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说看书, 作家,还有代笔那些事儿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说看书, 作家,还有代笔那些事儿   
老哈






加入时间: 2009/04/25
文章: 1470

经验值: 60579


文章标题: 说看书, 作家,还有代笔那些事儿 (476 reads)      时间: 2012-2-06 周一, 上午12:49

作者:老哈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 看书

有不少书,我是在逛书店的时候随手翻几页就被吸引的,接着是不管什么价钱就买下来。比如林达的,龙应台等的某些书,我是看了书之后好一阵才发现他们原来是名人。龙应台成名好些年了,许多读者还以为作者是男性。其实我读余秋雨也是类似情形,读他的文化苦旅时,余远不是现在这么有名,我也不像现在这样看他。说起林达,这笔名区别于别的作家的是两夫妇共用笔名,林达是两个人。这在当初还让我有许多的遐想,他们谁是主要执笔人呢?总有一个是主笔吧。两口子一个笔名,永远不会有被质疑谁抄袭谁的嫌疑,哪怕真实中只有丈夫或妻子一人执笔呢,也不会有什么不妥,管他或她呢,文章好才是重要的,至少要值回买书的钱。这么着还横添了几分作者的神秘感,让读者想来想去的。

少年时读茶花女,三个火枪手等那大小仲马两父子写的书,好看得都看傻了。也曾想象过大仲马会不会给他的儿子的书“代笔”过一些篇章。这些少年的想象甚至增添了对书的兴趣和欣赏。

所以现在谈论韩寒和韩爸的那些事,实在意义不大,至少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大。当老子的全方位去影响儿子,总也说得过去。更何况儿子到了三十岁,谁影响谁更多点还难说呢。

小时候看过的很多书都是没有封面的,因为传阅的缘故,一本书被无穷多的人翻过。没了开头的几页,想知道是谁写的都难。记得看<红与黑>时,那本借来的书早已没有了封面。我看得如痴如醉。多少年后我才记住了作者司汤达的名字。他是谁,年少的我们who cares? 类似的读书例子,只知道书不知道作者的,多了去了。那时读三国水浒,有几个孩子是在乎谁是罗贯中施耐庵的.

小时候看书多是在乎书而不太在乎作者。长大了就倒过来。

另一种情形则完全相反,是冲着作者的大名而去读他们的书。比如李敖,比如韩寒。

如果一本书,读得味同嚼蜡,作者就是大大大作家也没用,就是看不下去。

这二十年来,世界有了网络,于是我们见识的文字就多不在纸上了,我们可以阅读的东西之多是过去不能比拟的。于是我们见识到的作家文学家除了有名的“公知”外,还有无数天才的蒙面大侠,他们不乏真正意义上的天才,这中间的代表人物如我们坛子里的芦特首,老金等就是。他们啊,我总觉得他们没成为被更多更广泛的人接受的什么“家”,真是天不开眼。(我一直对能有幸读到他们的文字而感恩。)

文字的力量无边。看书,最重要的还是书本身。通过书和文字,我们认识作者。


二.作者,作家

永远会有这样的作家,你要是没看过他们的书算是丢人的话,那么不知道作家的名字就更丢人。比如我们小时候肯定要知道茅盾,鲁迅,曹禺,高玉宝,肯定要知道高尔基,马克吐温,奥斯特洛夫斯基,。。。。所以有一句名言是:如果一本书连没看过的人都冒充看过,这本书就成功了。

作家这种东西,和画家,音乐家什么的艺术界的东西是很相似的,他们是否能扬名,成为大家都知道的“家”,除了天分是必要的,机会也是必要的。俗话说是“运气”,要有一股力量来捧。很多音乐家画家什么的,活着的时候没人看得起,穷酸潦倒,死了之后才被发现是大天才,舒伯特,梵高就是典型例子。又比如歌唱家,有宋祖英同等嗓子条件的女人何止八百一千,宋绝不是唯一的,这就比的是运气和机会。又如朗朗和李云迪,他们比的是身后的经纪人,琴艺高低谁说得清?顺便一提,朗朗的经纪人是非常非常有力量的公司。别的事情就不同,比如体育,要成为世界冠军,靠运气的成分就少多了,是马是驴还是要拉出来遛了才知道,赛场上见高低。研究科学,靠知识和技术混饭的,靠运气的成分也比作家画家这类少很多,真才实学少了真是不行。

要成为名作家,在什么都成了商品的今天,机会和被包装也许比天分更起作用。比如余秋雨在写了几本书之后,他的头衔多了很多名目,其中一条很吓人的是“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有着非凡文笔,有着非凡价值的思想的写作者,他们的文字被无情的忽视。

韩寒是当代名作家。他之所以那么出名,除了他有才,还因为他非常年青,年青得让人迷惑,加上他的出格的文字,那么个人主义,那么独立,又那么有社会共鸣。当然,他正巧生长在一个全民疯狂追求个人最大利益的年代,而且是中国从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的爆炸式改变的年代,于是他有了机会,他被发现了。要是没有人包装他,他的气场不会这么大,不会成为今天那么耀眼的明星作家。我知道韩寒的名字比我看到他写的文字早了好几年。这其实不是好现象,星星升起的太快,光芒会刺伤人的眼睛。这不是,看他不顺眼的人那么多。从他十八岁拿了“新概念”的奖开始就被人盯上了。看,上了时代封面的人写的东西居然是有人代笔的。我们这个暴发的社会催生了很多很多看见名人就恶心的人,他们看见名人碰上麻烦就有莫名的兴奋,所以才有了方韩之争引来那么多眼球和口水的现象。说到底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代笔这事儿

据网上的文章说,王朔几年前就说起过现在文坛里代笔写作的事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王是“文坛”内的人,他当然知道很多事实和真相。但是我还是不觉得韩寒他爸有代笔的必要。我想,大大大作家成名后再要写些什么,真需要请个代笔的也许在逻辑上比较解释的通。像王朔说的,他们有脸啊。他们成了名人自然就是忙人,忙人来不及写东西,找人帮忙和有能写之人愿意帮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我就不明白韩寒有什么必要找老爸当枪,尤其是他已经有了名誉,又并非大名鼎鼎的那个时候。他那时已经有了被包装的条件了,随手写来也会挣到钱的。再说,韩寒即便是靠他那张令无数青春少女发狂的很酷的脸,和他赛车冠军的光环,上演几部青春电影电视剧,钱就哗哗来了。可是韩寒并没有那么做,他虽然被包装过,但是看来他是有底线的人,他的表现,他的文字,展示了他是个很聪明的且有良知的作家。这在当代是很难得的。

我也许很愚钝,我就是觉得韩寒没有使用老爸做枪手的需要,尤其像他那么聪明,显得那么个人主义的人。

如果我是对的,那么要扳倒韩的那些人就很不是东西。他们要这么做,多半也是为了表演,说这是“全民娱乐”的年代,看样子很有点道理。他们也是名人,是名人往往就有人过来要包装他,找他作代言人,意思就是他是不愁没有钱花的。表演要追求效果的话,还是要挑容易上台面又没有后患的,比如有些人有些事是不能碰的,哪怕你去碰它显得再有社会意义也不能干, 再明显的假大空也不能去“质疑”。所以这种表演最好别扯什么道德和公义,那才是真正邪恶的东西。

离题的话也顺便说说,如果想象韩被棒打的原因之一是那“三篇”,那就真悲哀了。我们社会就这点对言论的容忍,这么浮躁,这么向往争斗的快意,中国的民主自由无望也。



作者:老哈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老哈于2012-2-06 周一, 上午1:33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老哈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9907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