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希腊民风与南北民情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希腊民风与南北民情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文章标题: 希腊民风与南北民情 (1689 reads)      时间: 2014-2-02 周日, 上午5:21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希腊民风与南北民情


芦笛

我其实根本不配谈此类话题——去希腊玩了几天,就敢奢谈人家的民风,此乃网人“北京痞子”的拿手好戏。他当初在本坛以西藏事务专家兼医学专家的双重身份发言,其资格便是曾去西藏旅游了一次(医学资格则不知从何而来,想来是师娘教的,盖他曾悍勇绝伦地推出“母子血流相通说”)。不过,蒙老欧与小锦拨冗赐教,令我受益匪浅。不勉为其难地答上几句,似乎于礼不恭。

两位谈到的问题,似乎涉及到制度、生产方式、地理、文化诸因素在民族性格形成中起到的作用。这个问题极为复杂,似乎难以用一元论解释。希腊似乎就是一个复杂样本。

说实在的,去希腊前,我看了点介绍希腊的书籍,印象并不是很好。从那些介绍来看,希腊很像中国,然而比中国还不幸。

希腊虽然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先驱(是不是发明人我就不知道了),但过去一直不是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而是足足当了两千年的殖民地。先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罗马帝国分裂后属于拜占庭帝国亦即东罗马帝国,后来又被奥斯曼帝国征服,轮番遭受基督教同门以及土耳其回回的迫害与掠夺。比起来,回回们对他们还要好得多。在臭名昭著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希腊人惨遭基督教同门屠杀。希腊裔美国历史学家Speros Vryonis介绍了十字军在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的暴行:

“在暴力亵渎基督教世界中最伟大的教堂(芦注:指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时,十字军骑士们以最壮观的方式发泄了其对希腊人的仇恨。他们砸碎或撕碎索菲亚大教堂内银质的圣幛、圣像以及圣书,让一个妓女坐在主教的宝座上,口唱秽曲,他们则痛饮从教堂圣器里倒出的圣酒。此前几个世纪的东方与西方的反目(按,指罗马教廷与东正教别苗头),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发生的恐怖的屠杀中达到了高峰。希腊人坚信,就连过去攻陷了该城的土耳其人,也没有这些拉丁基督徒们如此残忍(按:当时欧洲分为“拉丁欧洲”与“希腊欧洲”,前者是西罗马帝国的破碎后身,使用拉丁文,后者是仍然顽健的东罗马帝国,使用希腊文。前者信奉天主教,后者信奉东正教,此处的“拉丁基督徒”指的是天主教徒)。已经处于衰落状态中的拜占庭帝国被击败,加速了其在政治上的瓦解,以致它最后轻易地变成了土耳其人的爪中猎物。这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乃至十字军运动总体,最终造成了伊斯兰的胜利,而这一结果当然恰与它的原初意愿相反。”.

所以,共产党人杀起同门来远比杀异教徒凶残,的确是从基督教那儿传下来的优良传统。

连年战祸导致人口剧减,拜占庭帝国不得不搞“湖广填四川”,从巴尔干半岛以及东欧大量引入斯拉夫人。此后土耳其帝国统治几百年,外来人口与土著大量混血。如今的希腊,恐怕很难找到血统纯正的古希腊人的后裔了。我的一个靠不住的感觉是,雅典的人种很杂,既能看到标准的希腊鼻(虽然频率远低于意大利,那儿许多人都是从古罗马雕塑里走出来的),也能看到大批斯拉夫人与回回模样的人。尤其男性颇多前额低窄、眉浓须黑者,颇像土耳其人。

此后希腊一直是俄国以及西方列强与土耳其帝国争夺的猎物,与野心勃勃、以东罗马帝国传人自命的老毛子渊源颇深。俄国叶卡捷琳娜大帝夺取黑海出海口的借口,就是把土地从回回手中夺过来。她夺取敖德萨后,将其改为希腊地名,并号召东正教徒们前去定居,实行“教民换血”。直到19世纪,希腊才赢得独立,然而那根本不是他们自己打败了回回统治者,而是列强的武力干涉、尤其是俄国人兵临伊斯坦布尔(亦即原来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土耳其人屈服的结果。

到了现代,希腊人更是备受煎熬,先是被纳粹占领,战后又备受内战蹂躏,差一眼眼就被共党夺取了政权(与南斯拉夫一样,希腊共产党游击队当时是全国最强大的武力,连英军都对付不了,只好恭请山姆叔上阵,希腊这才侥幸获救,没有落到斯大林手中,好险好险!)

