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线么?(四)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线么?(四)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5
经验值: 519217
标题:
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线么?(四)
(1072 reads)
时间:
2011-1-29 周六, 上午8:09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英国既然是印度的nation-maker,把一个笼统的地理名称变成了具体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现代民族国家,它自然也就是如今的中印边界争端的播种者。当然,大英的本意,倒不是如以阴谋论为世界观的中国爱国志士们想象的那样,早在百多年前就深谋远虑地埋下了定时炸弹,不但制造了印巴历时几十年的流血冲突,而且蓄意埋下了中印武装冲突的祸根,充其量只能说,他们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柳树要成活并葱郁一片,还得靠适当的气候与土壤,离不开中国阴错阳差、无意有意的配合。
平心而论,作为侵略者,英国人的领土野心基本只限于印度次大陆那个“无主地区”,后来之所以打西藏和新疆的主意,其实是沙俄刺激出来的“先发制人”的“防御反应”。
即使是在印度次大陆,驱使英国人的开疆拓土的动机也与俄国人的有明显的不同。英国是世上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与威尼斯等国而言),大概也是世上第一个建立了完备财经制度的国家(据说英国大学发放的会计师执照至今在国际上还很吃香),因此,他们更具备资本主义经济动物的特色,“利润vs成本”的意识十分强烈。驱使他们到处攻城掠地的动机主要是金钱,而他们在谋划侵略行动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一旦得手之后,“维稳成本”是否大过了所得利润。
这与俄国人形成鲜明对照。驱使老毛子疯狂扩张的,是狂热的沙文主义冲动,是一种疯狂的兽性。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并不像大英帝国那样,是一种资本家推动的谋求新市场与原材料的资本主义逐利行为,而是类似成吉思汗那种扩张本能的体现。直到近代,俄国都是一个原始落后的农业国,根本没有资本扩张的必要。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蒙古帝国的转世投胎。毛子在帝国建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嗜血与残暴,就更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瞠乎其后。我已经在旧作中介绍过了,把“建立帝国”与“种族灭绝”熔为一炉,是毛子特色,并不见于英帝国主义,甚至不见于马其顿、古罗马的古典帝国主义。
以上区分当然是相对的,英国人也免不了兽性。因此,帝国的决策人物总是分为两派:“推进派”与“稳健派”。前者的扩张本能更发达,而后者更具经济眼光。
推进派总是陷入一个正反馈的恶性循环之中:在夺取了一个新领地之后,他们总是要感到那地区的安全受到毗邻地区的威胁,于是便力主去征服那些地区,以确保新征服地区的安全。待到把它们夺下来之后,他们又感到了新的比邻地区的威胁……。如此循环下去,帝国便越来越大,人力财力的耗费也就越来越吃勿消。
稳健派则更有经济眼光,他们认为,帝国疆域越大,则防线越来越宽,供给线也越来越长,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就越多,而夺取的新地区也需要绥靖,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与金钱。尤其如果新征服地域为凶猛的部落民族居住,本国士兵或平民常会被那些“野蛮人”(“savages”)残暴杀害,此后就得派出惩罚部队去扫荡,以期震慑土著,杜绝将来再发生类似的事。这样算下来,“维稳成本”只会远远高出所得利益。不如还是采取羁縻政策,“以夷治夷”算了。对那些没有重大战略价值或经济价值的地域,哪怕是毗邻也犯不上去直接占领,只要那些地区的统治者亲英即可。
大英在印度的帝国就是在这两派的争吵建立起来的。在我看来,稳健政策还是占了主流。这就是大英在占领了阿富汗后又主动撤退,而英属印度帝国内又有那么多土邦的原因。即使是在女王享有主权的英属印度内,英国人搞的还是“以夷治夷”,以英国培养训练出来的土著文官和军队去管辖治理,在整个庞大的英属印度中,英国只投入了两千多名官员和军人,却不但能把它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建起了当时亚洲最长的铁路网,让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认定英国人就是他说的“主子种族”。
明白了这些历史背景后,则不难理解中印边界的争议是怎么来的。以下分别介绍边界西段与东段的历史沿革。
(一)西段
中印边界西段,位于新疆的西南角与西藏的西 北角。争议地区称为阿克赛钦。该地区的西面是印度占领的克什米尔,也就是原来的拉达克王国。上文已经介绍过,拉达克原来并不属于印度,是西藏的附庸国,与印度一点关系都没有,后来被克什米尔并吞,但仍不属“英属印度”,而是“英属印度帝国”中的土邦国家。
那么,阿克赛钦到底在历史上是属于拉达克还是新疆/西藏?它原来根本就是个无主地区,谁都不属。该地区是个盆地,夹在两个山脉之间,北面是从西到东略微向南的昆仑山脉,南面是与昆仑山脉大致平行的喀喇昆仑山脉,在地质构造上是西藏高原的一部份,盆地面积37,250平方公里,海拔在4800米到5500米之间,气候十分严酷,年平均气温很低,降雨量极少,什么都长不出来,缺乏生存资源,因此荒无人烟。其唯一的价值就是战略价值。在古代,它是新疆去克什米尔、西藏、印度、中亚乃至中东的通道。但这战略价值并不能在古代兑现,原因很简单:那地方荒凉得跟月球表面似的,没什么永久性居民,有谁能派政府机构和军队去常驻该地?吃的穿的用的从哪儿来?冻死饿死的人员该如何补充?
