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吉迪恩•拉赫曼: 西方政府将赢得网络监控之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吉迪恩•拉赫曼: 西方政府将赢得网络监控之争   
NABC60






加入时间: 2008/04/24
文章: 2900

经验值: 136653


文章标题: 吉迪恩•拉赫曼: 西方政府将赢得网络监控之争 (350 reads)      时间: 2013-6-15 周六, 上午6:50

作者:NABC60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西方政府将赢得网络监控之争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在YouTube上的采访视频中,他就像一个考虑周到的邻家男孩。

与维基解密(WikiLeaks)的幕后操手——焦虑、自恋的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不同,斯诺登看上去像是那种你会很乐于看到他和你女儿约会的小伙子。

第一印象很重要,这是因为:除非你是绝对的自由主义者,或冷血的安保部门官员,否则,斯诺登揭露美国政府的网络监控行为之举,会让你感觉矛盾。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电邮和网络活动,出现在美国马里兰州或英国切尔滕纳姆(分别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英国国家通信总局(GCHQ)所在地——译者注)的巨型超级计算机上。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认为,政府对网络空间进行监控确实有合理的安全理由。

我生性属于对隐私问题不太在意的那种人。我知道,确实有那样的人,他们真的会担心自己在伦敦各处活动时有多少次会被闭路电视摄像头拍到。但我得承认,我并不在意这个。类似地,虽然自己的所有电邮都可能受到美国或英国政府的审查这一点会让我感到不满,但这个问题对我而言仍是比较抽象的。

这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没有任何事需要担心”的“守法公民”(用一句官方的套话来说)。在我的印象里,我想不起自己最近有过任何违法行为。但我认为,在绝对属于违法的行为之外,应该还有很多事情是我视为隐私的。

我之所以相对不在意有人可以阅读我的电邮、扫描我的谷歌(Google)搜索记录,原因不是我“没有什么需要隐瞒”,而是我迄今从未见识过或感觉到这种理论上的隐患产生了任何实际后果。我认识的人中也没有任何人见识过或感觉到这一点。我也想不起任何轰动性新闻,报道实施监控的国家陷害或敲诈了某个无辜者。

当然,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而如果这样的事情开始变成现实,那么我会如许多人一样,马上就无法继续保持淡定了。届时,“一切都将为时已晚”(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警告)——无论这意味着什么。但我不打算杞人忧天。

相形之下,最近我对自己个人网络安全的关心程度大大提高。过去6周里,我的私人邮箱账户被黑过——显然是某个在约旦的人干的。我的信用卡曾被在线盗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也曾被黑。到底是什么人干了这些坏事,我不知道。但我非常肯定,这绝对不是美国政府或英国政府干的。

我猜想,应该有很多人像我一样,网络安全意识日益提高。这些问题曾经是只有IT部门那些让人讨厌的家伙才会操心的。如今,那些让我定期更改密码的命令似乎也显得更有道理了。

这些与斯诺登案究竟有何关联?因为互联网犯罪证实了官方有关网络空间日益危险的说法。除了Facebook上对猫咪视频点赞、以及互粉的网友之外,也有很多非常不友好的犯罪网络和恐怖分子在网络空间里活动。努力监视互联网的阴暗面,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

事实上,尽管斯诺登事件后多数评论文章的主题都是安保部门是如何通过互联网追踪恐怖分子的,但未来最严重的威胁可能与过去惊人的恐怖袭击并不相像。无论在公共还是私人部门,令安全人员越来越担心的是,人类社会将完全依赖于一个正常运转的计算机网络。他们担心,一旦某一病毒被植入,导致一家大银行无法完成对账工作,那将会造成多么大的破坏。抑或,如果控制电力系统或红绿灯的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那又会带来多么大的混乱。这类攻击将来自网络空间——其发起者可能并非某国政府。

倘若发生这样的网络攻击,公众关切的焦点将很快出现变化。突然间,人们将不再担心私人领域受到安保人员的侵入。他们将要求知道,政府为何未能预知并挫败这种性质的网络攻击。

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讲话轻声细语的斯诺登所提出的问题是不合理的。他表示,应当就如何设定网络监控的界限展开更多的公开讨论,这是正确的。当他说“这些事情应当由公众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雇用的某个人来决定”时,我很乐于同意。

不同之处在于,我怀疑,公众在更知情的情况下展开的讨论,可能达成一项与斯诺登所希望的不同的结论。他表示,自己最害怕的是,网络形势将不会发生变化——尽管他已公布了那么多信息。我怀疑将来可能正是这样。除非有谁能证明,安保机构不但正在收集海量的信息,而且正在大肆滥用这些信息,我认为这场争论的胜利将属于西方政府。

作者:NABC60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NABC60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0912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