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原创]感觉《武备志》中的一些武器不靠谱 |
 |
阿萨德

性别: 
加入时间: 2011/01/02 文章: 383
经验值: 15227
|
|
|
作者:阿萨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以前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明朝火器的帖子,感觉很震撼,原来还不到17世纪中国的火器就发展的这么牛了?于是心生疑惑,心说不会是爱国粪青编造用来yy的吧?结果查了查,还真不是爱国粪青们杜撰的,而是确有出处,那就是明朝的军事巨著《武备志》。网上搜了搜,粗略的看了一些有关《武备志》火器的篇幅,看后感觉不怎么靠谱,既然当年的火器这么厉害那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到了清军和英法联军作战的时候,居然还是用抬枪之流如此落后的家伙?
也有资料称,清朝入主中原之后渐渐的对火器开始排斥甚至弃用,因此先进火器在中国逐渐消失了。看了看清军的火器编制,这个说法的确有道理,清军入关后更信赖冷兵器。可是想想也不对,因为这并不能证明明朝的火器有多强大,清朝入关之战所用的火器是红夷大炮,也就是佛郎机,是从伊比利亚半岛传来的。先是由明朝进口,然后自己可以制造,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所伤最终毙命。后来清朝俘获了明朝的工匠也逐渐可以制造了,在入关之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这也就是说,明朝最具威力的大型火器还是依赖进口及仿造,并非原创工艺。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还从越南引进了相对中原更为先进的火炮铸造技术(疑似是西方产品的转手,是欧洲的还是中东的就难说了),这说明元末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也不怎么样。既然明初和明末的火器工艺都不是很强大,并且需要从境外引进制造技术,那难道明朝中叶的火器就会异常强悍?
不过事后也就作罢,未去深思多想,知道前几天有个粪青和我争论起火药的事情,才引出了这篇文章。
我的观点是,中国的确发明了火药,但发明的是威力逊于黄火药的黑火药,于是他从新语丝转了一篇文章来驳斥我,在那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如下段落:前几天到军博参观,发现了中国古代的兵器真是很丰富。有个类似于三级火箭的武器,一根粗的箭杆上有三个炮竹样的用引线连结在一起的火器,插在类似于炮筒的喷筒里。点燃引线,第一节炮竹点火,带着整个武器飞到敌阵,到达后第二节炮竹引爆,靠炸药杀伤敌人(或者是引起火情),接着第三节炮竹点燃,带着箭体再飞回本方。这样,又可以重新填药重复利用。
看到了这段描述我感觉很可笑,先不管这武器是什么材质,分三节,第一节点火推进,第二节破阵,第三节再杀回来,赶得上飞来去器了。前两节我没什么意见,而且也很简单,但问题是第二节在敌阵爆炸或燃烧后是不是就把这火器炸成两截了?如果是这样,第三节带回来的只是半截火器,等于是个破烂儿了,并且第三节如果飞往本阵,那不就相当于往本阵发射一枚火器自己打自己了吗?
世界上上哪儿找这么2的武器?另外,那个军博馆里面假货多得是,其中一些可以使用的实际上都是通过现代科技理论制造的。
我这么对他说后他回答我“小白暴露自己无知的嘴脸 知不知道 有一种火箭叫往复式火箭 其中的代表 叫做 飞空砂筒”。本人确实孤陋寡闻,没听说过这玩意儿,于是为了学习便到网上搜了搜,发现确实有相应的记载,不过居然就源自大名鼎鼎的《武备志》。其记载如下:
飞空砂制度不一 飞空砂筒,用河内流出细砂。如无,将石捣为末,以细绢罗罗去面灰;次用粗罗落砂。每斗用药一升,炒过听用,铳用薄竹片为身,外起火二筒,交口颠倒缚之。……前筒口向后,后筒口向前,为来去之法。前用爆竹一个,长七寸,径七分,置前筒头上,药透于起火筒内。外用夹纸三五层作圈,连起火粘为一处。爆竹外围装前制过砂,封糊严密。顶上用薄倒须枪,如在陆地不用。放时先点向前起火,用大茅竹作溜子,照敌放去,刺彼蓬上,彼必齐救,信至爆裂,砂落伤目无救。向后起火发动,退回本营,敌人莫识。
我看了描述就觉得有问题,该武器如果不知道其返回路线,如何回收?如果只是大致能控制返回的方向是朝着本阵,那怎么躲避?伤了自己人怎么办?如果不能控制其返回,飞向敌阵后方为敌人所获,算不算资敌?
时至21世纪的今日,也不是没有类似的武器,比如无人驾驶飞机,甚至遥控玩具理论上也可以做到这点,问题是我丝毫没有看出这个所谓的“往复式火箭”的遥控装置在那儿,另外,即使是可进行攻击的无人飞机也只是发射,本身不参与爆炸,也就是本身不会损坏,而这个“往复式火箭”自身还参与爆炸,我就对其感到不可思议了。
可别忘了无人飞机也好,遥控玩具也罢,可都是装了芯片(无人飞机可复杂的多),可别告诉我那时候中国已经发明电路板了。

这就是飞空砂筒,乍一看和我小时候玩儿的钻天炮区别不大,无非多了一节返回推进器,可是我还没见哪个烟花厂能造出同等原理的“往复式火箭”,不但造不出来,人家也不敢造,因为怕伤了人,更因为人家不是脑残。
所以,由这件武器来看,《武备志》上的某些章节就是当年一些军事科研机构造的虚假工程已骗取大明国的国防经费。和现在那些大学教授伙同官员骗取国家相关科研经费是一个套路,这可真是伟大而一脉相传的优秀传统啊!
作者:阿萨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君子胸怀坦荡当~流氓一条活脱脱~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