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就伪经济学问题再答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就伪经济学问题再答网友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4

经验值: 519191


文章标题: 就伪经济学问题再答网友 (1069 reads)      时间: 2012-9-21 周五, 上午8:42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消失了很久的老明浮出水面,本坛蓬荜生辉。在此再用外行话,对这小子的内行屁话加以迎头痛击,兼答其他网友的质疑。为防止这小子再说我说话拉杂,这次当尽可能言简意赅。其实这并不可能,因为谈的事儿太多。爱你喂,尽力而为吧。


一、关于歌颂党的领导


尽管我作了澄清,有的同志还是要扣上这罪名,奇了怪了。我的原意是什么,已在楼下答易明的跟帖里讲了。在此再说一遍:中国奇迹的出现,就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大规模证伪。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权力干预经济,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英文维基百科对国内刻下最热衷的海耶克的思想作了很简明的概括:

Neoliberal economics in the 1920s took the ideas of the great liberal economists, such as Adam Smith, and updated them for the modern world. Friedrich Hayek's ideas on information flow, present in classical neoliberalism, were codified in economic form under the Austrian School as the economic calculation problem. This problem of information flow implied that a decentralised system, in which information travelled freely and was freely determined at each localised point (Hayek called this catallaxy), would be much better than a central authority trying to do the same, even if it was completely efficient and was motivated to act in the public good.[59] In this view, the free market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such a system in which the market determined prices act as the information signals flowing through the economy. Actors in the economy could make decent decisions for their own businesses factoring in all the complex factors that led to market prices without having to understand or be completely aware of all of those complex factors

这里为防止伪学术辩论沦为文革大批判,将我在《新史记》上发表的《傅高義為何代中共鼓吹“屠民治國論”?》的第一段拷贝于下,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鄧小平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

去年,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出版了鄧小平傳記: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鄧小平與中國的變革》)。今年4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以《鄧小平時代》之名翻譯出版了該書。傅高義在書中提出:“鄧小平是20世紀最偉大的一個人,因為他改變了中國這麼一個大國的命運。” “假如中國人要感謝某一個領導人改善了他們的日常生活,這個人就是鄧小平。在為改善如此多的人民的生活做出的貢獻方面,20世紀是否還有其他領袖能夠與他相比? ”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確實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奇跡。然而把這奇跡完全視為鄧小平的個人貢獻,不但是對中國人民的矮化,而且反映了傅高義那位“中國老手”(Old China Hand)對中國國情民俗的隔膜。

中國人本是世界上最能苦吃苦做的民族,勤勞致富的本領天下無雙。這一優點早已為全球華人的表現證明。中國之所以在帝制時代沒能發起來,完全是因為民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遭受了幾千年的制度性壓迫。

當這種制度性壓迫終於在晚清新政期間被解除之後,中國又不幸陷入無休止的戰亂,失去了和平發展資本主義的環境。等到戰亂結束,中國又更加不幸地落入毛澤東的極權統治,人民的創業自由被徹底剝奪,於是世上最勤勞的中國人民就只能在苦難、困頓與匱乏中掙扎。就這樣,中國被足足耽誤了將近80年的時間。必須對此承擔責任的,除了在中國發動代理戰爭、乃至直接入侵中國的蘇聯與日本兩家帝國主義外,就是事實上的內奸孫中山與毛澤東。作為毛澤東的心腹愛將,鄧小平也難逃罪責。

此後中國騰飛,鄧小平本人當然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他最主要的貢獻也就只有兩個:第一,將人民被毛澤東無理剝奪的經濟自由極度有限地歸還給他們。第二,維持了中國的和平環境。第二點實際上是繼承了毛澤東的遺產,因此,他獨特的貢獻也就只有第一個。但這所謂“改革”,不過是“改錯”,亦即極為有限地糾正了中共此前犯下的巨大錯誤,部份恢復了某些“解放”前的作法而已。然而光是這些極度有限的改錯措施,就極大地解放了中國人民被束縛已久的創業能力,使得中國在短期內就一躍而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若真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人民能夠重獲在1949年後被剝奪的全部自由,不知道還要創造出何等奇跡來!

