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基督教在分裂前的两次大规模“破四旧”运动(三)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四、第二次破四旧运动
拜占庭帝国文明之所以劣等,乃是中世纪基督教教义中顽强的反美学主义与反智主义因子决定的,在这点上,中世纪的基督教怎么看怎么像毛主义。众所周知,毋庸置疑,毛主义区别于斯大林主义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反智主义与反美学主义,而这正是毛泽东毁灭文明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斯大林干爹的基本原因。可笑的是,中世纪的基督教也体现了这两个鲜明的特点。
基督教从民间登堂入室,变成御用国教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消灭多种流派,化为主流宗教的过程。早期的基督教教义并不统一,各地流布着多种不同的《新约》版本,其中有什么“托马斯福音书”、“末大拉的玛利亚的福音书”、甚至据说还有“犹大福音书”,等等。这些福音书据说都是耶稣的弟子乃至情人(末大拉的玛利亚)记录下来的耶稣的言行。各人的记录并不一致,后世认可的《四福音书》当时并未取得至高无上的话语权。由此便产生了多种流派,每家对耶稣的教导都有各自的理解。
基督教还是民间宗教时,自然没有权力压制异端,一统江湖。但到了公元324年,罗马皇帝康斯坦丁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从此变成了一个权力组织,虽然还没获得后来那种世俗统治权,但毕竟变成了灵界官僚机器。
既是官僚机构,当然就要实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实行官僚机器的“标准化”。公元年367年,亚历山大城主教亚他那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在其著名的“复活节信件”(Easter Letter)中开出了他本人认可的《新约》所含的文件目录(即所谓“新约正典27卷圣经”),并在其后写道:
“这就是得救之井(又译为得救之泉),其中的教导可以为信徒解渴。这些内容再也不可增减了。”

亚他那修龟背蛇腰牛头马面图
公元381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的第一次基督教大公会议接受了他的主张。至此,基督教实现了“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凡是不在亚他那修开出的书单上的福音书统统被没收销毁,凡是与亚他那修的理解不符的教派一律被取缔,诸如不赞成三位一体的阿里乌教派(Arianism)、受诺斯底主义影响的基督徒等等,都遭到了无情镇压与迫害,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直到19世纪,被主流教会压制销毁的各种新约圣经佚文才被考古学家发现。人们这才知道,原来,真实的耶稣并不是四福音书中描绘的那个高大全。他也曾对人世悲观失望,认为人世不过是个“死尸”,根本配不上他(亦即柴玲的“中国,你不值得我为你牺牲”);他也曾教导门徒秘密行事,“绝不要让你的右手知道左手在干什么”;他还有个关系暧昧的女门徒(末大拉的玛利亚)。据其徒弟托马斯说,耶稣对她比谁都好,经常亲她的嘴;而据玛利亚自己留下来的福音书,她的地位在门徒里其实是最高的……(参考文献:BBC文献片《Bible Hunters》,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1s8qgs)
基督教的一统天下维持了几百年,但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罗马教皇趁机坐大,西边的“拉丁教会”与东面的“希腊教会”关系日趋紧张,最终于公元1054年正式分裂。导火线之一,就是东罗马帝国发动的“第二次破四旧运动”,史称“圣像破坏运动”(Iconoclasm)。
前文介绍过毁灭经典文明的元凶首恶、基督徒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他统治的是完整的罗马帝国,首都在君士坦丁堡。该城原名拜占庭,即今日之伊斯坦布尔。康斯坦丁把罗马帝国的首都迁到了那儿去,改名为“新罗马”。后来该城改以他的名字命名(“君士坦丁”是“康斯坦丁”的旧译)。如今的土耳其地名与宗教无关,而是土耳其人“康斯坦丁堡”发音的讹变。当年它可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首都,其辉煌并不亚于罗马。
