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问题] 大胆 .......... 干?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问题] 大胆 .......... 干?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问题] 大胆 .......... 干? (788 reads)      时间: 2013-12-01 周日, 上午8:27

作者:邢国鑫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大胆 .......... 干?

老李把金蛋放在西欧(老英的家里), 而小李他一头扎进东欧十六国

遐想:东一榔头西一棒

很是担心

正(确对 ?)贷–危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638335&boardid=3&replyID=28816439&page=1&1=1

阅读(14018)评论(0)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726747&replyID=37368515&page=6311&1=1#37368515

李总白搭上了桥, 又千"鑫"万苦送去好长好长的(铁)路

忙了七八年还剩下最后的一公里, 私有财产钉子户,大鼻子新官上任腔调严格执法, 您手下的城管和警察再多也不可能到人家的地上去强拆,若熬不到通车, 拿不回(三千三百亿霉援)投资,到那时候悔不悔? 急死人?

(海)空路并进创造民族复兴的“大国梦”?

多维新闻 推销员李克强
舆论场:推销员李克强
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3-11-28/59351675.html

【多维新闻】访问罗马尼亚、会晤中东欧16国领导人、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李克强连续3天的密集日程让当地舆论感受到这次“历史性访问”的分量,而高铁、能源、通信等领域一系列大单的签署,则让外界见识到他的“超级推销style”。尤其是对高铁的“推销”,更是让“高铁外交”成为可以与“乒乓外交”、“熊猫外交”相媲美的外交新攻势。

按照环时总编胡锡进的说法,总理“推销”高铁,实属关键性的临门一脚。原因在于这之前还需要球队整体的配合,需要其他队友的盘带、过人、助攻,“临门一脚”得分既是前锋个人的能力,更是球队整体实力的体现。此因果逻辑的暗合之意是,中国之所以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有前锋的功劳,也是整体配合搭档的成果。

这已经不是李克强首次在外交场合“推销”中国高铁。今年10月,出访泰国的李克强就和泰国总理英拉参观了中国高铁展,并希望中泰加强铁路合作。于是有了“高铁换大米”的坊间说法。此次中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共同宣布合作建设连接内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高铁铁路后,塞尔维亚总理达契齐一席话让人浮想联翩,“我们决定从中国引进高铁技术和装备,其意义大大超过了我们之间的经济与贸易的范畴,具有极为强烈的政治含义。”

何为达契齐所说的政治含义?虽说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是政治问题已成共识,但考虑到铁路在历史上的特殊政治含义,还是难掩口舌之争。一种说法是,中国意欲打破铁路殖民时代“殖民魔爪”的形象,铁路不再是殖民的手段而是友好合作的象征;另一种说法是,中国从遵从规则的一方成为了制定规则的一方,这是先进生产力以及巨大国际影响力的外溢。

比照于目的不一的政治揣测,“李克强出访罗马尼亚首日连续工作近20小时”、“罗马尼亚盛赞李克强历史性访问”、“李克强助中国4G打进欧洲”、“李克强在罗议会演讲赢得20次掌声”显然更符合大陆主流舆论场的胃口。至于高铁留下的不可磨灭的梦魇,任谁也不想提起。

所谓高铁梦魇,即是2011年的“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彼时,虽然科技部通报事故发生原因与速度无关,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但在人员伤亡惨重的事故面前,关于“高铁速度”的争论还是高烧不退。事故过去两年多,中国高铁的国内运营总长度上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已经超出了国内外舆论当初最乐观的预期。《环球时报》的庆贺词是,“中国高铁只有靠扎实过硬的发展成绩,才能避免被口水淹死,才能有出头之日,才能将昔日的口水凝固成自己成长的年轮。中国的整体发展也是一样,只有等到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那一天,对中国道路的怀疑、讽刺和否定才会大范围消失,世界将主动给中国已欢呼和掌声。”

目前来看,民族复兴大业还是一张蓝图,人们对中国道路和高铁的怀疑、讽刺和否定也还在继续。如同中共当局在各个场合宣誓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乐观派眼里,这是一种大国自信的表现。但怀疑论者则将其视作公权力的盲目膨胀和自信。能花钱买中国的设备和技术,可以说是海外对中国高铁最高、最真实的认可,但却无法一并抹杀掉“高铁速度”存在的瑕疵和教训,也无法彻底消解掉民众的讽刺和怀疑。

要说领导人“推销员”,习近平和王岐山也不止一次公开担当过。习近平在非洲国家坦桑尼亚演讲时提及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就是一次国际场合的软实力推销。王岐山职掌中纪委后主推的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引起一阵购书潮和解读潮。至于王岐山为何推销此书,有分析认为,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风险很大,但不改革风险更大。改革势必会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碍,尤其那些依靠权力寻租、依赖特权致富的人群,不愿意改革,不愿意牺牲一些利益,阻力障碍会 很大。但是停滞、不改革、忽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只会增加群众的不满情绪,甚至使社会陷入动荡的危险境地。

