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原创]阿萨德:简评张承志《伊斯兰三个优点》 |
 |
阿萨德

性别: 
加入时间: 2011/01/02 文章: 383
经验值: 15227
|
|
|
作者:阿萨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以下的文章,仅仅是一篇并不全面且漏洞较多的简评,不过依然代表了笔者的些许观点,该文章以后将进一步完善并编纂成稿,敬请各位读者、网友谅解。
张承志老师是当今著名的回族学者、作家、民族史专家、穆斯林知名人士,他在公众场合的一言一行通常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回族人、穆斯林对外所表达的一种姿态,换句话说,张承志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回族人,穆斯林的观点。
众所周知,张老师毕业于北大历史系,后考入中国社科院民族历史语言专业的研究生(硕士),而他去年在义乌清真大寺的一番演讲却全然不似一个专业历史学者的真实水准更难以遑论做学问之严谨。现在,笔者尝试着将他此次演讲中的史学硬伤逐一挑出,希望张承志老师的拥趸者以史实来辩驳,更缪,在此预先感谢各位的赐教。
一、“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伊斯兰最伟大文明的顶峰,被他们彻底摧毁,奥斯曼帝国旧的领土被他们拿尺子比着直线就像划蛋糕一样一块块地分出了今天所谓的阿拉伯领土”
纵观中古世界史,至少和阿巴斯王朝相比,奥斯曼帝国未必就是“伊斯兰最伟大的文明的顶峰”,海什木、花剌子密、伊本·西奈(西方译名为阿维森纳)、贾比尔、拉齐、肯迪、巴努·穆萨、贾扎里、伊本·沙提尔、宰赫拉威……等等伟大的伊斯兰学者皆非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反而多是生活在奥斯曼帝国创立之前。换而言之,伊斯兰文明的辉煌期并不是奥斯曼帝国时代,而是在阿巴斯王朝,一般是指西元8-13世纪(相较张承志先生,我更习惯于使用西元打头,而非直接使用基督教的年号)的五百年间(亦有观点认为应该延伸至西元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龙兴之地”是安纳托利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及希腊半岛、保加利亚和部分前南地区,当时的学者多聚集于埃及、两河、波斯及安达卢西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领地相对而言属于伊斯兰文明的真空。奥斯曼帝国的确是被西方所击败并肢解,但即使当年他们不搭上同盟国的战车,其解体的命运也是迟早之事。自西元十八世纪起,奥斯曼帝国就进入了迅速的衰败期,国内社会一片混乱,官员腐败、经济几近崩溃,军队士气低迷,对外战争连战连败,尤其是对沙俄的一系列战争近乎全败,大大的削弱了国力以及对殖民地的控制权,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后,帝国除了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外近乎丧失了所有欧洲领土,希腊、塞尔维亚、黑山等巴尔干诸国相继成功独立。奥斯曼帝国和东方的清帝国几乎是同病相怜,甚至某些方面连大清都不如,应该说,欧洲病夫这个绰号绝非虚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奥斯曼帝国则给外界展露出了一个行将崩溃的“泥足巨人”形象,尽管有穆斯塔法·凯末尔指挥下重创英法澳新联军的加里波利大捷,却仍无法扭转帝国的败势与崩溃。如同沙俄帝国的崩溃一样,战败只是一针催化剂罢了,烂从来都是源自内部,奥斯曼帝国也没有跳出这个圈子,实际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思想就已经扎根于帝国内的各个民族,如阿拉伯、柏柏尔、斯拉夫、希腊、亚美尼亚等民族,两次巴尔干战争、希腊独立战争、阿拉伯起义、亚美尼亚暴动无不印证了这一事实。对这些民族而言,寻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才是摆在第一位的,至于帝国的兴衰他们并不在意。而即便是土耳其的民族主义者最关心的也不是帝国,而是自身的民族权益,这也就是帝国崩溃后民族主义者拒绝西方所罗列的条约选择与苏俄结盟并通过血战保住土耳其民族的根本领土之缘由(土耳其后来还和希腊进行了人口交换,以避免双方进一步的领土冲突)。
