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么?(七)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么?(七)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5

经验值: 519217


文章标题: 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么?(七) (1133 reads)      时间: 2011-2-06 周日, 上午4:35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补充说明一下:前文的Younghusband上尉已有经典翻译,乃是“荣赫鹏”,并不是我捏造的“少夫笨蛋”。请读者原谅老芦的无知。说实在的,我不是很相信中方的史料,觉得倾向性太强,难以做到客观,而且非常简略含混,令人常常慨叹中国人对自己的事还不如鬼子清楚,所以看的有关史料基本是英文的。当然我也尽可能多方对照,以期尽可能逼近真相。好在英国早就是民主国家了,人家的文字总是多元的,不存在舆论一律,可以互相参详对照。

下面接着写。

(三)东段

中印边界东段位于不丹与缅甸之间,争议地区边界长约1200公里,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中方称“藏南”,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





该地区与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完全不同,根本不是荒凉的无人区。相反,它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从5000米降到150米。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潮湿的季风被喜马拉雅山挡住,使得山北地区干燥,却使得此区湿润多雨,成了世界上降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该区土地肥沃,能种植多种亚热带作物,人称“西藏江南”。此外,该区森林覆盖率达90%,水力资源极为丰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就在那儿,风景美不胜收。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该区都是整个西藏最难得的明珠。

因为湿润多雨,海拔较低,习惯于高寒干燥气候的藏族不喜欢在这地区居住。除了达旺地区外,此区的主要居民为部落民族,据说共有82种部族,人口约为90万,有许多信奉藏传佛教。此区的东部是达旺地区(英文称Tawang Tract,“达旺林带”之意),紧挨着不丹,“自古以来”就是西藏的领土。它是六世达赖喇嘛的故乡,建有非常有名的达旺寺,是西藏的宗教圣地之一。它还是传统的西藏到印度的商业交通要道。

此区的南面是印度的阿萨姆邦。前文已经介绍过,阿萨姆“自古以来”就不是印度领土,原是傣族建立的一个独立国家,名为“阿豪姆王国”。阿豪姆王国一直成功地抵御了莫卧儿帝国的入侵,但在1817年被缅甸征服,1822年变为缅甸的一个省,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后,逐渐被英国吞并。英国人之所以要吞并阿萨姆,是因为他们喝茶上瘾,本土又种不出来,因此把中国的茶树偷出国境,拿去那儿试种成功,使得该地逐渐发展成了重要的产茶基地。再加上森林资源丰富,因此该地便在大英的茶叶与原木的生产贸易中占了重要地位。

正因为此,便有许多英国浪人跑到那地方去做买卖。为了加强管理,英国人便在印度帝国的北面边境画了两条线,第一条线是行政管理线,称为“内线”,凡是进入该线以北的人都需要执照。内线以北则是所谓“外线”,它才是真正的国境线。在阿萨姆以北,它沿着山脚走,和中共所说的“传统边界”一致。直到1909年,英国绘制的印度帝国的边界地图仍然沿袭了这条“外线”:





由图可见,直到1909年,英国人画的边境仍和中方后来声称的一致,后来被印度侵占的达旺地区(也就是不丹东面那一块)完全被划在西藏境内。事实上,英国人原来一直都承认达旺是西藏的一部份。1847年,印度帝国东北边疆局(North- East Frontier Agency,NEFA)的官员简金斯(Major J. Jenkins)就曾向该局报告说:“达旺肯定是拉萨总督的一块领地”。1872年,英国与不丹划界之后,顺便也想确定与达旺的边界。NEFA的官员格兰姆(Major R. Graham)会同拉萨派来的官员,划定了达旺地区与印度帝国的边界,把达旺地区划为西藏的一部份 [31]。就连印度人自己出的书也不能不承认:

“看来正确的是,除了英属阿萨姆与达旺林带由英国与西藏官员在1872年共同勘定之外,直到19世纪(芦按:应为20世纪)的头十年,大英帝国的东北部都没有英国与中国/西藏共同同意的确定的边界。” [32]

那么,达旺地区以东又如何?是否真如上引印度人所说,没有双方都同意的边界?

