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原创]关于那三年饿死人的事情我这个八零后闲扯几句 |
 |
阿萨德

性别: 
加入时间: 2011/01/02 文章: 383
经验值: 15227
|
|
|
作者:阿萨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生于八十年代初,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要是说当年只是死三百万不到我根本就不相信。
以下的内容是我零零散散的记忆和有意无意间得到的信息。
那时候我父母家都在城市,每家三个孩子,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有工作,也就是说这两家都是双职工家庭,祖父的工资是五十几还是七十几我记不清了,外祖父(老八级工)的工资更高,上百元。城市户口、中高工资、双职工、孩子少(计划生育之前家家五六个是正常情况),他们这类家庭在当时算是条件不错的了。
可是那几年又如何?大饥荒的时候我祖父是个四十几岁身高一米七八的壮汉,在相对高工资有粮本家庭负担不重的情况下依然饿的浮肿,这种情况从小到大我已经听父母和亲戚说过无数遍了。这里再举个例子,我小时候很喜欢吃街头卖的那种烤红薯,经常缠着父母给我买,可我父亲对这种食物异常厌恶,说文件红薯食品的味儿就反胃,因为当年吃得太多了。我小姑告诉我,我爸上小学的时候由于我奶奶常年上夜班所以早餐做的很晚,得是九点钟左右我还没上小学的小姑到我爸的学校给他送餐。那时候的早餐就是蒸红薯,几乎顿顿都是,没有其他的食品,可把我爸给吃恶心了,直到如今一闻到红薯味儿肚子里就开始泛酸水儿……“就这样,我哥的那些不要脸同学还从我手里抢红薯吃!”说到此我小姑还气呼呼的补了这么一句。我听了心理很不是滋味儿,红薯这种不值钱的玩意儿在当年居然如此抢手!注意了,那可不是59-61年,而是65-66年左右,当时的情况可比那三年强多了。
其实,食物的匮乏情况很可能贯穿自1959年到1976年这漫长的十几年,因为文革期间即便是城市里一样有饿殍,这些人基本上由进城逃荒者及各式各样缺乏配给供应的盲流组成。家父参加工作后被分配在市水产公司,他告诉我水产行业有个术语叫“海杂鱼”,指的是那些人类暂时还无法辨识的各类稀奇古怪的鱼,多由深海鱼构成。对于这类海鱼往往只能丢弃,因为不知道是否有毒。七十年代初,有些乞讨者和盲流捡了他们丢弃的海杂鱼拿去食用,结果凑巧那鱼有毒,结果吃死了不少人。为此上级主管部门专门下文件,要求水产公司将无法识别的海杂鱼要挖深坑掩埋,不得随意抛弃。
城市里且如此,没有固定配给的农村也就可想而知了。
关于此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内容,都是听一些长辈零散说起的。比如生于五十年代初的某人曾经笑侃我养宠物猫,说你这是没挨过饿,还舍得拿这些好东西(无非是剩菜残羹)去喂这些个猫猫狗狗。我回答说猫是肉食性动物,难道用青菜去喂?他说人要是连自己都吃不饱还舍得用荤腥去喂猫狗?那时候哪有这么膘肥体壮的猫狗?随便给它们点剩菜汤它们照吃不误,现在它们不吃都是被你们这些烧包的小孩儿惯出来的。那几年那时候吃的东西没油水儿,所以大便都是稀得,往往是没有预感猛地就感觉必须去排泄,踩上了茅凳还刚退下裤子还没来得及蹲下就控制不住了猛地往墙上一喷……
趣事太多了,有次几位母亲退休前的老同事来我家做客,席间谈到了那几年的生活。其中有位比我母亲年长几岁的老伯喝多了感叹起来,说“你们(他的那些同事)都是五五年、五六年的生人,你们哪里真正挨过饿啊,六零年我上小学的时候食堂顿顿是‘四眼儿糊糊’,整天饿的头晕眼花、四肢乏力,那个难受可不是你们能想的……"我当时请教了一下什么是“四眼儿糊糊”,他告诉我是用玉米之类加工出来的粥类食物,极为稀薄,亮堂堂的,一眼望去糊糊的面上可以像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的两只眼睛,所以故名“四眼儿糊糊”。
据长辈说,那几年到处堵截山东盲流,而山东则堵截江苏盲流。其实就是在当地饿的不行了分别流动到邻省去投奔亲戚或讨饭,可当时无论是山东还是江苏都一个状况,谁都不想增加自己的负担,所以两省政府不遗余力的讲对方流动过来的人员进行遣返,拒绝收容。
再说一个听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件家事,该人的父亲今年约七十多岁,为了方便照顾所以这位孝子把父亲接到家里同住。可是又感觉很不爽,因为他父亲是个毛左,每到晚餐时间必看新闻联播,然后说毛时代的好。于是这父子俩就辩论了起来,老头死不讲理(毛左大多如此),拿当爹的架子压人,我那朋友气爆了,起身一把从他父亲面前拉走了酒瓶子和盛着红烧肉的盘子怒吼“你不说毛时代好吗?你不是喜欢喝酒吃红烧肉吗?那你现在就过毛时代的日子!那时候你顿顿有红烧肉吃有酒喝吗?!”老毛左立马不吭声了,默默的拉回了盘子和酒,继续吃吃喝喝,好像没事儿人似的。
我还发现一个情况,现在中国七十岁以上的人,尤其是男性,对油腻的肉食特别感兴趣。我有一长辈,在世的时候可以说无红烧牛尾不欢,所以我感到很奇怪,因为按理说人的岁数越大口味就越趋向于清淡,这是对健康的一种本能性的生理调节,而这些老人为何却相反呢?后来有人告诉我,你图样,图森破!那些个老头子年轻的时候既得出大力工作又顿顿没有油水儿,到了这个岁数,条件也好了,所以看到那些油腻腻的肥肉就会馋的两眼冒光,管他什么健康不健康,先解了馋再说。反倒是你们这些从小顿顿都是肉食的八零后、九零后随着年岁的增长会逐渐对油腻食物兴趣越来越低。
还有什么那个年代的人看上去都发亮之类的,本来以为当时流行什么护肤品,结果答案是当时全员浮肿,那看上去肯定是亮堂堂的。
南方不怎么清楚,但我交往过的整个华北、西北、华东的山东、江苏、安徽熟人里除了山陕两省和北京天津两市之外,只要是那个年代家在农村的,几乎全都声称当年自己家有亲戚或者是同一村子、临近村子有饿死和差点就饿死的。
