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六)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六)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六)
(666 reads)
时间:
2014-8-21 周四, 上午3:54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六)
4.1《中国之命运》(续)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的百年间被列强欺辱是个事实。这一事实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当然是列强凌辱我们,但从人家的角度看不过是帝国间的较力,不用说符合帝国主义的原则,甚至也不违背中国人“成王败寇”的说法。现在通行的国际秩序那时还没有,“民族自决”要到一战后才为美国率先实行,也才有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普遍接受的国际秩序。所以在帝国主义时代,不论是清帝国或后面的中华帝国和其他帝国冲突时,要求其他的列强主持国际公正是不可能的。
美国一战后虽然放弃帝国主义并提出“民族自决”,但其对外政策却转入“不干涉主义”,坐视欧亚大陆的此起彼伏的战火,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第二天(1941年12月8日对日宣战)才介入二战,随之中国和美国成为盟国,中华民国也在美国介入的次日(1941年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其时中国对日抗战自卢沟桥事变以来已经进行了四年多了!美英中成为同盟国后,美英第二年主动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美国取消国内的禁止华人移民法案,并开始大规模援华,这才有抗日战争的大逆转。
但在同时,蒋介石的独裁日益严重,政府腐败。费正清在其回忆录里援引自己1943年11月9日自重庆写回国的信:“在我过去留驻重庆的一年前,我相信我对这儿的局势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这一年来局势变得更加恶化。因此,我对局势的最充分的理解,尽管我理解得不够透彻,恰恰是局势已恶化到了顶点。”“就目前情况而言,我认为这个国家尚若要在战后避免发生严重的内部政治动乱,那已不大可能。这是因为现政权已沦落为一个可以被描述为‘原始法西斯主义’的整体,意味一个小小的政治集团顽固地独揽着政府的权柄,并期望利用工业化为维护他们的权力、使其永存的工具,但从社会发展观点看,他们用以支配行为的思想却是保守倒退的,而不是力求跟上时代潮流的。例如,他们那种工业化显而易见地会引起农业的进一步凋敝,而农业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主体。但我发现没有一位政治领袖能拿得出解决土地问题的任何方案,只能听任目前的制度沉沦下去。”
国共之争,造成共产党最后胜出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包括苏俄的支持,中共通过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支持,具体战略方针的前瞻性,等等。但是,我以为国民党逐渐失去美国和中国多数知识分子的支持恐怕也是主要的原因。而《中国之命运》的发表起到了将美国的政策制定和多数中国知识分子推向有利中共一边的作用。现在人们论述“美国为何会丢掉大陆”,常怪罪于当年美国国务院的左派被共产党欺骗,误导美国国家政策。岂不知蒋先生自己在其书中表达的观念和决心,恰恰不仅给费正清等提供了部分关于中国问题的答案,也给共产党的领袖提供了国共绝无可能共存的理由。蒋在其日记(1943年10月7日)中写道:“《中国之命运》出版以来,最反响者一为英国,一为中共。此乃预想所及,然未料其反感有如此之大也。”蒋没有读到过费正清等的评论,否则很可能会将日记中“英国”一词会换作“英美”。
蒋总统领导抗战的功绩可称史无前例。如果没有中国四年多的坚持抗战,恐怕日本也不会挑战美国,不仅中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还会遭受更长时间的痛苦。从美国人的角度看,他们像是被中国人托下水的。中国自此被其他列强承认为“四强之一”,也算是世界对于中国的报答。但是,中国是一个落后而虚弱的帝国的实质并没有改变,蒋介石的“三个一”主义的结果是权力的失控和政府的腐败,将更多的知识分子推到了共产党一边;在西方开始认清了法西斯独裁的危险后,却给了共产党采取策略上和他对着干的大肆宣扬自己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机会。而蒋在战后又只是靠着鼓吹民族主义来获取支持,把土地改革机会给了中共,哪有不败的道理。
