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分享]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解读苏联的斯大林道路(1) |
 |
布朗运动
加入时间: 2009/05/17 文章: 1780
经验值: 59339
|
|
|
作者:布朗运动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们最近出版了苏联历史研究的专题性著作——《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这个项目是国家的项目,但是我自己提出来的。苏联解体以后,从党的高层领导到学术界都很关注这个问题:苏联到底为什么解体?二十年来大家虽然一直在争论,但根据都不足,有时对话根本都对不上,基本的事实没有搞清楚就在那儿争论,我觉得意义不大。无论你是什么观点,前提是要把事实搞清楚。所以我是从专题研究开始的。苏联史,其实不光是苏联党史,包括中共党史,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重构历史,完全得重建。原来人们脑子里那些东西我不敢说百分之百是假的,但大部分是有偏颇的,或者是有误解的,那么就需要历史学家来做深入的工作,一点一点地把事情弄清楚:这个历史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个什么样的,十月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直到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这七十四年的历史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的,不是说你一拍脑袋说是因为谁谁谁叛变了,所以苏联就完了。事情要这么简单,那还要我们这些史学家干什么?
我有一个基本的想法,我们看苏联问题,其实是想解释中国的问题。中国跟着苏联走了那么多年,从孙中山那会儿就开始学苏联,到了毛泽东又学苏联,只是到了六十年代才跟苏联分岔了,成了敌对双方。但即使是那样,在国家体制、党的原则等等一些重要的方面我认为没有摆脱苏联的模式。虽然毛说了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要超过苏联。超过什么?他不过是想在钢产量上、粮食产量上超过,整个体制没有摆脱苏联那一套。所以最终我们想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为什么苏联就走不下去了呢?导致整个党解散了,国家解体了?中国因为改革开放走上了另外一条路,造成这两者的区别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回答苏联为什么解体,其实核心是这些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苏联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二战以后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像朝鲜、越南,甚至到六十年代又有一批亚非拉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至少它的旗子上打的是社会主义),其实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人们做这种选择,它也不是领导人拍拍脑袋拍出来的,说咱们就跟着走社会主义。它是有一定选择的。因为所有这些国家都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欠发达的国家,它想实现民族国家的发展,想实现现代化,如果走传统的资本主义发展那条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嘛。恩格斯讲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有的那些条件,到了二十世纪,对于后发展、后发达国家都已经不存在了。三角贸易、发现新大陆、殖民地等等——原来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原始积累的那些外在的、客观的条件都不存在了,所以想发展资本主义,又处在一个外在压力之下,怎么办?那么只有一个现成的榜样就是苏联,而且当时来讲还不错嘛,特别是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大萧条,苏联就很稳定嘛。这个对当时中国人的刺激也很大,所以大家看着社会主义还是一个方向。这些,对于后发展国家、后发达国家,不论从理论,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而言,它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存在有一定历史合理性的。
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后,第一个大的问题是理论上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是跟着苏联走,其实都是跟着斯大林走的。咱们说了半天社会主义,真正构成社会主义实体的其实就是苏联,苏联是谁呢?其实就是斯大林。所以我们现在说的社会主义道路或者社会主义模式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甚至也不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设想的那个,而是斯大林在三十年代创立的社会主义,如果这个搞不清楚,大家在对话的时候就会有问题。我说社会主义不好,你说社会主义好,请问,说的究竟是哪个社会主义?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说的非常抽象,它没到那个地步,还在搞巴黎公社呢,八字还没一撇呢;列宁说的比较具体,像《国家与革命》,讲无产阶级专政,经济公有制,因为他已经临近这个门槛了,他要告诉社会,告诉党,告诉人民,将来的路要怎么走。他有几条设想,但他这个设想历史证明是不能成立的。从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一直到1921年,苏联搞的所有的东西几乎都失败了:国有化、货币改革、农村搞余粮征集制(其实就是粮食征集制),包括搞公社。俄国农业三种方式,一种是有点像中国的个体户,它叫独立农户;一种是集体农庄,当时叫劳动组合;再一种就是公社。列宁最初成立的就是公社,因为最符合共产主义那种理想,大家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劳动,这就是公社。但是到了1921年的时候所有这些都失败了。
典型的一个标志事件就是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苏联一直都说是反革命暴动)。喀琅施塔得水兵不满意苏维埃政权,举行了暴动,最后给镇压了。但实际上那些水兵都是原来的工人和农民。为什么起义?就因为不能忍受布尔什维克在农村的这些政策,你把人家吃的全都收走了,全搞一大二公那些东西。再加上十三个省的农民暴动。所以列宁比较敏感地看到了这一点:当初要建立这个政权说是为人民搞的,现在起来反对的全都是工人和农民,不是原来的贵族,不是白俄、哥萨克……那个在1918年、1919年内战时都过去了,到1921年起来反抗的都是农民,在城市里是工人。所以这个时候列宁才感到这套东西不行了。这是国内政策。
国际政策更失败了。进军华沙,策动匈牙利革命,策动德国水兵起义,一个连一个的失败。他为什么要这样策动呢?他脑子里原来想的就是世界革命嘛。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的胜利不可能是在一个国家,一定是在欧洲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所以列宁就想,既然同时发生我就得多弄几个呀,咱们大家一块儿进入社会主义嘛,所以就策动起义,最后全失败了。
所以,无论国内政策还是国际政策,按照原来的设想,包括列宁自己的设想都是空想,所以他才决定搞新经济政策。
当时就觉得社会主义不能按照原来那个军事共产主义模式走,它是带有战争或者叫准战争的状态下实施的一些共产主义的措施,有些做法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说征粮,不征粮食要去打仗了怎么办?那就先这么办呗。但是,你不能把它作为平常时期、和平时期用一种国家的政策永久地实行下去,那谁受得了啊?所以战争刚一结束农民就起来暴动。原来布尔什维克来的时候说是帮助农民的,是反对地主的,现在地主都打跑了你还对农民这么苛捐杂税的收,农民当然不干了。
所以到1921年、22年、23年的时候列宁认识到一点,就是原来那套是不行的,要改。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所有的材料,包括列宁本人和整个党的高层都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个临时性措施,是暂时的退却。没办法,遇到了困难,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决定放弃军事共产主义这一套做法,开始搞新经济政策。比如从农村开始,不但解散了公社,也不鼓励继续劳动组合,而是鼓励独立农户,那时叫户主,跟咱们的个体户差不多。工业上允许商业的存在(内战时期是不允许商业存在的),什么叫“耐普曼”啊,就是原来的那些小商小贩,属于被打击的对象,现在都允许存在了。农业也开始搞合同制了,不搞征集制了。
到了1923年列宁临去世的时候,他是有些醒悟,觉得这不是临时性的政策,也不是退却,就应该这么做。所以他讲合作制,是讲这是将来农业发展的一条道路,而不是临时性的措施。他讲到农村公社问题、生产问题等等。在工业部门其实也在开始搞,考虑把商品市场不是作为临时、暂时的权宜之计加以接受,而是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经济形态保留下来。但是结果列宁去世比较早,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个转变。
作者:布朗运动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