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线么?(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线么?(三)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5

经验值: 519217


文章标题: 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线么?(三) (1278 reads)      时间: 2011-1-28 周五, 上午3:41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丁一夫先生大概绝不会意识到,他的胡说八道恰好命中了印度人的死穴,那就是无论在中印边界的西段还是东段,印度比中国更没有资格声称那些争议领土“自古以来”就是他们的。

丁先生(或许还有那蠢妪)可以说的无非是,那些领土就算不是印度的,也是西藏的,跟中国无相干。上面已经说过了,当时的国际社会不但认为中国对西藏享有宗主权,而且将西藏视为The Chinese Empire的一部份(请参考下面将要附上的英国人在18世纪末绘制的印度地图)。就算忽略这点不计,现在的问题是,今天不是西藏与中国争领土,而是印度与中国争领土。如果说今日中国没有法理权利继承原来的藩属国的领土,那么印度就更没有法理权利染指今日中印的争议领土,因为那些地区“自古以来”不但不是印度的直辖领土,而且从来不是印度的藩属。

丁先生说得很对,印度与中国原来并非邻国,但这是因为印度原来与新疆和西藏都不接壤,看一眼英国人绘制的1700-1792年间的印度地图便能洞察这一铁的事实:





18世纪的印度四分五裂,是多国殖民地,莫卧儿帝国已极度衰弱,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只是该地图没绘出那些林立的小国。即使如此,也足以说明问题了。请注意图中用黄色粗线加绿点标出的莫卧儿帝国大致的北部疆界,它与中华帝国(Chinese Empire)根本就不接壤,从西北到东南隔着一系列国家,依次为: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与阿萨姆。克什米尔上文已经介绍过,它与中国接壤的部份是拉达克,该国是西藏的附庸国,其人种、语言与宗教都与西藏本部高度同源,但在19世纪中叶被多格拉并吞,成了克什米尔的一部份。即使在此之后,克什米尔仍然是部份独立的所谓“土邦”,并不属于“英属印度”(解释见下),尼泊尔则是中国的藩属,不丹则是西藏的藩属,阿萨姆原名“阿豪姆王国”,位于后来的中印边界东段争议领土(亦即中国的藏南,印度如今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之南,是一个独立的傣族国家,一直成功地抵御了莫卧儿帝国的入侵,但在1817年被缅甸征服,1822年变为缅甸的一个省,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后,逐渐被英国吞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份,印度独立后变成了印度共和国的一个邦。

因此,印度和中国之间原来确实隔着一系列的国家,这些国家“自古以来”直到19世纪初就不是“印度的神圣领土”,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中印边界西段”和“中印边界东段”之说。19世纪以后,英国人吞并了阿萨姆,造出了“英属印度”与藏南的边界,也就是如今的“中印边界东段”,而英国人将克什米尔化为藩属国(“土邦”),造出了“英属印度帝国”与新疆的边界,也就是如今的“中印边界西段”。因此,这些边界都是英国人侵略人为制造出来的。

还不仅此,如果说印度共和国有资格接管原属“英属印度”的阿萨姆,那它又是否有资格接管克什米尔那个半独立的“土邦”?

要说清这个问题,就得先解释“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英属印度帝国”与如今的“印度共和国”的区别。把这些完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就是丁一夫(或许还有那蠢妪)胡说八道的根据,也是自印度前总理尼赫鲁以下的一代代前赴后继的阿三们惯用的障眼法。可悲的是,自人民的好总理以下一代代前赴后继的中国痞子“外交家”们,似乎从来也就没弄清这些概念,至今貌似仍然如此,反正本人看过的官方文告从未提示过痞子们具有最起码的专业知识。

在旧作中,我多次指出用西方来的一系列观念去解释古代中国国情民俗的荒唐,屡屡讥笑中共动辄声称“某某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但我没有机会指出,印度在这些方面比中国更原始落后(亦即偏离西方观念和行事准则更远)。从国际法(也就是西方发明的处理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的角度来看,直到印度独立之前,世人所谓“印度”,其实是类似“印度次大陆”那样的地理名称,连country都不能算,遑论nation。尼赫鲁所谓“阿克赛钦自古以来就是印度领土”的声称,比中国类似的声称更可笑万倍。