狄奥多西死前,把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传给他的两个废物儿子。西边是西罗马帝国,东边则是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但这俩名称其实都是后世历史学家发明的,据说当时并不这么叫。两个帝国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拉丁文,而东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是希腊文,由此又有了“拉丁欧洲”与“希腊欧洲”,“拉丁教会”与“希腊教会”之分。
尽管有这些区别,但东西方教会都服从皇帝的命令。当时并没有什么“教皇”之说。罗马教会宣称,圣彼得是第一任罗马主教(据说此乃罗马教会的捏造,主教一类职位是后来才出现的),而罗马主教都是他的传人,由此骗取了在教会中的特殊地位。罗马主教虽被称为“Pope”,但那不过是“爸爸”之类尊称(Pappas),并无后世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更无世俗权力。相反,“爸爸”的选举都必须在皇帝面前进行,由皇帝批准。
这一切都因为蛮族入侵改变了。公元五世纪,日耳曼蛮族(所谓哥特人)入侵业已非常腐败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留下了巨大的权威真空。占领了意大利的哥特人都信教,奉罗马主教为天神。于是“爸爸”的权势欲在瞬间内膨胀起来,开始觊觎世俗权力,逐渐向后来的教皇演变。
公元483年,罗马“爸爸”的选举第一次在罗马帝国皇帝缺席的情况下举行。在东哥特王国统治期间,罗马“爸爸”的选举一直是自行其是,并不谋求拜占庭的批准,其权力也日趋膨胀,越来越像个世俗朝廷。但好景不长,公元536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收复了罗马。次年,他废黜了亲哥特人的“爸爸”,代之以自己的亲信。自此直到公元752年,罗马的新“爸爸”上任都必须经过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批准,有的拜占庭派来的“爸爸”甚至只会讲希腊话。
但拜占庭对亚平宁半岛的控制很不稳定,罗马“爸爸”的野心因而日益膨胀。公元752年前后,“爸爸”涉嫌伪造了臭名昭著的“康斯坦丁的捐赠”(Donation of Constantine)的假文献。该文献盗用康斯坦丁的名义,将罗马城、意大利所有其他城市和地区、色雷斯、朱迪亚、希腊、亚洲、非洲以及整个西罗马帝国的疆域“捐赠”给“圣彼特的继任人”——“爸爸”西尔维斯特及其继任,让他们拥有和统治这广袤的土地。在这份假文件诱骗下,法兰克国王发兵赶走了入侵意大利半岛的伦巴底人(也是日耳曼人之一支)。他不把收复的领土还给失主拜占庭,却将其“捐赠”给罗马“爸爸”,使得他在相当大的一片土地上拥有了世俗统治权,成了不折不扣的皇帝。
这些胡作非为,引起了拜占庭的严重不满,东西方教会本来就在为无聊事体争吵,诸如弥撒是否该用无酵的饼,未出血的肉是否可以食用,四旬大斋期是否该唱“哈利路亚”等只有白痴才会感兴趣的问题。至此双方关系更加紧张。于是拜占庭皇帝发动的“圣像破坏运动”,便成了罗马教皇摆脱其控制的绝佳借口。
公元726年,希腊的锡拉岛附近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认为,这是上帝对他们不守教规的惩罚,于是便命令废除偶像崇拜,毁掉全国教堂里的所有神像和圣像。这当然只是诱因,据说深层原因是,当时回回正在向拜占庭扩张,而他们和犹太人都指责拜占庭帝国搞偶像崇拜。
从原始教义来看,这指责当然是对的。上文已经介绍过反文明的摩西十诫,其中第二诫就是严禁偶像崇拜(idolatry )。读过《旧约》的人都知道,那不光是在十诫中,而是耶和华连轴说的轱辘话,往少处算也起码说了三千多次。
《旧约》与博爱无关,它不教你爱,只教你出于恐惧而仇恨。就两个主题:第一,绝不容许其他神存在,天地间只有一个真神耶和华。凡人活在世间的唯一目的,就是没完没了地赞美他,千方百计讨他的欢心,迫害一切胆敢不信他的人。若是有人胆敢崇拜别的神,就要执行耶和华的教导:“你们总要把他弄死。”第二,耶和华是没有具象的抽象存在,严禁制作他的神像以及模仿天上、地下、水中万事万物的美术作品。
这些最基本的教义为所谓“亚伯拉罕宗教” (Abrahamism,即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统称)共有。但只有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严格执行了。
