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马悲鸣:谁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重贴):无胡平、芦笛,遇罗克是负面的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马悲鸣:谁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重贴):无胡平、芦笛,遇罗克是负面的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马悲鸣:谁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重贴):无胡平、芦笛,遇罗克是负面的 (461 reads)      时间: 2013-11-29 周五, 上午3:24

作者:马悲鸣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马悲鸣:谁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家

如果文革时评论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则非伟大领袖毛主席莫属。但他老人家本人并不承认这一点。根据他身边的服务人员讲,毛曾经跟他们说:中国有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夫子;另一个不是我,而是鲁迅。

鲁迅

鲁迅当然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不可不提的思想家。但他最著名的,在说出後证明正确的话是哪句呢?我以为是《娜拉走後怎样》:“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我就是被鲁迅这句话启的蒙。现在很多人恶骂鲁迅。你若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我也尊你为圣人。

另外《而已集•小杂感》里“看到短袖衫,就想到白臂膀,就想到全裸体,就想到性交,就想到杂交,就想到私生子…。中国人唯有在这一点上是如此的飞跃。”

中国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压制情欲。几千年来建了无其数的贞节牌坊,写了无其数的因果报应,劝人戒淫的文学作品。在长久的性压抑下,对异性的观察永远是意淫超过审美。鲁迅讲对了,故能算一个思想家。

鲁迅对中国人性看得最透。上面这句小杂感,中国人到现在也没改。比如因为庄则栋一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江青半夜打电话”,立刻被中国人普遍地理解成叫庄则栋去上床私通。任凭庄则栋如何解释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回子事,但宁可信其有的仍是绝大多数。盖因文革压制情欲的政策更其严峻。当兵期间不许谈恋爱,结了婚的知青不许招工,不推荐上大学…

不相信人性,尤其不能相信中国人的人性,这是我从鲁迅的文字中读出来的,并至今未改。

老醇亲王奕譞

七爷奕譞与两个儿子。其一为光绪帝

由此上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究竟还有谁算得上思想家呢?

《我的前半生》里记录了清逊帝溥仪的爷爷,光绪皇帝本生父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手抄的「治家格言」:

家也大,财也大,後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家大财多胆也大,
天样大事也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此话用之眼下中国的官二代、富二代的骄奢淫逸,无法无天,一点儿都不走样;已经毙了好几个了。故醇亲王奕譞可算得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前瞻性的思想家。

该格言还有後半段:

财也小,产也小,後来子孙祸也小,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
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李鸿章

再往下数,就得算李鸿章了。李大人在向朝鲜王後闵妃传授外交经验时说∶“要多依靠美国,美国这个国家与其他洋人国家不同,讲道理,重信义”。曾国藩也说∶“米人秉性醇厚,与中国常思效顺之心”。自从中国人“雄赳赳、气昂昂,打败美国野心狼”以後,直到改革开放才知道还是曾李之流说得准。李鸿章放眼前瞻了一百年,故他可以算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思想家。


   明成王後闵妃    李鸿章           郑孝胥

郑孝胥

然後是满洲国总理大臣郑孝胥的名言:“大清亡于共和,共和亡于共产,共产亡于共管”。三个预言实现了两个,尤其“共和亡于共产”,在他死後不久便应验了。但他所说的“共管”是指国联的共管。郑孝胥当是寄希望于国联出面干涉以保证满洲立国的安全。他并没有看到国联实际上干不成什么事,不久即告解散。还是後来成立的联合国更能有效地管些国际事务。联合国军把伊拉克占领军从科威特驱逐出去,就是郑孝胥希望的国联能保卫满洲国不被中国吞并那样。不管怎么说,郑孝胥的三项预言中其二,也可算得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思想家。

所谓“共管”,其实当年李提摩太就曾提出过让外国人来管中国的事物更着条道。比如英国人赫德管理中国海关就干的很出色。我也曾在十多年前提出过让美国的退役总统来当中国总理。这些人不但经过美国选民的票决选举,而且有4-8年的工作经验。

饶漱石

再往後的思想家,饶漱石可算一个。他1935年赴苏联,任中国全总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6年起先後被派到美国、法国工作。陈毅曾在上海的一次干部大会上讲:“饶漱石说过,‘历史上,我最佩服的伟人就是林肯和罗斯福’。饶漱石不止一次说:他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他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美国的生活方式”。陈毅讥讽地说:“不如干脆去作美国人吧!”

