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 变味了 |
 |
黄豆
加入时间: 2004/02/24 文章: 625
经验值: 18893
|
|
|
作者:黄豆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zt
“911”恐怖袭击11周年之际,美国再次迎来悲剧。就在9月11日当天,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利比亚之春”发源地班加西发生的一次暴力抗议中被炸死,驻班加西领事馆也被烧毁。至此,“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社会长期被西方支持的专制政权强力压制下的反美情绪得以全力释放,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据统计,截止目前,反美浪潮席卷伊斯兰世界,有20余国游行示威。利比亚、埃及、也门、伊朗、摩洛哥、伊拉克、苏丹、突尼斯、巴基斯坦、叙利亚、土耳其、肯尼亚、毛里塔尼亚、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巴林、卡塔尔、巴勒斯坦、孟加拉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城市,都有伊斯兰教徒上街抗议。除了在伊斯兰世界,甚至在以色列,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也来到特拉维夫的美国大使馆外抗议,而印度、澳大利亚、英国的穆斯林也有走上街头。一场更大范围的“阿拉伯之春”正在卷土重来,但是这次的诉求是:反美。目前来看,阿拉伯地区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更多极端伊斯兰主义者正在用怒火点燃阿拉伯,点燃西方。
美国真的不明白一切为什么发生吗?
其实,事件起源异常简单。本次席卷阿拉伯社会的反美风暴源自一部电影《穆斯林的无知》。这部电影不仅以讽刺的方式揭示了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而且特意挑选2010年烧毁古兰经的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牧师特里•琼斯担当这部电影的宣传,更令人敏感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以色列裔美国人。于是在伊斯兰世界,一切就这么发生了,愤怒的民众冲进美国大使馆,而到了后拉就自然的演变成了暴力袭击。
面对这一幕,西方普遍的反应是震惊和不解。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被炸当天问:“我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我们帮助拯救的城市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然而,作为美国执掌外交的最高官员,她真的是不明白吗?
长期以来,由于美国一直设法干涉中东事务。在中东的冲突中,长期偏袒以色列以及支持各专制政权,从而引发了了阿拉伯社会广泛的反美情绪。2010年年底发生“阿拉伯之春”之后,西方采取“双重标准”立场应对:支持中东最落后的王室世袭国家镇压革命,如沙特和巴林;对和自己关系友好的独裁者保持中立或者扮演调停人的角色,如埃及和也门;对于反西方国家则借革命之手除掉,如利比亚和叙利亚。
西方以为凭此手段可以各方渔利,化解阿拉伯社会对西方的敌意。特别是“阿拉伯之春”发生时,民众借助的是西方价值观“民主和自由”。然而事实却打破了美国的一厢情愿。革命之火更点燃了反西方引信,而且这种反西方思潮更借助民主的形态而合法化、全面化。如此, “阿拉伯之春”是真的能描绘一幅自由民主的美好图景,还是西方对伊斯兰地区从文化到制度的强行植入,已经一目了然。
第二次“9•11”越发具备条件?
美国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伊斯兰社会有难以逾越的障碍。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渡过民主转型期,和它们的和平、渐进式方式密不可分,而且这种制度的产生是内生性,并不是靠外力强加的。而伊斯兰国家许多是由部落组成的,不是一个中产阶级占导的公民社会,许多别说有民主意识甚至连国家意识都不存在。
就以利比亚来说,是在一场外国势力军事介入的内战后瞬间诞生民主的,整个国家自上到下均不知民主为何物,除了“民主”这个字眼以外。客观来讲,利比亚现象在伊斯兰世界是普遍的。不妨看看动荡的伊拉克、阿富汗。就是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过程还绝少不经历大规模的暴力和流血。不同之处在于,历史上的一些国家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还是度过了转型期,而今天的伊斯兰社会则显然不必此列,在这里,暴力和流血产生的仍然是暴力和流血。
今天,美国以及西方正在为自己的短视和自私付出代价:西方介入越深,则越反西方。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事美国做的实在是太多了。举例来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人数占优的什叶派通过选举赢得政权,便立即站在伊朗一边,甚至协助伊朗洗钱以打破美国的经济制裁。最后美国不得不宣布禁止伊拉克艾法伊斯兰银行与美国银行体系交易。尽管今年夏天美国加强箝制德黑兰,马利基政府仍公开表示将加强与伊朗政经关系。自2003年美国进占伊拉克以来,伊拉克和伊朗的双边贸易迅速增加,估达每年110亿美元。更令美国恼怒的是,叙利亚被西方制裁之后,伊拉克允许伊朗使用领空运送补给到叙利亚。总之,美国寒心的事太多了,当自诩建立民主制度为目的美军撤走时,面对伊拉克举国欢腾庆祝的场面,大概只有美国自己才知道是什么滋味。
但对美国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借助民主而崛起的伊斯兰势力都和美国有积怨,怀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甚至是仇恨,他们主导的伊斯兰化则更强化了和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冲突。就在“9•11”这一天的使馆被袭事血案,又一次提醒了美国。本来经过美国长达10年的反恐战争,极端恐怖主义处于劣势,但在“阿拉伯之春”中,极端伊斯兰势力再次找到了壮大和发展的机遇。再加上革命后的中东各个国家权力又落在伊斯兰政党手中,已经不可能像过去的独裁者一样配合西方了。可以想见,一场更大范围的“阿拉伯之春”正在酝酿卷土重来,而这次的诉求是“反美”,更甚至说,第二次“9•11”也恐怕已经越来越具备条件。
作者:黄豆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