虽然同为推销员,李克强还是有自己的style。“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等李克强语录成了此“style”上的突出点缀。也正如李克强说的,在充当中国高铁代言人或推销员的同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中国高铁的好坏优劣,不是喊出来的。与其在民众的怀疑、否定声中郁郁寡欢,不如甩开膀子,留待世人评说。

(泉野 撰稿)
多维新闻 欧版坦赞铁路有何目的
http://global.dwnews.com/news/2013-11-26/59351073.html
【多维新闻】当地时间11月25日下午,正在罗马尼亚访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分别会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和塞尔维亚总理伊维察•达契奇,并共同会见记者。三国总理共同宣布,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并成立联合工作组落实推进工作。李克强称匈塞铁路是中国-中东欧合作中的标志性项目。如果说中国当年援建坦桑铁路开始了中国影响非洲的进程,那么中国修建匈塞铁路则是开始了中国影响中东欧甚至欧洲的历史,欧洲版的坦赞铁路隐藏着中国西进战略。

李克强刚刚与欧盟领导人共同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25日便马上飞往东欧罗马尼亚开始他的首次中东欧之行。在罗马尼亚期间,李克强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而25日抵达罗马尼亚之后,李克强密集会见了中东欧国家总理,特别是与罗马尼亚总理以及匈牙利总理、塞尔维亚总理的会晤,中国都接下了铁路大单,为中国铁路技术的输出创造机会。

而这里面尤其要提到了是匈塞铁路,这是中国继坦赞铁路之后再一次修建连接两国首都的铁路,不过与1970年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援助而是三国合作修建。坦赞铁路是新中国早期对外援助的典范和缩影,它是中国外交中的一笔无形资产,它甚至被看作中国与非洲甚至中国与整个第三世界“兄弟情谊”的丰碑。而当时修建坦赞铁路并不是从经济收益角度考量,也并非是中国的技术输出,当时首要的政治考量是要走出孤立,获得同情,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

时过境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已经走出了当年被孤立的局面。如今的世界还担心被中国孤立,哪里还会想到孤立中国。如今,中国再次帮助他国修建跨国铁路,已经从援助变成合作,正如坦赞铁路变成对外援助的典范和缩影,即将修建的匈塞铁路也将会变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典范和缩影。最初只是政治考量的坦赞铁路最后成为中国进口非洲内陆资源的重要渠道,经济收益也逐步体现,而这一次匈塞铁路最初的考量却是经济层面,为了输出中国过剩产能以及技术,不过其背后的政治收益也不可忽视。

这一次中国与欧盟领导人的会晤没有提及此前中国一直希望的解禁对华军售禁令,这是因为中国清楚欧盟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相反能否解禁掌握在各成员国手中。随着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红旗防空系统被北约成员国土耳其选中给西欧军事大国一个提醒,那就是中国将不那么需要欧洲的军事武器。在中国军事技术超越欧洲之前,解禁对华军售禁令对西欧国家十分有利,但是对于欧盟内部的北欧以及中东欧国家而言并没有直接的好处。

欧盟内部西欧与东欧国家之间军事技术的差别导致两个地区在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上立场不一。所以中国也清楚,如果要解除禁令就必须获得中东欧以及北欧国家的支持。这一次李克强前往中东欧地区将为欧盟解禁创造条件,但是中国并不期望短期内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借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加深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联系,进一步扩展中东欧国家对于中国的信任。

中东欧国家大多数此前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东欧剧变之后这些国家纷纷倒向西方,所以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着不信任的因素。中国一开始就对东欧剧变持包容、理解的态度,毕竟苏联模式对中国和中都欧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束缚。因此,二者关系尽管有所冲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对方在对外关系中都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所以这也导致中东欧国家成为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中的短板。整个欧洲,最东边的俄罗斯与中国关系有目共睹,最西边的英法德等国与中国的关系稳步提升,但是中间的这些国家却缓慢前行。

到如今,中国的国际形势以及国际地位决定了中国需要向西拓展市场,在东面由于中日两国之间的争端让中国东部地区处于危险区,但是中国西部的发展还不成熟,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南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是希望带动中国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中国往西恰好是中国边疆最为稳定的地区,通过中亚、中欧直达西欧。此前中国已经修建了两条欧亚大陆桥,分别从连云港和重庆出发,重点都是荷兰的鹿特丹,这一次匈塞铁路修建可以将原本不在大陆桥沿线的南欧地区纳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

中国希望通过铁路连接整个欧洲大陆,从中国输出的不止是源源不断的中国产品,更是不断壮大的中国影响力。中国的东面战略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制服日本的嚣张气焰。而中国的西进战略却是在打造过程中,无论是叙利亚危机的介入,还是伊核会谈的作用,无论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还是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都是中国西进战略的一部分。如果说陆路创造了中央帝国,海路创造了英美霸权,那么中国希望陆海并进创造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为了输出中国过剩产能以及技术, 不过其背后的政治收益(风险)也不可忽视。

作者:邢国鑫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6343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