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人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3891
经验值: 330971
|
|
|
作者:加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随团去了一趟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以下简称朝鲜)。说起来遗憾而又幸运。遗憾的是我所呆的时间太短,只有三天两晚(其中两个白天在路上),所去的地方又太少,只有一个罗津市;幸运的是,我当时的身份就是一名普通游客,未受任何指派,不带工作任务。所以现在向您报告的,都是我的亲历亲见。
我在国内就不止一次地听说过,朝鲜人民的物质生活如何艰苦,城市依然实行中国已废止了近二十年的“票证制”,每人每月20多斤粮食,很多人常年吃不饱肚子;在北京的朝鲜留学生每逢放假,不辞辛苦整箱整箱往家里带的,是中国的方便面。朝鲜一行,多少印证了这些传说。罗津市是位于朝鲜东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据导游介绍,它是朝鲜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其影响和地位,相当于深圳市在中国。但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乡镇,街道不宽,汽车稀少;多为平房,少有三层以上的楼房。唯一鹤立鸡群的建筑,就是我们入住的罗津宾馆。宾馆为香港商人所建,时归当地政府经营。宾馆的热水定时供应,不备一次性洗漱用品,我们虽然不大适应,但符合环保要求,大家都能接受。不能接受的就是吃不饱——不是吃不好。每次吃饭,十人一桌;菜有八个,四凉四热,但都是小碟,一人两三筷子,没了。米饭每人一小碗,想再来一碗,没了。许多人只好回房间泡自带的方便面。说来也怪,不知是对偏辣的朝鲜凉菜不适应,还是别的缘故,一客车人有一大半闹肚子,以致我们的长途旅行车变成了“招手停”,乘客变成了“拉拉队”,朝鲜的清水绿水也没少受连累。
朝方旅游公司把一日行程安排得紧凑而丰富,我们在罗津市少年宫观看了少儿歌舞表演,又参观了集体农庄和集贸市场。舞台上,穿着海蓝衫、系着红领巾的朝鲜小朋友个个如花似玉,嗓音清亮甜美,但他们的动作是那样的刻板化一,似乎连笑容都是精心排练过的。看着他们的表演,我的眼前总浮现着和他们年龄相当的另一群朝鲜小朋友:破旧的衣衫,脏兮兮的脸,我们的车每停一处,他们便会三五成群地拥来,伸着一张张瘦筋筋的手,用夹生的中国话喊着“叔叔好”。每到这时,车上的当地导游就像轰小鸟似地赶他们离开。他们依然不走,更紧地挤地一起,清澈的眼睛里盛满了惊恐和乞求,直到拿到一元两元的收获,他们才会飞快地散去。
集贸市场的人气很淡,卖东西的比买东西的多。清一色的着民族服装的妇女,一个挨一个地坐着,每人前面两尺宽的台子,重复摆放着几件日用品。给人的感觉,他们不像是在做生意,而像是在进行什么群众性表演。因为大多数商品都是从中国来的,我们转了半天也没有选到什么东西。唯一看中的羽毛扇子,听说入关时会有麻烦,也没有卖。对于以“购物癖”闻名天下的中国游客来说,这样几乎“一毛不拔”的出境游,可谓绝无仅有。
就是在这个集贸市场,一个货币自由兑换点前,我了解到,一元人民币可以兑换26元朝币。而朝鲜城市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大概是2500元朝币左右,即相当于人民币100元。如果中国城镇居民的月收入按平均2000元计算,则是朝鲜的20倍。有资料显示,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韩国,居民收入相当于中国的20倍。如些说来,在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南北,同样是人,干同样的工作,但收入相差400倍。

我的身后,就是我们入住的罗津宾馆
朝鲜还给我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浓郁的“政治空气”。走进罗津市,随处可见金日成、金正日或他们父子在一起的巨幅画像或雕塑。看墙上大字刷的标语,便请导游翻译,也多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金正日将军万岁”之类的话。入境前,国内的导游就告诉我们,在朝鲜,不要议论朝鲜的政治和国家领导人,不要向朝鲜导游提敏感问题。我们都严格遵守导游的要求,但如此一来,对于这些早已习惯口无遮拦的国内游客,简直就是一种惩罚,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车内的气氛便始终压抑着。在罗津宾馆入住的两个晚上,一群人更是像失了魂似的:去唱歌吧,没有;去酒吧吧,也没有;看电视吧,国内的频道收不上,朝鲜的频道几乎全是大大小小的领导正襟危坐地讲话——当然也听不懂。那就外出散步吧。整个罗津市居然没有路灯,几乎一片漆黑。出宾馆大概二三百米的交通干道上,就有持枪的军人在巡逻。我们这帮人只好在宾馆附近瞎转悠。不知谁说了一声:“不好,快没热水了!”大家一看,可不,快九点了,热水就到九点。于是只好意犹未尽地不欢而散。
行前,大家觉得我们出境的吉林省延吉市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小城市。作别三天两夜归来,时值晚上八九点钟,再看延吉,灯光璀灿,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整个一个人间天堂。车内几乎异口同声地高呼:“延吉,我爱你!中国,我爱你!”
美丽的长白山天池,是朝鲜族的圣地,为中朝共有。
感谢邓小平,感谢改革开放!
发布者 :秋秋 (2008-12-28 14:47:17) 回复
从文章中了解了朝鲜5年前的生活状况,这与我国文革时的情况差不多,倒霉的是普通老百姓。幸好中国出了个邓大人,告别了那个天天搞“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年代,呼儿嘿哟。。。。。。中国有了希望。
一个全心全意搞个人崇拜,搞政治的国家,哪里还有精力搞生产建设,老百姓的日子过成这样也是可想而知的了。谢谢刘老师用亲身体会给我们讲了朝鲜人民的生活状态,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大旗博友于向真大姐也写了访朝回忆录,说朝鲜人对中国给了他们那么大,那么多的援助只字不提,更可气的是抗美援朝时,中国牺牲了那么多优秀儿女,他们只在半山坡上建了一个不起眼的友谊塔,还曾被破坏过。老百姓的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悍然玩火试爆核武器。
发布者 :白新格
作者:加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