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逻辑剖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逻辑剖析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逻辑剖析 (1271 reads)      时间: 2011-5-15 周日, 上午1:22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说明:下文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中“解放战争”/“戡乱战争”中的一段。我觉得有点意思,是以摘出来以飨同好。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逻辑剖析


芦笛


所谓“毛泽东军事思想”,乃是共军因为缺乏硬实力(兵力、装备、人力物力资源等),出于求生本能,集体摸索出来的一套经验规则,并无太多智力含量,其根本原则应是三条:第一,战略上防御,战术上进攻;第二,战略上以少胜多,战术上以多胜少;第三,战略上的持久战,战术上的速决战。

这三条原则,都是人数不多、装备窳劣的军队克敌制胜的一系列必要条件链引出来的逻辑结论:敌强我弱——当然只会是敌人主动发起战略进攻,己方处于战略防御;己方武器窳劣,就只能避免阵地防御,靠人海战术,以野外伏击或突袭的方式主动进攻——要让兵力居劣势的军队有行使人海战术的可能,就只能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一路——要能打击敌人一路,就必须在有利于己的地域上作战,使得敌人无从发现自己的行踪,而己方又对各路敌军动态洞若观火——要满足这个条件,就必须发扬己方“人民操控术”优势,将战场选在内线,进行战术上的速决战与歼灭战,否则有引起他路敌军增援,使自己丧失局部数量优势的危险。

可笑的是,毛泽东虽从实践经验中摸索出了后两条结论,却没有理论能力如我在上面演示的那样,从逻辑上梳理它们的导出过程,因而看不到最重要的第一条:只要敌强我弱大局不变,己方就只能处于战略防御,以战术上的进攻消灭敌军,藉此一点点积累自家硬实力、削弱对方硬实力。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它能否进行下去,取决于双方最初的硬实力基数。己方拥有的硬实力基数,决定了每次伤害对方、壮大自己的增量(Δ)的大小。如果己方太弱,对方太强,就算己方百战百胜,但每次削弱对方、壮大自己的增量都太小,那么己方硬实力再积累也无可能追上对方,就像《西游记》上的凤仙郡若想下雨,必须靠一只鸡去一口口啄完一座米山那样。于是这个过程就会中断,而这就是抗战前几乎发生的事——跳蚤是无法顶起被子来的。

抗战给了中共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基数,苏联的军援又提供了武备,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共军每次削减对方硬实力、增进自己硬实力的增量,使得它从原来叮人的跳蚤,变成了咬人的恶犬,于是硬实力逆转就有了可能。换言之,恶犬越咬人就越厉害,最后可能长成吃人的狮虎。但开初双方的硬实力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共军仍然只能处于战略防御状态。中共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人民操控术的软实力优势,藉此抵消对方的硬实力优势,最大限度地增加每次削弱对方、壮大自己的增量。

虽然毛泽东也知道扳着指头算应该每月消灭国军多少旅,才能打败蒋介石,但这位天才军事家从未受过系统教育,缺乏思维能力,因而不懂在敌强我弱的全局尚未逆转时,共军只能在战略上取守势,在战术上取攻势。在消灭了进攻根据地的敌军后,根据地自然会随共军反攻而扩展,资源拥有量随之增加。只有到硬实力增长到软实力优势不再是决定性因素时,才能发动战略进攻。若在此前就发动战略进攻,贸然脱离根据地打入外线,那增量就会减小乃至变成负值,反而推迟胜利的到来。

毛非但不知道这最关键的原则,也不懂上述简单的“增量原理”及其简单推论:1)如果全军都打出外线,那就是战略进攻,只能在己方硬实力堪与对方匹敌时才能这么做。2)在这个转折点到来前,打出外线只能是战术上而非战略上的,是局部而非全局,是微观而非宏观。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在内线粉碎了敌军进攻时,趁敌军撤退追击出外线,顺势扩大根据地。共军的根据地其实都是这么扩大的;一种则是在内线没有歼敌机会,于是跳出外线调动敌军,制造可乘之隙,或攻击敌军薄弱的侧翼或后方,以此粉碎敌军进攻。无论是哪种情况,共军作战必须以根据地为依托,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不能“下决心不要后方”,打到万里之外去,那样必然进退失据。3)外线作战距离取决于已有根据地大小。根据地越大,则永久性丧失它的可能性越小,共军也就可以走得越远; 4)每次战斗伤害对方、壮大自己的增量不是个常数,己方硬实力越大,则给对方造成的伤害越烈。由此决定了敌我实力对比的变化不是匀速的。一旦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则所谓“雪崩效应”就会出现,其时不但不需要内线作战,也不再需要集中数倍于敌军的兵力去打歼灭战了,更不需要去建立新的根据地,只需如辫子兵一样横扫全国即可。而这就是中共征服南中国的实际过程。

可惜毛泽东虽然从形形色色的线装书上学会了各式各样匪夷所思的阴谋权术,却从未接受过正规思维训练,因而彻底缺乏理论能力,只能靠“实践出真知”,以“亲口吃梨子”的原始方式摸索出“狭隘经验论”,却没有足够智力如我在上面演示的那样,靠理性思维导出所谓“毛泽东军事思想”,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的“军事思想”不但有重大缺漏,而且还在实践中受到他智力结构中深厚的反理性因素干扰。他天性好赌,喜欢惊天动地的大手笔,巴不得一举扭转乾坤,创造奇迹,开创出轰轰烈烈的大局面来,于是就害上了顽固的“外线病”。每当他赌性发作、“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沛然莫之能御之时,便很容易忘记那些经验规则,想抄袭他的圣经《三国演义》中的邓艾以三万精兵偷渡阴平直捣成都,或魏延献给诸葛亮的兵出子午谷偷袭关中的奇计,动辄想出奇兵打到外线去。这个痼疾在过去多次发作过,在所谓“解放战争”中当然也不例外。每次发作都给革命事业带来损失,实际上是推迟而不是加速了中共夺取全国政权。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0720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