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啊,父亲的土地,我挚爱的土地!” ----爱沙尼亚纪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啊,父亲的土地,我挚爱的土地!” ----爱沙尼亚纪行   
老礁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14/05/06
文章: 332

经验值: 14521


文章标题: “啊,父亲的土地,我挚爱的土地!” ----爱沙尼亚纪行 (1228 reads)      时间: 2014-8-30 周六, 上午1:36

作者:老礁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沐浴着波罗的海六月温润的风,走下游轮,踏上向往已久的英雄的爱沙尼亚土地。

游人们蜂拥着朝首都塔林中世纪老城圣奥拉夫教堂高耸的尖塔走去。这是自然的,这个哥特式教堂的耸入云天的尖顶曾有159米高,在十六世纪时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塔林的老城处处都是充溢着吸引人的魅力的。绕过任一个鹅卵石铺就的蜿蜒小巷,就会有奇景映入眼帘。中世纪建成的厚实的城墙和坚固的防御塔还在巍然矗立着,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1.9公里的城墙和20座防御城楼,在过去长期的岁月中,他们是爱沙尼亚安全的保障。





除了哥特式的圣奥拉夫教堂,塔林老城还有不同风格、代表不同文化,甚至记载着爱沙尼亚被占领的屈辱的教堂。俄式东正教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就是俄国沙皇统治爱沙尼亚的象征。





老城的市场上挤满了熙熙攘攘的游人









老城边的自由广场西边的巨大的十字架柱子,是1918-1920独立战争的纪念碑





在塔林老城的目不暇给的迷人景物中,我的心却另有所属,我在寻找着爱沙尼亚当年‘歌唱革命’的遗踪,耳中仿佛震荡着《父亲的土地,我爱的土地》那铿锵的旋律。

爱沙尼亚作为国家和她的人民,长期以来都是浸在苦难中的。在18世纪被俄国吞并前,依次被北欧列强丹麦、瑞典和波兰统治过,虽然趁俄国十月革命有过短暂的独立。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又拉锯般被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占领,而苏联在最后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进行了对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反抗力量的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数千个社会精英,包括教师、科学家、传教士被屠杀。苏联还调整爱沙尼亚的边界,把一部分领土转给了俄罗斯,并且从1949年5月起,苏联开始向西伯利亚流放爱沙尼亚人,并迁入俄罗斯人,以改变该共和国的人口构成。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共和国内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

而英雄的爱沙尼亚人也从来都没有对新沙皇的残暴统治屈服。由三万年轻人组成、旨在反抗并推翻苏联统治的爱沙尼亚游击队“森林兄弟”在极端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面对强大的占领者,一直顽强战斗到1978年,直至最后一个游击队员被捕。森林里的反抗之火被浇熄了,但爱沙尼亚人心里的火种还在,他们用他们热爱并擅长的唱歌的形式,燃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驱逐苏俄占领者的烈焰,直至将侵略者赶走,迎来了自己心爱祖国的重生。

由于一直生活在苦难中,唱歌和跳舞就成了爱沙尼亚人承受苦难的希望和寄托。自1869年起,在每隔五年一度的歌咏节上,人们聚在一起,唱自己喜欢的歌。1969年,在第一百届歌唱节上,虽然在苏联当局统治下,已经只许唱所谓的革命歌曲了。当演奏团停止演奏‘革命歌曲’后,2万多人在建于1959年的塔林歌咏节剧场,在可以容纳3万4千人的大舞台上不肯离开,他们一直呼唤着那首歌《父亲的土地,我爱的土地》,尽管没有指挥,2万多人一起自动唱响已经被当局禁唱的这首歌,一遍又一遍,丝毫不乱,最后当局被迫让歌曲作者上台指挥大家一起演唱!爱沙尼亚人用歌声取得了多苏联统治者的第一次胜利。




(该图片取自网络)

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给了爱沙尼亚人一个松动的空间。在1987年的歌唱节上,10万爱沙尼亚人聚集在了一起,各种爱国歌曲不断被唱响。当“爱沙尼亚,有光明未来的爱沙尼亚"唱响时,一位骑着摩托车的男子,打出了蓝白黑相间的爱沙尼亚国旗,整个会场沸腾了。突然间,人群中挥舞出了在家中藏了50多年的无数面爱沙尼亚国旗,爱沙尼亚自由独立的脚步不能阻止了。

