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民国时刘文典敢顶撞蒋介石 建国后反右被迫害死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民国时刘文典敢顶撞蒋介石 建国后反右被迫害死   
沧浪之水






加入时间: 2005/03/01
文章: 2435

经验值: 69049


文章标题: [转帖]民国时刘文典敢顶撞蒋介石 建国后反右被迫害死 (492 reads)      时间: 2012-8-15 周三, 上午5:29

作者:沧浪之水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民国时刘文典敢顶撞蒋介石 建国后反右被迫害死
2012-08-14 出处:中国文化报
【核心提示】民国时刘文典因在维护学生时顶撞了蒋介石,于1928年辞去了安大职务。建国后的反右运动中,刘文典白天挨批斗,晚上写交代材料,残酷的精神折磨严重摧残了刘文典的身体。在这样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之下,刘文典最终没能撑下去,1958年7月便与世长辞了。
摘自《中国文化报》2012年04月30日第7版,作者:刘平章/口述
我的祖父育有六子二女,8个子女中,要数父亲最聪明,祖父便很注重对他的培养。在他幼年时家里就请了私塾先生,教父亲读经书和古文。长到十二三岁,又请了当地美国基督教会医院的院士教他学习英文。稍大些,父亲便去了芜湖安徽公学读书,受教于陈独秀、谢无量、刘师培等名师。后来又东渡日本,经人介绍结识章太炎先生,遂成为章门弟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回国。不久与范鸿仙等人同赴安徽芜湖,酝酿讨袁行动。恰在此时,李烈钧在湖口宣布江西独立,通电讨袁,“二次革命”正式爆发。后来“二次革命”失败,父亲不得已再度赴日本。袁世凯倒台后,父亲回国,经陈独秀引荐,在北大担任预科教授,并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教员,同时担任《新青年》编辑部英文编辑和翻译。1926年,安徽准备筹建安徽大学,教育厅长洪逵向父亲发出聘函,邀请父亲主持安大筹建事宜,父亲欣然前往。安徽大学成立后,父亲被推举为文学院筹备主任,并代行校长之职,主持校务。后来因在维护学生时顶撞了蒋介石,父亲于1928年辞去了安大职务,重回北大任教。第二年应罗家伦校长聘请,进入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同时在北大兼任教授。
“七七事变”后,我们来到云南。那段日子的确是过得比较艰难,但父亲没有因为生活的变化而影响工作。抗战胜利后,很多人要回北平,但他留在了云南,留在了云大。
1954年,我考取了成都工学院,离家读书去了。1956年,父亲被评为一级教授,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反右”的时候,父亲受到了冲击。1957年底我放寒假回到了昆明,有一天父亲突然吐血,我急忙陪他去看病,好像当时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到了1958年4月份,母亲说又吐血了,情况不容乐观,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
父亲是一位深爱自己国家的人,很有民族气节。“九一八事变”之后,父亲打算翻译日本陆军大臣荒木贞夫的《告全日本国民书》,当时有很多人反对,觉得父亲“不应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而父亲觉得“这些爱国志士连‘知己知彼’的古训都忘记了”,此书翻译出版后,社会影响极大,很多书店都供不应求。“七七事变”之后,父亲写了《对日本应有的认识和觉悟》,以他早年在日本的经历和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敏锐地指出日本当局的狼子野心。他作为一个文人,只能靠笔杆子唤起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
父亲的性格其实很开朗,60多岁的人了,还和小孩子们在草坪上滚着玩耍,我夫人担心他闪着腰,便提醒他注意,他说不怕。父亲很喜欢小孩子,小孩子也喜欢跟他玩,小孩子爬树时父亲会喊他们下来,小心跌倒,还给他们买糖吃。据我夫人说,有一次云大老师们的小孩在礼堂里表演节目,邀请父亲去,父亲很认真地去理发,回来还洗澡换了衣服。
父亲对他的学生是很爱护很关照的。陶光是父亲在清华时的学生,1947年陶光到云大教书后,和我们家关系很密切,时常约我父亲去看滇戏。就在看滇戏的过程中,陶光认识了滇戏名伶耐梅,并对其渐生好感,要跟耐梅结婚,父亲没有反对,还帮忙成全。当时耐梅惹上了戏班子里的黑道势力,怕结婚当天出什么事,父亲就特地把庾晋侯请去了,当时庾晋侯在昆明有一定的威望。婚宴就摆在商务酒店,当天平安无事。陶光和耐梅结婚的第一天住在酒店,第二天没有地方住了,父亲就向孙乐斋租了一间房子给他们。
吴进仁比陶光晚一辈,那个时候好像他大学还没毕业,经常来家里向父亲请教问题。记得在“九九整肃”的时候,吴进仁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被冤枉,被抓了关起来。父亲得知这一消息,马上跑去警备司令部,说这是他的学生,警备司令部的人还是比较尊重父亲的,给父亲行礼,立马就放了吴进仁。解放后,父亲还帮吴进仁和孙乐斋先生的二女儿撮合,由我母亲做媒,两人成了婚,婚后还生了一个女儿。
1954年,全国开展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在云大的批判会上,父亲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胡适两个字,他觉得胡适是他非常要好的信得过的朋友。刘师培过世后,是父亲把他的灵柩送回家乡的。当时刘师培出于某些原因,名声有点不好,过世了大家好像也无动于衷。父亲租了一条船,把他的灵柩放在上面,亲自从江苏这边把他送回家安葬。
父亲对于学问是很严谨的。听母亲说,父亲大多是晚上做学问,从晚上9点钟后开始,做到天亮以后才睡觉。中午我母亲做好饭,把父亲叫起来,他还是迷迷糊糊的。那时在大学都是以学术立足,一位教授如果在学术方面没有什么成就,是会被别人非议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做点翻译或写点感受之类的,难登大雅之堂,必须要有一两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才行。压力成了动力,父亲就拼了命地做学问,还曾经为了一种资料专门跑到日本去。
很多人说父亲狂,我觉得叫作自信或许更确切些。父亲的《淮南鸿烈集解》和《庄子补正》都在台湾出版了,并且多次再版。中华书局及其他出版社也在出版。知名大学的图书馆都藏有父亲的这两部书。只要是研究《淮南子》和《庄子》的学者,都会把父亲的这两部书作为必备的参考书。
解放以后,父亲看到中国人扬眉吐气,看到中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加之他又参加了政协会议,对于研究学问更是兴致盎然。当时云大在王九龄故居里专门给他备了一间工作室,父亲潜心撰写整理《杜甫年谱》和《王子安集校注》。可是初稿刚刚出来,政治运动便扑面而来。父亲白天挨批斗,晚上写交代材料,残酷的精神折磨严重摧残了父亲的身体。在这样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之下,父亲最终没能撑下去,1958年7月便与世长辞了

作者:沧浪之水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沧浪之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28433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