然而躲过了共祸,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的自动建立。希腊长期处在右派专政下,除了不搞公有化,搞的那套与共党也差不多——共产党人乃至左派都被依法剥夺了选举权。长期战乱搞得民穷财敝,人民纷纷移民海外,尤以投奔万恶美帝者居多。只是到近年,希腊才真正实行了普选。

然而那只是建立了民主制度而已。以制度而言,墨西哥也是民主国家,与美国却有天壤之别,这是制度决定论者看不见的。希腊据说也类此,民主只是在制度上建立起来而已,并未化为全民生活方式。虽然堪称准发达国家,希腊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第三世界的特点,诸如公民法纪观念松弛,习惯以贿赂绕过法律解决问题,政界贪污受贿丑闻频出,人民情面观念、乡情观念很重(如同中国人一般,希腊人也有“籍贯”之说,讲究乡亲关系,哪怕移民海外后仍然保持着这种情结,而且同样兴“衣锦还乡”),好客,喜欢显示招待客人的豪爽,等等。

我在希腊时间虽短,却也与书籍作者有点同感,虽则那些现象可能没有书上说的那么严重(例如作者说希腊人开车如何乱来,视交通规则如无物就完全是污蔑,我觉得雅典司机比伦敦的守法多了),但总的来说似乎确实有点第三世界气息。例如公务机关与普通人对游客的态度就完全是两种,公园与地铁都属于国家管,这些单位的职工绝不会给你好脸子看。这倒不是人家搞种族歧视,没准人家因为你是外国人还有三分客气涅。公园和博物馆冬季一般三点钟就下班,过的乃是共产主义天堂里的日子。这与私有商店以及街上的普通人的态度完全两样。

所以,冬天的希腊,只适合生活在英国与北欧那种无比凄惨的环境的人前去避难,但不适合游览,盖可利用的白天太短。但避寒则是第一流的。哪怕在最冷的一月份,希腊的天气都非常温和。虽是夏季晴朗干燥、冬季湿润多雨的所谓“地中海气候”(与老稀的旧金山差不多吧,那儿似乎也是地中海气候,虽然远在太平洋东岸),但雨水绝对没有英国或瑞典多。晴朗的日子不用说,不冷不热恰到好处,哪怕是吹来的风都令人十分惬意。即使是下雨,也只需在衬衣外面套上件外套即可,根本不需穿棉毛裤。让人奇怪的是,希腊人似乎特别怕冷,哪怕是“摩登不怕冷”的少男少女们,也仍然穿得鼓鼓囊囊的,有的青年女郎甚至穿毛领,也不知道是卖俏还是真怕冷。

人民法治观念淡薄,从我租车便可见一斑。我的旅馆在市中心,没有停车场,因此,我只好早上去取车,傍晚去还车。头天还车时,我提出次日续租。对方说可以,但次日是周日,他们不上班,要我周一早上去还车,反正租期以24小时计,并不需要当天归还。我说,那我只好去找别的车行了,因为我找不到停车过夜的地方。那家伙惊奇地扬起眉毛:怎么会找不到?你没看见到处都停着车?随便找个地方停一夜不就完了?可我受万恶英帝的反动法纪熏陶毒害多年,实在没胆子这么干。倒不是怕车丢了。实际上,我觉得雅典民风淳朴,治安很好,估计刑事犯罪并不是很高,丢车的可能性不大(要不也不会满街都停着车了),而是已经不习惯违反规矩胡来了,哪怕那规矩只是纸上写的也罢。

我连撞两车后,到车行去还车,告诉那职员我出车祸了。他不待检查车辆损伤,第一句话就问我:你受伤了没有?让我心里暖呼呼的。后来他又问,是否涉及第三方,我说涉及了,但人家让我走了。他眉头微皱,说按法律规定,涉事诸方必须互留联络信息。我这才知道自己犯了规,然而已经为时过晚,无法补救了。但很明显,这法律规定并未深入人心,否则人家也不会让我鸿飞冥冥了。

所以,法律与人情似乎此消彼长。老欧说这种事若在德国肯定走不脱。我想,那倒未必是德国人天生人情淡薄,而是人家自俾士麦时代以来便养成了严格守法的习惯。德国人守法之刻板与一丝不苟,根本就不是英美人民可以相比的,恐怕堪称环球第一吧。

因此,小锦说的可能有些道理,前现代化国家的人情要比现代化国家的浓厚。在雅典街头,你只要站下来看地图,总会有人来殷勤动问是否需要帮助。这种事发生了不止一次。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出自单纯的助人为乐的动机。冬季是旅游淡季,出租车明显过剩,司机不得不主动拉客。问你是否需要帮助的人中就可能有出租司机。但区别在于,你回绝了租车建议后,人家仍然会告诉你该怎么走。

最令我不过意的,是那天去爬费罗帕波山(Philopappos Hill,S不发音),参观费罗帕波纪念碑。我事先在谷歌上查到怎么坐地铁,下车后却发现那只是从地理上接近了该山,却绕到山后去了,找不到上山的路。正在山脚下研究地图,一位小伙子走了过来,殷勤动问我是否需要帮助。他为我讲解了一番,待我重述了他的讲解后,他还是不放心,说我干脆带你去吧。我心里有点不情愿,但也无从拒绝。盖我在意大利上过当。那次我在火车站准备上车,本来找到相关站台不需费吹灰之力,但一位中年男子却硬要主动提供帮助,带我走到了该去的站台,也就是二三十米的路。待我谢过他,他却说:小费呢?我才知道那是他的谋生之道,只好给了他点钱。

