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谈起(五)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谈起(五)   
断章师爷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9/08/25
文章: 615

经验值: 27036


文章标题: 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谈起(五) (691 reads)      时间: 2011-5-15 周日, 下午12:38

作者:断章师爷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谈起(五)

断章师爷

以《清明上河图》为题的画卷,各地的公、私藏家手中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外国博物馆所藏也有好几本。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刘渊临教授的统计,大陆收藏有10多本;台北收藏有9本;美国收藏有5本;法国收藏有4本;英国和日本各收藏有1本
。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摹本和伪造本。日本学者古原宏伸先生提供的藏品目录中则多达41本。现在公认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是张择端的真迹。关于这幅画的来龙去脉,辞书上的介绍如下:

《清明上河图》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靖康之祸后即流入民间。后为南宋贾似道所得。元朝时再度进宫,至正年间又被调包,流落民间。明朝初期,分别由朱文徽和徐溥收藏;徐溥临终前赠予李东阳。嘉靖三年该画归陆完,陆完之子将《清明上河图》卖给顾鼎臣。后来落到严嵩、严世蕃父子手上。严嵩倒台,图被没收,第三次进入宫廷。由明代皇室收藏,后被太监冯保偷出,之后真本又不知去向。清朝时由陆费墀保存,后由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深藏紫禁城内。嘉庆帝命人将其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一书之中。1931年曾被溥仪和两幅仿作一起带至东北,溥仪不知何者为真品。1945年被收入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当成赝品处理,直至1950年冬天才由杨仁恺等人从库房的赝品堆里鉴定出真迹。

然而,民间口口相传的有关故事就层出不穷了。例如,我在儿时就听到过两则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初,先父患肺结核在家休养,亲友常来我家看望他,并一起喝茶聊天。据他们说起《清明上河图》早在明朝就被毁掉了,当时《清明上河图》收藏在宫内,一个小太监得知这幅画是传世的国宝,就私藏起来,打算盗出宫外。不料与值巡兵丁狭路相逢,匆忙间只得将画卷塞入阴沟中。不巧又连降三天大雨,这幅稀世之宝就这样被雨水毁坏了。另一则故事说《清明上河图》一度为明代的一位官员收藏,权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得知后,设计害死该官,将《清明上河图》据为己有。该官员的儿子得悉严世蕃喜阅淫书,而且和我们当年的英明领袖华国锋先生一样,有沾口水翻书页的习惯。于是他重金聘请作手撰写了一本小说,情节十分淫秽,又将每页书角都用砒霜浸透。遂在京中闹市口潜候,一日见严世蕃的官轿远远行来,就上前拦舆,口称有奇书呈献。轿中的严世蕃接过书就好奇地翻阅起来,立刻被书中露骨的性描写吸引,越看越入迷。等轿子抬到严府,家丁揭开帏幔时,发现严大人的身子已经硬了。据云这部淫书就是《金瓶梅》,记得先父还提及书中的“西门庆”其实是暗指严世蕃,因为严世蕃号“东楼”,小名叫“庆儿”。“西门”对“东楼”,“庆”字就直接用来作名了。当时我连严世蕃是何许样人都不知道,这番话却深深地印刻在脑中,数十年来未曾忘掉过。

我一直以为这两则故事无非是父辈豆棚瓜架的闲聊话题,所以始终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一次从网上查到东亚图书馆开设了该馆图书资料的主题索引,就好奇地将“清明上河图”和“传闻”作为关键词试了试,一下子出了二十来条结果,大多是明清两代的笔记。根据编目介绍,我陆续借出了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徐树丕的《活埋庵道人笔记 》、顾公燮的《消夏闲记》等六七种,置于枕旁,空闲时就翻翻。不料在明人詹景凤的《东图全集(玄览编)》中见到了这样一段文字:“严籍没,图书尽输入大内,世庙不嗜古图书,时宋箑庵嗜古图书,意欲尽得之,谋于内庭,当事者遂奏发朱氏,着令上价。 临发,有小内臣业知上河图价重,遂启箱窃此卷,适当事者至。 小内臣急以藏御沟石虖中,是日大雨,水骤长没虖,连二日不歇,雨歇水消,从虖索所藏画,则已糜烂不可复理矣。” 对我而言,读到这段百十来字的文章的感觉,真不啻与一位音问杳然的童年玩伴数十年后意外重逢的那种欣喜。