问题是你们把人家抓起来关押到死,不让人家去。

饶漱石的看法不但和李鸿章相同,而且和如今诺曼底登陆般汹涌澎湃地涌向美国的移民潮合拍;不分官二代、富二代还是偷渡难民统统如此。可见饶漱石能算得上一个有六十年以上前瞻性的思想家。

一个网上小笑话写道:央视问: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被采访者答:移民,不给祖国添乱。
再问:你认为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再答:移民,给帝国主义国家添乱!

如今习近平当了共产党的总书记兼职国家主席,他父亲的老战友高岗的夫人被请到习仲勋冥寿会场。但“高饶反党集团”的另一个主角饶漱石呢?因为没有一个老战友的儿子当总书记,便没人答理了。


      潘汉年       饶漱石       陈毅
陈毅

陈毅不但在饶漱石问题上,而且在拿潘汉年时都有出力。但文革初期他讲话公开指责文革的干法“人家骂共产党过河拆桥。”

共产党人是从来不认错的。陈毅这句话几乎是唯一例外,而且说得很准。井冈山杀王佐、袁文才就是过河拆桥,随过随拆,一路过,一路拆,才有文革。故陈毅可算个思想家。

陈毅访问越南参观二征庙时说“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不是马伏波”的话都被邓小平的一顿惩罚的炮火给轰平了。

顾准

共产党内出的思想家顾准可算一个。顾准是经济学家,懂会计,在他的遗著中有一句话,大意是说,人类社会迟早还是要走向公有制(否则顾准也不会参加共产党的革命)。而这和正常经济学指出的方向相反。故他可以算成一个操作经济学家,比如会计,但不是一个有思想的经济学家。

刚去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留下名言:“社会是不存在的,只有男人、女人和家庭。”社会既然不存在,何来社会主义?既然只有男人、女人和家庭,那么产权就应该界定到男人、女人和家庭,也因此全社会共享产权的经济体制就显得落後和没有道理。

最近《解放军报》发表文章声称:「首要的是始终同心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笃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这种笃行信道集中表现为:一是坚定信仰科学社会主义真理,坚信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坚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信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科学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开辟了无限前景,具有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价值和普遍意义…」

这里只需轻轻问一句:你们要把产权界定到哪一步?如果是界定到男人、女人和家庭,就不会是社会主义。如果共享产权,那么由谁决定哪些人有权享受哪部分财产?凭什么由他决定别人,而不是相反?


   顾准:人类社会迟早还是要走向公有制   撒切尔夫人:社会是不存在的,只有男人、女人和家庭

尽管顾准在经济学上没有说准,但在思想方法论上却留下了一句名言:“中国人是天生的辩证法家,可是辩证法把中国人坑害苦了”。

对于一个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意识形态立国之本的国家来说,顾准这句话无异石破天惊。中共建国後发动的历次政治运动,包括大跃进饿死的上千万人都可算是被辩证法坑害死的。

古希腊所谓的辩证法,是指通过辩论来证明。但辩论本身还是要遵守逻辑规则的。中国的中医讲究的是“辨症施治”,并非用辩证法来治病。到了黑格尔那儿,专门搞出了一套辩证逻辑,後来经过马克思和工人哲学家狄芝根的发扬光大,成了一套混不讲理的思维方式。

人类思想经过一百多年的进化,终于发现黑格尔、马克思、狄芝根这套思维方法其实就是一种信仰,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等最後一批讲授黑格尔的教授死光,哲学系就没有人再讲辩证法了。反倒是康德、休谟等哲学家还有人在教。当然了,这些还在讲授的历史上的哲学家也未必都说得对,但黑格尔肯定说错了。

黑格尔最著名的论断是说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这就是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说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的出处。

我尊重这些为了信仰而献身的人。我自己做不到,也不想做。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信仰的都对。


         黑格尔:宇宙精神      方志敏: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二、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正确

其实不但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那一半错了,连唯物主义那一半也说得不对。国内哲学课上讲唯物主义时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本来就存在的。

那意思就是说,被唯物主义者指为哲学敌手的那些人就都不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和“物质是本来就存在的”。

等我到了美国,直接问了许多神父牧师:你们是否不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不相信“物质是本来就存在的”?

