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问题] 特大城市化,一条无可奈何的路 |
 |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
|
|
作者:邢国鑫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ZT 余日 [原创] 特大城市化,一条无可奈何的路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3&id=8873236
4973 次点击
20 个回复
余日 于 2012/12/27 11:37:3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经济风云
[原创]特大城市化,一条无可奈何的路
2836 次点击
37 个回复
余日 于 2007-10-10 18:06:1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网上一个"砖家"的文章正挨飞来的板砖,想起了我以前写的这篇文章.
我也认为特大城市或是城市群化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砖家"说对了,只是这城市化城市群化是天然的,是经济规律自然形成的,不是象那"砖家"一厢情愿图上作业的,甚至不是按圣旨"建设"的.现实中,我们已经有活生生的例子.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吧?当初没少花钱,今天怎么样?说句我也不愿说的话,绝无其它意思,只是个事实.这些年,东北什么出名?除了二王,就是小姐了.**(想来想去还是删掉这个地名吧,一个老工业基地)桑拿小姐差不多成了品牌.
那么,我们的特大城市会出现吗?会在哪里呢?
其实,我们的特大城市群已经出现了,只是"砖家"们视而不见或是不愿承认罢了.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经出现了特大城市群,只是统计的人口规模暂还没有砖家设计的那么大.
深圳有多少人?官方统计一千二百万吧,东莞有多少人?各种口径综合,七百到一千万吧(看砖家多搞笑,要在二十年后将东莞建成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不管砖家还是官方怎么认识,香港深圳东莞其实就是个一体的城市群.香港是龙头,深圳(关外)和东莞是香港幅射的工业区.
香港有铁丝网拦着不算,深圳加东莞已经有了二千多万人,离砖家标准的特大城市群还有点距离.但是,我们看看这二千万是什么人呢?
在深圳宝安区的"街道",如龙华、松岗,东莞的“镇”,如长安、塘厦,这都是人口四五十万,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城市,进出口顶内地一个省的特大"街"或"镇",在这些地方,你到处走走,你会发现人口结构很奇特,二三十岁的占了行人的绝大部分,老人和孩子都很少。也就是说,深圳、东莞城市群的现有人口全部是正值青年的劳动人口,而供养人口,在劳动年龄以外靠劳动者供养生活的人口比例很低。劳动者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却没有家!这是个在中国大陆以外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畸型的城市,一个由纯劳动者构成的城市.劳动者的家人,他们的供养人口在农村老家.
深圳和东莞是这样,广州和佛山是这样,长三角,宁杭经济区也是这样.
我们的人口学家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么个问题.我们的城市化,统计进去的大多数是劳动人口,而留在农村的那些供养人口,是统计为农村人口的.这部分农村人口,我说它是人口经济学上的"假人",他们反倒是真正的"暂住人口",只是暂住在农村.一旦这些农村"暂住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人为限制消除,"城市化人口"的比率就会讯速上升.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现有的城市群消除人伦畸型,返归自然,劳动者能有个人伦的生活,他们的供养人口和劳动者本人生活在一个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立即就会翻倍,数个五千万的城市群其实已经形成了.我们常常炫耀的没有贫民窟,是以牺牲人伦为代价的.
违反人伦的事总不能长久.
关键是,人伦究竟是以现在农村的供养人口来到劳动人口所在的城市实现呢,还是以现在的劳动人口将来回到农村实现?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第一,工业会不会转移,会有多大程度的转移.
拨转地球仪.在陆地面积广阔又最宜人居的北温带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集中了地球上的一半以上的人口.而这东西两端人口的生活质量对比却是那么明显,西边是生活在地球上最富裕的地区的七亿欧洲人;东边,主要是十三亿的中国大陆人,差不多是地球上最穷的人类.
欧亚大陆的西端,欧洲,是最早城市化的地区,它的城市化是相对均匀的城市化,城市星罗棋布,经济发展也比较均衡.虽然由于经济以外的原因,东欧近几十年与西欧的差距扩大了,但这种差距在政治变革后会很快缩小.
欧洲模式的城市化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欧洲大陆普遍适合人居,气候与自然条件差异不大;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小国政体.
