨铭心。不过现代对于智力活动的模拟研究给人提供了预测人类未来的新的手段,通过智力研究积累的资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告诉我们人类的自由只会不断扩大,人类思想的结果是冲破-----而不是设立-----思想的藩篱。
人类思想的结果一面极大地扩大了人的自然自由,一面要求有更多的社会自由。这种状况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表现不同,在民主法治国家是人民如何通过自己的民主权利来改进法治;在转型国家(如中国)则是如何在一夜间可以享受从未有过的自然自由的同时也不忘追求社会自由,-----即如何向民主法治过渡的问题。换言之,思想的藩篱在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形态,思想的藩篱会永远存在,只有新旧之分,旧藩篱比新藩篱总是要更高大厚重。
2、民主法制是打破政教合一的专制以后建立的人类社会制度,如果将其看作新的思想藩篱的话,政教合一的专制制度就是旧的思想藩篱,根据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智力活动的研究的结果,旧的藩篱一定会被新的藩篱取代。所以,尽管我们不能肯定民主法治社会是否就是最后的思想藩篱,但这不会阻止法治社会终将取代政教合一社会,给人以更多的社会自由。希望通过“德治”来取代“法治”建立“民主德治”社会是违背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的想法,因为道德和法律乃是诉诸不同的机制对人施以约束,前者通过动机,后者针对行为。而人性的天然不完满使得在人类社会实行全面德治的“乌托邦”梦想,在迄今的历史中没有成功的先例,无不最终导向政教合一的专制。
是否能够建立对于抽象世俗权威的服从和把诚实(即求真)放在所有价值之上这两点是传统政教合一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关键所在。没有这样认识的传统专制社会领袖不会将法治“恩赐”与社会,没有这样认识的普通民众在法治社会生活会有难以认同法治的问题。中国传统思想中缺少对于抽象权威的尊崇意识,根深蒂固的“求好”第一的讳言文化的影响,都使得法治在中国的建立分外困难。
3、世界上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只能从弄清事实开始,无有例外,因为事实之外无善恶、无好坏、无美丑,事实之外惟有一个“空”,只剩下无需大脑的自由,它不是冲破思想藩篱的自由,而是对于思想藩篱假做看不见、自我禁锢的自由。
从人类认知过程来看待求真的话,求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管是分辨事实和观点,弄清真假判断与好坏判断的区别,都可能极其复杂,因为人的大脑虽然是人之为人的智慧之源,但它的天然不完备性又是人的缺陷的根源,我们除了它没有更好的替代。所以,能否真正认识真理是一个问题,但是它不会改变“世界上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只能从弄清事实开始”。把“求真第一”作为我们的最高价值因此是我们必须的选择。有了真相才有善、恶、美、丑、喜、怒、哀、乐、等等一切,才有自由可言,因为自由不是好,也不是坏,是人之为人的状态,充满了善恶美丑和喜怒哀乐。
4、因此,我们的启蒙的第一站是求真教育,因为中华文化的传统是“好字当头”。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成年人都有义务告诉他们这个道理;对于我们自己则还有一个“摒弃旧的观念、价值,开放自己的心智”的unlearn问题。这个过程有多长、有多难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个unlearn却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我们无法回避的过程,无有例外。
谢谢你的耐心!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