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王维洛:两位水利学家追悼会的对比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王维洛:两位水利学家追悼会的对比   
NABC60






加入时间: 2008/04/24
文章: 2900

经验值: 136653


文章标题: 王维洛:两位水利学家追悼会的对比 (463 reads)      时间: 2011-7-01 周五, 下午11:47

作者:NABC60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王维洛:两位水利学家追悼会的对比

                            ·王维洛·

中国人重视死时的一切礼遇,包括出现追悼会人员的级别,送花圈的人,追悼词的内容,死者的称呼和头衔等等。谢鉴衡的追悼会有胡锦涛、温家宝送的花圈;陆钦侃追悼会有一副流传历史的挽联:

人云无法亦云 三峡关乎民生 子丑寅卯 是非有赖我公砥中流
敢做未必敢当 国事居然儿戏 张钱邓李 功罪无需他人付信史

前言

谢鉴衡和陆钦侃两位水利学家在2011年先后去世。谢鉴衡是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泥沙组副组长,陆钦侃是防洪组顾问。谢鉴衡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泥沙组报告上签字,而陆钦侃拒绝在报告上签字。两位水利学家的追悼会的比较,折射出现行中国知识分子政策和知识分子的命运及道德情操。

一、谢鉴衡的追悼会

2011年2月9日,谢鉴衡在武汉去世,享年87岁。谢鉴衡的追悼会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成立以来对一个过世的水利学家级别最高的追悼会。根据新华社和湖北省地方媒体的报道,谢鉴衡逝世后,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回良玉、李源潮、朱镕基、李岚清、吴官正、钱正英等,周济、袁贵仁、陈雷等分别以电话、唁电、送花圈等方式表示哀悼,对谢鉴衡的家属表示了慰问。

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更是全部出动。2月12日下午,省委书记李鸿忠专程来到谢鉴衡家中,转达了胡锦涛对谢鉴衡不幸逝世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省长王国生,组织部部长侯长安,省政府秘书长傅德辉等亲自出席了谢鉴衡的遗体告别仪式。对谢鉴衡的称呼和头衔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著名的水利学家、教育家,河流泥沙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的江河治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等。省委书记李鸿忠对谢鉴衡的评价是: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教育家,是国际知名的江河治理专家。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河流泥沙研究及江河治理事业,为解决我国江河治理及诸多大型水电工程的泥沙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江河治理专业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谢院士淡泊名利、醉心科 学、严谨认真、潜心学问的精神,忠诚党的事业、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关于谢鉴衡教授追悼会的报道,参见:人民网:田豆豆,陈丽霞:武大著名水利学家谢鉴衡院士与世长辞,2011年2月11日;长江商报:四百人送别谢鉴衡院士,2011年2月14日;湖北日报:谢鉴衡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举行,2011年2月14日等)

二、当选工程院院士

谢鉴衡算是一位“海龟”,1951年9月至1955年11月,留学苏联留学,获副博士学位。可以说,谢鉴衡因三峡工程而出名。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托水利部组织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谢鉴衡出任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泥沙组副组长。1989年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工作结束,泥沙组的结论是: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已基本清楚,可以解决。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兴建三峡工程的提案。为了表彰谢鉴衡等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的贡献,李鹏不但特别从总理基金中拿出钱给予奖励,国家科委还颁发了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任何搞工程论证的人都知道,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泥沙组的工作,不是回答泥沙问题是否可以解决,而是回答泥沙问题如何解决,就是提出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具体措施和评价这些措施的效果。

其实,三峡工程上马是邓小平1982年已经做出的决定。1986年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任务是给政治家的决策提供一个所谓的“科学的注释”。忠诚党的事业、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知识分子,自然会得到政治家的优厚的回报。

三、谢鉴衡的生前留言

追悼会后,媒体传出谢鉴衡生前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留言是:“三峡工程建成30年内,不论是坝区或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均不会对航运和发电造成不良的影响。”(参见:人民网:武大著名水利学家谢鉴衡院士与世长辞)

泥沙组先前的结论是: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已基本清楚,可以解决。善良纯朴的中国百姓都这个结论理解为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永久的解决。中国领导人吹嘘三峡工程利在千秋,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说,三峡大坝万年不倒。但是谢鉴衡生前留言,所谓的泥沙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既不保证一万年,也不是保证一千年,连一百年也不保。谢鉴衡认为只能保证三峡工程建成后的三十年。那么三十年后怎么办?谢鉴衡没有讲明。设想一下,如果谢鉴衡在1989年的泥沙组报告的结论不是“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已基本清楚,可以解决”,而是“三峡工程建成30年内,不论是坝区或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均不会对航运和发电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就没有这么容易通过审查,三峡工程也没有这么容易通过全国人大的批准。同样谢鉴衡也是当不上工程院士的。

