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民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10/24 文章: 1719
经验值: 33211
|
|
|
作者:广东农民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节选于《为什么不缴费的企业人员可以领取高额养老金?》
城镇退休人员的价值积存,并不足以支撑他们所领取养老金。我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上海和广东。
上海,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现在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是,财力最为雄厚的上海,人均缴纳最多养老保险金的上海的养老基金(即使算入被贪官挪用部分后)却连年入不敷出,以致上海政府不断动用纳税人的钱替退休工人买单。
“两会”期间,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座谈会上表示,“社保基金严重穿底, 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亿~180亿元”。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会见政协委员的时候表示:“上海每年财政要贴160亿给养老保险。”照道理,上海老工人多,贡献多,所凝固在上海这块土地上的资产也最多。
而2009年广东的深圳,在全国社保亏空近8000亿的形势下,却能盈余874亿。 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企业人员人均养老金高于上海,为何?原因在于,农民工的比例不同。
上海户籍人口1300多万,外来人口600多万。在上海,缴纳社保的农民工的比例更少。
在深圳、东莞等城市,农民工占当地就业总人数的60%-70% 。农民工成为最庞大的参保人群,有些地区人数甚至超过本地居民。 截至2003年12月,深圳市医疗保险参保人165万人, 农民工占90.13万人。东莞市实行养老、医疗、失业三险捆绑参保,全市100万参保人中,农民工占70万人。广州市170万养老保险参保人中,有70万是农民工。
在珠三角, 企业一般与农民工签订一年劳动合同,最多三年。企业招女工一般不超过25岁,男工不超过35岁。多个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抽样调查均显示: 外来工在广东企业的平均工作周期是4-6年,期间人均换工一次以上。农民工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 因此也就不断地参保、退保,再参保、再退保,如东莞市2003年退保和新参保的农民工都是35万人。这样,农民工们始终无法跨过“累计缴费15年”这道高高的门槛。
于是,农民工只是不断地给广东退休老工人供血供肉。这些年轻的农民工的父母怎么办? 不管;这些年轻的农民工未来养老问题怎么样?不用考虑。
这就是广东社保盈余,上海焦头烂额的原因。
那些获得了城镇户籍的农民子弟,也一样被城镇老人剥夺。下面,以两个清华高材生为例进行阐述:
两个清华高材生,一个来自于城市,一个来自于农村。 两人一个专业,一个班,进入同一家大型企业,年薪10万。
两人按规定,要缴纳4万元的社保金(包括企业缴纳的部分),其中大头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按道理,这两个清华生是为自己投保,他们所缴纳的钱应该在他们自己的账上。但事实上,被政府打混挪用,大多数被城市老人花掉了。
对于那个城市出生的清华生,好像有点亏,其实还可以了。因为他自己所缴纳的钱,或许还有他的农村同学的钱,给自己的父母看病和养老了。
而那个农村来的清华生,就被强行剥夺了。因为他每年所缴纳的4万元,只能用在所在城市中的持有城镇户口的人身上。他自己的父母,不能享受一分钱。
这个农村清华生,被农村的乳汁养大成才,替城市创造财富并纳税。但农村清华生并不能因此而多领一份钱,去回报养育他的农村父母。
那么,这两个清华生老了以后怎么办?就靠比他们更年轻的劳动者了。同样,这些更年轻的劳动者大多来自于农村。就这样,在无形中,城市人一轮又一轮地剥夺着农民。
中国的 社保体制,就像一个传销老鼠会。 先入会的坐在塔尖,享受着下层的进贡。但和民间的老鼠会有不同,谁能进,谁不能进,是官家规定的。谁先进,谁后进,还是官家规定的。那些退休老工人就是最先入会者,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者。
中国的社保机制运行,得全靠不断有人入会。
成都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陈东坦率地对记者讲到: 在现行制度下,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要保障养老保险的收支平衡,增加参保人数是一个办法。“进入城市的农民大部分是年轻人,转变为市民后,他们从事二三产业,缴纳养老保险金,带来养老保险金绝对值的增长。”
至于年轻的农民的血被抽走了,他们年迈的父母怎么办?这显然不是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所需考虑的问题。因为,在中国,大家都约定成俗地认为:在分配利益的时候,农民不属于中国社会,当然就不在社会保险事业中了。
现在的中国,城镇户籍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25-28% ,那些老城镇家庭大多进入了老龄化时代。需供养的老年人多,能劳动的年轻人在减少。而占总人口72-75% 的户籍农民家庭,老人“退休”晚,死的早(人均期望寿命比城镇人口低5.6岁),因此年龄结构要年轻得多。所以,当权者把中国城市的福利寄托在了 广大农民子弟身上了。
作者:广东农民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