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 北京小左 "中国经济奇迹纵横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 北京小左 "中国经济奇迹纵横谈"   
英明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780

经验值: 12413


文章标题: [转帖] 北京小左 "中国经济奇迹纵横谈" (580 reads)      时间: 2012-7-03 周二, 上午12:03

作者:英明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经济奇迹纵横谈

近二十年前做研究生时候开会遇到林毅夫。闲聊中国经济问题、林说谁能整明白中国问题、谁就能得诺贝尔奖。我那时候自大的很,心里笑话他没见识。中国文革后经济发展很快,在我看来,一点也不稀奇,很正常,很容易理解和解释。完全不是什么奇迹。

经济学理论上我宗极端的古典主义,简单的说,就是认为生产而非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生产和消费也被称作总供给和总需求。长期的看,决定生产的东西呢就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当然这两大资源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科学技术能力、教育水平、生产组织能力和吸收资金能力等。现在一般的生产函数会把资金当作独立变量、因为短期内确实如此。如果考虑长期情形、则现在的经济因素都是以前的和外来的两个因素的共同结果。就是我下面说的纵横两方面的事情。

看纵向历史,最近两千多年中国的经济实力都是世界第一,这包括技术水平、新技术创新、经济总体水平、社会总体文化水平等等很多东西。根据不同的估算、在1600年代,中国生产技术和城市文化程度在总体上应该还能领先世界, 1800年中国应该还拥有世界第一的GDP,大致占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以中国 的生产力有深厚的底蕴——现在时髦的话叫软实力。

从横向看,近现代世界文化和经济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个主要的文化圈和亚文化圈。第一是是西欧中北欧;第二是南欧拉丁国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及拉丁美洲国家;第三是东欧俄国斯拉夫国家;第四是北美、澳洲等近乎纯欧洲移民国家;第五是中东北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第六是黑非洲国家;第七是南亚印度文化圈;第八是东南亚印度—中国混合文化圈;最后一个是远东中国汉文化圈。其中非洲应该有最多的亚文化圈、阿拉伯和印度之间是西域波斯;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原住民因人数太少、无大影响而忽略不计。而我所谓汉文化圈应该包括中国已经汉化的族裔和日本、韩国、台湾、越南的大部以及东南亚中的华人社会;反而不包括西藏。新疆则属于不同文化圈的彼此接触的地带。

无疑、其中近现代文化经济的策源地是西欧英法两国以及他们的殖民地北美。其他地区的文化经济活动都是对这个策源地的“侵略”活动的被动反应。和别的文化圈相比较、我们和近现代文化的接触要晚一、二百年。汉文化圈是最后一个被“侵入”的地区,因为我们是“远东”,地理位置上最远。汉文化圈虽然最后被影响、却是最先做出积极反应、最先强大起来的。例如,很小的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以后40年内成为世界五强。中国在满清烂掉之时、成为世界第一个非欧洲籍的共和国。1937年爆发抗日战争之际,很多欧洲军事专家认为、如果日本不马上进攻中国、那么日本马上就会没有力量战胜中国。可见那时候中国也正在快速崛起。日本在二战被打烂后、三十年里重新崛起,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台湾、南韩、香港、新加坡在1980年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不但经济水准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台湾成为第三次民主浪潮中领先的国家。南韩也实现民主,香港、新加坡也有类似现代国家的模式。请大家不要小看台湾的成就。拉丁美洲共和国历史都有将近200年了。意大利本土更是欧洲共和国的起源。但他们都没有台湾做的好。1980年代又有亚洲四小虎的说法,即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这几个国家都没有实现稳定成熟的民主。但其经济带头人都是华裔社会。再向横看,现在移民世界各地的华人,不管其文化高低、生活好坏,其平均收入水平在各族籍的比较中应该都居于前列。基本上、说华人是经济动物大致靠谱儿。

在二战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之前,亚洲四小龙甚至日本和中国大陆的经济水平大致相当,而经过近三十年发展,中国大陆的经济水准被迅速拉开。日本和四小龙迅速接近欧美最先进国家,而中国则和一帮第三世界烂人混到一起。中国两个小弟越南和北韩则和中国相似,两边比较,一望可知是制度差异造成。中国1970年代末改革经济、发展最早;越南1990年代开始改革、现在也欣欣向荣,唯有北韩越活越抽抽、还是中国1960年代的水平。

对我这样一个极端的古典主义者来说,中国这两个字本身就已经可以解释一切的所谓的中国经济奇迹了。接下来想说说政府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新中国头三十年,基本上是毛当政,不但政治斗争、杀人放火不断。大跃进、文革都造成极大经济损失。最后被周边国家远远甩下。为毛辩护的人基本上有三个说辞:一是毛让中国人民在国际上站起来了;二是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三是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所谓站起来了无非是和美国在朝鲜打了仗,当时似乎平手,获得“尊重”。结果双方断了往来二十年,最后还是要请人家回来一起抗俄。白白浪费二十年,打了个瞎仗。再则自己搞了两弹一星,听上去挺牛、其实这个东西花不了多少钱和人力,现在北朝鲜都有了,金家不是还是个鸟丝?其实二战以后、中国已经是联合国的五常之一。不需要再“站起来”鸟。而工业体系之类,都是老旧不赶趟的东西,多数以废铁为主,没办法维持、最后和那个本来就千疮百孔的社会福利制度都被邓当垃圾处理了。邓之后其实完全是另起炉灶。

邓的政策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就是把权力承包给家奴、开放就是把权力赠送给友邦。邓自认不懂经济。可他照样当总设计师。可见这总设计师好当。我看只要不是网上那些个有mental health problem的人,大概谁都能做。其实他就是自认做不了、把事情推给别人、谁能管谁管。结果老百姓自己管的挺好。基本上、于民有利益的改革、都是党国政府被迫接受的、如农村的承包等。于官有利的改革则没有远见、都是有害于经济长期增长的。所谓改革基本上是没有目的的不作为——不干事情就是功劳这就是改革政策的过去和现状。毛邓下就是两类官员,一个是凭权力瞎指挥的、一个是凭权力不说话的。毛是前者典型、邓是后者典型。可是有权不用、实在难熬,最后难免都成前者鸟。

六四后、看着中国经济发展快、越来越多的人把经济增长归功于党和政府领导有方,还拿中国和苏联东欧做对比。以为中国离不开党领导。这思想来源于千百年来养成的奴才主义,所谓一日无君则惶惶然若丧家之犬。这且不论。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党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功绩大致和害虫对庄稼丰收的功绩相似——庄稼能丰收、全靠害虫少糟蹋粮食。就是越少作为对经济发展越有利。

古典主义的经济学派的基本主张就是要想发家、就要肯劳动、能劳动、会劳动、善学习。中国人当然这方面很行。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中国经济的长期成长问题。而党国这些年的基本政策走向就是“放权”、“去中央化”,就是少管为佳,所以如果没有党国、中国经济肯定会发展更好。党国基本上就是个害虫、毛开始还浑然不觉、真以为自己是大救星、后来毛邓大概也觉到了自己不是个好东西、所以都不折腾鸟。害虫如果能自我了断、不但是对庄稼、也是对自己的最大祝福了。否则迟早“敌杀死”。

作者:英明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英明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206434 seconds ] :: [ 3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