早期的基督教也反对偶像崇拜。公元305年,西班牙主教们就曾声称“不能在教堂里悬挂图画,以免它们变成崇拜与仰慕的对象”,而塞浦路斯Salamis 的主教Epiphanius本人还曾亲手撕下教堂里的画像,并警告其他的主教们“此类画像是违反我们的宗教的”。当康斯坦丁的姨妹(或姨姐)向早期神学家优西比乌索要耶稣的画像时,优西比乌郑重答道:“描绘耶稣升天前的人身形象是违反上帝的戒条的,这么做会犯异教徒(pagan)的错误。”
当康斯坦丁将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的国教之后,基督教徒开始公开攻击异教徒的偶像崇拜,掀起了上文介绍过的轰轰烈烈的第一次“破四旧”运动,卓有成效地毁灭了经典文明。
但基督教有个特殊难题。犹太人靠摩西逃出了埃及,回回们靠穆罕默德打出了天下,可基督教出了个“犹太人的国王”耶稣,却凄凄惨惨地死在十字架上,没能给信徒们留下个王国。全靠巴结上皇帝,基督教才爬上了统治高位。这尴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犹太教与回教那样,严格按照先知的教导行事,而是必须讨好世俗统治者,逢迎他们的习惯。
古罗马的传统之一,是大量制作皇帝和高官的雕像。康斯坦丁本人就留下了无数雕像:


很明显,如果坚持反对偶像崇拜,刚爬上高位的基督徒们就会开罪既得利益集团。于是教徒们便背叛了基本教义,禁止制作人的形象,但不禁“宗教形象”(religious images)。按他们的规定,皇帝本人和金主们的雕像都属于religious images。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康斯坦丁封为宗教圣人(saint),大量制作了他的“圣像”(icon),加以顶礼膜拜:


“萝卜开花种不好”,基督教出身不正,决定了他们无法如同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那样理直气壮,我行我素,不折不扣地实行上帝的戒条,只能讨好逢迎权贵,把他们捧为自己的偶像崇拜对象,这种特殊贿赂方式,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命名:“灵贿赂”?
基督教自己弄出来的教义更使得偶像崇拜不可避免。它实际上是模仿人间朝廷建立起来的一个等级森严的官僚系统,是不折不扣的“天国”。天国的皇帝当然是耶稣,下一等级是他妈,再下一等级则是耶稣的门徒,再往下则是那些后来封的saints们。谁都知道,在那种官僚系统中,“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康有为做到工部主事,还没资格直接给皇帝上书,奏章得由军机处转。同理,你要直接向上帝祷告,他老人家日理万机,是没工夫理会的,所以必须向下一等级祷告,最有效的当然是向他亲娘祷告,请她老人家代您递奏折。这结果,就是大量圣母像的出现。
另一大恶习是康斯坦丁他妈海伦开创的。那狂热婆娘不远万里跑到耶路撒冷去,把据说是处死耶稣的十字架刨了出来,经过她的“神学鉴定”,证明那是真品(用该十字架碰了一具死尸,死尸当即复活,如今北美某家基督教网站还在说这些疯话:http://www.antiochian.org/node/18634),将其搬运回君士坦丁堡,用黄金和珍贵的珠宝装饰之。信徒们趋之若鹜,纷纷前往顶礼膜拜。公元1204年,十字军攻破君士坦丁堡,抢劫了无量珍宝,还把该“真十字架”劈成碎片均分。骑士们携带回国后,捐赠给自家的教堂供奉。
至此,基督教便堕落成了拜物教,拜的不光是神像圣像,更是“圣物”。其偶像崇拜搞到这个地步,据说拜久了的圣母像会流泪,甚至会流血,还能如活人一样,对伤害它的动作作出防卫反应。
利奥三世就是在这背景下发动“破四旧运动”的。对此运动,维基百科有介绍,考虑到基督徒们阅读英文有困难,这里作个中文版链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96%E5%83%8F%E7%A0%B4%E5%A3%9E%E9%81%8B%E5%8B%95
个人觉得,中文版不如英文版翔实,似乎受“阶级斗争理论”影响太深。当然人家说的也有道理。中世纪教会乃是社会的大蠹,其疯狂聚敛财富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由此引起劳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的激情,构成了“圣像破坏运动”的潜在动力也是可能的。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芦笛于2014-2-24 周一, 上午9:06修改,总共修改了3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