他们笑着回答说:我们当然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只是相信这些物质都是上帝创造的。如果不是上帝创造的,那你说这些物质都是从哪儿来的?

问得我也无从回答。虽然我至今无任何宗教信仰,但如果回答“物质是本来就存在的”显然是答非所问的胡搅蛮缠。于是我跟他们讲大爆炸宇宙学,说物质源于一百多亿年前的那场大爆炸。

他们笑着反问我:那场大爆炸是谁制造的?

我说,反正不是上帝。

“那你说是谁?为什么爆炸?”

我无言以对。

正是为了证明上帝伟大而穷究物质是从哪儿来的这种探索瘾,最终发现了和正在继续发现整个科学体系,但这一系列的科学成就都是机械唯物论的思维结果,并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计算机出现後,机械唯物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辩证法彻底失败。因为一个半导体节点上要么放一个0,要么放一个1,不可能如辩证法的“既不…,也不…”句式那样,既不放0,也不放1。那计算机还怎么运算?或者既放0,也放1;一个节点上只能放一个数,要怎样才能把0和1同时放在同一个节点上?又究竟应该是把它读作1还是读作0?

我曾问一位8964的黑手级人物:“你们究竟是不是黑手?”

得到的回答是:“既是,也不是。”

我无语…

遇罗克不是思想家

文革初期用一纸《出身论》挑起中学生大辩论的遇罗克肯定被支持他的那一半尊为思想家;其实不然。1966年2月13日他在《文汇报》上发表批判姚文元的文章「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就证明他的思想错误。

首先,机械唯物论是对的。你和机械唯物论斗争,证明你错了。
其二,姚文元并非机械唯物论者,而是用辩证法入人以罪。帽子扣得不对。
其三,遇罗克入姚文元以罪的方法和姚文元一样,也是用“主义”贴标签,扣帽子。只是姚文元有势,而遇罗克没有。但这并不能证明遇罗克思维正常。



三、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由上面举出的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和非思想家不难看出谁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这可以从鲁迅的一首诗里看出来。

教授杂咏四首(1932年)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
          十二月


       金心异(钱玄同)        鲁迅(周树人)

鲁迅这四首《咏教授》诗里第一首的注释说:「“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钱玄同平日曾经戏说“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又据说他在北京大学曾说过“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

可见,钱玄同这句一语中的的话不但比顾准说的早,而且比顾准更一针见血,所以他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可惜他这句话除了鲁迅的诗文注释外,找不到其他旁证。但鲁迅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思想家。他本人就是被钱玄同(金心异)忽悠出来写东西的。故他的转述可信。

钱玄同在清华、北大南撤时没有跟随,而是和周作人一样留在了日军占领下的北平。若不是他幸运地死于1939年,光复後难免不像周作人那样被指为汉奸。

四、毛主席思想中的正确部分

毛主席的思想不是那些以“最高指示”为名发布的“毛泽东思想”。比如“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现行的法则是“Over time double pay”,超时工作加倍付薪。人家“一不怕苦”地干了,您老人家怎么不给开双份工资?人家“二不怕死”真死了,您老人家怎么不给国家赔偿?

尽管如此。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是有几处思想是凡人所不能及的。其一是他给出狱的前清逊帝溥仪一个人大代表的席位,给九千岁溥杰一个全国政协委员的席位。在某次中央会议上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给这两个封建余孽席位。毛主席说:法国就给了波庞王朝家族两个国会席位。

最近在网友的协助搜索下,证明法国并无给波庞王朝家族两个国会席位这么回子事。毛主席说得不准。但这更证明给溥仪兄弟两个席位是毛主席伟大多端的又一个创举,而且确是消弭满汉仇恨的一个非常人性的妙招。

另外我在临下乡时知道,毛主席曾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说:“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同志要抱着赎罪的态度去工作。因为从历史上来看,还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欺压更多些。”

我就是在知道这句话以後,才未参与下乡後针对蒙古族的挖肃内人党运动,没有种植民族仇恨。

毛主席这句话不但政治正确,而且胸怀宽广。正如江青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毛主席肚里能开航空母舰。