因此,鄧時代與毛時代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人民是否擁有有限的經濟自由,而兩個時代人民生活水平的鮮明對照,也只能證明中國人民是何等善於利用那十分有限的經濟自由,反證了毛共剝奪人民自由的荒謬絕倫。

其實,用不著等到改革開放,這一結論早就60年代初中共短暫實行的“三自一包”的對照實驗證明過了。在大饑荒中後期,中共以適當放鬆國家對農民的控制來消極救災,立即就顯出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短短兩三年內,中國人民就從死亡邊緣掙扎回來,城市居民就基本能吃飽了。若沒有那短暫的政策鬆動,很難說我還能活下來。對劉鄧這一功績,歷史學家當然應予實事求是的肯定,但難道可以閉眼不看這災難的發生原因,以及劉鄧在“大躍進”中必須承擔的罪責,卻去歌頌他們是“生死人肉白骨”的大救星?這與被某些“右派分子”被中共無理迫害20多年,獲得“改正”後卻歌頌黨的偉大光榮正確有何區別?

當然,除了將被中共剝奪的經濟自由有限地歸還給人民外,鄧共也利用極權政體的“優勢”,人為壓低中國的人力物力資源價格,形成了具有強大吸引力的“資本黑洞”,把國際資本大量吸引到中國,使中國藉助外力迅速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短期內就為經濟起飛奠定了基礎。如果中國是民主國家,當然就不可能有這種無視民意的“優勢”,發展速度或許要慢一些。然而這種作法卻造出了一個為所欲為的龐大的權貴資產階級,導致貧富兩極分化,民族矛盾、官民矛盾以及其他社會矛盾空前加劇,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無望解決,只會越演越烈。遺憾的是,這一系列後患無窮的嚴重社會弊病,卻不在傅高義的視野中。】


二、关于伪经济学


【老芦举凡谈到经济学之处,必以“伪”字冠之. 据说是因为经济学不是科学. 果然如此, 也应当是称之为“伪” 经济科学才是. 更因为与”伪”字对应的该是”真”字, 既然有伪经济学, 那一定还有”真”经济学在. 况且如今不是科学的学科海了去了,莫非我们都要称之为伪学科吗?

因此建议在老芦提出自己的”真”经济学之前, 禁止其使用类似伪经济学的不通词组(开玩笑的啦).】

经济学不是科学,这是波普尔说的话,诚如老明所说,不是科学的科目海了去了,心理学、数学、哲学等等都不是科学,因为没有可证伪性。但这不是我说它是伪科学的原因。经济学与数学都不是科学,但两者的区别是,数学逻辑严密,虽然不能以实验证伪,但有极明确的逻辑证伪标准,达成共识从来不是问题,从未见过凯恩斯与海耶克那种两大门派针锋相对,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壮丽情景,大约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要吵下去。此所以我称之为伪科学,并建议效法“星相学vs天文学”,仿造econology来代替现在使用的economics。

至于真经济学economics,我认为,它是不可建立起来的,因为经济现象太复杂,参数太多,超出了人类的掌握能力。


三,真的经济学应该是“发财学”


老明在批驳我时,显示了最典型的伪经济学家的自相矛盾。

他给出的经济学定义是:“按照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将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无限的人类需求的社会科学。”

所以,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满足无限的人类需求。但不发财,能满足么?换个门牌便认不得自己的家,岂非咄咄怪事?

接下来他便开始批驳自己,说经济学使得过去的英国和现在的中国发了财:

【但经济学原理的普及,却有助于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英国乃至欧洲能够启动产业革命, 并进而率先进入现代文明, 与英国出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伪经济学”大师不无关系. 即使是中国近30年的高速发展, 也与其摒弃违背经济学常识的所谓计划经济模式与重新采用市场这一为经济学家所认定的所谓”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资源分配有直接的联系.】

兼以偷换概念:

【经济学不是发财学, 学了经济学是不能帮助你直接发财的. 所以, 经济学家做生意赔本一点也不奇怪. 这是因为经济学不是一门应用科学或技术。相对于实际的经济运作,它有点类似于物理学之于工程学。也正因此, 它也就象我们不能仅仅根据某些物理学原理就能驾驶飞机一样.】

