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闲聊]大桥项目审批记(2)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闲聊]大桥项目审批记(2)
huli
加入时间: 2010/12/13
文章: 49
经验值: 1924
标题:
[闲聊]大桥项目审批记(2)
(562 reads)
时间:
2011-10-08 周六, 下午7:07
作者:
huli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发改委认可的,是项目立项。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下一步是可研。
材料转到中咨公司,进行可行性研究。
中咨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技术衙门,国资委管辖的唯一的咨询公司。公司的头都是省级干部,象朱镕基夫人劳安这样的,还当不了一把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速铁路,嫦娥探月都要在他们那里论证通过。据说公司有一万多专家,级别高得吓人。局级干部一礼堂,处级干部一操场,科级干部一个都没有。
原以为技术问题好解决,满不是那么回事。
重庆桥多,长江大桥的数量比哪个城市都多。桥多出问题就多。多年以前,彩虹桥垮塌,死了几个武警战士,把县委书记张开科都关到监狱里去了,而张书记根本没有查出多少贪污腐败的情节,据说某死去的战士是京城大官的孙子,大官不依不饶。张书记认为自己冤枉,说那一队武警正步操练才是垮桥的原因。
因此,重庆的桥梁审批,专家会更重视。
专家的第一个问题:涪陵现在已经有了3座长江大桥,区区涪陵,弹丸之地,有没有必要建这么多桥,有没有这么大交通流量,如此下去,不如给长江做个盖子,怎么通行都可以。况且已有长江3座桥中的两座刚刚建好,这一座马上就建的必要性不大。
我们从头解释:这座桥的规划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所有的桥梁规划审批权都在国务院。至于这一座桥的建设时机,目前只是立项审批阶段,完成审批再到实际建成,还需要几年时间。新旧桥的建设时间间隔足够长。
第二个问题:国家规定,长江上的大桥至少6车道,这座桥只有4车道,不能批。
我们的说词:这桥两岸均为大山,是隧-桥-隧的交通格局。两个隧道都是四车道,单把桥做成6车道,桥成为狭路之间的宽路。狭路进入宽路,由于交通状况突然好转,司机心理发生变化,易导致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这种路段是所有路段中事故最多的,将这种路段安排在长江大桥上,显然有问题。如果将所有隧道、引桥、引道都改成6车道,等于把这种事故高发区安排到隧道里,也不妥。如果把隧道以远的道路都全改成6车道,又有一个交通流量的问题。这条路和桥的主要服务地区是长江对岸的开发新区,交通流量4车道足够。况且,隧道桥梁引桥引道全部改为6车道,需要多花10多亿,本项目投资总共才8个亿。
我们的规划设计人员也是专家,而且专门研究这座桥,具体细节比那些知名专家清楚得多,技术上的交流容易取得共识。要说服专家,还得有实际行动。请专家到现场指导,顺便三峡旅游,土特产,红包,一个都不能少。
中咨公司专家按平,交通部专家驾到。
把中国人分类,方法很多,有一种是分为专家和非专家。一切领导和有某种专长的人的集合就是专家。专家误国,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一切灾难的根源。非专家也误国,但他们话语权很小,忽略不计。
交通项目,中咨公司过了,还有其它部门的专业审查。桥梁工程中的城市桥梁由建设部审,交通桥梁归交通部审。
航道是交通部专家关心的问题。三峡水库蓄水175米高程,淹没了很多浅滩,航道已经好多了。大桥没有桥墩在主航道上,专家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交通部专家提了另外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桥下净空不够。长江航运归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管,他们最关注这个问题。
长江上建桥,天堑变通途,指的是陆上交通,而对于水上交通,则可能通途变天堑。长江建桥的,希望桥低一些节省造价,也方便陆上交通。长航运输,希望桥高一些,方便水上航行,不愿“通了南北,阻了东西”。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万吨轮可以在长江航行。
万吨轮航行长江,本身是一个模糊概念。江苏一些江段,几万甚至十万吨级的轮船也可航行,这一航段的瓶颈是长江口的拦门沙。到了安徽江西,就只能过万吨轮了。万吨轮的高度差别很大,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九江长江大桥净空24米,某些万吨轮也可以过。安徽江西湖北江段,瓶颈是航道深度,不是桥下净空。重庆也号称可通行万吨轮,那是一串驳船,加起来万吨。
据说南京长江大桥就有净空之争,长航坚决要求大桥升高2米,铁道部死活不同意,是周恩来拍板支持铁道部。长航的专家认为南京长江大桥是阻塞航道的始作俑者,从此跟铁道结下梁子,甚至放出炸桥的空气。
反对加高大桥的一方用航道瓶颈说事,认为大船航行为避浅槽必须趁高水位,而长江高水位正是洪峰来袭,港口方忙于抗洪无力装卸;为避大桥又必须趁低水位,内在矛盾无法自洽,把问题推向极端。
不过长江大桥成长江航行锁钥,已是既成事实。桥墩对航道的分割、对江流状态的影响,都或多或少使航船受阻。桥下净空不够,影响到船舶设计和航运管理,有相当多的船在过桥时需要倒桅才能前行。
我们向专家申述了桥下净空的理由:上下游都有低的,那些桥都炸了,我们这个桥也可以一起炸。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问题。制定了规则,大家都不执行,形成潜规则。规则只是用来吓唬人,潜规则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宪法都是摆设,何况规则,而且是一家之规?
专家只能签字。
长江水利委员会也有专家,也要过问这个项目,他们关心的是行洪等问题。三峡成库以后,长江水流状态变化很大,涪陵这里,常水位跟以前的洪水位差不多,洪水已经常态化,水位主要决定于大坝水位,基本可控,防洪专家明显没什么事干。还有一个泥沙问题,也找不到什么茬子。曾有专家预言三峡的泥沙淤积问题没法解决,现在看来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原因出乎所有专家的预料,沿河民众在长江采砂,大大减少了入库泥沙量。不是对采砂严格控制,泥沙还会减少。大桥桥墩前的壅水、桥墩减小河道过水断面之类问题,在水库蓄水之后都变得无足轻重,桥墩对行洪和泥沙的影响都很有限。
各路专家,都只能在很短时间内,凭专业知识和经验说事。他们不可能深入思考,更不可能做实验来推翻已有的设计成果,他们可以折腾人,也常常被折腾。
到此,专家全部搞定。发改委内部各个司局间的公文旅行开始,这又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发生的故事也很多。有一天通知说,档案里的保单找不到了,审查人员急用。我在北京紧急联系出具保单的保险公司老总,说是在外国度假,10天以后才回来,保险公司没有老总指令不能重开保单。但我们第二天就收到快递来的新保单,解决了一个紧急问题。回去一问,才知道是山寨版的,下边有人到地摊上刻了个章,DIY了保单。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国际金融危机适时而来,中国4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紧急出笼。原来一两个月一次的项目审批会改为两周一次,我们的项目和许多陈年老项目一起顺利上会。批文到手,大功告成。
没想到,在重庆办最后的审批手续时,差点翻船。唐僧经都取到了,还有一难在后头。
作者:
huli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谢谢更新. 全文点晶之笔
--
广东农民
- (11 Byte) 2011-10-09 周日, 上午10:36
(138 reads)
开眼长见识了。继续期待下文。
--
小小衲
- (0 Byte) 2011-10-08 周六, 下午11:11
(7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3862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