小伙子很健谈,知道我是中国人后,便大吹中国的文明如何古老辉煌,跟希腊一般,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确地叫出他们的国家的名称的国家。盖他们管祖国叫希腊(Hellas,s不发音,至于He,估计广东人发“希”的音与之差不多,请老哈或老加指点),哪是什么英美人叫的莫名其妙的Greece!我很惊奇他竟然知道这点,问他去过中国没有。他说没有,希望以后有机会去。他陪我们走了起码八百米,直到把我们领到了上山的小路上,这才放心而去,挥挥手,没带走一片云彩。上山后,我才发现谷歌地图靠不住,最便当的上山的路,还是坐地铁到卫城,从那儿沿山的正面走青石板砌成的宽道上山,不必像我们那样,在山后的羊肠小径中艰难攀登。

又如那天我们从德尔斐回来,路过一个村庄。我们经过的小村都空空荡荡,像是没人居住似的。然而那个村子外却有四五个农妇和一只狗在走。农妇听到汽车声就靠边了,而狗却停留在路中央,我赶快把车停下来给狗让路。那几位农妇正出声呼唤那狗,大概生怕它被车压死了,见我主动停下来,纷纷对我扬起了感激的笑脸。我挥手致意,她们全都笑着向我使劲挥手,让我心里暖洋洋的,又有几分惭愧——我其实并不喜欢猫狗,主动停车绝非出自爱心,而是怕惹上官司而已。在英国,压死宠物跟撞伤行人也差不多一样严重。

总而言之,希腊颇有些与中国的相似之处,时时令我感到亲切。当然那是说以前的中国(或许更像台湾吧),如今的中国人乃是世上最冷酷无情的人。哪怕是至爱亲朋,一旦涉及金钱纠葛,立即疾言厉色相对,真是没劲透了。

希腊最与中国相像的地方,还是历史成了无从摆脱的包袱。在我看来,现代希腊人就像伟人的儿子,时时被伟大的父亲的光辉形象压得喘不过气来。老祖宗的伟大,格外鲜明地反衬出了后世不肖子孙的窝囊,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于是希腊人也如中国人一般,需要“面子工程”来“震惊世界”,向全世界证明他们并非老祖宗的不肖子孙。2004年希腊为了主办奥运会,斥重资改造基础设施,整顿市容,使首都显得现代化,用款远远超出预算,以致债台高筑,酿下了如今债务危机的苦酒。最出奇的是,某年希腊在足球锦标赛中夺冠(记不得是哪年了,我对此从无兴趣)。全国人民竟然为此“喜大普奔”,扬眉吐气,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尊与自信。

如果我这种浮光掠影的观察可靠的话,您说,这种民族性格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一个率先发明了民主政治的民族,最后成为民主国家却如此艰难?我想根本就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恐怕与历史、宗教、种族、文化、地理诸方面都有相干。

因此,老欧对德国尤其是南北德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我觉得恐怕只是一部分原因吧。例如你说北方人因为气候原因比较冷酷,那瑞典人给我的印象却恰好相反。这不是说地理因素不重要。无论在哪个国家,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似乎都有显著差别。中国就不必说了,哪怕是英国那么大点国家,苏格兰人与英格兰人的性格似乎都不大一样。但未必是北方人都比南方人冷淡,中国似乎恰好相反,北方人质朴豪爽,南方人精明算计,但北方人似乎要比南方人更热情些。

又如许多学者都认为,德国人因为缺乏历史文化成就而具有进攻性的自卑情结,这就是纳粹鼓吹的种族优越论为何在短期内便赢得了德国人民的心。但若论这个,老美又有什么历史文化成就?完全等于零么。可天下哪有比老美更自信,更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人?

小锦说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情冷暖也未必成立。论重商主义的历史,英国远比德国悠久,然而英国人的人情味还是很足的。我有位同窗,当年在德国做博士学位,假期到英国旅游。在飞机上与一位老头聊了起来,下飞机后,老头便把他带回家去,包吃包住一个星期,还用车带他去各地玩,一分钱都没要他的。这当然是个例,不足为训。然而我自己在英国生活多年,觉得此地的生存环境远不如国内险恶,那儿才是睡觉都要睁只眼,否则慢慢眼就被人卖了,活得不是一般的累。

所以,这些问题恐怕很复杂,难以找出个唯一因素来。要说主要因素,宗教与文化恐怕比生产方式或地理还要重要。例如北美与南美的根本区别,在我看来,恐怕主要是新旧教造成的,并不是种族原因,否则南北欧也不会表现出类似的差别来了。西班牙、葡萄牙与意大利人都take it easy,夏天下午起码有三个小时用来睡午觉。社会治安都不行,尤以葡萄牙与意大利的扒手多如牛毛。而北欧人就更讲规矩、更严于律己些。据我这外行胡猜,南北德之所以有性格差别,恐怕德国是个新旧教混杂的国家有关系。北德多是路德教派(不知道是否正确),而南德天主教徒多一些(奥地利则完全是天主教的天下),于是南北方也就在较小程度上折射出了南北欧的区别。或许这才是更主要的原因(当然绝非唯一原因)吧。

以上当然是外行胡说八道,认不得真哟。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芦笛于2014-2-03 周一, 上午7:22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593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