上面已经说过了,该地区主要由部族居住,但历来处在拉萨的影响下,英国人也一直把它当成是西藏领土。1873年英国划出“外线”时,该线从从不丹边境直到北纬27度延伸到东经93度20分的Baroi河(很抱歉,我居然在中国地图上查不到中文地名,中国人的糊涂,于此可见一般),在该河以东虽未标出国界线,但作了文字描述,指出该线沿着山脚走,直到Nizamghat(位于今日印度之“阿鲁纳恰尔邦”,again,我无法找到中文地名,只能在网上找到印度人的介绍,http://www.maplandia.com/india/arunachal-pradesh/dibang-valley-anni/nizamghat/。看看这就是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唯一本事就是闭着眼睛瞎嚷嚷,连中国政府把那地方送出去了都不知道,呸呸!)[20]。

不仅如此,1905年,一位英国官员力主越界向北推进,进入部族居住区域,建立英国哨所,当时的印度国务卿(Secretary of State for India)摩尔里(Lord Morley)还驳斥道:

“(建立英国哨所)意味着实际上的并吞,随之后来的将是难以限制的持续并吞……在Abor山后面是外国的领土——西藏。而在Abors与西藏本部之间可能住着部族,他们或多或少都处在西藏的影响下。” [33]

这毕竟还只是一方的表示。1910年,赵尔丰带兵入藏,“改土归流”(详见下)。中国军队在瓦弄(Walong)以南插下了标明边界的旗帜。1913年年底,英国人深入阿萨姆北部探察,检查了中国军队在瓦弄设置的边界旗,在旁边也栽下了英国的边界标志[20]。因此,这等于是双方同意的分界线。

那么,这瓦弄在哪儿?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的察隅县,见下图:





要从地图上寻找该地,先找到下察隅镇,再沿着察隅河南下,快到边境线时就是此地。可惜这不过是在中方地图上,它早就在印度治下了,位于所谓 “阿鲁纳恰尔邦”内。在1962年中印边界反击战中,共军与印军在此激战,双方都损失惨重,但据说中国军队的伤亡是印军的五倍。在付出沉重代价夺取了它后,中共却又使出龟孙子兵法来,撤回麦克马洪线以北。于是印度人太太平平地卷土重来,在该地修建了个烈士纪念亭,由参战老兵们赋诗勒石:

群山如哨兵一般环绕着我们悄然耸立
它们见证了我们是怎样地热爱自己的土地
在粉碎的岩石与燃烧的松树之间
我们在纳姆提平原上奋勇捐躯
啊,罗西特河从我们身边轻轻滑过去
苍白的星星在我们头上柔和地闪烁
我们长眠在此,沐着阳光,浴着风雨

这儿的“罗西特河”,原文为Lohit,估计就是中文地图里标出的察隅河。2002年,当地建立了一座更大的纪念馆 [34]。看来印度人学会了英国人的传统,很把为国捐躯者当回事。而我们的将士却成了伟大领袖那盘“很大的棋”上无足轻重的棋子,全都白死了。

从卫星地图可以看出,瓦弄位于争议领土的东端,距离不丹边境很远,这就是说,从此地直到1872年英国与西藏确定的达旺以南的边界线,都是西藏的领土,起码当时英国人是这么认为的。

英国人为何后来改了主意?这又是“推进派”干的好事。前文已经说过,英国人最忌讳的是俄国人而不是中国人,因此希望西藏成为挡住老毛子的缓冲带。为此,他们与毛子在1907年签订了条约,双方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尊重西藏领土完整。那阵子中国在他们眼里并不构成威胁。然而过了两年,情况就变了。

晚清新政,其实是中国从中世纪的天朝(country)剧变为西式民族国家(nation)的努力。朝廷开始有了西式“主权”意识,察觉到周边藩属因为主权不是很明显,容易被列强鲸吞蚕食,于是开始“改土归流”,也就是将过去由土司自治的地区,改为流官治理。为此,朝廷先后将新疆和东北等特区都改为省,并准备进一步把蒙古与西藏也改为省。以后发生的事,简直就跟50年后的“西藏叛乱”一模一样。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2512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