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作者:张功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作者:张功耀   
NABC60






加入时间: 2008/04/24
文章: 2900

经验值: 136653


文章标题: 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作者:张功耀 (606 reads)      时间: 2011-10-17 周一, 上午2:54

作者:NABC60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

  作者:张功耀

  今年9月12日,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宣布,将今年的临床医学奖授给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女士,将基础
医学研究奖分别授给德国普朗克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哈特尔(Franz-Ulrich Hartl)
和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霍维奇(Arthur Horwich)先生。前者因发明青蒿素,
后者因阐明细胞内的蛋白质折叠机理。消息传到国内以后,我想看看国内舆论将
作何反应,尤其是卫生部和屠呦呦怎么说。不出我的所料,国内舆论果然兴奋过
度。一些中医骗子更是试图借这个机会拉大旗作虎皮,以便于他们能够“借壳上
市”,再大捞一笔!

  为纠正这种可能误导民众的舆论,我从9月15日开始就在起草一篇文章。这
篇文章的暂定题目叫《把科学研究成果的荣誉归功于科学》。已经写到第三部分
了,突然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最近签发的一个文件:《全球青
蒿素耐药性限制计划》(Global Plan For Artemisinin Resistance
Containment)前言。在这个前言的第一个自然段,陈冯富珍女士这样写道:
“一步步控制疟疾的努力正在产生一些进步的成果。在过去10年里,疟疾病案数
在疟疾流行的国家下降了40%多,估计,单是在非洲国家就挽救了将近75万人的
生命。但是,这一进步是脆弱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威胁来自控制和清除由使用各
种青蒿素产生的疟原虫的耐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是如何发现青蒿素这项成果的脆弱性的呢?

  其实,青蒿素在单独用药条件下的耐药性,早在2006年以前就发现了。临床
观察表明,单独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复发率相当高,超过了70%。后来,国际
医学界基本弄清了它的复发机制,那就是,青蒿素将疟原虫制服之后,由于疟原
虫的僵尸没有及时地从人体中清除掉,仿佛这些疟原虫僵尸又复活了。并且,这
些“复活的僵尸”不但能够继续为害原来受到侵害的人体,而且它们的致病能力
更强大。这意味着,青蒿素的作用仿佛只是将疟原虫“打晕了”,并没有真正地
置疟原虫于死地。

  为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明了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用药疗法,即ACT
疗法。ACT疗法共有六种配药方案,它们都是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本用药的,
其余则配以阿莫地奎、甲氟奎、磺胺多辛、氯喹、哌喹、二哌奎,等。ACT疗法
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青蒿素为主杀灭疟原虫;以其它配药为辅清除疟原虫僵尸。
遗憾的是,最近的观察表明,这个ACT疗法在柬泰边境地区再次表现出了疟原虫
的耐药性。除柬泰边境之外,被世界卫生组织深度怀疑和严格监视的地区,还有
大湄公河流域。

  疟原虫对奎宁的耐药性最早出现在1952年。当时的医学界认为,这是疟原虫
进化或变异的结果。为此,医学界推出了奎宁与其它药物联用的治疗方法。起初
的效果很好。后来的效果就变得很不理想了。青蒿素发明出来以后,首先在临床
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优势。于是,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做出严格规定,除非
青蒿素抗疟无效,不得使用其它药物抗疟。在2006年发现单独使用青蒿素也会导
致疟原虫的耐药性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又出台了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用药方法。
现在,这个联合用药方法又出现了疟原虫的耐药性。于是,青蒿素这一抗疟成果
就显得十分脆弱了。一个可能非常严重的后果是,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
有可能繁殖起来,然后向其它地区扩散。为避免青蒿素抗疟的脆弱性产生不可控
制的后果,世界卫生组织的100多位专家联合起草了《全球青蒿素耐药性限制计
划》,以图限制疟原虫的青蒿素耐药性扩散到大湄公河流域以外的地区。目前,
这个计划已经公布。陈冯富珍女士还为它做了一篇前言。这对于维护全人类的生
命安全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对于刚刚获得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人民来
说,则无异于一瓢灌顶的凉水。

  青蒿素的发明无疑是我国药物学界一项非常难得的研究成果。但是,如上所
述,这项成果非常脆弱。奎宁治疗疟疾出现疟原虫的耐药性,中间隔了近300年,
而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则几乎是一投入临床就表现出了疟原虫的耐药性。
这项成果的脆弱程度由此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只有充分理解这项成果的脆弱性,
才能使我们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才能继续地有所进步。如果我们在已有的成果
面前漠视这种脆弱性,蔑视科学进步,我们就要犯绝大的错误。这是值得我国药
物学家给予高度关注的。

作者:NABC60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NABC60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515151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