对比中国.自然条件上,中国和欧洲不同,三分之二的领土是不宜人居也不能承载过多人口的高原高山和内陆草原荒漠,人口必然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绝对数大,宜居面积小,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的规模必然大于欧洲.自然条件方面,中国和美国有点相似,而美国的城市就相对集中,规模也比欧洲大.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如果是美国模式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规模就将是美国的四倍!换一种说法应该更准确:中国和美国的耕地面积接近,只能承载差不多相同的农业劳动者(当然可能会有日本些精耕细作与美国式大农业的差别,但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差距相对中国的十三亿人口可以忽略不计),那么,除了这些农业劳动力及供养人口,一个亿吧,其余的十二亿要全部居住在城市!美国的城市化率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有二亿五六千万城市人口,中国将有至少十二亿,也就是会五倍于美国!
除了人口和自然条件的因素,经济发展阶段也决定了现阶段的中国,人口的集中度要高于欧美.传统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有集中的客观要求,集中度越高,效益越好.工厂集中带来了人口集中,人随工厂走而不是工厂随人走.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向现代经济发展,决定了中国的工业在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将占有很大比重,而这种出口加工型工业,更要求工厂布点于沿海港口附近。而欧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软经济的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远高于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而软经济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费用低,有分散的条件。另一方面,他们信息交通的基础也远好于中国.
环境成本也是人口集中的重要原因.简单说,工业越集中,工业污染的分摊治理成本越低;人口越集中,生活污染治理的效率越高,单位人口需要的环境治理成本越低.一个现在一年只扔几个塑料袋的农村老太太,要是象城市居民那样生活,每年制造以吨计垃圾,那样的分散居住的农村,垃圾处理成本之高,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人口过于集中,相应的代价是生活质量下降,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影响中国工业分布进而影响人口分布的,还有个奇特的因素,那就是工业离开沿海向内陆走一步,对企业都是艰难的长征.企业集中,企业平均承受的"管理"---吃拿卡要,的压力就会小一些,骨头多,狗相对少.谁也不敢轻宜去狗多骨头少的内地.每向内地走一步,企业就要承受多一份的"关卡"成本,有形的如公路通行费铁路的官僚作风,无形的各种拦路虎更多.因此,中国城市的沿海化进而特大化,比经济自身需要的,还要更甚.
工业转移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第二个问题,如果经济天然要集中,现在这种供养人口和劳动人口分离的现象会不会出现在这一代劳动人口和他们的子女之间,如现在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之间一样?现在的劳动者,二十年后,会不会象他们的父母一样,回老家领孙子?
这个问题属于“意识”领域的软问题,不好理论,只能说点感受.
我前年春节在上海过.春节前一天,特地去奉贤海边星火镇拜访已经在那定居多年的一个初中同学.当然,按现在的标准,哪怕你在上海住一辈子,只要没有户口那一张纸,那就是暂住,我说的定居是实际意义上的.在那里,同学开车带我转转.经过一家奶牛场,同学说,这里的工人全是你老家那个乡王楼村的.而那个同学夫妻两边亲戚在海湾镇的也有十几人.送别时,我们站在农工商超市门前的公路边等公交,一会的功夫,同学就打了几次招呼,这个表哥,那个姨夫.同学两个孩子,大的在上海读书,小的跟爷爷奶奶在老家读书.同学自己开出租,妻子在工厂做管理,在海湾镇这个地方已经生活了十几年。按户口统计,他这一家都是安徽农村人;按实际生活地区算,正好对半,上海三个,老家农村三个.然而,本质上,他们这一家都是上海人,城市人,他们的经济来源来自于在上海的工作.海湾镇虽然还只是远郊,但他们从事的工作已经不是农业.而那在农村的三个,才是无可奈何的“暂住”.
我那同学今年四十岁,他肯定还会在上海呆下去,而他的儿女,排除特殊情况,也一定会在上海生活,打工(他们还是"农民工"么?我也要心虚了).最后,留在农村的无依无靠的两个老人,只要同学经济条件能过得去,多半也是要接到上海度过最后的几年,因为同学不可能回老家,回去了就没有收入.
