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一张图胜过了千言万语 --- 天安门旧照赏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一张图胜过了千言万语 --- 天安门旧照赏析   
英明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780

经验值: 12413


文章标题: 一张图胜过了千言万语 --- 天安门旧照赏析 (880 reads)      时间: 2013-7-14 周日, 上午9:31

作者:英明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张图胜过了千言万语







我在论坛贴出上面的这个照片之后,没想到把老芦老狼等知名大侠都招了出来。可见俗话说的“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所言不虚。综合大家的意见,再用我们“诗人”的语言说出来,这张图应当具有如下的十大特征:

城楼无像杆无旗,手有戒指足有履。
文字未简装没易,公车有轨砖不齐。
不见华灯无潮女,童车古朴好天气。
脚手架子泄天机, 一九五五近年底。

天安门上没有画像是正常的。因为在1966年文革以前,只是在重大节日前后,城楼上才挂毛像,旗杆上也才升旗。 而从照片人物的装束,也能看出那该是50年代中期。那时刚开始统购统销,户口制度也还没建立。所以那小贩虽然一脸愁容,穿得却不差气,手上戴着戒指,脚上穿着民企产的胶鞋,比起那个戴着红领巾的城市小孩子更显得洋气,可见当时的城乡差别并不如后来的严重。

当然最能证明该照片是50年代作品的是那辆有轨电车,这种车我从没见过,因为它们自1959年后就取消了。此外还有城楼上的标语用的是繁体字,而第一批简体字在1956年初就公布了。此时长安街上还没有华灯,却有着电车必用的电线杆子。到了1959年,为了庆祝所谓的十年大庆,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改造,装饰了华灯,地上的方砖也换了,有轨电车和电线杆子也不复存在。

我最后将其年代定格在1955年底,主要的根据如下:如果它是早于1954年拍摄的,我们就不会见到1954年才建的观礼台。但1956年北京郊区的农民都参加了高级社,所以这种青年农民也就不能私自进城卖菜了。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农民们都饿得半死了,更不可能有力气推着独轮车步行进城。那车心里美萝卜是北京冬初的蔬菜。而城楼前的脚手架子,则显示着大概是接近元旦,为了彰显节日气氛,天安门正在进行粉刷。

明眼人当然可以从这张图里体会到更多的涵义,而这正是本文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一张图胜过了千言万语。

参见原图

http://photo.weibo.com/1567642010/wbphotos/large/mid/3597865471106925/pid/5d70519agw1e6fm918d2bj20qd0vejvf

作者:英明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英明于2013-7-14 周日, 下午7:05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英明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509726 seconds ] :: [ 3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