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张东荪的历史罪恶(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张东荪的历史罪恶(三)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5

经验值: 519217


文章标题: 张东荪的历史罪恶(三) (1084 reads)      时间: 2011-6-07 周二, 上午3:49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主题是,毛是个阴谋家而不是军事家,是个厚黑学大师而非合格的战争统帅,是个“狭隘经验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遑论思想家。所谓“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过是中共军头们集体摸索出来的简单经验规则,并无多少智力含量,而且,毛本人还出于天性中深厚的反理性因素,时常违反那些简单规则,给中共革命事业带来挫折。平津战役就是对此主题的雄辩证明。作为战例,它显示的不是毛泽东的什么军事才能,而是他出神入化的厚黑学神功,张东荪不过是他下的“很大的一盘棋”上的一名小卒而已。

这就是蒋相对于毛的最大主观劣势之一。他并非咱们想象的那个饭桶,战略眼光还是有点的,论军事才能恐怕并不比毛差。但他远不如毛的,是不会玩弄阴谋诡计。换今天的任何一个中国人去坐他那位置,都绝不会干出那一系列蠢事来。这原因很简单:现代中国人个个是吃狼奶长大的,从小就将《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等寓言记得滚瓜烂熟,擅长“阴暗心理分析”国术,专用邪恶心思揣摩他人,讲究的是不按规矩出牌,以口蜜腹剑、出尔反尔欺骗一切人为大智慧,而且奉“痛打落水狗”为座右铭,以心狠手辣为意志坚定,视“除恶不尽”为最大的恶德。可惜老蒋无幸蒙受我党教育,却在《四书》、《五经》的熏陶中长大,尤其崇奉王阳明那套“心学”。用这套去对付我党,当然要一败涂地。

如所周知,国军的主力是被“三大战役”摧毁的。此前国军虽迭遭共军打击,但主力尚未残破,还可与共军抗衡。最大的隐患是兵力分布太广,因而其战略态势处于被动。当此之际,国府理应收缩兵力,缩短战线,转入战略防御。具体来说,就是立足于南宋格局,确保淮河以南,力争中原。

这完全是可行的。只要国府在南中国还有足够兵力,也不必效法南宋长期抵抗蒙古人,只需坚持上一年左右,美苏冷战就爆发了。有麦卡锡、尼克森等人在国会鼓噪,则杜鲁门、艾奇逊等人就会被迫放弃绥靖政策,积极援助中国。那么,中国就可能如南韩那样挺下来,靠和平竞赛压倒北面的共党中国,使之在上世纪90年代跟随老大哥一道解体,南北重归统一。就算做不到这一点,起码大饥荒时全民可以跟随伟大领袖毛主席畅游长江,投奔自由与面包,也不至于饿死那么多的人。只叹国军未能及时收缩战线,致使国军主力在江北全部被歼,李宗仁又趁机逼宫,使得国府垮得比南明还快,就此九州铸铁终成错,再也无法挽回。

简言之,当时国军的摊子铺得太广,四个重兵集团,一在东北(卫立煌集团),一在华北(傅作义集团),一在西北(胡宗南集团),一在中原(后来的刘峙-杜聿明集团)。其他三个集团都在与共军的四个主力野战军交战,只有华北集团处于闲置状态。傅作义坐拥60余万大军,面对的不过是共军三个兵团 [7] ,因此实际上构成了国军的战略预备队。

对此大势,蒋介石其实还是心中有数的。1948年3月间,他决心放弃东北,令东北集团撤至锦州。若这计划能按时实施,则国军两个集团就连在一起,可以集中兵力作战,东北国军也不至于被全歼。然而卫立煌却抗命不从,蒋介石竟然奈何不得。双方争执不休,直到9月间辽渖战役开始,国府竟然什么决策都没有拿出来。辽渖战役开始后,卫立煌又百般破坏捣乱,再加上廖耀湘畏敌如虎,终至全军覆没(详见待出版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东北一失,华北就再不可能保住了。此时国府唯一的正确决策,就是迅速将华北重兵集团南撤。据官修军史,国军华北集团共50余万人,而据聂荣臻说则是60余万人,共4个兵团12个军43个师,其中“蒋系”3个兵团8个军25个师,约占全部兵力的四分之三,而傅系有1个兵团4个军17个师(旅)。

连外行都能看出来,如此强大的兵力,若是迅速南撤到华东,则战局立起变化。淮海战役是共军动用两个野战军打的,非常吃力,一度兵力严重不足。其所以获胜,完全是因为是蒋介石中了刘斐与郭汝瑰的奸计,在国军于1948年11月30日从徐州撤退后,又命令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共30多万大军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去解黄维兵团之围,就此“猪羊走入屠宰家,一脚脚来寻死路”,自投罗网,被共军包围全歼。因此,共军其实是险胜。不难看出,若是此前国军的华北集团能迅速南撤,拊华野后背,与刘峙集团南北策应,夹击共军,则华东国军根本就没有必要撤出徐州,遑论在撤退途中被包围全歼。