“奥斯曼帝国旧的领土被他们拿尺子比着直线就像划蛋糕一样一块块地分出了今天所谓的阿拉伯领土”。
张承志先生这句话很有问题,首先他所表达的内容,近乎严重的挑战了如今多个阿拉伯国家的主权。在现代民主社会,民族自决是一条普世通则,阿拉伯人没有必要主动去将自己独立后的主权领土归于已经崩溃的奥斯曼帝国或是土耳其共和国,所以这个“所谓的阿拉伯领土”的说法含有一定的歧(视)义。另外,正如中国人的领土是中国人的,日本列岛归属大和民族一样,阿拉伯人的领土自然是阿拉伯人的,已经获得了民族独立的阿拉伯人为什么要将自己的领土称为奥斯曼的土地呢?至于“好像拿着尺子比着直线就像划蛋糕一样一块块地分出”,毫无疑问,这势必是列强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纳赛尔所主导的叙埃合并、第一次海湾战争、西撒哈拉独立运动等等后续事件。可是,一来毕竟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接受了这个划分,二来尤其是在北非,广袤的撒哈拉以北诸国,原本的国界线勘定极为模糊,就如同美加国界一样采取用经纬线划分而非以具体山川、河流为界的办法。加之边境线两侧均为分属同一民族的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对自身的国家归属也同样并不非常计较,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都是近现代才有的概念,强制进行公民身份划分势必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隐患。所以,此等划境之法,至少在当时来看,还是比较可取的。
“1492年是个标志性的年 份,在西班牙伊斯兰最后的首都格拉纳岛被天主教十字军势力收复、占领,穆斯林遭遇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失败,八百年连延在地中海西部的一个角,包括西班牙,葡 萄牙,马格里布,摩洛哥,毛里塔尼亚这一片地区曾经造就一个非常美丽的花朵,这个花朵表现的不是伊斯兰多么强大,军队多么厉害,而是她有一种伟大的宽容, 不管你是基督徒还是犹太教,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强迫你改宗信仰伊斯兰,你有你信仰的任何自由,你只要在这里生活,按你的聪明才智,哈里发和穆斯林只会帮助 你。所以,种地挖渠,西班牙南部的农业造成世界的伟大奇迹。”
如果说西元1492年是穆斯林遭遇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失败(这其实不算什么了,比起西元1258年世界文明中心巴格达的陷落,智慧之屋被摧毁,河中、波斯皆沦为蒙古帝国的殖民地,撒马尔罕、玉龙杰赤等中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惨下场又如何?当年花剌子模国破,蒙古士兵把城里的穆斯林民众如羔羊般的驱赶,每杀一人就笑念一句“莱伊莱海因莱拉乎”以嘲讽。安达卢西亚是被原住民夺回去了,但那起码是文明人,没去造蒙古人当年的孽,穆斯林所创造的辉煌文化被他们继续传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那当年原本属于基督徒的安达卢西亚半岛被穆斯林攻陷的那年(711年),算不算是基督徒的一个历史性的创伤?可别告诉我那儿“自古以来就是穆伊斯兰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不是“伊斯兰那么强大,军队多么厉害”是怎么拿下来的?难道是人家白送的?要知道,起兵征服安达卢西亚半岛是当初被半岛上内斗的势力之一拉过去“助拳”的,你要是没那本事谁去喊你过去,由此足见当年伊斯兰的军容强盛,须知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岂能为你白打仗?结果才一年多,塔克里·伊本·齐亚德的军队就反客为主占领了安达卢西亚的大部分土地,我想这也是原本拉他们过来的那一方不愿意看到的吧?