这就是它是一个无主地带的基本原因。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所谓“有主”“无主”,其实是西式私有观念,那“主人”说的是西式民族国家。在没有这些观念的东方,这类地方当然没人去争夺。倘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位于边境地区,有谁会声称它属于本国所有,并专门上那儿去,用鬼子发明的测绘技术仔细勘测,再绘出明细准确的地图来,标明沙漠的边缘何在,而那就是本国的边界线?中国古代和北方游牧民族打了无数次仗,有谁能说出咱们和匈奴、蒙古等等的边界在哪里?徐达同志北伐完成后,历史记载也只是说他成功地把蒙古人赶到了“漠北”,那大漠到底是哪家的啊?算是蒙古人的,还是咱们的?要么是两家共有?
因此,马克斯韦尔说的一点也不错,亚洲的边界线,不是像欧洲那样,用于国与国的接触,而是用来隔离不同国家的。因此,它并不总是欧式的一条“线”,而常常是模糊的一条“带”。如同戈壁那条很宽的带隔离了中国与蒙古一样,阿克赛钦也是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天然隔离带。
以上所说,当然不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所周知,战国时期的国境线就比较明确,而谁都知道大宋与大金以淮河为界。虽然老祖宗没本事作西式精确测绘,从而画出一张比较象样的地图来,但找个天然的线性标志并不需要什么科学知识。所以宋太祖才能毅然挥动玉斧,把大渡河当成了大宋的边界线。但这只是例外情形,在太平年月,天朝与蛮夷之间的分界线总是模糊不明的。如果蛮夷是称臣纳贡的藩属,则连个比较明确的隔离带都找不出来。
这就是英国人当初为何要动念去确定中国与拉达克的分界线。多格拉人与西藏的战事,引起了英国人的关切,他们知道西藏是由北京控制的,生怕由锡克人支持的多格拉人的武力冒险招致天朝入侵锡克帝国,而英国雅不愿为此卷入与中国的冲突[6]。于是在战事结束后,英国人和多格拉人签了约,规定多格拉人非经英国许可,不得扩大疆域。为防止多格拉人偷偷发动侵略,英国人觉得还必须与中国划定边界,以期去除“东方一切冲突最常见的原因——一条没有测定的边界”[7]。
为此,英国人给两广总督发了照会(那阵子中国没有外交部,“夷务”由两广总督办理),请清廷派员会同英方勘定拉达克与中国的边界。两广总督回答说,西藏与拉达克的边界早已确定,不必多此一举。后来他又示意,朝廷同意派出代表团前去勘界。可等英国使团到达那儿时,却根本不见中国使团的踪影。不管怎样,英国的勘测队还是在那儿工作了一大约一年,但还没走到喀喇昆仑山口就废然而止,因为他们发现那地域从未经过前人测绘,故而无法确定西藏边界到底在哪里。他们认为,反正那地区完全无人居住,在那儿划界也没什么意义[8]。
1865年,印度测绘局的一个低级文员詹森推出了一条国境线,是为所谓的“詹森线”(Johnson Line)。该线将昆仑山脉南麓划为克什米尔的北部疆界,把整个阿克赛钦盆地划入克什米尔(请参见下图)。詹森自称那是他本人实测的结果,但英国当局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要如他声称的那样,翻越昆仑山走到新疆和田,再翻越昆仑山回到印度列城,他必须每天走30公里以上,而在那种险恶环境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何况还要完成测绘。而且他还涉嫌干没了和田可汗托他带给印度某王公一批银锭礼物,于是该线从未提交给中国政府。詹森在测绘局混不下去,辞了职去投靠克什米尔的君王,向他献上了那地图。克什米尔的国王凭空得到了一大片土地,虽是无人区,什么用处都没有,仍然大喜,将詹森提拔为拉达克的总督。[9]
