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深沟高垒马耳他(续完)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深沟高垒马耳他(续完)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标题:
深沟高垒马耳他(续完)
(1613 reads)
时间:
2014-3-23 周日, 上午7:14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有的小巷实在太逼仄了,房屋又都是巨石砌成的,而且都相当高,让人觉得像是在监牢里,幽闭恐怖症患者不宜:
转来转去又遇上了雄伟的大墙,真像是石监,《杜鹃山》上的李石坚他爹打造的:
登上城头,但见海天茫茫,心胸为之一爽:
不伦不类地想起柳宗元的诗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然后又是于右任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自己也觉得好笑:这都哪跟哪啊?这墙外的寥廓海天,与墙内古朴精致幽深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赋予古城一种奇特的魅力,哪来什么茫茫愁思?我又哪来什么故乡?所谓故乡,所谓祖国,不就是父母之邦么?父母没了,fatherland or motherland安在?
再说,我那无限温馨秀美的小城早就蒸发得无影无踪,即使我是万润南兄那种“狐死首丘”的传统士大夫,对如今那浮嚣狂躁粗鄙的水泥森林也只会心怀厌恶。于右任那老儿也是自作自受,当年他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革革命时,可曾想到有朝一日会把自己革成丧家之犬?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我又注意到,此地的风景有些像当年在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电影上看到的。看来欧洲从巴尔干半岛开始,历希腊、意大利一直到本岛,都是喀斯特地貌,怪不得古希腊和罗马的石雕那么多。黄土高原上能出的,也就是兵马俑,泥人张而已。
回去后,司机把我们扔在瓦莱塔就忙着拉新客去了。瓦莱塔是马耳他的首都。马耳他之围后,骑士团决定把首都迁到那儿。1566年3月28日,骑士团首领(Grandmaster,大主子)瓦莱特为新城奠基,为“我们胜利的圣女教堂”铺下了第一块基石,该城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当然是我后来查到的,那时懵查查,即使走过那教堂也不知道,第一印象就是那伟大的城墙与城壕:
小城是个三面临水的狭长半岛,像个从西南向东北伸入大海的乌龟头。城内多是小巷,但也有数条略宽的街,还有两三个广场(其实西方的广场只能叫“方场”,因为并不广)。街道都沿着城市长轴走,小巷则与长轴正交。与姆迪纳一样,无论街巷,一律铺以平整的青石板,让我想起了儿时的故乡。瓦莱塔也如姆迪纳一般精致典雅,虽没有后者古老,但建筑风格更加多姿多彩,除了诺曼式与巴洛克外,尚有哥特式、新经典派等等。
我们从西南端开始,沿长轴向东北方向步行,最先寻找的就是导游图上列出的歌剧院。走过去几次都不知道,最后才发现那其实不过是废墟,就是下面照片上的那排柱子与拱门:
右侧临街的房屋的封闭阳台漆成绿色的,在别处没见过,连首领宫也这样(见下),看上去怪怪的
街景,街巷虽窄,建筑堪称雅致
街景,路过的未知建筑
街景,南国居民就是喜欢在大街上吃东西
路面标记与英国一样,这是条不多见的柏油路
法院,新古典派,爱奥尼克柱式
城的中部是圣乔治广场,那是瓦莱塔最大的广场。左边是首领宫,右边是卫队营房,前面的不知道是什么建筑,摄影者后方是汇丰银行,可以在那儿的ATM用debit card取欧元
宫廷卫队营房,多立克柱式,比首领宫外观漂亮多了,不对外开放。
首领宫正面,外观很朴素,是我见过的宫殿最朴素的吧。过去这是马耳他骑士团大主子(Grandmaster)的居室,现在总统和议会的办公室在此,但并不对外开放,开放的只是过去的套房。
进去后庭院还不错,这玩意不知道是什么,估计是装饰性的folly,上面那个钟大概从来没人上
宫殿也不错,没想到小岛上的大主子如此享福。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走廊。
宫室
走廊
宫室
俺们伊丽莎白二世年轻时的御像,这个相机带点广角,仰拍时把皇上照变形了,御脖缩进了(女)龙腔子里
宫室
出去的走廊
大主子宫旁边是军械宫,去那儿要穿过一个庭院:
军械宫如今是博物馆,收藏据说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这话大概不假——骑士干嘛吃的?那是人家的吃饭家伙嘛。里面摆放了各种武器,从中世纪的十八般兵器到各种青铜炮。男人一定觉得津津有味。我拍了不少照片,尤其是那些刀枪剑戟,觉得很有趣——敢情武侠小说里那些独门兵器西方也有哇。
从冷兵器到加农炮。
出得宫来,又沿着长轴向城的东北方向走。找到了导游图上标明的什么马诺尔剧院:
外表毫不惊人,里面据说颇漂亮,但进不去。
再往北面走,就到了独立广场。广场旁边有个圣保罗安立甘主教同座堂。我觉得很奇怪:安立甘宗是英国国教,但马耳他人是信天主教的,怎么这儿会有安立甘宗的主教座堂,而且不止一座(所以才叫co-cathedral)?那教堂设计也是我没见过的,主建筑居然是新古典派,后面却又立了个哥特式的spire,如同孙大圣变成的二郎庙后竖着的旗杆:
安立甘主教同座堂,后面的塔楼没法拍全,必须绕到后面去看。
广场正中有座群雕,个个作苦大仇深水深火热状。我颇为纳闷:马耳他独立乃是恩赐,什么风波都没出,怎么独立广场弄了一群怨鬼?回来后查了半天,才知道那是纪念被法国人处死的某某,大约他与法军占领下的马耳他起义有关吧。
独立广场上的烈士雕像
再走下去,就到了城北端的圣艾尔莫湾,又是海水托着大墙,潮打空城寂寞回:
至此觉得城内逛得差不多了,乃从另一条“大街”走回城东南。途中见到一个教堂模样的建筑,不知道名称,也无法走过去,远远拍了一张,觉得那俩穿心钟楼不错:
从东南角出城后,在赫伯特•迦南多花园里盘桓了一阵,此地风景甚佳,也就是碧水蓝天绿树给人的综合愉悦感而已。有个纪念柱我怎么也看不明白,至今不知道顶端是只鸟,还是个火炬:
接下来就是去找上巴拉卡花园(Upper Barrakka Gardens)。地图上看着就在旁边,我们却跑到下面的一个花园里去了,以为往东北去就能走到。最后却发现那公园是个盲肠。再也无法向前走了。问了好几个人都是游客,最后才算碰到个本地人,指点我们从一条隐蔽的小路爬上了公路,沿大路找到了上巴拉卡。那公园的主建筑很奇怪,活像古罗马人修的高架输水道:
这可不是神庙,不过是个folly,装饰性建筑
那警察好像还是殖民地时代的装束
这纪念群雕描述的大概是当年警察叔叔拽着小朋友跑警报,要么是消防队员从燃烧的房屋里救出了两个哭哭喊喊的孤儿。后者可能更大,盖那大人衣冠不整,三人似乎都是满面灰尘烟火色。
海峡东南面有两个半岛,都作深沟高垒,严阵以待状:
介个很像停泊在岸边的冲角战舰
岸上的排炮狞笑着对着驶来的战舰
以深沟高垒始,以深沟高垒终,这就是我们的马耳他一日游。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终于看完了,手机看图片贴真累,不过还是要感谢芦先生奉上的精彩大餐
--
勇敢的心
- (37 Byte) 2014-3-23 周日, 下午9:45
(231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9620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