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文明自由谈 (外三)反人性的公正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文明自由谈 (外三)反人性的公正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文明自由谈 (外三)反人性的公正 (921 reads)      时间: 2014-4-03 周四, 上午12:02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外三)反人性的公正

没错,我是说:公正是反人性的。

1、公正的人之不可能
人之成为人的条件之一就是其自然设计中具有接受倾向性教育的特质。我前面提到的“思维的双指向”的指向之一就是做善-恶判断的能力,正是这个能力使人能够接受倾向性教育,成为有别于思维机器的人。

例如,小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爱父母、爱师长、鄙弃某些行为。不同的文化在选择应当鄙弃的行为是会有不同的判断,结果教育出来的人会不一样,遇到选择时会有不同的偏向,这就是真实的人。有了这样的偏爱,才会有爱情、亲情、厌恶、仇恨等等,才会有五彩缤纷的世界。偏好是主观价值的基础,一个完全公正的人就如同一台计算机,能够推理判断、分析计算,但是不能够在人际冲突时选边站。

这个事实常常被人忽视,因为人自己在享受偏见的同时,也是偏见的受害者,所以忘记了我们原来都是偏见的人。试想你去找份工作,负责在候选人中做出选择的家伙的偏见就可能决定了你的前途。只要是一个问题,需要根据人的主观判断做出选择,偏见就无可避免。偏见的害处是掩盖了真相,尽管会让人活得开心。而真相又永远是一个“今天泄了气,明天又会弹起来的球”;一个你不认它,它就永远缠着你的赖皮球。所以理智的人总是要把“真”置于“善”之前,因为对于任何“非真”的东西所作的善-恶判断最终都会消失,只是个时间问题。

人的社会生活分为“知”和“行”两大类。为了避免偏见,人迄今所依赖的主要是两套系统来分别对付“知”和“行”。

实证科学方法用来对付“知”,它的原则是“让数据说话”,或者是“让真相来说明真相”。具体做法就是对于任何一个问题,收集相关的数据,解读这些数据来回答提出的问题。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还是不容易。例如收集数据的人会因为没把问题搞清楚而收集了不相关的数据;或者问题的回答和个人的利益相关,人会故意忽略一些数据;等等。所以这种方法所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是:使用实证方法的人都要公布他的方法的细节,让别人来重复。因此,实证方法的原则除了让数据说话,还有一个是让他人质疑。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科学精神”,意思应当是“避免偏见”。

法治原则是用来对付“行”的一套设计。它是事先设计一套对于各种行为进行“公正”判断的细则,放在那里称为法律。一旦有了争执,将行为对照法律后做出善-恶判断。为了保证判断的公正,还要有一套具体的程序来选择合适的人来解读行为和法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较前面说的科学方法来说,这套办法的争议要大得多。因为不论是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所面对的都是“深不可测”的人心,最多做到大家“基本满意”就很好。法律的制定中一般不涉及关于科学研究的行为,原因在于已经有更为可靠的实证方法来对付它了。所以做虚假的商业广告可能吃上官司,在科研中弄虚作假顶多名声扫地,没听说有吃官司的。

2、容忍
上面说的科学方法和法治原则都不是完满的办法,至多是人类目前发明的最好的办法。更何况很多关于“知”和“行”的问题都不在上述两方法的关照之内。例如关于信仰的问题,关于同性恋的问题,等等。既然偏见是我们的宿命,对于不同的思想的解决的办法除了消灭只有容忍了。

人原来并不认为需要容忍。因为一来所有的分歧都是必须解决的;二来在生产效率低下的年代,资源是有限的,无法共享;三来历史上所有的分歧都是通过暴力得到最终的解决。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出现了大量的“异教”,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以及新教徒之间的互不相容导致了百年之久的相互屠杀,最后导致相互“容忍”的出现。这个观念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达赖喇嘛最近访美时由两位基督教牧师陪同对教徒们发表演说。当然肯定有很多基督徒不同意这种做法,因为它违背了《圣经》。

所以即使到1919年霍尔姆斯重新解释言论自由之前,他自己也是认为,人的宿命就是fight。即使是多数统治的民主制度,也无可避免地要通过对少数人施行暴力才能维持。所以“社会的维持是以生命为代价的”。霍尔姆斯针对“容忍”质问说,如果人类社会最后还剩下了两个人,一个相信“独赢”,一个相性“容忍”,前者要对后者进攻,后者该如何应对?不过他没有说,究竟是相信“独赢”的社会还是“容忍”社会更有可能出现最后的对决。关于“独赢”和“容忍”的争论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解决。

人的“独赢”的概念比之“容忍”的概念要古老的多。在霍尔姆斯改变对于言论自由的看法之间的桥梁是他的理性思维。他终于看到了“独赢”的问题在于用一个标准来定义真理,而每一个标准都是偏见,都有出错的可能。所以“容忍”才是更好的选择。

一点题外话顺便回答网友对于我前面介绍种族主义的“失真”问题的疑问。我以为种族问题的解决也是理性的作用。如果群体的智力真的可以分别的话,人类不可能长期对其装聋作哑。群体智力差别的不可分,不仅在种族间,在种族内也如此。不幸的是这个问题最先是作为道德问题提出来的,演变到今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商业化了,成了政客赚钱的工具。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个人智力之间的差异本来是简单的事实,根据事实说某个白人比某个黑人聪明其实和说某个黑人比某个白人聪明,或者某个白人比某个白人、某个黑人比某个黑人聪明是一回事。但是总有人把它扯到种族主义上去,因为这中间有利益可谋。结果假的被当作真的,真的被当作假的,因为我们很大程度上是靠偏见生活。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423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