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分享]沈志华: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过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分享]沈志华: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过程   
布朗运动






加入时间: 2009/05/17
文章: 1780

经验值: 59339


文章标题: [分享]沈志华: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过程 (545 reads)      时间: 2014-3-22 周六, 下午11:43

作者:布朗运动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编者按:本文根据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教授做客季我努沙龙第六期 “亚洲冷战的起源:中苏同盟的建立及其后果”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季我努学社是以“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为宗旨,专门研究近代中国、尤其是抗战史的民间学术团体。《温故》特刊登讲座内容,以飨读者。

  我最近刚写了一本书,《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今天讲的这个题目,主要就是这本书前两章的内容。为什么叫“无奈的选择”,其实我也想了很久。我研究中苏关系有十七八年,关于中苏同盟的起源,有一个总结,主要就是讲中苏同盟的建立:事实上,本来毛泽东和斯大林都没有选择对方,是随着1945年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国内国共两党的关系、国际上美苏的关系相互影响、不断变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共和苏共才走上了联盟的道路。此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或者一些历史人物的思想,主要依据的是中国和苏联双方的档案文献。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如果没有档案文献,一般来说这个题目是不能做的,因为历史就存在于档案文献之中。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可以利用的史料,比如当事人的口述历史也可以做,还有一些当时的新闻或者照片、电影等等,也都是可以利用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档案。比如,现在朝鲜那么紧张,天天电视上演,报纸上登,但是谁说得清楚呢,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就是猜呗,可能猜对了,也可能猜错了。这就不是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就是档案到了解密期,一般是二十五年到三十年,档案可以解密了,然后你才能把这个事情背后的运作过程复原出来,怎么设计的、怎么讨论的,这就叫历史研究。所以我今天讲的中苏同盟建立的过程,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描述这段发生在六七十年前的事情。这里也有一部分是推测,这点我想大家或许也能理解,涉及动机的时候,档案文献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有的可以,比如美国的决策、西方的决策,因为它们的决策程序规定了必须记录在案,包括谁提了什么意见,为什么这样提。比如美国为什么要参与朝鲜战争,中情局、国防部、国务院,都有自己的意见,然后表述出来,再经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辩论,最后总统拍板,这个过程非常清楚,所以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动机很清楚。但是苏联、中国的参战动机就不清楚了。第一,很可能就没有记录。据我所知,有几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根本不记录,当时为了保密,一个字没有。有的有记录,但现在不让你看,没解密呢,所以有些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就只能推测决策的动机。当然,这个推测本身没有对与不对,只是合不合理。

  以上是我想事先解释一下在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便于大家听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哪些是档案当中所记,我只不过把它总结、抽象出来了;也有一些是我根据这些史实做的推断,比如斯大林为什么发动朝鲜战争,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参与朝鲜战争,这些都是推测,每个人可能有自己不同的推测,那就需要检验一下它是不是合理。所谓合理,第一就是要合乎逻辑,合乎整个历史发展的逻辑;第二要合乎我们已知的史实,如果有任何出入,就说明你这个推断可能是有问题的、不太合理的。

  最初斯大林并不想跟中国共产党保持紧密关系

  从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以后,从组织关系上讲,中国共产党就已经脱离了共产国际、跟共产国际没有关系了,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间大概有六七年的时间,但是这六七年中苏同盟建立的过程,非常曲折。首先一点就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并不想跟中国共产党建立比较紧密的关系,甚至认为中国共产党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就是一帮农民,是民族主义分子,这是斯大林当时基本的概念,他认为中国共产党走的道路跟苏联的道路完全不一样。那么为什么到了1943年斯大林突然解散了共产国际?这是和苏联战后斯大林要搞的外交政策有关系的,因为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欧洲战场的局势开始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这个时候苏联和西方都开始考虑战后国际格局的安排问题。苏联斯大林主要考虑的就是战后要和西方、特别是美国合作。跟美国合作就有一个前提:苏联就不能搞世界革命了,因为世界革命就是要挖帝国主义的老根,就是要埋葬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怎么跟人家合作?所以斯大林突然下令,就是在1943年5月解散了第三国际,我们也叫共产国际。共产国际解散的时候,连季米特洛夫都非常吃惊,斯大林事先没有跟他讲,也没有开会商量。为什么这么急,主要是因为当时丘吉尔要去华盛顿,跟美国商量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这也涉及共产党国家、苏联是否值得信任的问题,因为丘吉尔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如果在战争当中过早地帮助苏联,让它把实力保存下来,战争一结束,它就会来对付我们,对付西方国家,所以最好是让苏联和德国在战争当中都消耗掉。因此,就在丘吉尔马上要去华盛顿的时候,斯大林突然宣布解散共产国际。

..................

全文请看下面的链接:


沈志华: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过程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dbb/2014/0311/102123.html

作者:布朗运动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布朗运动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2844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