江青:嘻嘻,主席,我肚子里是李讷。你肚子里是辽宁舰。

西南佤族每年春耕都要杀一个人祭祀,以保证年成。毛主席接见他们的代表时劝他们废除人祭,但并没有强制。直到1958年,佤族才最後放弃了这种春耕祭祀仪式。这也是毛主席发动大跃进的功劳之一吧。尽管大跃进饿死生民无算。但由于佤族不再杀人设祭,每年至少能挽救一条人命。一千万年以後,挽救的人命数就能抵消大跃进饿死的生民数。


佤族姑娘甩发群舞

批毛者言:毛者苗也;蚩尤者,赤之尤也。毛是苗人,蚩尤之後,赤化中国,优待少数民族,虐待汉人。

毛主席因为善用辩证法,犯了种种错误。但上述三条还是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而且无人能及的。所以他老人家也可算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五、孙中山和载沣的思想境界

  【网文摘录】:「长期研究北京历史的学者方彪先生说,辛亥革命後,当时许多满族贵胄跑到醇亲王府找载沣主事,要求关闭城门杀汉人,然後退回山海关外老家,利用日本人的帮助重建大清国。但这些荒唐建议都被载沣坚决拒绝。方彪说,溥杰曾经说,载沣训斥这些人“想让满族断子绝孙”。不但如此,当载沣的儿子溥仪在日本人的操纵下後来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後,载沣也多次拒绝溥仪的邀请,闭门读书、不参与复辟。

1925年元月,一辆黑色汽车驶抵王府门前,王府上下纷纷传言说,“夺取大清江山的革命党首领孙中山看王爷来了!”

“孙中山当年提出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等到推翻了满清之後,马上把口号转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高巍说,“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孙中山前来拜访失去了江山的摄政王,这真是不同凡响的事情。”载沣把孙中山引入宝翰堂内,分宾主落座。对于载沣来说,他最担心的是怕因为同意宣统皇帝退位,从而被满清遗族指责断送了大清江山。孙中山则在谈话中持相反态度,他称赞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监国摄政王一职难能可贵,认为载沣的举动是顺应大势。孙中山还提到1901年时,载沣年仅18岁,就以光绪皇帝御弟的身份,前往德国赔礼道歉。赞扬他在那样尴尬的环境中,还能做到不卑不亢,显示了智慧和辩才,在屈辱中保持了一份尊严。

1951年2月3日,载沣在北京病逝时,有一张照片一直摆放在他书房正面的书桌上,那张照片後面是这样的题字:“醇亲王惠存 孙文赠。”这张照片正是那次会谈中孙中山赠给他的,被他一直珍藏。」

左:孙中山,右:载沣

革命或战争之後凡致力于两造和解者境界都不低;比之辛亥屠满式的好勇斗狠,“全杀,一个都不能留”,必欲屠尽对方为能事的革命者高出不知凡几。

六、辩证法为什么能赢

道理很简单。因为辩证法不讲理,所以它能赢。辩证法是给说不过了就动手提供歪理的。所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而这正是辩证法的取胜之道。

辩证逻辑是错的,而机械唯物论正确。顾准、钱玄同反对辩证法是对的。遇罗克和机械唯物论作斗争是错的。

2013年5月26日

【跟帖】~~~~~~~~~~~~~~~~~~~~~~~~~~~~~~~

* 看了第一段就倒了胃口:鲁迅算哪门子的思想家?鲁迅除了一口毒汁,又有什么思想?压制情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有几千年?老马年轻时读书少,没办法,现在有互联网啊。从郑风到二婚头母仪天下,中国历史上有多久时间在压制情欲? --妖刀
 ** 托我党的福,鲁迅至少混个脸熟。从时间轴上看,压制情欲占的百分比并不高,但是作为一种官方思想,流传下来了。虽然和共产主义一样只存在于纸上了。 --一票友
* 说得准只能算预言家,不能算思想家吧?是不是先给个定义什么是思想家? --Youlicaca
 ** 老马在评选他心目中的思想家。 --沧浪之水
* 人家老毛自己都说,他一生只干了两件大事,一个是推翻国民党政权,一个是发动“文革”,也就是说老毛认为自己最有价值的思想就是有关这两件事情的。 --沧浪之水
 【马悲鸣】:老毛自己说的两件大事都不如我指出的这三件细事正确和胸怀宽广。
* 老马你真能想象。老芦劝你封笔我反对,你就拿这些给我们看?惨不忍睹。 --light
 【马悲鸣】:大出阁下所料吧?
  ** 你有些才气,但有时谈起政治真是说你错都无从说起。投降,服了你。 --light
   3* 这话不够准确,我劝他封笔是1999年的事儿,那阵对他没了解,还以为有起码自爱心的男人,知道他是小丑後,我就再没说过这话了。他的永恒悲哀,是彻底耗竭了话题,又如80年代的王丹凤一样不甘寂寞,死也要死在舞台上,于是拖着满身的赘肉,以老妪之身去冒充青春少女,在海滩上气咻咻地跑,让观众手心都捏出冷汗来,生怕老太太一头倒地不起。这就是马悲鸣在屏幕上:TMD,又忘记了如何拷贝视频了,做个链接吧,王丹凤主演《玉色蝴蝶》。 --芦笛
    4* 我记得封笔的事是这几年讲过的,不过他这次写得真是没法看。 --light

