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漫说思维、文字、及其他 (1)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漫说思维、文字、及其他 (1)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漫说思维、文字、及其他 (1) (894 reads)      时间: 2013-4-22 周一, 下午11:39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漫说思维、文字、及其他

一、引言

英国哲学家/史学家Collingwood认为,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思想史(All history is the history of thoughts.)。因为人写的历史是思想的结果,除了思想以外,任何东西都不会有历史。而思想的结果的总和不是别的,正是所谓的“文化”。所以,不同人群的历史差别就是文化的差别,归根结底是思想的差别。因此,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别也就必然会归结到比较中西思维的差别。中西思维最大不同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不论各种看法有多大的区别,似乎多数人都不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西方文化凸现的那种深刻的思辨理性。

老芦对国人的理性思维的缺失有过很多分析批判,曾经尖锐地问道:“中国人会思维吗?”(老芦十多年前有一篇文字专论这个话题,收在《毒眼看中国》一书里(同书还收有一篇关于国人思维缺陷的具体分析《中国为什么没有思想家》)。我多年前在此开始读芦文时极受老芦的启发,也从那时起即对这个问题始终保持有兴趣。数月前又来此读帖,因为久违之故,就回头读了一些旧帖,看到老芦转贴的一位网友给他的信(见《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与芦笛先生商榷》),读后便起了讨论这个话题的念头。磨蹭了好一阵,原想先写出一个初稿,再便贴便改。结果发现做以我的行文能力去做,那样要花很长时间。于是决定干脆拟一个思路,边写边贴,写到哪算哪。

我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
1、思维是人的大脑功能,其过程在不同的个体是相同的。而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的不同是后天影响的结果。
2、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是个数字化过程。由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思维必须通过和外界交流才能存在和发展。交流需要的界面我这里称之为“语言”。
3、语言能力是人具有的先天能力,这种能力在不同的个体也是一样的,是人体的功能。通过听--说系统行使语言功能是人类的自然选择。在此系统有缺损时,人可以选择其他系统来行使语言功能, 例如视觉--手型系统、触觉--手型系统、视觉—语音系统等。
4、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文字不是语言,但因为其记录语言而成为学习语言的媒介。这使得人们误以为学习文字就是学习语言。通过学习文字的确可以学习语言,但是两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文字学习得不好不等于语言不好,反之亦然。
5、既然思想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文字又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文字如何记录语言就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个文化来说,文字的出现使得思想的积累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得后人主要依靠文字来传承思想。
6、文字因此成为塑造文化的最有力的工具。

系统的语言能力使人有可能把个别的智慧合成为群体的智慧而开创人类社会。但是,只有在创造了文字以后,人类才有可能彻底摆脱有限记忆的限制而无限积累智慧成果。所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人类文化的发达,无一不是和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相联系。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有文字可考的部分大约有3500年,并且曾经发展到比较当时的其他文明居于领先的高度。就思想史而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达到了“凡是在当时物质条件下可能被想到的问题,几乎没有一个不被讨论过来”的程度。“可惜的是,这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明史上只是昙花一现。此后中国的思想界就进入了永恒的冰川时期,到现在还没有复苏模样。”(以上均引老芦语)

关于成就中国思想界冰川期的原因虽然有很多解释,但大都围绕生活环境的影响,强调农耕文化的作用。我写本文的目的不是要否定这个理论,而是想提供另外一个视角来检视同一个问题,并希望能引出更多的讨论。

在写下一节之前,我先明确一下我对于文明和文化的界定。 我以为人类文化可以定义为人类思维的产物的总和。所以,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包括火的使用、石斧的制作;以后又有帝王制度、文字的发明、纸的制造;现代则有原子弹和流行歌曲等,都属于文化。而文明则是指思维生出了“秩序”一类的产物后才有的人类文化,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社会秩序的出现相联系。由于一般情况下讨论人类文化时,都是指文明出现以后的文化,所以文化和文明两者可以同时使用。但是,文化和文明还是有区别,尤其是当人类思维生出了完全不同的秩序理念以后。例如,日本在现代化之前属于东方文化,其社会秩序也属于东方文明。而现代日本就整体文化来说仍然属于东方文化,但从社会秩序的特点来说则属于西方文明。所以,文化强调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的创造,而文明强调的是社会秩序属性的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听到“多元文化社会”,却没听说过“多元文明社会”。因为各种不同的音乐、饭店、语言都可以共存于一个特定的社会,但是该社会却无法同时实行各种不同的秩序。

(待续)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80143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