同年,乌兹别克的阿古柏趁新疆骚乱,入侵新疆并迅速占领了南疆大片地区,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此前俄国人业已翻越帕米尔高原,向中国的西北扩张,这一趋势引起了英国人的担忧,生怕他们在夺取新疆后继续南下,威胁到印度的安全。这心病从此成了英国制定对华政策的出发点,他们希望建立由一个亲英或起码是中立国家控制的缓冲带,将印度与俄国人隔开。阿古柏是个亲英派,在伦敦眼中,由他统治的南疆显然是个理想缓冲带。于是在1873年,伦敦的印度办公室为英国外交部绘准备了一份地图,标明克什米尔与中国的分界线沿着喀喇昆仑山脉的南麓由西向东略偏南[10]。上文已经介绍过,阿克赛钦位于昆仑山脉以南,喀喇昆仑山脉以北,因此,此线把该地区划归中国(请参见下图)。
1878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英国“建立缓冲带”的政策仍未改变。1889年,印度总督兰斯道恩表示:
“据我所知,在喀喇昆仑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非常难以进入,不大可能为俄国人觊觎。所以,如果中国人流露了获取它的意愿,我们可以鼓励它这么做。这比在我们与中国的边疆之间留下一片无主地带更好。而且,目前我们越让中国强大,我们越能诱导中国控制住整个喀什-莎车地区,它作为为我们阻挡俄国人沿此线推进的障碍也就越有用。”[11]
可惜中国的外交还处于萌芽前期,不知道英国鬼子的盘算。而且,此前与俄国人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得中国失去了140万平方公里土地。清廷吃此大亏,再也不愿与外国签订边界条约,于是就错过了与大英及时划界缔约的机会。
尽管如此,清廷仍然开始有了“及早确定疆界,免得为人侵占”的模糊念头。1892年,中国在喀喇昆仑山口(所谓“山口”,就是一条山脉的中断处,行人可以藉此穿过该山脉,因此多为交通要道)打下了一块界碑,表明中国疆域自此开始。对此,英国人表示,他们赞成中国人占有喀喇昆仑山以北的无主地带[12]。喀喇昆仑山口于是变成了一个双方都接受的中国与英属印度帝国的交界标志。
然而那只是一个点,并非一条线。而且,喀喇昆仑山口大致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中点,位于阿克赛钦的西面(请参见下图)。因此,即使双方都接受了那界碑,阿克赛钦的归属仍未解决,关键在于该点的东西段该怎么画,但清廷迟迟未能认识到这问题——这也不足怪,当时地理学、测绘学、地图学等等尚未传入中国,私塾和书院里又不开地理课,即使是徐霞客也不兴(准确来说是没本事)测绘所经山川。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喀喇昆仑山脉是什么样子?当年崇厚跟俄国人签约定界就是因为不会看地图,被对方玩了。后来洪钧鉴于“中国图学未精,乏善本”,出使俄国时买了本俄国人的地图来翻译成中文,总理衙门将之用为参考地图,在中俄帕米尔争端爆发后受到弹劾,说他上了俄国人的当。洪钧于是上疏分辩,说“内府舆图、一统志图纪载漏略”,总理衙门过去办理此类案子都是用李鸿章、许景澄等人翻译的外国地图,也没出什么大错,云云[13]。
但到了1896年,当英国驻喀什总领事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向一位中国官员出示了詹森画的地图时,却遭到那位官员的反驳,他声称阿克赛钦是中国的,并出示了中方所绘的地图(据说这是因为那官员向俄国驻喀什的官员出示了英国人的地图,而那毛子官员指出它夺去了阿克赛钦,因而点醒了中国官员。我怀疑那中方地图也可能是俄国人帮画的,“清官”哪有那本事?)。马戛尔尼向伦敦报告了此事,认为或许阿克赛钦部份是英国的,部份是中国的[14]。