※※※※※※※※※※※※※※※※※※※※※※※※※※※※※※※※※※※

马捷:批判姚文元的先锋
叶永烈



  二十五年前--1965年11月,有两篇文章曾震动上海。一篇是10日在《文汇报》上发出的“揭开文化大革命序幕”的“雄文”,即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另一篇也发在《文汇报》,署名马捷的《也谈〈海瑞罢官》〉,指名道姓痛斥姚文元,众多的读者为之一快,为之一惊。一时间,“马捷”成为众所关注的新闻人物。

  “马捷”究竟是何许人也?

  “马捷”之名,眼生得很,读者都以为他必是某人的化名。此人能在《文汇报》上推出大半版的文章,批驳号称“无产阶级金棍子”的姚文元,想必颇有来历,抑或是文艺界的资深人物。

  奇怪的是,“马捷”在《文汇报》上冒了一下以後,从此便消声匿迹。这似乎更证实,“马捷”是某权威人士临时用一下的笔名,诚如後来在《人民日报》所载批姚文章,化名“向阳生”的,乃邓拓也;化名“方求”的,周扬也等等。

  看来,“马捷”也非同小可,只要看看文末的注释,旁征博引,似非新手试笔。倘若当时此人四十多岁的话,如今也应年近古稀了。

  其实,他出生于1948年4月12日。写那篇文章时,他不过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一个高二学生,在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年月,怎么能在《文汇报》上发表那么大半版的批姚文章?

                   二

  马捷的真名叫马以鑫。是上海敬业中学的学生。他细细拜读了《文汇报》上姚文元的“雄文”,越看,越觉得姚文元的文章强词夺理,逻辑混乱,简直在那里“歪批《三国》。”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篇稿子给《文汇报》,对姚文元的文章提出意见。

  星期日--11月14日,他一早就赶到上海图书馆,一边查阅文献,一边摘录。回家後,花了四、五个小时,他一气呵成,写出了《也谈〈海瑞罢官》〉。他连草稿也没打,信手写在印着横条的活页纸上。他觉得这样指名批评姚文元的文章不便署真名,灵机一动,想出个笔名“马捷”,还给报社附了一封信,说明自己是敬业中学高二学生,出于对姚文元的文章有不同的观点,写了一篇稿子,信末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

  过了四、五天,报社给学校来电话,要他马上去一下,稿子有些地方要作修改。

  总编辑亲自接见了马捷,询问他怎么会想起写这样一篇文章,是不是自己写的,资料是怎么查的。这时,马又鑫壮起胆子,逐一作了答复。从他那不加思索的答话中,可以清楚判定,此文确系他写的,并没有什么人辅导。

  总编辑谈了对稿子的意见,说写得太分散,要集中一些,要他抓紧时间修改,明天一早送来。

  马以鑫揣着那一叠划满红道的活页纸回到家中,当晚便重写了一稿。他把稿子删短,压缩。想到此文要公开见报,他把初稿中一些很尖锐的话删去了,改写成一封读者来信,说是一位中学生读了姚文,提出如下意见云云。

  过了一个多星期--11月30日,马以鑫从学校的阅报栏里看见《文汇报》以显赫的地位刊出了他的文章,才看了几句,他便傻眼了:怎么,报上登的不是他的修改稿,而是他的初稿?

