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英国殖民地为何最多的原因的探讨, 结合欧洲历史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英国殖民地为何最多的原因的探讨, 结合欧洲历史   
captain nino






加入时间: 2012/07/01
文章: 892

经验值: 38697


文章标题: 英国殖民地为何最多的原因的探讨, 结合欧洲历史 (1229 reads)      时间: 2012-12-02 周日, 上午4:55

作者:captain nino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金在 "德国与英国美国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更大?" 谈到英国与德国的殖民地的大小问题, 对英国的殖民历史津津乐道, 指出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最大的事实. 但我认为, 把英国辉煌的殖民史, 简单的归类为英国人的 "优越性", 恐怕是过于简单化, 英国的殖民地为何能那么多, 我认为必须结合历史, 地理, 政治, 军事, 人口等因素综合分析.

首先, 是英国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其无与伦比的军事优势. 英国在殖民时期也一向对自己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欣欣自喜. 英国作为岛国, 四面环海, 却又离欧洲大陆很近, 使其干涉欧洲大陆进退自如. 敌人往往最多只能驱逐在欧洲大陆的英国陆军, 但无法入侵英国, 大军望洋兴叹, 不得不靠海军尝试进行封锁. 但这个以海军封锁以另英国最后投降的手段, 拿破仑用过, 希特勒用过, 都最后失败.

英国的岛国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其军队部署上的优势. 汪洋大海就像一堵无形的墙, 把英国保护了起来. 这就像一道免费的防线, 而欧洲大陆国家就没那么幸运了, 往往出资建立费用高昂, 效果却好不到哪里去的防线, 比如二战时期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德国的齐格飞防线. 二战初期英国远征军在法国被德军痛扁, 残兵败将屁滚尿流的逃回英国, 任何欧洲大陆国家都无法承受这样的失败, 但英国能承受, 无他, 英国的地理优势. 强大的德国陆军只能望洋兴叹.

熟悉英国殖民时期军队构成的应该知道, 英国军队与欧洲大陆军队有本质的不同. 欧洲大陆军队大而不精, 英国则走精兵路线, 小而精. 以致到了一战, 各殖民帝国相互开打, 德军在欧洲大陆与英军交手的时候, 在精锐英军的防御火力下损失惨重, 以致误以为遭遇大规模的机枪火力, 其实英军在一战初期, 忽视了机枪建设, 其机枪要比德国少得多. 德军在一战初期的运动战阶段的几次战斗中遭遇的英军高效的火力, 其实是英军的步枪火力. 无他, 盖英国远征军个个都是严格训练的精英, 一打一个准, 以致德军误解.

那么, 英国为何能选择精锐职业兵路线, 而欧洲大陆国家都选择了大规模义务兵路线? 无他, 非英国的 "精明", 而是地理环境因素使然. 英国的地理环境使其能进退自如, 也无需在和平年代维持大规模的军队, 所以能有能力选择精兵路线, 战局有利就打, 不利就撤.

英国的地理优势而导致的军事部署上的优势, 使得英国能以较小的常备军保护自己, 而小规模军队能被严格训练而成为精兵, 这支精兵平时在各殖民地转战, 积累了丰富经验. 英国也因此能在殖民地投入比对手更多的军队, 无他, 欧洲大陆其他国家还要惦记着邻居, 无法完全投入, 英国则被海墙包围, 安全系数高得多. 英国与欧洲对手在殖民地的战争, 几乎每次都有数量上的优势. 比如从法国手中夺走法属加拿大 (魁北克) 的英法战争, 英军正规军就数倍于法军.

德国就没那么幸运了. 其两线作战一直是非常令其头疼的问题, 西面是法国与英国, 东面则是俄国. 这就大大套牢了绝大多数陆军, 另其无法在海外殖民地投入足够兵力. 去海外殖民地还无法像英国那么无比的方便, 必须从冰岛与英国之间的北海进过, 被封锁无比容易. 这也是德国那么容易被彻底封锁的原因.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被封锁就是这地理因素限制, 英吉利海峡无疑不能走, 冰岛与英国之间的北海空隙则被严格封锁 (俾斯麦号被击沉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英国被拿破仑下的法国和一战与二战中的德国封锁, 却没能使其成功, 靠的就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这个冰岛与英国之间的缝隙, 其实挺著名, 学名 GIUK ( Greenland Iceland United Kingdom 的缩写, 格陵兰冰岛英国). 在冷战中非常重要. 是北约封锁苏联海军的最重要的海上防线, 布满了北约的水下监听站. 无他, 北约只需控制这个缝隙, 苏联就像纳粹德国一样, 被彻底封锁. 由此可见地理因素的重要性.