Meanwhile,“推进派”又在伦敦的战略家们中抬头。英国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长阿达(Lord John Ardagh)少将提出,俄国正在向新疆扩张,而中国太弱,作为缓冲国根本就没用处。因此,俄国最终至少会吞并东部新疆,并竭力向南推进。英国过去认为喀喇昆仑山脉是印度的天然疆界不妥当,因为该线不便于防守,应该将边境往北推。1897年,他提出了一份地图,标明了他认为更容易防守的边界线。该线基本以昆仑山脉为分界岭,把整个阿克赛钦都划归克什米尔,与詹森线大同小异,因此被称为“詹森—阿达线”。[15]
印度总督埃尔金不同意阿达的主张,他认为,既然中国已经向马戛尔尼声称阿克赛钦是他们的,那若将詹森—阿达线提交给他们,必然会导致中英关系紧张。而且,向该线推进势必引起俄国人的反弹,反倒会引来阿达想预防的俄国人向南推进。他要求伦敦与北京直接接触,并采纳了马戛尔尼的建议,绘制了一份新地图。1899年,英国驻华公使麦克唐纳将这份地图交给中国的总理衙门[16]。
根据那幅地图,中英边界从喀喇昆仑山口开始沿北麓向东南方向走,到了阿克赛钦南部却向北移动,挖去了阿克赛钦的一部份,但其大部份仍然留给了中国(见下图):
这条线被称为“马戛尔尼—麦克唐纳线”,据说也就是如今中印边界东段的实际控制线[9]。它是英国政府唯一一次正式提交给中国政府的地图。此前无论是詹森线,还是修改后的詹森—阿达线,都是英国人的个人行为,不但没有提交给中国政府,就连英国政府也不曾同意过。如果这能作数,那我赶明儿画幅地图把全世界都当成我家的领地算了。
尽管新疆的官员们曾暗示他们同意那边界线,但北京从未回复过英国人的照会。这也毫不足奇——拳乱第二年就爆发了,当年翻译外国地图的许景澄被当成二毛子给砍了脑袋,谁还敢顶风上去招惹是非?因为没有收到答复,英国政府便把这当成了默认[9]。在以后十多年内,英国政府一直把该线当成了大英的边界,并想法说动清廷把阿克赛钦划为西藏而非新疆的一部份。这是因为1907年英俄协议规定了双方都尊重西藏的领土完整(请参看前文)。如果阿克赛钦是西藏的一部份,则俄国人便不能把它夺走了,而若留在新疆内可就没了那条约保证[17]。
1911年爆发的辛亥祸国蠢动使得“推进派”在伦敦和新德里再度雄起。Once again,中国人向全世界显示了他们特有的聪明才智,在富国强兵运动刚刚大见成效时再度奋勇投入大规模内讧,使得已经走上民族国家(nation)之路的country再度沦为财政破产的弱邦危邦乱邦。在推进派眼中,中国再不可能作为一个有效的缓冲国,俄国吞并新疆指日可待,他们必须先为之备。印度总督哈定敦促伦敦,为了防止俄国吞并新疆,英国应该采取阿达的主张,将阿克赛钦划在英国境内。但英国政府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仍然坚持1899年的立场。在1914年签订的西姆拉条约附属的地图上,阿克赛钦被画在西藏境内。[18]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老芦,您觉得达旺地区以后会怎么解决?
--
微笑的狮子
- (0 Byte) 2011-1-31 周一, 下午3:21
(92 reads)
您的nation与country的概念是不是用反了?
--
WSM
- (209 Byte) 2011-1-31 周一, 上午2:54
(282 reads)
“当时地理学、测绘学、地图学等等尚未传入中国”----真TNND的没错,现代人总是以现代的基本常识去想当然过去的事,还
--
布朗运动
- (24 Byte) 2011-1-29 周六, 下午1:47
(18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90925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