  天真烂漫的他,哪里知道报社讳莫如深的内幕……

                    三

  那篇姚文元的文章的来头非同小可,那是江青南来上海,与张春桥、姚文元密商,经过一次次修改,才突然在《文汇报》上抛了出来。如同江青所吹嘘的那样,“张春桥同志、姚文元同志为了这个担了很大的风险啊,还搞了保密……”

  “姚文”见报後,张、姚关注着各方面的反应,张春桥和《文汇报》保持着直线联系,每天都要听取汇报。据《文汇报》深知内情的同志告诉笔者,张春桥“期望”着在《文汇报》开展“争鸣”,为的是引蛇出洞,让那些反对姚文元的各界权威人士“大鸣大放”,最後来个“秋後算账”!正因为这样,张春桥非常“关心”《文汇报》社是否收到批驳姚文元的稿子……

  在那样乌云低垂的岁月,尽管私下里责骂姚文元者比比皆是,但很少有人会写批驳文章寄到《文汇报》--那无异于自投罗网!

  尽管张春桥叮嘱《文汇报》编辑们留意来稿,努力从中发现“反对派”。无奈,竟无人上钩!

  “你们把读者来信查一查。”张春桥出了新点子。

  编辑们只得遵嘱查阅读者来信。好不容易,查到一封大骂姚文元的信。但是,那封信匿名,而且只是斥骂,没有展开“争鸣”,显然无法利用。

  就在这遍找无着的时候,发现了马以鑫的来稿。他的稿子,不是用正规的方格纸抄写,被当成了读者来信。为了能向张春桥“交账”,《文汇报》的编辑赶紧用大字排印出来,送给了张春桥。

  张春桥一看,“喜出望外”!因为这位不谙世事,没有吃过挨整苦头的中学生,“斗胆”向姚文元挑战。文章在批判了姚文元的许多错误和观点後,这位中学生来了个“归根到底”,指出姚文元“断章取义地引用他人文章,断章取义地分析作品,其卑鄙程度是令人诧异的”。他居然还给姚文元“上纲上线”,指出:“从根本上看,姚文元同志还对毛主席关于从历史中吸取精华的教导采取反对态度,这正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个反映。”

  张春桥笑了,此文正“符合需要”,只是写得散了些,还不够尖锐。

  张春桥嘱令《文汇报》社找作者一谈进行修改。可是,马以鑫把意思领会错了,也是因为他修改时想及此文要公开见报,不象写初稿时图一泄为快,在修改时反而抹去了那些锋芒毕露的词句。

  张春桥没有用修改稿,指令仍用初稿。正因为这样,这位幼稚的中学生会对报上登出他的初稿迷惑不解…
                   四

  工于心计的张春桥,选择11月30日登出“马捷”的文章,是一步不平常的棋。

  自从姚文元的文章在上海登出来之後,张春桥密切注视着北京的动向。因为《海瑞罢官》的作者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姚文元的文章理所当然的会震动北京。 他让《文汇报》住京记者在那里摸情况,了解北京的反应。

  北京缄默着。《人民日报》以及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对姚文元的文章一声不吭。

  整整沉默了19天,在11月29日,《北京日报》终于亮牌了:在第二版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编者按是邓拓写的)。编者按没有对姚文元的文章本身表态,只是说本着双百方针,“我们准备在本报就《海瑞罢官》及其它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面对北京市委的第一回公开反应,张春桥马上做出相应的反响--翌日登出马捷的文章,也来了一段编者按。在那特殊的日子里,编者按变得非常敏感,成了某报的态度的表白。

  马捷文章的上方加了大字通栏标题:《关于〈海瑞罢官〉的讨论(1)》那个(1),表明了《文汇报》要对此展开持续的讨论。马捷文章左侧,是用仿宋体排字,加了花边的醒目的编者按:“姚文元同志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于11月10日在本报第二版发表以後,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史学界、文艺界、出版界、教育界有的单位已进行了几次讨论,有的正在展开讨论。对这篇文章,提出各种赞成的、反对的或者是怀疑的意见。许多同志来信把讨论中提出的各种意见和问题告诉了我们,要求在报纸上展开讨论。我们非常欢迎这个建议……我们热烈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来稿来信,各抒己见,参加讨论。现在把马捷同志的来稿发表于下。”

  好一个“热烈欢迎”,实则张网待捕。在开展讨论之初,便第一个登出“马捷同志的来稿”,而这篇来稿大骂姚文元,顿使《文汇报》真的成了“双百阵地”。尤其是没有说明马捷是高二学生,以如此显眼地位推出他的文章,无疑给读者以权威化名之感。