如果追悼会之前,谢鉴衡公开其留言:“三峡工程建成30年内,不论是坝区或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均不会对航运和发电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胡锦涛、温家宝等也不会去送花圈的,李鸿忠也不会上家表示慰问的。

从“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已基本清楚,可以解决”到“三峡工程建成30年内,不论是坝区或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均不会对航运和发电造成不良的影响”,最终受害的中国百姓和子孙后代。

三峡工程是中国这个畸形社会的一个产物,一方面是政治家的武断和愚昧,另一方面是已经成为附庸物的知识分子的软弱和狡黠。政治家不愿承担决策的错误,他们需要知识分子为他们的决策做注释,在决策可能出错的情况下,为政治家背书。知识分子不敢违背“老佛爷”的圣旨,但又要顾及其生前的名利和生后的名声,他们给了一个能让政治家满意,同样自己也能睡得着觉的回答。知识分子使用的是一个条件句。政治家要的是三峡工程泥沙问题已经解决的回答,谢鉴衡回答是“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不论是坝区或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均不会对航运和发电造成不良的影响”。政治家满意了,谢鉴衡得到了嘉奖。但是这句里行间的意思是,“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到底怎么解决还不知道”,谢鉴衡只能保证三峡工程建成30年内,不论是坝区或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均不会对航运和发电造成不良的影响。至于30年之后,会发生什么?谢鉴衡没有说明,需要人们思考。

谢鉴衡走了,带着胡锦涛、温家宝送的花圈走了;谢鉴衡走了,带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的头衔走了。“功德圆满”地走了。

谢鉴衡走了,他走后公布了他生前留下的一句令人思考的真话,说出了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真相。虽然这句话压在他心中二十多年,毕竟还是将它说出来了。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祝谢鉴衡一路走好。

四、陆钦侃的追悼会

两个月后,4月11日陆钦侃去世。陆钦侃的追悼会于4月15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对于陆钦侃的追悼会,几乎没有媒体报道,连讣告都无处可发,唯一例外的是《中国青年报》。笔者看到的只是关心三峡工程的朋友在推特上传播的信息。

下面是郭玉闪发布的一条信息:【陆钦侃先生去世,4月15日上午11点八宝山竹厅遗体告别】又一个最具分量的三峡工程反对派被时间带走了,告别了这个乱糟糟让人揪心的中国。和黄万里先生一样,陆先生也努力反对过三峡上马,又在三峡已然上马情况下,努力争取过降低损失;也许唯一能令他安慰的是不用亲眼目睹三峡失败的后果。

下面是另一位网友写的报道的摘要:

陆老的告别仪式,相比起来,是多么地简朴。进入大门,远望,根本没有什么迹象。走近,才看到竹厅外有七八个人三三两两在低声交谈,都是深色衣服。门口有签到处,两个沉稳俊秀的年轻人,身着庄重 的黑衣,礼貌地让来宾签到,送上一支白菊。进入门厅,里面人也并不是很多,大家各自坐在旁边耐心等候或笑声谈。来者应该不到150人。打听了一下,基本上 都是亲朋好友,老同事,陆老的学生。当告别仪式快结束的时候,有个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蹒跚而来,握住已从告别厅出来的坐在轮椅上陆夫人的手,大声地说,自己是陆老的学生。陆钦侃的后辈提醒周围的人,不要催促这个老人,让他慢慢走,不着急。在门口拿到一张陆钦侃的生平介绍。是他生前所在单位写就的。程式化的官样文章,只字不提他之于三峡工程的关联。或许是我来得不够及时,现场基本没看到一个官方模样的人物,据说这之前也没有追思的程序。也好,这个时候,没有污浊之气是最好的,才会真正往生净土吧。

据笔者所知,参加陆钦侃追悼会的级别最高的官员是原中顾委委员李锐,李锐曾是陆钦侃的同事和上级,也是反对三峡工程的战友。那些口头上表示要感谢反对派的三峡工程的技术和管理负责人,一个也没有到场。

陆钦侃追悼会上有敬献的一副挽联:

人云无法亦云 三峡关乎民生 子丑寅卯 是非有赖我公砥中流
敢做未必敢当 国事居然儿戏 张钱邓李 功罪无需他人付信史

笔者以为这将是一副流传历史的对联。

五、人云无法亦云

陆钦侃1913年8月22日出生于苏州,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任职,是中国最早参与三峡大坝工程的技术工程人员。1945年应美国垦务局邀请参加三峡大坝工程的规划,并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水利硕士,后回国工作,也算是一位“海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陆钦侃一直从事水利水电规划工作,曾任水利电力部长远规划处处长,副总工程师。五十年代,国家制定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规划建设三峡大坝工程,陆钦侃任水利部驻长江水利委员会特派员,专门负责长江洪水计算和防洪规划。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展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陆钦侃出任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防洪组顾问。

