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文明自由谈 (外二) 人是单个的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文明自由谈 (外二) 人是单个的人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文明自由谈 (外二) 人是单个的人 (857 reads)      时间: 2014-3-29 周六, 上午1:12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文明自由谈 (外二) 人是单个的人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这是这儿人人都知道的常识。我曾想的问题是,如果像撒切尔夫人所强调的那样,“没有社会,有的是一个个的男人和女人,以及家庭。And, you know,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ociety. There are individual men and women, and there are families.” 人的智慧可以在集体的层面上表达吗?个人主义有生物学意义吗?

国际中学生数学比赛,上海学生分数显著高于某些国家的学生。我们可以说,“上海学生比那些国家的学生聪明”吗?如果能/不能,那么根据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不可以说,“中国人比某国人优秀因为中国人有发达的文化而某国人连文字都没有”吗?

(一)中国人比中国人聪明
假定我们比较中国和爪哇国,发现爪哇国尽然连文字都没有,更不必说摩天大厦、高速公路、小说、电视剧、互联网等等,我们因此判断“中国人比爪哇国 人聪明”。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中必然会有个人十分愚笨,而爪哇国人中必然有个人会比这个中国愚人聪明,如果将这两个人进行比较,则前面的判断就不能成立。如果我们这里说的“中国人”指的是“正常智力的中国人”,那么,我们就必须先就“正常智力”给出测定,而这种测定必然只能在个体上进行。这样一来,必然会观察到中国人之间的智力差异、爪哇国人之间的智力差异、中—爪个体间的差异等。如果要支持前面的判断,唯有在某个水平上切断。但是这样一来,这个研究也就能不支持上述判断了。所以上述判断是无法通过实证来证实或证伪的。

因此,上述“中国人比爪哇国 人聪明”的判断尽管看来有足够的“证据”,其实和“中国人比中国人聪明”等价,也就成了一个无意义的判断。

(二)人只能通过个体来识别
欧洲文明在欧洲以外的传播,最为成功的地方当属美国。但是,美国却曾有过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比较其他地方,如南美、澳洲、加拉大、俄国、南非等,只有南非可以与其相比。种族歧视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一种恶。但是,如果种族间真的存在智力上的显著差异,只靠批判其为“恶”总是不能服人。所以人们一直想弄清楚,种族主义所基于的所有观察,特别是公认的通过正态分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钟形曲线”)究竟说明了什么。美国曾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钟形曲线》(The Bell Curve)以及和批驳它的《钟形曲线之争》(The Bell Curve Debate)。前者的作者是两个人,Herrnstein和Murray, 后者是一群人,有80人之多,且有不少名人。争论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因为根据Herrnstein/Murray的数据,种族间存在统计上的智力差异是一个事实。但是,反对方也的确提出一些例子证明对方所称的智力低下种族中有智力极为优秀的个人。我后来思考的结果就是前面一节给出的逻辑分析,即无法在群体间做出智力差别的整体判断。话虽这样说,内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原因在于关于人的生物学—认知过程是发生在两件事实上:
1、不同的人种具有的基因的相同度达到99.8%(也有说99.5%)。换言之,人的所有不同不过是不超过0.5%的基因造成的。而人和猿之间的基因相同度尽然达到98.5%, 和老鼠间达80%,和袋鼠间达75%,和果蝇间达60%,和香蕉间也到了50%。可以想见,生物间的很多差异是少数关键基因造成的。
2、单个大脑的神经细胞总数约1000亿,而这些神经细胞间的进出联系点可达细胞总数的1000倍!人的智力的差别(包括同类型智力的高低之大和不同智力类型的分布之广)的基础在于此。

以上两项事实造就了关于人的一些特别有趣的现象:
1、人是一个全称判断,即人或者是人,或者不是人。人和猿之间的基因差别虽然只有1%,但是我们找不到介于两者之间,可以同时和人、猿交流的动物。人的判别除了外形,最主要的是智力。人说几千种不同的语言,但是彼此间都可以翻译,因为内在的逻辑是相同的。
2、人和人的个体智力的差异可以非常之大,达到彼此间难以交流的程度,即便双方说同一种语言。但是,(1)不论一个个体的智力有多发达,这个个体只有生活在人群中他的智力才有意义。一旦离开人群,个体的智力就不会为外界所理解,人也就不成为智慧的人了;(2)任何两个具有统计意义的样本所得到的智力差别都会发生相当大的重叠,而人的全称特性决定了没有人可以被排除出其所在的样本。
3、每一个个体出生后所面临的承接前辈的文化遗产所要付出的努力都不会少于他的前辈(Kierkegaard语)。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后人的困难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所以,人类的祖先崇拜是早已有之的现象。)这就决定了人不可避免地同时要为未来和过去争吵,永无一致的时候。

所以,人类文明虽然是人类总体的创作,人也必须在人群中生活,但是综合上述关于人的限定性条件,人就只能在个体上加以识别,不是群体上。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因此比东方的集体主义思想更符合人的自然设计原貌。而种族主义最终为文明社会拒绝的内在原因是它在“失真”在先,――违背了人只能通过个体识别的原则。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的严密断言他比永远弄不明白“三段论”的阿Q聪明,但我们却无法根据希腊文化的辉煌断言希腊人比美国印第安人聪明。

(三)我们看到的智力是什么
如果“文化是人的思维创造物的总合”,那么,智力显然就应当是和所有各种文化产品的创造有关的来自大脑的可以观测到的因素。

例如,一个裁缝的衣服做得特别好,那么这个裁缝对于人体的观察力和对于空间—平面的关系的掌握一定是他的产品的智力因素。

再如,一个优秀的厨师则必须有关于色、香、味、材料、火候等各方面的理解,此为他的产品的相关智力因素。

又如,一个马拉松运动员比和他同等身体条件的运动员成绩好,他的意志力就是他的成绩的智力因素。

又再如,一个清洁工地扫得比其他人干净,他的负责之心就是他的成绩的智力因素。

甚至窃贼也要有与其犯案相配合的智力因素。

假定人的1000亿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是很有限的,并且都是和抽象思维相关的,那么教育的结果就是可预期的了。如果我们因此会多了100个爱因斯坦,这个世界会更好吗?对于我来说,即便想象一下那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都是做不到的。

人类相互间的杀戳和仇恨过去和现在都是人用来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未必是最终的手段。我们每一个人只能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这个世界不过是我们互动的结果而以。撒切尔夫人想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3164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