我在老家的叔叔家也是同样情况。叔叔有五个孩子。现在,我那五个堂弟妹全在长三角做"农民工",家里是太爷爷(修改此文时,太爷爷已经过世,在08年那个冰雪交加的春节,包括我在内的八个孙辈为风雪所阻无一能送终)、爷爷、奶奶领一群孙子外孙子.去年,我大堂弟的儿子,我的大侄子,初中毕业,也去上海加入了打工队伍.我们家族诞生了第二代"农民工".这个"农民工"真正是一天“农民”也没当过的,家里虽然不算富,可一个独子还是养得很精细,该娇的娇该惯的惯,不要说农活了,连家务活也没做过,"农民工"的标签贴在他身上实在太不合适.这个侄子的身份弄了我这个自认为很有学问的大伯一头雾水.
本来"农民工"就够奇特的了,是农民还是工人?还是昨天是农民今天是工人?这又来个从没做过一天农民的小"农民工".妈妈的,真应了那句话,没有什么奇迹创造不出来.但我相信,我那堂弟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个独子一个人扔在长三角,扔在莘庄之类的上海的工业区,自己回家领孙子了.
上面只是两个我亲身感受的例子。其实,这种现象在我老家那样的内地农村十分普遍。老家那个县有一百六十万人口,可靠的数据,有三十多万人在沿海打工,家里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孩子,经济上已经完全依靠打工收入反哺的“纯消费地区”,商业和房地产业基本靠打工回流资金支撑。上一代老人已经不可能离开故土,但是,现在的劳动者在他们几十年老了以后,他们会选择回到家乡吗?他们久已习惯城市生活,他们已饱尝在城市独自打拼的艰辛,他们会丢下自己的孩子回到农村老家吗?我相信大部分不会。那么,这种奇特的城乡二元的人口结构还能维持多久?
如果他们留在城市,那么二十年或稍长,现在的沿海城市群就将是特大城市群。中国的人口规模、地理结构和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中国的现代化努力,注定中国要走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大城市化"的道路.不管愿意不愿意,这是一条无可奈何的路.
为了修改这篇文章,我特意去图书馆查阅了关于城市化研究的相关资料。不少研究城市化的学者已经在关注中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把它们和新加坡及周边马来西亚印尼地区并列为三大发展中“特大城市群”。生活在珠三角,我也留意观察珠三角的城市化。从珠江边的东莞石龙镇(那里有日本三大手机手产商之一的京瓷集团的生产基地,以前还以为是保温杯呢)往东,经光学工业集中的石碣镇、东莞城区,再往南走,是以家具制鞋鞋材工业闻名有几家五星级酒店的厚街镇、高楼林立城市形象不输任何国内大都市的服装产业基地虎门镇、机械五金重镇长安镇,再南下接深圳松岗宝安西乡到宝安城区再接深圳香港,这一带已经是个绵延一百余公里的完全城市化的“城市带”,所谓“镇”不过是个行政称谓,和传统的“镇”的概念已毫无共同之处。
回帖人:
余日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1:39:29 跟帖回复:
领导们要“城镇化”了,重拾这个老贴。
我没有手段去“化”特大城市。同样,领导也没手段去“化”城镇。康巴斯不是被“化”成了鬼城么?
回帖人:
余日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1:40:22 跟帖回复:
第 3 楼
回帖人:许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7-11-6 17:02:33 第 26 楼
不可能的
多数工厂都是没有污染的
湖北内地
现在有了很多小工厂
很多都是沿海迁来的
集中工业于一地,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口猬集效应造成的成本高涨直接就搞跨你的工厂
加工行业越来越成为低附加值产业
还搞人口猬集,提高成本
那是找死
改善物流,降低税制
规范政府行为,土地私有化才是王道
搞什么特大城市群
到时候哭都找不到坟头.