但是,蒋介石从“五族共和”到“一个民族”的转变却是自孙中山那里继承的。同盟会的纲领本来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最初的三民主义,其中并无“反帝”一说(要说有,反的是“清帝国”)。但是,清帝国的问题,显然不只是满族人的问题,因为满人继承的是汉文化。所以,“若夫政治专制之不善,则全由汉、唐、宋、明之旧,而非满洲特制也。今革命者,曰言文明,何至并一国而坐罪株连之;革命者,曰言公理,何至并现成之国种而分别之,是岂不大悖谬哉!”(康有为语)但是,孙中山他们当时并不同意,汪精卫说必须坚持“以一民族为一国民”的立场。革命党人恐怕没想到的是,民族主义革命是把双刃剑,一旦到清帝垮台,蒙古民族也开始要立国,藏族地位不定时,这就知道原来的同盟会纲领管不了一个大帝国,只有改换为“五族共和”,挂五色旗。但是“共和”肯定是没有的,原因自然不言自明。
这样当然不是长久之计,要把帝国维持下去,还需要政党专制。何家栋曾指出,同盟会的纲领到1912年时只保留了“注重民生政策”一民主义;1914年国命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则规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到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后,才在1920年公布的党章中写明了“本党以三民主义为宗旨”。并从此将民族主义作为大旗,以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切入点,甚至有孙中山临终“至嘱”:“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期内实现”。
孙的这一套来之共产国际的设计。1923年1月《孙文越飞联合宣言》说,“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的国家的独立之获得。”也是在此前提下,越飞声明孙中山“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孙去世后,国命党与1926年1月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发表《宣言》称“中国国民革命,实为世界革命之一大部分。其努力之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这才有后面的彻底摧毁“联省自治”的北伐,统一中国。孙中山需要民族主义来维持帝国的统一,苏俄希望中国成为其世界帝国的一部分,所以要支持中国反帝(当然不包括苏俄自己)。
一旦统一完成,国共的合作自然就必须终止,因为帝国的政党专制只能是一党专制。其后的两党斗争,在专制的层面上来观察,更像是希特勒党和斯大林党的争夺,无论谁胜出,帝国的统治都只会是专制。由此可见,一旦汉人决心全盘继承清帝国以后,一切就变成围绕防止清帝国解体转,竟至最后演变为国民党从统一大陆到失去大陆的失败。
4.2 “万众归心吻地皮”
蒋介石失去大陆退居台湾后,实际上在台湾建立了一个一党专政的民族国家,直到1987年在继承人蒋经国手上实现转型,放弃一党专政。台湾虽然有“族群问题”,族群的差异没有到达藏汉或回汉的差异的程度,所以不至于撕裂体制,中华帝国的传人于是在台湾建立了中华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宪政政权。
中共统治大陆以前的故事就免了,单说统治大陆后,中共不用蒋介石的“民族国家”的办法,而是采用类似“五族共和”的办法,当然不是真共和。但是,中共不怕民族自决,因为共产主义早就说明白了,世界上人的分别不是民族,而是阶级。“无产阶级无祖国”,大家都是求解放的穷人无产阶级,五族一家,只有共同的敌人――――剥削阶级;或者更简单一点,人要么是属于革命阶级,要么是属于反革命阶级。共产党是革命阶级,反对或不同意共产党的属于反革命阶级。对反革命的唯一手段就是镇压,所以事情就简单了。斯大林就是这样干的,其他共产国家基本也都是这么个逻辑,只有暴烈程度的差别。
中共的阶级专政(或革命专政)有一个随着独裁者的安全感受不同而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在1957年中共执政八年后发展到一个转折点,起因在于前一年毛主席听说了赫鲁晓夫讲述的斯大林的故事。杀人魔王斯大林的故事的确耸人听闻,当我第一次有机会读到赫鲁晓夫的那份报告就没有读完,觉得难以置信。这个报告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国家里造成的震荡可想而知。中共那时真值威望最高的时候,毛泽东正于是信心满满地要搞一下自我批评,鼓励人们向中共提意见。
谁知意见一提开来,竟全然不如中共的预料,毛泽东和中共判断是反革命的进攻,意在夺权,于是决定沉住气,待大小毒蛇都出了洞来个一网打尽。据李慎之说,毛氏本来估计大概有四千多条蛇,结果没想到一年下来逮住了55万条蛇,毛主席说这个胜利实在不容低估。从此以后,毛主席就一发不可收拾,一路镇压反革命,把外面的反革命镇压光了,再镇压身边的反革命,直到归西,不知道最后一刻是否还在找反革命。数千万条无辜的生命随着毛的臆想失去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无须我赘言。
共产党的作家聂绀弩也在上述55万条“毒蛇”之列。他惊骇过后,痛定思痛,写诗形容毛泽东和他的臣民之关系如同“一鞭在手矜天下,万众归心吻地皮。”我觉得这话挺贴切,也正好说明何以中共治下的年代恐怕是中华帝国史上来之内部的挑战最少的年代。
(待续)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944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