造飞机不是开飞机。如果北航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参与设计飞机,那他在学校里学的工程技术科学就是伪科学。如果航校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开飞机,那他学的玩意也是伪科学。但经济学家却没有本事像这些学科的学者一样,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搞好,反而会带来灾难,我已经举过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作例子了。哈佛大拿们引入的“市场看不见的手”,把俄罗斯推进了粪坑,全靠普京上台后实行国进民退才把它拉了出来,这还是昨天的事实。

所以,真的经济学应该是发财学,可惜伪经济学家无此本事,于是就说“经济学不是发财学”。


四、真的经济学应该是预测学


“尽管经济学有一点预测功能, 但经济学也不是预测学.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人的行为这一特点决定的. 人是多麽瞬息万变的动物, 他们的行为那里是那麽好预测的?”

着啊!这就是我反复说过的,经济现象是非常复杂人类行为,根本就是不可预测的,然而经济学家却否认人类认知的有限性,要冒充洞察一切的巫师。再引一段《明镜》发表的旧作《贪得无厌的资本家玩衰了资本主义》:

【可惜於1987-2006年任美聯儲主席、有“美國經濟沙皇”之稱的格林斯潘卻不是這麼說的。2008年10月23日,他在國會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House 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作證時承認,他對自由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的理解有缺陷。在他發現了這一錯誤後,感到不勝震駭(shocked,直譯也就是“給嚇休克了”)。他承認,他過份信任自由經濟的自動糾錯機制,未能預見到亂放貸款的自我毀滅能力。他嚴厲責備華爾街公司,說它們把次貸與其他“金融衍生物”打包,製成證卷出售。隨著全球對證券需求增高,這些公司便向借貸者施壓,要求他們生產出更多的證券來。“證據強烈提示,若沒有證券商們的過分需求,次貸引出的惡果(不容否認,它就是危機的發生原因)要小很多很多,拖欠也會少很多很多。”

然而格林斯潘本人正是這一不負責任的投機政策的支持者。當年國會審查金融衍生品時,他强烈反對對金融衍生品與華爾街進行管理,認爲:“多年來,我們在市場上發現,金融衍生品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載體,能把風險從不該承擔的人轉到願意而且能够承擔的業者頭上去”, 認定如果對衍生物加以管理將是個錯誤。

只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後,格林斯潘才不勝痛苦地發現,衍生品的操作者們太貪婪,因而把好事變成了灾難,哀嘆:“那些倒賣衍生品的人不像按醫囑照單抓藥的藥劑師們那樣可靠。”當聽證會主席質問他:“你有權威去防止招致次貸危機的不負責任的借貸,很多人也曾勸告你這麼做,你是否覺得你的想法驅使你做出了你為之後悔的決定?”這位過去不可一世的“經濟奇才”只能乖乖俯首認錯,答曰:“是的,我發現(我的想法)有個缺陷。我不知道它有多嚴重,會持續多久,但我為這一事實而備感痛苦”。】

伪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制定财金政策,而这需要预测能力。因此,经济学必须是预测学,可惜伪经济学不是。伪经济学家不肯承认自己之伪,还要去充先知,格林斯潘已经承认了,房贷危机是他对金融衍生品的后果预见失误造成的。

如果硬要说预测不是伪经济学家的任务,那请问当初对美联储在制订批准金融衍生品的政策时,是否需要对政策后果作出预估?

实际上,易明在文章后头批驳了自己,说:“经济学可以指导经济决策”,既然不是预测科学,怎么个指导法?

至于他说的经济学不是应用科学,那请问是什么?理论科学?有脸冒充么?伪经济学当然不是应用科学,因为它根本不是科学。问题在于,不是科学也可以有应用的功能,数学不就是个光辉例子么?然而伪经济学根本就没有应用功能。这就是我的意思。


五、关于所谓需求原理


【很多经济学的原理实际上也是可以预测的. 比如所谓的需求原理 (即老芦之所谓“价格调节需求”原理), 是讲对于正常产品(normal goods), 在其它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价格的下降或收入的提高将增加对该产品的需求, 反之反是. 这难道不是可以预测并加以检验的吗?

