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华帝国续篇-----(7) 帝国的消亡和延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华帝国续篇-----(7) 帝国的消亡和延续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中华帝国续篇-----(7) 帝国的消亡和延续 (554 reads)      时间: 2014-11-18 周二, 上午4:32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华帝国续篇-----(7) 帝国的消亡和延续

我前面两帖的分析说明了两点:第一点是中华帝国体制不是中国人民幸福的必须条件;第二点是中国过往一百年的的变化和世界的变化的趋势一致,但是帝国思维显然属于时代所淘汰的思维方式。在这两点的基础之上,还要回答“帝国体制为什么有的消亡了有的却没有”后才可能讨论“是否有可能设计出一套既能保障个人自由,又不会导致帝国解体的制度?”的问题。

国人谈起“帝国消亡”问题,多喜欢将帝国的消亡归于国家间的博弈的结果,所以“帝国消亡”是国力(即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消长的表现;而国力的消长则多归结于统治者的治国能力,因此朝代的更替就是因为前朝的昏君的治国无能,最后被他人取代。可是通观中华帝国的朝代更迭,不说征服中华帝国的蒙、满民族当年建立的国家未必国力胜于中华帝国,即使帝国内部的造反的民众也多是鸟合之众,哪能和当权者掌握的力量相比?对于这些问题的解释便是借助“民心所向”理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权者无论力量再强,失了民心便一定会失去政权,例如秦二世统治的短命。可是轮到解释现代专制的稳固现象,这个“民心”理论似乎不灵了,好像不论民心的归向究竟如何,只要专制者敢杀人,政权就可以稳固,除非有外敌的入侵。这样一来,不仅“国力论”有解释不灵的时候,“民心论”也有说不清楚的时候。

所以我要变换一个角度来检讨“帝国消亡”的问题。我从三个方面入手来观察这个问题:自然是人的天敌,人的专制性,人性的演进。

一、自然永远是人的天敌
不论我们认为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还是神的创造,人都是生活在自然中。但是,人的智慧使得人不仅具有自我意识,更重要的是来自这个意识的对于自由的诉求,即人所通常表现的欲望。正是由于这种欲望,使得人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最终使人得以生存于自然生物链之外。自人类存在之初,自然就是人的欲望的满足的障碍,限制着人的自由。这也就是为什么“free----自由”的本意是“免受于限制、制约、压迫”的意思,大自然从一开始就在通过不同的方式限制、制约、压迫人,-----当然这是对于人的欲望而言。

人的力量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相比于自然力来说是极其微薄的,所以人对于自然充满了恐惧和崇拜。人最早崇拜的神灵都是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就是这个道理。人的智慧特征加上自然对于人的天然的压迫使得人只能集群而居,必然是社会性的动物。

二、人首先学会服从和压迫
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理所当然地意识到人必须生活于秩序之中才可以共存。自然对于人的压迫使人一出生就必须除了按照自己的本能求生,还要服从父母的各种命令,在家庭出现之前甚至要服从其他成年人才可以生存。而一旦成年,人就必须学习通过“丛林法则”来取得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人在远古时代就学会了使用各种技术,例如火、轮子等工具,但是人学会自己设计社会秩序而不是依赖“丛林法则”来规范个人行为却相对而言是比较不那么远古的事。由于人总是面对自然的压迫并且首先学会的是服从和压迫,人最初能够想到的社会秩序的设计当然也只可能是压迫专制型的秩序。所以早期古代的人类社会没有不是主要依靠压迫和专制来规范人的行为的,不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是如此。

三、人性的演进
人类的智慧使得人从自然那里获得更多的自由的努力所获得的成果不断累积,遂有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不断增多的自由。随着人的自由的增加,人对于自身的信心就会增加,对于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的关系才会有新的想法。但是,人在真正开始有了自己的技术革命以及随后的科学革命之前,对于自然的挑战能力始终是有限的。一直到大约500年前,人类文明在世界各地的发展都是停滞或变化及其缓慢的。所以古代人类始终认为世界就是他们所知道的那个样子,世道不过是轮回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固定的。

源于欧洲的启蒙运动在过往300多年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了人对于自己和自然的关系看法,人不仅更多地解开了自然之谜,从自然那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而且认为自己可以彻底征服自然;不仅可以彻底摆脱自然的压迫,而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让自然为自己服务。既然受压迫并不应当是命定的事,强大起来的个人自然也就将对于压迫的反抗延伸到人和人的关系中,因而产生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争。服从和压迫从此就不再是人对于社会制度的设计所天然依赖的设计思想,新的制度设计从此诞生。

四、多数帝国的解体
在上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帝国消亡”问题。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生以人为秩序的出现为标志。在独立的大小不等的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不论社会内部还是社会之间的秩序都是自然秩序,即和其他动物世界一样的通过“丛林法则”依赖本能实现的自然秩序。人为秩序的存在,除了要有设计,还要有社会的认同和执行来配合,这在独立的社会之间无法做到,所以古代有“文明的国家”,但是没有“文明的国际”。整个世界的独立社会之间的关系都是依靠“丛林法则”来实现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看清楚了,古代国家通常都是实行两种秩序:对内有人为秩序(治)和自然秩序(乱)两种状态的交替,对外只有自然秩序(攻防交替)一种。一个国家只有在内部的人为秩序有效时,国力才能通过有序的组织被利用起来和邻国进行本质上是倚赖“丛林法则”的攻防,而一旦国内的发生内乱(即人为秩序被自然秩序取代时),这种组织过程就被打乱,“国力”自然无从谈起,因为不能组织起来的力量无法面对有组织的力量。

上面的状况一直延续到近代,随着自由经济和现代科学的进步而有先进国家内部社会秩序设计的不断进步,而国际秩序则直到二战后才有彻底的改观。它的发端是美国发起和主导的“新世界秩序”,逐渐将国际秩序从自然秩序(即“丛林法则”)向人为秩序转型。但是,由于战后出现的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使得“新世界秩序”的建设限于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并将该阵营里的帝国一一解体;而属于苏联阵营的俄帝国和中华帝国却得以生存于“新世界秩序”之外而得以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名号下延续。自1990年后,尽管中华帝国仍旧打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招牌,但是这两国都政治上不再对国民进行阶级分类,经济上不再消灭私有制,所以两家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是重回俄帝国和中华帝国,都面临现代化转型才挑战。也正因为如此,两家才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不过,这一来,世界的格局就完全变了。美国二战后之所以能够发动并领导建立世界秩序,主要的原因当然是自身的力量超强,其中还有西方阵营面对共产阵营的威胁不得不服从美国的权威的原因。美国如今面对中、俄帝国,以上的两个优势就都没有了,要将这两国纳入新世界秩序并非易事。当1990年中、俄两国都发生了转型剧变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西方所面对的中、俄两国会在25年后一跃为今天世界的两大经济和军事力量,甚至有可能会要求建设一个“新新世界秩序”也未可知。

世界面对着一个新难题。

(待续)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175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