不算在网络上看到的,我暂时能回忆到的就是这些了,这就是我所了解的五九年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城市人关于粮食供应的情况。
不敢保证上述的内容全都是真实的,但让我编这些东西的话我可没本事。
但是想想看,一篇文章一点证据都没有,似乎也缺乏说服力,本人是徐州人,所以对这个城市的一些历史还是有了解的,所以最后附上官方资料一份。
附:资料来源
《徐州百年大事记》
徐州档案馆编,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徐州市委书记徐鸣作序
书号 ISBN 7-5325-3961-X
1958年
209页-210页
本年
受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影响,徐州兴起大办食堂的热潮,造成粮食大浪费。在“以粮为纲”思想指导下,消弱了农业工作,造成秋粮歉收,致使许多社员缺衣少粮,浮肿病蔓延,并发生多起饿死病死人员事件。
1959年213页-214页
4月19日
针对“大跃进”、“共产风”造成的社员缺衣少粮、浮肿病蔓延和全专区出现18万病人的情况,中共徐州地委召开县、市第一书记会议,要求认真安排好社员生活,消除浮肿病。至6月5日,浮肿病人减少到19000人。
1960年221页
1月
据统计,徐州市收容和外地送来由徐州市转送的外流者达26873人
徐州市内各饭店和公共场所,时常发生流入人员夺食抢物和盗窃现象,流入市内的老弱妇孺沿街乞讨。
225-226页
4月28日
1月以来,徐州专区工计收容盲目流动人员203253人次,属安徽省的有137817人次属山东省的有34912人次,属本专区的有17666人次,属河南省的有5800人次,属江苏其他专区的有4052人次,属其他各省的有2997人次。盲流人员中死亡现象十分严重,1月以来,在全专区属地共死亡1937人,共收容弃婴2027人,这些被丢弃的小孩中,1-5岁的占72.8%;在弃婴中,女孩占80%以上。全专区共发生抢夺食物事件7425起,而且由个别抢夺发展到三五成群,结伙行抢;并从大街上和饭店门口偷抢,发展到进入居民家中、商店中抢夺、盗窃。
229页
7月7日
中共徐州市委召开公社党委书记、粮管所主任会议,要求扩大种植瓜菜面积,尽可能挖些野菜。在口粮上,严格划用粮和节约用粮,尽可能以瓜菜代粮
7月12日
入夏以来,徐州专区大抓了代食品收藏工作。如玉米棒芯、玉米皮、胡萝卜樱,和野生的扫菜、妈妈菜、灰菜,还有槐叶、杨叶、榆叶等多种树叶,和芝麻叶、向日葵叶等,以度荒年。
231页
9月27日
地委要求把空中能吃的树叶,地里的芝麻叶、南瓜叶、豆叶、山芋叶、梅豆叶及水中的荷叶全部收储起来。
232页
11月19日
中共徐州地委在召开的县委农业书记、农工部长上指出:全专区有150万人受灾,每人每天平均还不到半斤粮食,很大一部分地区现有的粮食中几乎全是地瓜干,没有主梁搭配,而且全专区至少有1亿斤山芋干是发霉的。
1961年 239-240页
8月15日-26日
中共徐州地委召开各县、市委第一书记及地委各部负责人参加的全体(扩大)会议,重点检查了在执行党的方针、落线、政策方面的问题和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全面总结过去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会议指出:由于“共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生产风”,造成全专区损失惨重。3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专区非正常死亡7万余人。1959年春,浮肿病最多达到8万多人,人口大量外流,耕畜减少11万头,拆毁房屋23万间。土地越重越薄,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1962年 245-250页页
4月14日
中共徐州 发出通知,要求发动群众大种菜豆,节约用粮防备夏荒
11月7日 250页
本年度,粮食减产25%-40%不等。
1963年 253页
1月中旬
年初以来,徐州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重灾区,社员困难日益加重,多数人每天只吃二、三两粮食。而国家安排的统销粮,大部分要到春季才能买到。因此,当前外流人员猛增到28.4万人,部分重灾社、队,半数以上的人口外流;浮肿病人发展到19.5万人,卖儿卖女和人口非正常死亡现象有所发展。
9月25日
据统计,一个多月来,徐州专区农民外流仍在急剧上升。据5个重灾县初步统计,迄今外流灾民53814人(不包括回归数),比8月5日得19513人增加1.8倍。
10月24日。
据西部五县统计,外流人口已发展到六万多人
本年
徐州地区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18800万斤(注:全地区去年人口522.92万人,每人平均200余斤),比计划减产44.4%,为解放以来最低的一年。全地区治好浮肿病人27万人,劝阻外流回归灾民20万人。
1964年 268页
2月6日
中共徐州地委负责人在地委工作会议上说,全区灾民外流达28.4万人,浮肿病、消廋病患者不断上升。1月底达9.7万人。发生非正常死亡203起,卖儿卖女和弃婴60余起。
作者:阿萨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君子胸怀坦荡当~流氓一条活脱脱~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