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蒋介石推行地方自治的挣扎 (非中央首长直接选举)--(作者为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系列之四十八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蒋介石推行地方自治的挣扎 (非中央首长直接选举)--(作者为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系列之四十八   
NABC60






加入时间: 2008/04/24
文章: 2899

经验值: 136626


文章标题: 蒋介石推行地方自治的挣扎 (非中央首长直接选举)--(作者为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系列之四十八 (459 reads)      时间: 2011-12-27 周二, 上午11:20

作者:NABC60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蒋介石推行地方自治的挣扎 (非中央首长直接选举)






无党籍的吴三连(左二)1951年当选台北市长。


1950年国民党在台湾推行地方自治,台湾选民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直接选举。 过程中发生一些小意外,不为人知,但影响重大。


1950年元旦,蒋介石提笔写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自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对于党务、军事、政治与政策、组织教育、及作风与领导方式,皆须彻底改革重新来过。 」同时在当年的「大事表」上,认真地写下:「地方自治」四个字。 他要在台湾实施民选县市长、议员以及乡镇市长,并把它列为当年最优先办理的事。


在中国大陆的失败,蒋介石视为平生最大耻辱,整个1949年几乎都在检讨失败的原因,同时决心另起炉灶,彻底改革。


◆废除旧制彻底改革


当时的台湾省主席陈诚在1949年同时推动币制改革和土地改革,这两项改革迅速改善台湾当时金融紊乱、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颇得人心。


蒋介石接着在1949年10月成立「革命实践研究院」,作为党员思想改造的基地,希望党员从思想到行为做彻底的反省和改变。 他经常对学员讲话,勉励他们洗雪失掉大陆的耻辱,誓把生命奉献于实践三民主义与光复大陆的革命大任。


台湾当时面临的内外形势,极为严峻。 眼看着中共即将席卷整个中国大陆,国民党前途可悲;国际上(尤其是美国)大多对国民党失去信心,已出现各种背弃国民党的动作;而台湾内部农工生产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对外贸易几乎停顿。 更糟的是,自创党以来就一直困扰国民党高层的党内派系倾轧,到了台湾并未停止,党政高层领导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依然不断,甚至直接波及蒋介石本人。 种种挑战,更加深蒋介石改革的决心。


根据蒋介石的规画,下一步就是地方自治了,他要推动一个新的、有政策、有效能政治,实践民权主义中人民直接选举的理想。


这个想法提出来后,省政府及党内立刻出现反对的声音,甚至蒋介石身边的人也表示疑虑。 他们的质疑是:国内外情势如此严峻,而国民党在台湾还没有站稳,这个时候实行地方自治,未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也有人担心,如果自由选举,大多数的公职将由人口较多的本省人取代,外省人的地位必受影响。


◆地方自治循序实施


不过,蒋介石及陈诚同心一致,决心排除万难,实施地方自治。 他们先成立「台湾省地方自治研究会」,研究实施内容及步骤;然后依照事先规画好的步骤,一步一步循序实施:(一)调整行政区,(二)整理自治财政,(三)充实自治教育,(四)厘定自治法规,(五)训练自治人才,(六)改选各级民意机关,(七)选举县市长。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地方自治,增加地方财政资源,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在1950年9月特别通过一项决议,把烟酒及林业的管理及税收改由地方政府接手,这样地方政府有了税收的来源,得以增加财政资源。


准备妥当,在1950年7月2日,开始台湾省第一届县市议会议员的选举,台湾选民投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县市议会直接选举的票。 因为是第一次,谨慎起见,行政院把这项选举分区、分六期办理,花莲县最早举行,试点成功,再扩大到屏东县、高雄县、高雄市、台南县、台南市、台中市、彰化县、嘉义县等,到1951年1月28日全部完成。


同年10月开始台湾省第一届县市长选举,全省21县市分为八期办理,第一期包括基隆市、台中市、台南市和澎湖四个县市,于10月15日开始,随后,其他各县市长选举也陆续举办。 到1951年7月29日,全省21个县市长均民选产生。 平均投票率为70%,有的地方高达90%以上。


紧接着,1952年11月,台湾省临时议会也以间接方式从各县市议会中选出临时省议员;与此同时,各基层的乡长、区长、镇长、村长、里长等也由人民选举产生。 在国民党的全力动员、组织和控制之下,各项地方选举顺利完成。


◆干预选举旋即收手


其中县市长选举最受瞩目。 1950年12月台湾省第一届民选县市长选举期间,台中市长选举竞争激烈,无党籍候选人杨基先是当时台湾省民政厅厅长杨肇嘉的侄子,一开始声势就超过国民党候选人林金标以及另一位非国民党籍候选人廖朝洲。 第一轮投票,三人都没有过半,依法将做第二轮投票,但杨基先得票多出国民党的林金标将近三分之一,蒋介石很关心选举情形,他对杨基先在竞选过程中一些批评国民党的言论不满,12月27日竟然发电给省主席吴国桢,要吴国桢联络杨基先自动退选。


电报发出后蒋介石立刻后悔了,认为自己不该如此干涉选举。 他在日记中记载:「事后甚觉处置不当,但其电已发,驷马难追,只有听之,容待情势推移,再定补救之道。」


第二天,吴国桢当面跟他报告杨基先态度良好,愿意退出选举,蒋介石自觉理屈,只有劝勉吴国桢对此事当另行考虑,会有补救之道。 吴国桢还继续发牢骚,蒋介石也忍着,因为「以曲在我也。」


第三天,12月29日,他决定让选举依法进行,电告吴国桢:「令杨照常竞选,不加干涉也。」蒋介石一直把此事放在心上,反复思考。 12月30日日记记道:「甚觉日前干涉台中市长选举、勒令杨某退出之非法,尤其是对方表示遵旨自退时,更为不安,所谓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后来决定让选举依法进行,「即使党员林某失败,亦无愧色。」处理好此事,觉得舒了一口气,「于是寸衷大乐也。」


隔天,蒋介石在「上星期反省录」中,郑重记下这次的教训:「台中市长选举问题自觉处置错误,幸及时改正,不致大错,堪为自慰。」


1951年1月7日台中市长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果杨基先以3万4441票当选第一届台中市长。


台北市长选举,也出现类似的情形,非国民党籍的吴三连受到较多选民的支持,国民党于是礼让吴三连竞选,最后吴三连高票当选第一届台北市长。


◆直接选举中国首例


地方自治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前例,蒋介石以及大多数国民党领导都是在实践中学习。 蒋日记中透露的台中市长选举那一段,当事人没提,如果不是日记开放,这段国民党领导天人交战、挣扎、自省、最后决定坚持依法办理的心路历程,恐怕永远不为人知。


正因为坚持依法办理,才能取得台湾人民的信任。 虽然无党籍者在不少地方首长选举取胜,但越来越多的台籍人士愿意加入国民党并代表党参加选举,同时国民党也开始延揽地方精英代表党参加选举,进而赢得公职。 党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这些年轻、草根的地方精英为国民党在台湾的发展注入有力的新血,而国民党在台湾的合法地位也更加巩固。 (作者为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系列之四十八

作者:NABC60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NABC60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233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