这明摆着的一步棋,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看出来了。在大众心目中,国共两党的区别,似乎就是国府只知道死守地盘,而共军则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大踏步进退。这当然有一定事实依据。老蒋从建军那天起,就只知道北伐式攻防战,以击溃敌军、攻占城市为胜利,没有歼灭战概念。而且,国民党是执政党,政府守土有责,又实行了宪政,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因此不能罔顾民意,轻易抛弃防地。此前陈诚在东北打了败仗,1948年4月间国民大会开会期间,在国防部长白崇禧作军事报告时,全体代表不约而同大喊:“杀陈诚以谢国人!”山东国大代表赵庸夫大喊:“胜利后不收编山东伪军,把三十万游击队逼上梁山,应请政府杀陈诚以谢国人。” [8] 因此,要老蒋如共军那样,只考虑保存国军实力而不顾百姓死活,也确实有难处。

但到了全局岌岌可危之时,老蒋也还没昏聩到不知死活的地步。1948年11月2日,辽渖战役结束,东北国军47万人被歼。次日,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紧急商讨华北作战方针。国防部长何应钦提出两个方案,一案是趁华东野战军正集中兵力准备居停淮海战役、济南防守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令傅作义部南下袭取济南,以后即在山东地区作战。此案的好处是即可撤出华北部队,又可牵制华野,使其不能全力进行淮海战役,从而减轻徐州剿总刘峙集团的压力,不利因素是从平津地区南下济南,要经过近千里的沦共区,沿途会遭到较大损失;另一案则是将傅作义全军南撤,第一步海运青岛,第二步再海运江南。 [9]

老蒋同意南撤,但他还得请傅作义允可,这位“大独裁者”就这德性。于是他于次日电召傅作义进京。殊不料傅作义“另有打算:他的根据地在绥远(今内蒙自治区中西部——引者注),他的军事实力还完整无缺,而且他已有与中共和谈的心思,所以在南京会议上,巧妙地同蒋介石唱反调,向蒋介石大肆吹嘘,说整个华北尚有大军六十多万,自己又有守城经验,能战能守,华北大好河山岂能放弃。蒋介石听后有些犹豫了,张治中又主张放弃华北撤到江南,傅作义则始终坚持要据守华北。结果蒋介石还是依了傅作义,因为他还有依靠傅作义固守平津的幻想。”[10]

傅作义之所以打这背时主意,是中共特工以及民盟联手游说的结果。早在1948年7月初,共党特工杜任之就从太原到了北平,因为他是傅作义的同乡与朋友,而“旧”社会人情特别重,所以他不但得到傅作义庇护,还趁机刺探傅的态度与动向。10月中旬,杜任之得知傅作义因锦州陷落有些苦闷和忧郁,因找到中共特工关世雄,说他准备策动傅作义与中共和谈,要关向中共城工部汇报,并请城工部指示该如何进行。关即表示以后让崔月犁亲自指导这一工作。此后杜找到了傅作义言听计从的高级顾问刘后同,对之进行游说。刘告诉他,过去共产党的刘仁曾经派人找过他,要他劝说傅作义效法吴化文,以“解放”济南的方式“解放”北平。他回答那人说,吴化文是投降将军,傅作义是杀头将军,不会投降,那人再没说什么就走了。杜乃说,与中共和谈“解放”北平不是投降,是起义。刘最后说,他可以建议傅与中共和谈,先在华北组织联合政府,通电全国推动全国和平,想来傅作义也能接受。杜任之心想,只要愿意和谈就好办,那“组织联合政府”之类梦话此刻不宜多说。

刘后同与傅作义谈过后,告诉杜任之,傅有意与中共和谈,但为了调和双方意见与将来执行和平协议,他认为需要有民主党派参加谈判。这就是说,老傅还是留了个心眼,想让“第三势力”作证人,免得日后共党赖帐。杜任之当即答复说,这事容易,他去找民盟中央在北平的负责人张东荪参加谈判。次日他即找到张东荪,问他是否可以代表民盟作为第三者参加和谈。“张东荪听了,喜出望外,表示很愿意参加双方和谈,促成和平解放北平。”但他也提出与刘后同相同的愿望,即在和平“解放”北平后,组织华北联合政府。杜任之以同样的伎俩对付过去,“我当时认为重要的是在于能开始和谈,只要和谈开始,事情是会朝着有利于革命方面发展的,所以也没有再和他谈和平解放北平以后的问题”,随即打电话给刘后同,介绍张东荪去与刘后同见面。

