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答芦区诸位网友关于验方传播模型的问题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答芦区诸位网友关于验方传播模型的问题   
我要注册






加入时间: 2009/10/04
文章: 764

经验值: 36499


文章标题: 答芦区诸位网友关于验方传播模型的问题 (563 reads)      时间: 2011-8-07 周日, 上午3:51

作者:我要注册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首先感谢芦区各位网友的关心,尤其感谢芦特首还将各位网友的评论汇集成一篇。下面逐一答复如下,虽说我是分别回答的,但各个问题之间还是有较高的关联,建议有兴趣的网友不妨耐心看一下所有问题。

PS:今晨要赶火车回老家,连夜赶出此贴,最近可能无机会登陆芦区,这几天如有网友进一步跟帖,如不能及时回复还请见谅。

1.断章师爷:

问:“倘若能将你的模型与方舟子的方法做一些具体的比较。譬如在相同的条件下,你的模型得到的那些数值 结果,使用方舟子的方法是否也能得到?如果方舟子的方法无法得到,显然你的模型比他的方法优越。倘若他的方法也能得出一些结果,不妨再进一步对结果进行比 较,从而鉴别出二者孰优孰劣?”


答:所谓“方舟子的方法”,我的理解,就是一切未经过三期临床验证的疗法都不可信。我以前在芦区说过无数次,其实即便经过了三期临床的东西也不可信,三期临床本身有很多固有缺陷(样本范围小,只保证短期效验,不保证长期效果,毒性实验只保证人体能耐受,不保证不会引起严重毒副反应),真正可靠的是具有高质量循证证据的疗法——当然这是题外话。

“方舟子的方法”与我所描述的偏方机制,根本就不是一个范畴的东西,因此也就无从对比。三期临床检验(不考虑它的若干弊端)只是一种验证方法,不具有搜索“有效解”的功能,不能够将有效解从庞大的解集中挑选出来,它只负责确定别人挑出的解是否有效。

偏方的传播过程,是一个搜索有效解,并将有效解逐级放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剔除无效信息,提供一个“熵”越来越小的解集。但是,这个过程不能保证它提供的所有解都有效。

形象的说,发现有效解的过程,就像警探探案的过程,警探为法庭提供嫌疑犯,但警探本身不能确定嫌犯是否有罪。而验证有效解的过程就是法官,法官不负责寻找嫌犯,但他负责确定嫌犯是否有罪。

我的模型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时(如较高的发病率及较高的亲友人数),那么这个演化机制可以提供一个熵值很小的解集,可以以较高的概率从中找到有效解,但不能保证每个解都有效。——就像如果每个警察都很认真敬业,他们找到的杀人嫌犯不经过法官审理直接枪毙,那么可以相信大多数被枪毙的人都罪有应得,但肯定还是有一批被冤杀的。

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方舟子的方法”与我所描述的偏方机制,根本就不是一个范畴的东西,因此也就无从对比。

2。金枪鱼 :

问:“双盲实验(what)和药理研究(why)是与西方的科学精神一脉相承的。你既然强调中医也是“科学”,就要按西方的方法来玩儿”。


答:关于科学与医学的关系问题,在芦区讨论过好几次了。而且从我第一天登陆芦区开始,我就说中医不是科学(而不像你想象那样“强调中医也是科学”),我还说过,西医当中,只有那些具有高质量循证证据的才是科学(三期临床不算,理由在我给断章师爷的答复中)。

而且,医学可以说跟科学没多大关系,医学象烹饪、裁缝、泥瓦技术一样,首先是一门实用的技术,科学是一种可以使这种技术得到提高的手段,没有科学,这些技术照样会存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运行得不错,科学出现了,可以使这些技术发展得更加完善,但无论这些技术多么发达,相信你都不会把烹饪、裁缝、泥瓦技术称为科学。

其实方舟子逻辑最混账的地方就在与把医学和科学混为一滩,说什么“医学首先是一门科学,不能用不科学的东西来治病”云云。关于科学与医学的关系,可以参看拙文《医学和科学的逻辑》http://ibeidou.net/?p=12027

3.lidashui :

问:我觉得至少有一个条件没有加入模型:无效性的传播 。如果验方无效,病人不会传给别人说它无效,而只是不传递。因此,从整个患者人群来说,正面信息的传播和负面信息的传播机会是不均等的。


答:我的模型与你描述的情况完全相同


问:一个反例就是谣言、巫术的传播,按照你的模型还有多少传播的可能。
答:谣言的传播与我的模型有很大差异,我的模型中每次传播都存在一次验证,而谣言传播的任何环节都不存在验证过程。另外我对你所说“巫术传播”不太理解,是不是指禁忌传播?禁忌传播同样不存在中间验证环节,而且对于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事情,人们往往是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传播,所以禁忌传播与偏方传播(或营销学中的口碑传播,二者有相似的结构)有完全不同的传播模式。