文中的“严”显然是严嵩,“世庙”应该是明世宗朱厚璁,也就是那位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至于宋箑庵,就考不出是何方神圣了?总之是一位腰缠万贯的阔佬,他满心希望得到《清明上河图 》,连内庭上下都一一打点周全。众所周知嘉靖爷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终日沉湎女色,估计他是没有精力赏玩《清明上河图》了。得知有这么一个甘愿掏钱的冤大头时,万岁爷就想狠命斩宋箑庵一刀。贪财的小太监也得知了《清明上河图 》价值连城。由此铸成了国宝毁于大雨的契机。我真没有想到儿时从父辈闲聊听来的故事,竟然是一段有案可查的文字。据《百度》介绍:“詹景凤,字东图,是明代一位擅长墨竹,亦工山水,狂草极尽变化的书画家。《东图玄览》是他编撰的一部中国明代书画鉴赏著作,内容丰富,对真伪问题亦发表意见,论画见解值得称道。”由此,我对这段传说重新发生了兴趣,想了解一下真伪。

经过一番搜索,查到了文物专家徐邦达先生对此事的解释。根据《钤山堂书画记》记载,嘉靖四十一年(1563年)五月严嵩被革职为民,吴中书画名家文徵明之子文嘉被委派去严家查收鉴定字画,在《天水冰山录》(抄查严府后,曾将其家产列一清册,名为《天水冰山录》,取“太阳一出冰山落”语意)中记载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贉后附有14条题跋,其中有一条是冯保撰写。冯保的跋文为:“余侍御之暇,尝阅图籍,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观其人物界画之精,树木舟车之妙,市桥村郭,迥出神品,俨真景之在目也,不觉心思爽然,虽隋珠和璧,不足云贵,诚希世之珍欤!宜珍藏之,时万历六年岁在戊寅,仲秋之吉,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监事司礼太监镇阳双林冯保跋。” 由冯保的跋文可以证实《清明上河图》(从严嵩家中被查抄后)确实进入了明宫,并且还经皇帝过目。冯保本人是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太监。据《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冯保,深州人。嘉靖中,为司礼秉笔太监。……及帝(明神宗)登极,保升立宝座旁不下,举朝大骇。保既掌司礼,又督东厂,兼总内外,势益张。”可见冯保权势极大。凭借皇帝的宠幸,他甚至敢于面责张居正,而权倾朝野的张居正,却只能“面赤谢过”。问题是冯保的权势再大,身份毕竟只是个太监,怎么敢在内府珍藏的名画上题字呢?当然,由上述题字的内容并不能断定此画归他所有,但是他在后面钤了四方印。前面两方的印文,上曰:“侍御余清”,下曰“冯永享珍藏书画记”;后面两方印文,上曰:“冯保印”,下曰“永享”。从印文不难判断《清明上河图》万历六年实际上已为冯保所有了。但是冯保的题跋中丝毫未曾提及《清明上河图》如何转到他手中的来由。据《明史》:“后保益横肆,即帝有所赏罚,非出保口,无敢行者”。按冯保的个性,如果《清明上河图》系皇帝所赐,他会不大书特书吗?因此,徐邦达先生判断《清明上河图》是被冯保窃为己有的。万历十年张居正卒,神宗渐长。不久冯保便失势,家产被查抄,冯保本人也被谪,死于南京。但是查抄冯保家产时,未见有《清明上河图》。《明史》中的记载是:“时潞王将婚,所需珠宝未备,太后间以为言。帝曰:‘年来无耻臣僚,尽货以献张、冯二家,其价骤贵。’太后曰:‘已籍矣,必可得。’帝曰:‘奴黠猾,先窃而逃,未能尽得也。’”可见《清明上河图》也应在冯保“先窃而逃”之列。而冯保为了掩盖他将《清明上河图》窃为己有的真相,就编造了小太监偷盗并毁于大雨之中的故事。

徐邦达先生关于冯保将《清明上河图》窃为己有的分析大体上还说得过去,然而他因此得出《东图玄览编》中收入的那则小太监盗画的故事系冯保编造的假设,以我看来就有些大胆了。此外,我根据东亚图书馆编的相关资料中得知,英国的汉学家韦利( Arthur David Waley,1888 -1966 )也有类似见解。韦利的文章《 Ein chinesisches Bild:Der Fluss für Frühlingsfest》(一幅中国画:清明上河图 )发表在Burlington Magazine上。遗憾的是,东亚图书馆中没有订这本杂志。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好几回,也都没有结果。

(未完待续)

作者:断章师爷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断章师爷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2332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