张东荪与刘后同见面后,“有了中间人,刘后同放心了,他答应转告傅作义”。此后杜任之向崔月犁汇报了上述情况,并说刘后同认为与中共和谈之后,应通电全国倡导和平,召开政协会议。崔说,只要和谈一开,事情就会演变。至于他们提出要有个民主党派作为第三者参加,“你已经找过张东荪了,我很同意。为了郑重起见,我再去与他正式接谈一下,请他代表民盟参加谈判。”次日崔月犁找了张东荪谈话,与张谈话后次日即去见刘后同。刘后来告诉杜任之,崔月犁和他谈得很好。 [11]

既有民盟北平负责人张东荪作中人担保,傅作义终于下定了与中共和谈的决心,10月30日夜间12点,他召见心腹王克俊密商,决定“需要待解放军围城之后,利用内外力量的配合,才能圆满地实现整部走上人民的道路的目的。” [12]

请注意,那阵子东北战事尚未结束,东北共军尚未入关。共军在华北的兵力极度空虚,周边也就只有个杨罗耿(杨得志、罗瑞卿、耿彪)兵团。国军要南撤并无太大困难,起码不会全军覆没,因为共军根本没有足够兵力包围之,顶多只能追击骚扰。北平被围是傅作义蓄意制造的,目的是挟持“蒋系”国军跟他一道“走上人民的道路”。若是傅作义按国防部的建议行事,主动放弃北平,则古都根本就没有兵燹之虞,用不着张东荪那位摩登鲁仲连去“片言解纷”,“保全人民古物”。张东荪写成条幅“留示子孙”的,乃是不要脸的弥天大谎。

据刘后同说,傅作义老是怀疑中共能否信守谈判协定 [13],此话不假,盖他过去曾见识过中共的“和谈花招”,有过沉痛教训,因而对中共的德行有一定认识,有他的檄文为证:

中央社察绥二十日电:傅长官作义致毛泽东先生,希接受教训,放下武器,参加政府,促进宪政,电文如下:

  “延安毛泽东先生,溯自去年日本投降,你们大举进攻绥包,放出内战第一枪,愚鲁如我者,当时还以为这是你们一时的或一部份的冲动,决不会成为你们党的政策,故曾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致电先生,作坦白恳切的呼吁。但一年来的惨痛事实,竟证明这是你们经过长期准备的计划,并不是一个偶然的错误,因而和平商谈永无结果,而全面战事乃日益扩大。最近由于你们背弃诺言,围攻大同,政府以和平解决的努力均告绝望之后,本战区国军才迫不得已采取行动,救援大同,但这是悲痛的,并不是快意的,其目的仅仅在于解救大同之围,解救大同二万军民。然你们相信武力万能,调集了十七个旅,五十一个团之众,企图在集宁歼灭国军,城郊野战和惨烈巷战,继续达四昼夜,最后你们终于溃败了。当你们溃退的前一天,延安广播且已宣布本战区国军被你们完全包围,完全击溃,完全歼灭,但次日的事实,立刻给了一个无情的证明,证明被包围被击溃被歼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所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所部、聂荣臻所部,以及张宗逊、陈正湘、姚哲等的全部主力。我不相信这是一军事上的胜利,因为诚如你们所说,本战区国军武器最劣,人数最少,战力最弱,而好战心理更不如你们,虽然失败,似乎是应该的。但我们没有失败,失败的却是你们,所以这不是一个军事上的胜利,而必须称之为人民意志上的胜利。在这次战役中,你们摆在战场的尸体,至少在二万人以上,我们流着眼泪,已经将他们掩埋了。你们在溃退途中,因恐怖国军追击,竟至拼命奔逃,口鼻冒血,倒身路旁者比比皆是,这是一幅如何悲惨的画面,我不禁要问是谁杀死了他们。我按住心口问我自己,如果作战是为了我个人的私欲,或一个人的私利,那么是我杀了他们,我是一个最大的罪人,我应该遭受天谴。如果他们是在你的错误指导之下逞兵猖乱祸国害民,那就是你杀死了他们,在夜阑人静时,你应受到责备,受到全国人民的惩罚。” [14]

就是为此,他才会特地提出要“民主党派”作中人,而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的,正是民盟的负责人张东荪愿意出面做这中人。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要说“北平和平解放,张先生第一功”。的确,张东荪等助纣为虐的鼠辈以“第三势力”面目出现,其欺骗作用绝不是中共特工能起到的。这或许就是为何中共上台后要对所谓“民主党派”尤其是民盟深恶痛绝,那考虑与满清入关后修史要特地列个《贰臣传》并无二致。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29035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