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对格老转来“刘水”先生评莫言文章的感想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对格老转来“刘水”先生评莫言文章的感想   
kingsmill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11/10/16
文章: 253

经验值: 8523


文章标题: 对格老转来“刘水”先生评莫言文章的感想 (420 reads)      时间: 2012-11-02 周五, 下午11:16

作者:kingsmill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芦说得对,搞不清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评价文学的标准的人太多了

“●莫言距离一个具备现实和人道情怀的作家尚远。其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恰恰借用
《聊斋志异》民间逸闻外衣,遮蔽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中国真相;其文学想
象伤害了文学真实,文学虚构替代了历史真相。莫言笔下虚构的三年大饥荒、计划
生育情节,不及真实的百分之一。文学想象和虚构,与真实社会相比,总是遮蔽了
许多可见可存的具象。读者光凭虚构的“高密东北乡”和一个个作品主角“我爷爷”
“我奶奶”“我母亲”“我姑姑”……无法与现实存在的地域和真实人物衔接起 来
进而产生真实感;并且后人们会认为,小说家虚构的历史事件不能当真,当然也不
曾发生,进而一笑而过──中国人不都是如此被虚假历史洗脑的吗?

●每个成年中国人都明白,1949年后的“现实中国”远比莫言的“文学中国”恐怖
与苦难。对应于个人、家庭(家族)、村庄、城市,迄今不为人知而汇集的事件 和
人物,浩如烟海。因此说,莫言虚构文学带给世界的最大一个坏处是:非中文读者,
读莫言的作品,会错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中国,丑陋专制的中国会被淡化。那些 高度
褒扬莫言小说的外国评价者,正是混淆了最为关键的真实与虚构的分界线,错把虚
构当真实,才给莫言作品贴上对抗、揭露和尖锐的溢美标签。”

上面是令格老“深思”的两段话,随便改几个字就可以应用到许多伟大作家身上,而且谁也不能说这样讲有什么错——如果不管这段话本身的荒谬性的话

下面举一例

●巴尔扎克距离一个具备现实和人道情怀的作家尚远。其“现实主义”写作,恰恰借用
《人间喜剧》社会批判外衣,遮蔽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张关系──法国真相;其文学想
象伤害了文学真实,文学虚构替代了历史真相。巴尔扎克笔下虚构的拿破仑战争、七月革命情节,不及真实的百分之一。文学想象和虚构,与真实社会相比,总是遮蔽了
许多可见可存的具象。读者光凭虚构的“想象中的法国”和一个个作品主角“高老头”
“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无法与现实存在的地域和真实人物衔接起 来
进而产生真实感;并且后人们会认为,小说家虚构的历史事件不能当真,当然也不
曾发生,进而一笑而过──法国人不都是如此被虚假历史洗脑的吗?

每个成年法国人都明白,1800年后的“现实法国”远比巴尔扎克的“文学法国”恐怖
与苦难。对应于个人、家庭(家族)、村庄、城市,迄今不为人知而汇集的事件 和
人物,浩如烟海。因此说,巴尔扎克虚构文学带给世界的最大一个坏处是:非法文读者,读巴尔扎克的作品,会错以为那就是真实的法国,动荡不安的法国会被淡化。那些高度褒扬巴尔扎克小说的外国评价者,正是混淆了最为关键的真实与虚构的分界线,错把虚构当真实,才给巴尔扎克作品贴上对抗、揭露和尖锐的溢美标签。”

作者:kingsmill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kingsmill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59095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