别忘了,人家基督徒最后把1492年的胜利称之为收复失地运动,也叫重新征服运动,老实说,那片土地原本就属于当地人,穆斯林政权是入侵者、殖民者,但这个殖民政权却带来了辉煌的文明,这点不可否认,也就是因此两牙在大航海时代出尽了风头,成为了欧洲的文明中心。
“不管你是基督徒还是犹太教,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强迫你改宗信仰伊斯兰,你有你信仰的任何自由,你只要在这里生活,你只要在这里生活,按你的聪明才智,哈里发和穆斯林只会帮助 你”
对于这点,我唯有付之一笑。这种情况当然存在,而且是普遍存在,可惜,前提条件是得你得碰上位好国王,注意,是国王(埃米尔),而非哈里发,安达卢西亚没有哈里发,哈里发在亚洲不在欧洲(阿卜杜热合曼三世的哈里发称号是自封的,在伊斯兰教内普遍不被承认,尽管他是位明君)。如果基督徒、犹太教徒们不幸遭遇了阿尔摩哈德王朝的那帮国王以及臣民,他们的命运也无非就是改宗、跑路或被处决,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跑路(这也是穆斯林在安达卢西亚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当然,若是生在科尔多瓦哈里发王朝的时代那自然他们就舒服的多,当年可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你是穆斯林、基督徒还是犹太教徒,只要你有才能都会得到重用。但你要是指望“哈里发和穆斯林只会帮助你”那就有些悬了,毕竟那不是天堂而是人类社会,人间的种种矛盾与挫折都有可能遭遇,张承志先生这话说的过于理想化。至于“种地挖渠,西班牙南部的农业造成世界的伟大奇迹。”这倒是真实情况,任何一个伟大的文明都会有类似的表现与风范,在此为穆斯林王朝的安达卢西亚叫好。
希提提出:什么是伊斯兰留给西班牙的东西呢?他提了一句话,这句话每次我读到都非常感动,他说农业是伊斯兰送给西班牙的礼物,大家想一想,咱们在坐的人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农民,世界上还有什么礼物能比农业更沉重更伟大更宝贵?农业能让你吃饱肚子。
前半段话,笔者倒觉得没什么,可是后半段,诸如“咱们在坐的人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农民,世界上还有什么礼物能比农业更沉重更伟大更宝贵?农业能让你吃饱肚子。”感觉很有意思。中国人打招呼的问候语往往是“吃了吗?”,这句话仔细琢磨下其实很可悲,因为只有经常挨饿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的人才会如此关心别人是否吃饱,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尚处于最低级的,未能保证温饱的状态。99%的人都是农民?这在西元21世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99%的人都在乡间耕作,1%的人去搞建筑、设计软件、在工厂从事加工、在学校里做学问……若是这样,这社会岂不是极为落后极为可悲?因为要动用99%的人去从事填饱肚子的农业生产,只能腾出1%的人手做别的事情,要99%的人的农业产值才能节约出余粮供养一个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据我所知,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农人所占全国人口总比例超过10%的一个没有,别说10%了,5%的都几乎没有。现在是城市化国家的概念,大家去农村看看,除了老弱病残孕,青壮年(包括女性)几乎都从农业上解放了生产力跑到城市打工、上学了。即便是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真正长年从事农业劳作的人口估计连总人口的30%都不到。托主的福,拥有了现代科技之后,在农业生产上没有必要再投入如此多的人工成本了,一台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的功效赶得上整整一个村,所以才可以解放出更多的生产力来到城市,从事更高一级的创意及生产,让人们享受更高层次的生活。
我感激农业让我吃饱肚子,我知道,没有农业,有再多的钱弄不好也得饿死,波斯大诗人萨迪不是说过吗?“对饥馑之人,煮熟的萝卜胜过成堆的白银”。有传闻阿巴斯帝国的末代哈里发穆思台绥木就是那样死的,蒙古人把他关在放满了他财宝的房间里,不给他食物,将其活活饿死。
可我并不认为农业是最高尚或唯一高尚亦或最重要的行业,就个人而言,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不是大量的农民而是少量的农业工人。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现状已经印证了这个观点。
未完待续,近期更新。
作者:阿萨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君子胸怀坦荡当~流氓一条活脱脱~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