+++++++++++++++++++++++++++++++
这个反对意见有水平,一并转过来。
回帖人:
庸非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2:16:47
寻找深圳凯迪网友 第 4 楼
中国城市化走的实在太快了。
现在不仅不能加快城市化,实际需要地反而是要去城市化。
城市化是与工作机会的快速增加密不可分的。
没有工作机会的提供,城市化就是伪城市化。
这种城镇化除了浪费,制造贪污,没有其它意义。
如同宽松一个逻辑。
宽松制造了一堆债务和贪官。
GDP的增加值远都不能填补银行坏帐的窟窿。
看看高铁,刘志军们至少浪费,贪污了一半投入。
人民不需要,讨厌地。这些人,演戏一样为了自己错误而挣扎。
历史中臭不臭,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
你们折腾啥呢?
臭还是香,这种折腾没有一点意义。
年纪实在太大,我实在怀疑这些人是否已经老年痴呆了。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a12345b12345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3:39:52 跟帖回复:
寻找上海凯迪网友 第 5 楼
1111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希腊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4:03:37 跟帖回复:
第 6 楼
所以,在农村周围进行城镇化,让留守人员居住。
就是所谓城镇化。不是城市化。
城镇化是发展5线地方。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小草一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4:15:17 跟帖回复:
第 7 楼
把人口集中在一起 维系假繁荣
掩盖人口缺少引起的萧条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余日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5:25:52 跟帖回复:
第 8 楼
能收到的钱就那么多,化了这个就化不了那个。如果城镇化就是省下SB会的钱,去给乡镇修路、修大街,这个“化”我倒是赞成。可惜,十之九点九是与虎谋皮。化城镇的钱,如果是另从农民身上剥,还是省了吧。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ghosthouse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6:16:25 跟帖回复:
第 9 楼
政策会慢慢向三线倾斜的,一线房价再炒高点,就会慢慢平衡的。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余日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6:50:36 跟帖回复:
第 10 楼
其实,除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少数地区,城市都是政府“化”出来的。最大化的是北京,其次是各省会,然后是各地级领导的都会,然后是县级领导的都会。一句话,权有多大,城就能化多大。首都迁西昌,不出二十年,那里也能成个特大城市。
如今要化城镇,那国府省府厅府县府不化了么?用什么才能约束住他们把钱花到他们看不到享受不到的地方呢?
高铁,一京沪二京广。不明白这高铁为什么也要以北京为中心。领导出门,用得着坐高铁么?
从区域联系的角度,国内高铁这个消费层客流最大的,当属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交通联络,看看飞机航班就知道。
城镇化还是城市化,来自政府的力量和往哪里修高铁是一个逻辑。管不住权力,怎么去管往哪化。
唯一的路径,羊毛出在羊身上,用农民土地的钱来化城镇。这个化,很恐怖。房子并不能生出养人的钱来,难道要几亿农民也靠炒房生活么?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笑面猫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7:02:18 跟帖回复:
第 11 楼
武汉西安之间为什么没有高铁?鄂豫陕渝边界的人真是悲催什么交通都不方便。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黑白漫步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7:28:03 跟帖回复:
第 12 楼
官府哪管这么远,现实点说,4万亿养大的过剩产能总的找条出路吧。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黑白漫步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7:28:59 引用回复:
第 13 楼
转至第11楼第 11 楼 笑面猫 2012/12/27 17:02:18 的原帖:武汉西安之间为什么没有高铁?鄂豫陕渝边界的人真是悲催什么交通都不方便。鄂陕渝之间是-秦岭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ny1999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19:25:44 跟帖回复:
第 14 楼
lz的文章在杂记中也写到过。 信息量大,问题似乎方方面面都连接在政府主导的后果,无奈和尴尬。其实还是应该在人的基本权力上去突破,在自由迁徙上要做得人人平等。解决好人民离开土地时,对土地的权利和责任的了断(这个卖断,是很有学问的,台湾其实有很好的经验)。至于他们离开土地后去哪里,这是他们的自由。
还是我的老话,生命自会找到出路,资本自会找到出路,生命+资本更会找到出路,而且是辉煌的出路。
赞同|回复|引用| 举报
回帖人:
希腊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2/12/27 22:33:42 引用回复:
第 15 楼
转至第11楼第 11 楼 笑面猫 2012/12/27 17:02:18 的原帖:武汉西安之间为什么没有高铁?鄂豫陕渝边界的人真是悲催什么交通都不方便。搞米字就好了,西安到武汉到福建
作者:邢国鑫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