  张春桥果然下了一着妙棋。自马捷文章刊出後原本骨鲠在喉,敢怒不敢言的“史学界、文艺界、出版界、教育界”人士,也就乒乒乓乓“鸣放”起来,中了张春桥的“引蛇出洞”之计。

  小小马捷,怎知道那位在幕後“运筹帷幄”的“大人物”张春桥的一连串诡计呢?
                   五

  文革中,马以鑫也受到了批判,後来又上山下乡,到黑龙江嫩江农场劳动。“马捷”之事在那里也传开了。农场领导竟然因此知道有一个能写文章的马以鑫,把他调到场部文艺宣传队编编写写。1973年,在好心的招生人员的帮助下,他被录取为上海师大中文系的学生。现在,他是某大学讲师,他正在酝酿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摘自《上海滩》一九九O年第五期

  【马悲鸣】:此文若是现在写,叶永烈大概会少给张春桥用“诡计”一类的贬义词。其实此事可以看作鲁迅「《呐喊》自序」里说金心异:“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马捷并无因此受害,证明张春桥不是“引蛇出洞”和“张网待捕”。

※※※※※※※※※※※※※※※※※※※※※※※※※※※※※※※※※※※

遇罗克: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

  姚文元同志写了一篇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给口碑传颂的清官们判了死刑。他认为《海瑞罢官》中的海瑞是个假海瑞。他引证了几页史籍,并加以分析,说海瑞根本没干过好事。无怪乎有的同志读了这篇评论大摇其头,深感有划分清楚历史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必要。
海瑞可以大歌而特颂
  如果就剧论剧,吴晗同志的《海瑞罢官》其缺点绝不是因为把海瑞写得太高大了,太英雄了,恰恰相反,吴晗同志多少还担心遭受机械唯物主义观点的攻击,不客气讲,还有点怕,还不敢把海瑞写得更英雄些,更高大些;还拘于史料的限制,还没有把海瑞更理想化。让人莫名其妙的是,竟有人在《北京日报》上发表大块儿文章,作者看到剧中海瑞讲了“何以对慈母、对皇上、对百姓”这么几句话,就认定吴晗同志有意在宣扬封建道德观!那不正是吴晗同志为了暴露海瑞的历史局限性才加上去的吗?
  说假海瑞可以大歌而特颂,真海瑞有没有可以赞扬的地方呢?姚文元同志既然把海瑞认定为地主阶级的一员,认定他每时每地都是地主阶级的自觉的忠实捍卫者,因此就无法解释海瑞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绩。在史实面前,他就采取了两种手法:一是否认,二是贬低。姚文元同志真武断得可以。他说平冤狱,那是惑人视听;退田,那是为小地主服务;实行一条鞭法,丈田纳税,那是徒有其名;修吴淞江,这总是真的了吧?不,姚同志偏偏盯住史书的“一月竣工”四个字上。说一个月根本不能完工,想必是张冠海戴,记错帐了;那么,或许海瑞死後“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这总不会太虚妄吧?姚同志却说:穷人无钱着白衣,因此大不可信。我看,若说有一种人曾犯过考证癖,姚同志大概就犯了否定癖了。
海瑞做了叛逆本阶级的事
  封建社会中的道德观、伦理观是错综复杂的。封建正统观念不管是多么肤浅,也会有一点儿本来属于人民的东西,非如此就不能起到欺骗人民的作用。统治阶级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傻到自缚手足的。正所谓“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但也许这一套会骗住一两个本阶级的“痴子”,真的相信了仁义礼智信,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甚至连皇帝也看着不顺眼了,上疏骂一骂,我们也不必非得说他是自觉地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因为他的阶级观念还不很明确,我们得原谅,他到底是四百年前的古人了。海瑞在当时正是被称为“痴子”的。而这种痴子还是对人民有益的,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的。他虽算不得天下的救星,倒也无愧于一方的护法。不过请姚同志放心:这种人是不会推迟农民起义的。在矛盾尚未激化以前,部分的改良总是无可非议的。