我在《中医为什么有用》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供参考:

当然,上面是对“偏方”传播过程理想化的推猜测,到底这种传播机制能不能发挥检验“偏方”效用的作用?“营销学”中对于“口碑传播”的研究,或许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

商品“口碑”的传播方式与“偏方”传播很相似,当消费者对某个商品使用满意时,就会向周围朋友推荐,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为商品树立良好口碑。“营 销学”中对口碑的传播过程有较为成熟的数学模型,也有很多具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国内外对消费行为的多项调查表明,口碑的传播具有这样的特点:

口碑的好坏确实与商品质量好坏、顾客的满意度,以及商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有较高的关联;更有趣的是坏的口碑比好的口碑传播得更快,也就是俗话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质量良好的商品并不见得会被人们广泛认同,但是如果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就很快众人皆知。

“口碑”传播的另一个特点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惊讶”程度与“口碑”传播的频率有非常显著的关联,也就是说如果商品能让消费者产生非常方便、有趣、愉快的感受,就能够很快被消费者认知,同样如果商品发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质量事故,坏的口碑就会立即广泛传播。

如果把口碑传播的规律迁移到民间偏方的传播过程中来,就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测:

偏方的“口碑”确与其疗效的好坏有关,并且如果某种方法效果不明显或者有显著毒副作用,那么对其负面口碑的传播很可能比正面口碑传播更加广泛。另一 方面,由于“惊讶”对于口碑的传播有重要影响,所以那些立竿见影,治疗效果特别明显的治疗方法,比那些疗效难以观察的方法更容易在民间传播。

由此不难推论,民间偏方的传播机制能够自然淘汰有明显毒副作用或者效果不明显的治疗方法,并把疗效显著的方法保留下来。


问:他的模型跟物种繁殖一样,无效不传=生物自然死亡,有效外传=繁殖。传多少人=繁殖数量。问题是,很多所谓古方通过著书立传,中国文化的传承,实际上等于种下了一个不死的种子。只要再有偶然机会繁殖(某人翻古方,偶然尝试成功),就又会扩展开来。

答:医学行为职业化以后,会使得医学演化的模式变得更加复杂,这个问题我在《中医为什么有用》一文中有一些讨论可以参考。我的模型暂时不想涉及这么复杂的问题,就象物理学中,先弄清楚了最简单的氢原子结构模型,才有机会发现更复杂的量子力学的机制,不是么?

另外,从史实来看,后世医书对前人医书的记载是有筛选淘汰机制的,尽管中医一直把《神农本草》视为至尊经典,有如儒家的《论语》《孟子》,但对比后世医学对药物作用的记载,与《神农本草》还是有着很大差异。

4.Mio

问: 照你这么说,世界上的其它广为流传流行替代疗法都是有效的?比如顺势疗法在今天的西方是被群众广泛接受的“验方”。但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安慰剂。你如何解释它的广泛接受程度?


答: 有一个问题,或许我在文章中交待得不够清除,这种偏方传播机制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而有一定限定条件,比如文中讨论了发病率太低、亲友数太少的话,这种机制并不能发挥作用。在下面给芦特首的回答中,我还讨论了自愈率对这种机制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对于”替代疗法是否都有效“,客观的回答是:要看具体病种、某种疗法持续传承的范围和时间。对于那些发病率的、自愈率较低的疾病、针对性的替代治疗方法传承时间长、范围广,那么这种疗法就有较高的概率是一种有效疗法。

PS:我在本文最后摘录了一段夸克发现者盖尔曼的文字,和你提出的问题有很高关联。



5.芦特首:(芦特首答复较长,附在后文)
答:从我登陆芦区第一天起,围绕中医已经与芦特首发生过无数次面红耳赤的争论,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我对中医的认识与芦特首大体是一致的,只是芦特首这样的大人物对于我这样的小卒,向来是不看帖子就开始凭着想象乱扣帽子,然后按着他想象中扣上去的帽子自说自画进行批驳(我也很怀疑这段文字他是否能看见)。

同样,这一次他也没看我帖子,“只是在採集彙編網友反饋時不可避免地看了諸家評論”而已,不过还好,他通过诸家评论对我原文形成的理解大致不错。

再说一遍,或许我在文章中交待得不够清除,就是这种偏方传播机制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而有一定限定条件,比如文中讨论了发病率太低、亲友数太少的话,这种机制并不能发挥作用。

看了芦特所说“冷飯疙瘩”的例子,倒触发了我的灵感,作了这么个测试:

将自愈率提高为50,不考虑安慰剂效应(设为零),到下图:







相比之下,如果自愈率为10%,则有如下演化结果:





对比可以看出,前一图中,有效解在演化过程中多次被发现,但是并不能有效传播,而治愈率降到10%,有效解能够迅速扩散。

可见这种机制能否发挥作用,与疾病自愈率有很大关系,特首所说“冷飯疙瘩”、“偷針眼”属于自愈率很高的疾病,因此即便找到有效解,也不会传播。反过来看,这个模型中只要有人自愈,他就会误以为某种药物发挥了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可能被传播,于是对这类疾病就会有各式各样的验方在民间流传,体现出治法多元化的结果。正如老芦所说,”諸如此類的驗方多的是“,真好验证了这个模型的正确性。

而老芦所说”第一,人體有抗病能力,因此有自愈可能。第二,精神的暗示作用可以促進自愈過程。“其实与方舟子的观点大致相同,而我这个模型的主要目的就是证明,即便引入了自愈和安慰剂效应,考虑了”人體的特殊之處“之后,看看这种偏方传播机制是否仍然能发挥作用——这大概就是老芦不看别人帖子的恶果,而且我估计老芦看不到这段话的概率为80%。



附文一 盖尔曼论土著民族医药

世界各地的土著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以及他们所掌握的丰富民间知识,构成了一个关于人类组织与思想方式各种可能性的信息宝库。其中许多民族还具有关于如何在一个热带群落中生存的宝贵知识。(应该注意的是,另外有些民族还一直在破坏着自然环境,尤其是那些在从前没有人烟的大岛或小岛上生活还不到一两千年的民族。某些情况下,土著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可是,让我们试想一下,某些部落的巫师该掌握多么丰富的植物性能方面的知识啊!这些巫师有许多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伟大的哈佛大学的民族植物学家(ethnobotanist)理查德·舒尔特施(Richard Schultes)花了许多年时间研究亚马逊盆地上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他说,每死去这样一个巫师,就好比烧掉了一部文库。舒尔特施已经培养了许多年轻民族植物学家,他们将赶在那些文库全部消失之前从其中抢救出尽可能多的秘诀。他们之中一个叫马克·普洛特金(Mark Plotkin)的学者最近出版了一部名为《一个巫师学徒的故事》(Tales of a Shaman’s Apprentice)的书,记述了那些奇异的经历。

经过数百年或数千年的试误式学习,人类提炼出了大量有关使用生物来为其衣食及治病服务的信息,学习的过程有时肯定是相当富于戏剧性的,比如亚马逊雨林中苦木薯被人们认识的过程可能就是如此。森林地被上生长的植物不多,因为上、中与较低层的树冠挡住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这种条件下,苦木薯(其块茎可提炼出木薯淀粉)就成了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物资源。但是,未经提炼的块茎含有大量的氰氢酸,因而对人类有很大
的毒性。只有通过加热使之分解,除去氰氢酸之后才可以食用。亚马逊丛林中各种群体或部落里饥饿的人们在学习如何使用苦木薯的过程中,肯定有无数人为此失去了生命。

通过试误式学习揭示出植物与植物药剂的有益性能的现象,并不仅仅是在这些比较不发达地区存在。民间医药对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并非所有的民间药方都有效,但至少其中一些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在我父亲身上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我爷爷曾经是位林务员,在我父亲小的时候他们居住在奥地利东部接近俄国边境的一片山毛榉树林中。一次,我父亲不小心用斧子砍断了一节手指。他找到掉落的那节手指,用水洗净,将它放回原处,然后用面包做成的糊剂将它裹起来。一个环状伤疤此后一直伴随着他,但那节手指头确确实实接上了。很多年以后,现代科学才认识到面包霉中的“特异青霉”(一种产生青霉素的真菌——译注)具有抑制细菌的性能;毫无疑问,正是这一性能挽救了我父亲的手指。

在人们作出这种有用发现的适应过程中,选择压力必然也与科学一样,提出了非常相似的一些问题:这一过程真的管用吗?人们能安全地食用这种食物吗?用这种方式包扎的伤口能愈合吗?这种药草能在预产期过后帮助妇女开始分娩吗?

起源于交感巫术的民间疗法则又是另一幅不同的图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传统疗法中,有一种是针对黄疸病(实际上是肝病的一种症状)的,它要求病人盯着一个石制杓鹬的金黄色眼睛。如果我父亲试用那种方法,那么除了有稍许心身效应之外,很可能不会有什么益处。在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交感巫术的发展过程中,正如前面我们已经强调过的那样,其选择压力通常不同于与在客观上取得成功的那些选择压力。然而,对那些民族来说,巫术与动植物真正用途的发现这两者之间,未必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巫医总归是巫医,即便他们的确教会现代人们使用一些天然药物,比如能从金鸡纳树皮提炼出用于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奎宁)。文化传统往往不可能轻易地划分成这样两部分,即其中一部分
容易与现代观点相合,而另一部分则与现代观点相抵触。

——《夸克与美洲豹·多样性与持续性》

作者:我要注册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我要注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63393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