1988年的歌唱节,占爱沙尼亚三分之一的30万人聚在了一起。每首歌所有人都手牵着手一起挥舞。每次演讲,涌动的人海阵阵沸腾。当一句”总有一天,不管怎样,我们终究会赢“叫响时,人们知道爱沙尼亚民族复兴的梦想近了。

1989年的歌唱节,数万爱沙尼亚人勇敢地唱出自己心中的歌,并高喊“我就是爱沙尼亚人,我要自由”。气急败环的苏联占领者将坦克开进了塔林城,恫嚇和企图镇压。但毕竟是‘新思维’了,没发生如1956年在匈牙利和1970年在波兰的悲剧。而在8月23日,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将波罗的海三国划为苏联势力范围50年的日子,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200万人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超过600公里的人链,称之为‘波罗的海之路’,参加组成人链的人数差不都占到了当时三个国家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非暴力的方式表达独立的坚定诉求。人链穿过三国,该举惊世骇俗。在全世界的关注下,苏联当局未敢轻动,这使得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诉求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支持,并前进了实质性的一大步。对于中国人,这一天是坦克开进天安门广场、对仅是改革开放诉求的学生市民大开杀戒之后的70天。

爱沙尼亚人走向独立的道路并不平坦。1990年5月境内的俄罗斯人攻入政府机关、占领电台。几分钟后无数的爱沙尼亚人站出来保卫政府,驱逐这些俄罗斯人。面对一波又一波爱沙尼亚独立的浪潮,1991年苏联的坦克车开入爱沙尼亚边境,英勇的爱沙尼亚年轻人用人墙挡住坦克车,守护电台,直到俄国人撤退。

借着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的政变,爱沙尼亚于8月20日宣布独立。俄罗斯联邦于8月26日发表声明,承认波罗的海三国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要求,苏联国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9月6日决定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的独立。

新独立的爱沙尼亚人将唱出自己心声的“父亲的土地,我挚爱的土地”这首歌定为新生的祖国的国歌(注)。新爱沙尼亚于2004年加入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和平自由的环境中、勤劳智慧的爱沙尼亚人很快融入世界潮流,在2008年后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却有不俗的表现,2011年还被欧盟选为‘文化首都’。自此幸福的阳光永照波罗的海之滨的这块美丽的土地,爱沙尼亚人动人的歌声也冲入了云霄。

已经生活在自由幸福的阳光下的爱沙尼亚人民也还是爱憎分明的。他们在原来苏联克格勃办公的酒店建起了‘前苏联克格勃博物馆’,并写上‘这里是苏联专政镇压机构大楼,也曾是成千上万爱沙尼亚人磨难开始的地方’。并建有‘被侵略博物馆’,重现爱沙尼亚被德国纳粹和苏联统治占领时期的历史。告诫世代不忘他们历经的苦难。而对于有助于他们独立的人,他们也铭记在心。在登上老城城墙的路上,我照下了镶嵌在城墙上的铭牌和叶利钦的浮雕像





铭牌上用英文、俄文、爱沙尼亚文写下了缅怀时任俄国总统的叶利钦对爱沙尼亚和平独立的贡献。

下午回船时,日已西沉。迎面款款走来的一个爱沙尼亚少女火红的披巾映着晚霞,也映红了少女玫瑰般的脸庞。


注:爱沙尼亚国歌:我的土地,我的欢愉(据维基百科翻译)

我的土地,我的欢愉
我的祖国,我的喜悦和幸福,
你是多么美丽!
在这宽广的世界中
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是我最珍视的
你,我的祖国!
 
你给予了我生命
并养育我成长;
我愿永远感谢你
忠于你直到死亡,
致我最心爱的,
我珍贵的祖国!
 
愿上帝守护你,
我珍贵的祖国!
让他成为你的保护者
并对你经历的一切
给予深厚的祝福
我珍贵的祖国!

(本文的标题用了歌名的不同译法)

作者:老礁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老礁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125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