不过,在漫漫长夜之中,在统治阶级的泥淖里骤然出现一个有棱角的人物,并且肯为对立阶级做一点事,哪怕只有个别人物吧,不也没有基础吗?这在某些人看来真是不好理解。但不善于理解历史的人却无权擅改历史。阶级斗争是尖锐的,阶级关系也是复杂的。我们不能把某一个人看做是一个阶级或是一个阶级的绝对代表。我们既应该看到反动阶级通过宣传、利诱、欺骗、暴力会给革命阶级出身的个别人物一些不良影响,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人数众多的革命阶级通过反抗、斗争、磨擦、接触会给反动阶级出身的个别人物较好的影响。影响是相互的,尽管不是对等的。像海瑞这样一个出身非豪贵,处世很清廉的官僚,从人民之中接受了一些好影响,做几件叛逆本阶级的事,我看是用不着全盘否定的。这用阶级观点分析满可以说得过去,只不过使滥贴阶级标签的人感到困惑罢了。正因为海瑞有功于农民,所以才有怨于统治集团。他几次被贬,一次几乎掉头,始终未成显官,被迫闲居达十六年之久,最後为了利用他在人民中的影响,到古稀高龄才被起用,不久也就呜乎哀哉了。我想:这只能说海瑞在某些方面是站在农民立场说话的,否则也太冤枉了。
人民和皇帝都纪念海瑞
  姚同志或许会问:你说海瑞是属于人民的,而皇帝却说海瑞是他的,海瑞死後被谥为忠介公,这又如何解释呢?难道人民不应该站在皇帝的反面吗?姚同志在上述那篇文章里就像得了把柄似的,很发挥了一番。不过倒要请问姚同志:我们的标准何苦去以封建阶级的标准为转移呢?他说谁坏,我们就非得说谁好不可;他说谁好,我们就非得说谁坏不可,这不容易上当吗?我们确认自己的分析方法是最科学的,我们的立场是最坚定的,那么我们自己要怎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可以怎样评价,何必看皇帝的眼色行事呢?其实,敌我两方面都推崇一个历史人物,这是常见的,并没有什么矛盾。就以海瑞为例,皇帝一看自己的臣属被拉到人民那一边了,海瑞陡然一变,成了一个神话似的人物了。人民的海瑞和自己的官僚唱了对台戏。放在明处一比较,人民的海瑞太高大了,自己的群僚也实在太污浊了。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把死去的海瑞夺回来,算在自己的名下。因为皇帝(也只有皇帝)认得真海瑞,他虽不大喜欢真海瑞,却也没什么太大的仇恨,海瑞生前已被人民神化,因此待其一死,赶紧加封,好乘机把假海瑞夺回来。他这时就忘记了当初排挤海瑞,想杀他的头了。人民和皇帝都纪念海瑞,实际上纪念的是两个海瑞。这两个海瑞都不是真的,不过是皇帝那个比较真一些。
  问题不在于皇帝怎样讲,史书怎样写。倒是我们今人该持何看法。一种是科学分析方法,一种是机械主义的方法。不分优劣,一古脑儿交给了皇帝,说这都是陛下的,我们不要了。我看这是赔本买卖。那样一来,四千年来的历史也就无一可继承了。从未见先进阶级有如此恨遗产者!也从未见不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而成为先进者!海瑞本人接受过人民的影响,史书上又夹杂着来自民间的传说,海瑞的形象就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的要求。你偏说曲折的我不继承,非要继承直接的,那么,对不住,这样的史书还不曾有过。
我们大家都讲应该用阶级观点研究历史和戏剧问题。姚同志说他是那样做的,我在这篇文章里也试图这样做的。但是我绝不能和姚同志得出同一结论。因为姚文元同志代表了存在于思想界中的机械唯物论的倾向。我觉得和这种倾向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
原载1966年2月13日《文汇报》

【马悲鸣】:和马捷一样,遇罗克此文对他的命运并无影响。根据他弟弟遇罗文的说法,他们当时就觉得江青说得对,才跟着干的。可见遇罗克是自觉充当中央文革马前卒的急先锋。他也不是被四人帮杀的。但他的父母弟妹看到姚文元倒台後立刻以此为据,非说遇罗克是因为批判姚文元才被枪毙。结果被倒四人帮的一派利用作谴责前任的有利证据,大肆拔高平反。遇罗克平白批判姚文元,和马捷一样,中央文革并不以为忤。遇家却以此为据来倒打已经被打倒了的姚文元一耙。遇氏一门只会投机,真不仗义。

作者:马悲鸣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4595 seconds ] :: [ 3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