还有就是历史因素. 统一的德国的历史, 从普鲁士帝国升级为德意志帝国才正式开始. 之前, 德意志各国之间相互争斗, 对殴, 同时又不时与法国俄国对打, 哪里功夫去搞殖民地? 英国则不同, 英格兰在中世纪早期的从诺曼底来的威廉征服者后, 基本就是一个统一的实体. 之后英格兰又陆续通过联姻, 战争等方式吞并了威尔士, 苏格兰, 爱尔兰, 构成了大英帝国的主体. 在英国殖民时期, 英国早已统一, 而德意志兰则任何是各个国家实体, 其实力当然不可而语. 德国的殖民地, 基本都是德意志帝国正式建立后才取得的, 已经是殖民运动的晚期阶段了. 所以与英国比较就显得不妥.

还有就是人口因素. 英国在殖民时期, 尤其是其所谓 "日不落帝国" 的巅峰的维多利亚时期, 人口大爆炸, 为英国不光提供了兵员, 最重要的是, 提供了殖民的动力与人力. 讽刺的是, 英国历史上在性问题上最为保守的维多利亚时期, 也是其生育率最高的时期. 与其传统上的宿敌法国对比, 更是如此.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 其生育率远远高于法国, 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 以致促成了马尔萨斯主义的产生 (没错, 马尔萨斯就是那个时期的). 但本土的人口爆炸, 对殖民事业却有大大的好处, 殖民最大的问题就是本土民众往往不愿离开本土去殖民地 "开拓". 例子比比皆是. 从日本的开拓团, 到英国用死刑犯填充澳大利亚, 美国早期极度优惠的西部土地购置政策, 罗德西亚 (今津巴布韦) 千方百计通过政策吸引白人移民等等. 而人口爆炸, 产生了庞大的人口基数, 同时又催生了大规模的贫困, 移民的人口无疑大大增加. 其催生的大规模贫困导致的犯罪率, 加以维多利亚时代严苛的刑法 (偷面包都会被绞死), 又催生了 "移民以免死" 的移民, 典型如澳大利亚. 当然, 大多数移民还属于中产 (比如大部分早期移民北美殖民地的移民), 这就要归因于英国人口大了.

在军事上, 英国旺盛的人口也提供了很大的优势. 比如之前提到的与法国对法属加拿大的争斗, 就有很多北美殖民地组成的本土民兵参与, 而这些民兵, 数量又远大于法国的殖民地平民组成的民兵. 英军在常备军数量与质量与民兵的数量上的多重优势, 给予了其与法国在殖民时期的斗争极大优势.

德国在同时期不光政治上分裂, 还在 15世纪经历了惨烈的由宗教引发的30年战争, 历史学家估算德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至少 25% 的人口, 有些地区则是高于 40%. 等到平息, 本来控制力不强的神圣罗马帝国更是被大大削弱, 其各德意志邦国独立性大为加强, 更加剧了德国的政治上分裂的情况. 等到后期德国人口也暴涨 (最终超越法国), 也没享受到这个人口福利在殖民上的好处. 去海外的德国人大多去了新生的美国, 被 "融合" 到美国人口中去了, 并没给其母国德国带了多大的政治上好处. 不像英国, 各殖民地被精密维系于大英帝国, 打仗都能依靠各殖民地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 英国的殖民历史的辉煌, 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军事部署上的优势, 其早早就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的历史, 人口大爆炸对殖民的极大促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把英国殖民的成功史简单的归类为英国人的 "英明决策" 属于过于简单化, 以致谬误.

作者:captain nino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captain nino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28318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