如所周知,中国的特点是,尽管治乱交替,中国这片地方“自古以来”总是由一个或数个强大的政府的治理。大一统的朝代就不必说了,即使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时,它也从未崩解成几百个小国家。这与印度可完全是两回事。“自古以来”,印度次大陆上就从未形成过一个统一的国家。印度半岛在历史上只是几乎统一过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了除迈索尔地区之外的印度半岛。但阿育王死后国家立即分崩离析。第二次是蒙古人在16世纪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但莫卧儿帝国不久就衰败了,葡萄牙、法国、英国等殖民帝国相继入侵,印度半岛上列国林立,英国人经过数百年的攻城掠地,最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英属印度帝国”(British Indian Empire,or British Raj) ,由维多利亚女王出任“印度皇帝”。从民族、语言、宗教、历史文化、地理等无论哪一个角度来看,这所谓“英属印度帝国”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杂烩,它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以及位于波斯湾的特鲁希尔,甚至一度包括非洲的索马里与东南亚的新加坡。您说它与现在的“印度共和国”能是同一个概念么?

这是从地域来看,从主权来看就更复杂了,“英属印度帝国”(British Indian Empire)由“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与“土邦”(Native States or Princely States)两大部份组成。英国议会于1889年通过的“解释法案”对此作了明确定义: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一语,指的应是女皇陛下通过印度总督或是通过总督下属的所有总督或其他官员统治的所有领土与地区。‘印度’(India)一语,指的应该是英属印度与处于女王陛下的宗主权之下的所有土邦的领土加在一起,女王陛下的宗主权通过印度总督或其下属总督或任何其他官员行使。”[5] (翻译说明:这儿的“印度总督”原文是Governor-general of India,而他下属的“总督”的原文是Governor,中文词汇贫乏,是以无法从字面明确区分这两者。若要从字面区分,似乎只能把前者翻译为“总总督”,后者翻译为“总督”)。

所以,中文所用的“英属印度”是一个很含混的概念,与“英属印度帝国”混淆不清。其实按英国国会的定义,只有“英属印度”才是英王的领土,由印度总督代表女王治理,而“土邦”则只是英王的藩属国,英王对之只享有宗主权,不享有主权。印度独立时,有将近600个土邦存在,其总面积占印度面积的五分之二。

这就出来个问题:印度从原来的“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中独立出来后,到底有什么理由去并吞那些并不属于英属印度的土邦国家,把它们纳入印度共和国的疆域之内?这比越南独立后想去吞并寮国与柬埔寨还没道理——好歹越寮柬原来的地位还是平级的,都是法国殖民地,而英属印度与土邦印度在法律地位上根本不同级,一是殖民地,一是藩属国,前者毫无主权可言,后者则只是丧失了对外的主权而已。要说谁更有资格独立,应该是土邦印度而不是英属印度。与中国就更不能相比了——辛亥革命不是民族独立运动而是改朝换代,中华民国的主权是清廷和平让渡的,因此它仍然是西藏的宗主国。宗主国将藩属改为直接治理的领土,总比殖民地去吞并原来的半独立国家要更有理由吧?

更何况无论是从种族、民族、语言、宗教、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等哪一个方面来看,印度共和国根本就没有理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印度的主要民族是Hindustani people,仅占人口的46.3%,其他种族和民族之繁多,大概没谁能弄清楚,光是官方承认的语言就有20多种,信仰的宗教也是五花八门。除了英国人,谁也没本事把这种大杂烩统一在一个帝国内。靠英国人搭起了一个统一国家的框架,还有什么理由觍颜自称“某某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印度的神圣领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请问您说的那个“自古以来”的印度国家到底在where啊?作为一个地区,印度当然自古以来就存在;作为一种文化,印度文明之古老之辉煌,令华夏文明望尘莫及。然而作为一个国家,不要说是nation,就说country也罢,印度实际上是直至近代才出现的,还全靠英国人帮忙,有什么好吹的涅?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22199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