比如,手提电脑大幅度降价,这使得吝啬鬼们如我辈也去买了一部新的,所以价格的下降就引起了需求增加,这难道不是对该原理的检验吗? 进而言之, 对于厂家, 因为该产品呈强弹性特点,所以产品价格的下降将有助于该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 因此作为结果, 电脑降价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 这不也是一个可以检验并加以确定的经济学推论吗?】

此乃天下最大的屁话,我已经在跟帖里批驳过了,迄未见到他的答复,建议附和老明子的同志前往学习。这里再重复一下:

“欲望”不等于“市场需求”,欲望是无限的,市场需求是有限的,取决于多种因素:购买力,消费信心,商品有无使用价值,等等。消费者的心理是“在有购买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占便宜,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只有同时满足了“有购买力”与“有用”这两个前提,价格才能调节需求。如果易明即将破产,或是文盲,电脑对他无用,则电脑哪怕一元钱一部,他也不会去买。

这就是我为何举出男性不会隆胸,女性不会买伟哥,平民只会买生活资料,不会买生产资料,其目的就是指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边际效用”,可惜老明子看不懂不说,还指东打西,扯到别的上头去。

事实上,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力就是需求,此所以美国要发明如此之多的名堂来刺激需求,最终使得全世界都成了广告世界。但欲望无穷,需求有限,需求一旦饱和,供应也就饱和了,此时便出现所谓“生产过剩危机”。否认这个盲人都看得见的事实,坚持认定“价格调节需求”,就无法解释30年代资本家为何要把牛奶倒到海里去。


六、中国的外汇管制是否造成财富外流?


我指出“中国的外汇管制是吃果果地掠夺百姓”,说企业出口创汇,政府却把它全部拿走,去买美国债卷,开动印钞机印出人民币来赔企业,造成了制度性通胀,这就是制度化抢劫百姓。Kingsmill不同意,我于是作了进一步解释,以数字举例说明:

【某企業出口了10萬美元的貨物,這是財富外流,賺回10萬美元貨幣(略去利潤不計以簡化討論),財富回流至中國,so far,一點都沒損失。

但那10萬美元卻沒有落到企業手裡,而是被國家拿去買美國債卷了,於是那筆財富就再度流到美國。爲了償還企業那筆錢,政府就開動印鈔機,印刷了67萬元人 民幣,這筆錢是額外印出來的,並非真正的財富,勢必引起通脹,對伐?企業拿著那錢當然有購買力,不過那購買力已經有輕度縮水,因為上面說了,財富流失用印 鈔解決,必然造成通脹,只是這財富損失被分散到全民頭上去了,因此對那企業來說,縮水並不明顯而已。

你只看到了企業拿到的人民幣是財富,卻沒看到那為此多印出來的票子,導致那財富其實是損失了,只是那損失被平攤到全民頭上去因而不明顯而已。

爲了解決這問題,不妨極而言之:假定中國某年的產值為1000億美元,完全來自創匯,而政府全部將它買成美國債卷,再印出6700億元人民幣來發給各企業。你說該年創造的全部財富是否都流向美國了?中國會不會發生惡性通脹,致使人民幣一錢不值?】

佳佳与刁民网友都不同意,佳佳说:“买美债怎么成了财富流失?美国信用良好,经济活力和前景好于欧洲和日本,没有说要赖账啊。”

我没说美国要赖账,也没说那是永久性流失。这么说吧,你借给朋友三千元,他以后一定还你,那钱当然没有丢失。但在你那笔财富借出期间,它对于你其实是不存在的,不能再编入预算,此乃生活常识,对伐?

刁民说:“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就駁倒了你一直以來所持財富由西流向東的觀點了.可事實是:貸幣供應不是零和遊戲。”

这一点都不矛盾啊?改革开放大量外资与技术流入,这本身就是财富从西向东流动,外资和技术创造出来的财富超出了流出的外汇,即使减去流出的外汇,这些财富仍然在中国作了净增值。再说,佳佳已经说了,那些钱只是借出去,并未永久性流失,将那笔潜在的财富加进去,由西向东的财富流动量就更加吓人了。在发生了这种史无前例的财富流动后还要鼓吹“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货币战争”阴谋论,完全是欺负国人中脑残者数量实在巨大。

走了,吃饭去,饿死我了。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7364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