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科学奇才卡文迪许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科学奇才卡文迪许
芦笛
写完《英国的刘文彩庄园》后,旋即接到网友来信,指出了几个问题,对这位网友的耐心赐教,谨在此致以衷心的谢忱,希望网友们细心阅读他的文章,以免被我误导。
这位先生指出,我把第一代诺福克伯爵的身世说错了,他虽是爱德华一世的亲儿子,却不是爱德华二世的亲弟弟,爱德华二世也不是爱德华一世的长子,而是爱德华一世和(西班牙)卡斯蒂亚的伊莲诺公主(Eleanor of Castile )的第四个儿子(雍正的“传位于四子”?),也是爱德华一世的第十一个孩子(这家伙怎么不讲计划生育?)。第一代诺福克伯爵是爱德华一世和法国玛格丽特公主(Margaret of France)的儿子。所以,他是爱德华二世同父异母的“半弟弟”。此外,理查二世提拔的第一代诺福克公爵也不是第一世伯爵的外孙,而是曾外孙。
拙文介绍的诺福克爵爷的家谱,是我在Arundel Castle听来的。接到这位先生来信后,赶快查了一下,他说的是对的。看来要么是我听力不行,要么是讲解员没备好课。在此谨向这位先生致谢,并对我可能误导的网友致歉。
这位先生还提到我对怪人卡文迪许的介绍的疏略与失实之处,这我倒是在写文章前查过一下,不像诺福克爵爷的身世那样只是耳食之言,在此作点解释吧。
卡文迪许的事儿,我在青年时代就在国内看过,当时觉得很有趣——世上怎么会有只研究不发表的怪人?后来当上了科研匠,苦于“Publish or perish”的压力,便时时想起卡文迪许来,觉得那种“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听任科学家们靠纯粹的学术兴趣去作研究的社会环境真是令人神往。因此在介绍该同志时,着重强调的是他未发表的结果,没提他普遍为世人承认的已经发表的结果(这一方面也是因为我assume大家都在中学教科书及课外读物上看到过)。现在这位先生既然提起,那我就比较全面地介绍一下吧。
卡文迪许生于1732年10月10日,逝于1810年2月24日,享年78岁。他父亲查尔斯•卡文迪许是德文郡公爵二世(the second Duke of Devonshire)的儿子,母亲安•格瑞夫人(Lady Anne Gray)是肯特公爵的女儿。不过,看来他爹好像没有继承爵位。按英国规矩,公爵与侯爵的所有的儿子以及伯爵的长子的的尊称是“Lord”(中文翻译为“勋爵”),伯爵的幼子,以及子爵和男爵的所有的儿子的尊称是Honourable。卡文迪许他祖父是公爵,所以他爹被称为Lord。然而麦克斯韦后来为他整理出版的研究笔记的标题却是The Electrical Researches of the Honourable Henry Cavendish。如果他爹继承了公爵爵位,则他无论是否袭爵,都应该被称为“Lord”。何况他还是长子,只有一个弟弟,母亲生他弟弟后不久就死了,他后来还继承了他父亲的大部分财产,如果父亲有爵位,也只会传给他。因此,看来卡文迪许他爹并非长子,没能继承公爵爵位。
卡文迪许11岁时,进入伦敦的一家私立学校学习,18岁那年进入剑桥大学圣彼得学院学习,4年后没拿学位就离校了,据说是当时贵族子弟的时尚。他爹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经常带着他参加学会活动。卡文迪许离校不久就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很快也被选为学会院士。但他性格极度孤僻羞涩,虽然备受会员们的尊重,却很少说话,更不参加辩论。如果有人想请教他,必须装成是偶然碰上他的样子。如果卡文迪许觉得那问题有点意思,他就会犹犹豫豫地非常胆怯地嗫嚅出一两句听不大懂的话,否则就会如同见了鬼一般仓皇遁去。正因为他极度羞怯,因此传世的只有一幅侧面肖像,据说还是某画家趁他不注意偷画下来的:

据说卡文迪许穿的就永远是这套衣服,非常过时,戴的帽子更是过时了一个世纪。有的传记作者说,他那身打扮,当时人的观感与今天也差不多,都觉得是出土文物。总之,卡文迪许的著名的怪人形象(eccentric),或许就是好莱坞的“nutty professor”的灵感来源,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典型的科学家的模样。
在一定意义上,卡文迪许确有代表性,不少大科学家是有点古怪,虽然没到他那个程度。
例如狄拉克也是一个非常不善于社交的人。他去开会,与另一学者首次见面,寒暄语竟然是:“我有一个方程,你也有一个吗?”一次,他与海森堡坐船去开会,在轮船上海森堡非常活跃,专门跟年轻漂亮的女士调情跳舞。狄拉克正苦于被迫应酬,却见海森堡如鱼得水,因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去跳舞?”海森堡答道:“有好姑娘时,跳舞就是一种赏心乐事啊。”狄拉克苦苦沉思半天,突兀地憋出一个问题来:“但你怎么可能在事前就知道那些姑娘是好的呢?”(But, Heisenberg, how do you know beforehand that the girls are nice?)后来在热心友人的撮合下,他和著名物理学家尤金•维格纳的妹妹结了婚。某次有位不知此事的朋友上他家去,意外地看到从不和女人来往的狄拉克家里却突然有了个女人,因不解地望着狄拉克。狄拉克看出了对方的诧异,支吾了半天,才期期艾艾地说:“这是……这是维格纳的妹妹。”
这些轶闻当然或有夸张之处,但离真情也不会太远。据他太太的证词,狄拉克当时说的是:“请允许我介绍维格纳的妹妹,她现在是我太太。”这TMD是个丈夫说的话么?起码应该倒装一下才对啊——“请允许我介绍我太太,她就是维格纳的妹妹”。哪有把大舅子推在前头作招牌的?
又如麦克斯韦有时也很古怪。他负责整理卡文迪许研究记录时,整个被卡文迪许的才思迷住了,尤其是对卡文迪许用自己遭受电击时感受到的痛楚来计量电流强度的壮举深感兴趣(卡文迪许那个时代尚未发明检流计,电磁感应是法拉第后来发现的)。一次,一位美国天文学家不远万里上门求教,麦克斯韦却跟人家兴致勃勃地大讲特讲卡文迪许当年的实验,说到兴起,便把客人拉到水池边,用他来重复卡文迪许当年的实验。害得那客人挨了半天电击,最后却连提问的机会都没有。
但这些比起卡文迪许都是小儿科了。老卡之古怪实在是出了格。人狄拉克好歹还结了婚,而且还生了孩子。老卡则至死是个童男子。他的恐女症(gynophobia)可不是老芦为了逃避恶女纠缠而编造出来的,人家是真正害了严重心理疾障。据说他家的女佣都奉有严令,不得让主人看见,更不能与主人狭路相逢,否则便有被解雇的危险。这在今天肯定要接受心理治疗,可那个时代哪懂这一套?所以老卡就只能怕人怕一辈子。
不过,人家那一生照样过得有声有色,光彩四溢,辉耀后世。对这种人来说,探索就是乐趣,沉浸在自己的智能活动中本身就是最大的快乐。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只要自己能享受发现的无穷愉悦就够了,至于名声,who care china?
狄拉克也有这味道。他被通知获得诺贝尔奖后,跟恩师卢瑟福说,他不想出名,所以不想去领奖。卢瑟福因劝道,你若真是拒绝领奖,那出名就出得更大了,传媒更不肯放过你,更不让你清净了。他这才两害相权取其轻,被迫去领了奖。
(要去吃饭,过后再续)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