应该说,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时,陆钦侃的学术地位和在水利界的名气远在谢鉴衡之上。如果那时陆钦侃也能象谢鉴衡那样变通的话,如果那时陆钦侃能听老部长钱正英劝告的话,陆钦侃后来当选工程院院士,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防洪组组长徐乾清和其他许多签字的专家后来都当选工程院院士了。

但是陆钦侃秉承的苏州陆家的传统,“文死谏,将死战”,不能人云亦云。陆钦侃多次明确指出,三峡工程防洪效益有限。陆钦侃认为长江的洪水问题,主要是洪水历时长及水量庞大。加高加固堤防,增加下泄流量往往比用水库蓄洪来得经济。陆钦侃拒绝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上签字,并单独向论证领导小组提出报告,陈述理由。此外,陆钦侃还是揭露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及竹沟、田岗等数五十八座中小型水库溃坝事件,造成超过23万人死亡的灾难的第一人。

受1989年天安门运动的牵连(因为陆钦侃的文章和对他的参访被收入戴晴编辑的《长江长江》一书,戴晴入狱,该书成禁书被焚烧),从1989年6月到1998年陆钦侃无法公开发表他对三峡工程的意见。有人说,那时的陆钦侃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1992年陆钦侃失去全国政协委员的资格。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江泽民等中央领导认为这是天灾。此时陆钦侃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接受媒体参访,喊出“这是天灾,更是人祸”,直接挑战江泽民等中央领导。陆钦侃陈述了中央政府只重视三峡大坝的建设,而忽视长江堤防的加高加固,使之未能达到1985年制定的长江防洪规划会议制定的目标。同时抗洪过程未按规划动用分蓄洪工程,人为抬高洪水位。这些才是1998年长江洪水灾难的根源。1998年洪灾之后,朱镕基接纳了陆钦侃的意见,发行大量国债,加固并加高长江干堤两米。目前,荆江河道的长江干堤加上分蓄洪工程,已经可以防百年一遇的洪水。

1998年,陆钦侃见三峡大坝木已成舟,因为大江截流已经完成。他致力于将三峡工程的危害减少到最大程度。1998年3月陆钦侃联络全国二十四位著名学者给中共中央、国务院写信,《建议三峡工程先建至初期蓄水位,观察泥沙淤积,缓解移民困难》;1999年3月陆钦侃等再次上书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呼吁三峡工程建至初期蓄水位——以缓解防洪与泥沙淤积碍航的矛盾及移民困难》;2003年3月陆钦侃又联络全国五十二名知名学者,第三次上书中央领导人,呼吁关于三峡工程初期按156米蓄水位运行。这些呼吁书全部出自陆钦侃一个八、九十多岁老人之手。请注意,当时陆钦侃已经失去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退休在家,住在女儿家一间十分简陋的房间里,连续三次联络全国这么多著名学者上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当年签字的学者金绍绸提供的资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曾给陆钦侃等回信,同意学者建议,决定三峡水库按156米蓄水位先试运行十年,然后看试验结果再做决定。可是中国政府再次食言,156米蓄水位只运行二年后就开始向175米蓄水位冲击。此时的陆钦侃彻底失望了。

真可谓:三峡关乎民生,是非有赖我公砥中流。笔者以为,对陆钦侃的最好纪念,就是关心三峡工程,发出自己的意见。

六、敢做未必敢当

2011年5月18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在新华社发布的会议公告中,有条件地将三峡工程的一些不利影响如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摆到了公开的媒体平台上。但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未对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作出回答:谁要对三峡工程的上述问题负责?

敢做未必敢当。这是三峡工程决策的致命缺陷。决策者错误不负责任,主要工程负责人对错误也不负责任。

黄万里生前有个愿望,他希望将来在长江三峡的白帝城也立几个铁人像,让他们跪着向长江、向子孙后代谢罪。他知道笔者在杭州上的中小学,他问,你知道岳坟吗?笔者说,当时上中学就在岳坟旁边,常去那儿。黄万里说,岳飞坟前跪着四个铁人像,三男一女。他谈了他的愿望。黄万里接着问,你知道那四个人是谁吗?笔者回答说,我知道你说的四个人。笔者以为,黄万里的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敢做未必敢当 国事居然儿戏 张钱邓李 功罪无需他人付信史

七、结束语

谢鉴衡的追悼会是如此隆重,陆钦侃的追悼会是那么清淡,其区别只是来自谢鉴衡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上签了字,而陆钦侃拒绝在上面签字。胡锦涛、温家宝送的花圈随着谢鉴衡遗体已经化为了尘土,而陆钦侃的名字和那副挽联将流芳千古。

作者:NABC60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NABC60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5014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