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民科”辩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民科”辩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标题:
“民科”辩
(1405 reads)
时间:
2010-6-11 周五, 下午1:53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民科”辩
芦笛
“民科”现在已成网上常用词,本是“民间科学家”的缩写,但涵义模糊不明。一般人似乎是当成“外行”使用的,而在很多情况下它似乎又是“自学成才”的同义语。换言之,在许多同志看来,若非科班出身,就不能跟专业人士谈论有关问题,否则便是“民科”。
若“民科”作此解,则区区以为大谬不然。自学是否能成材,还得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是那人是否有足够才能领会所学的科目的精髓,客观条件则取决于那门学科的性质。两个条件任有一条不满足,则学习的人必然是不懂装懂的“民科”,哪怕是科班出身也这样。
主观因素就不用说了,论丝毫不懂所学科目的要旨乃至基本意思,要误会到八万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去,老芦在网上遇到的最多的此类同志乃是文科蠢妪。
好几年前在《驴鸣镇》,某位哲学专门人士出来给大家介绍她的专业常识,一开口便石破天惊,把老芦这外行吓得一楞一楞的——以我不算贫弱的想象力以及对中国文人智力的超低下估计,仍然还是没料到,有的哲学专业人士不但可以彻底误会了芝诺悖论、巴门尼德的宇宙观、分不清“诡辩”与“悖论”、不知道逻辑的用途,以为它是一种类似修辞学的可有可无的东西,傲然声称“我对逻辑没有特别的兴趣,凑合把话说明白了就行。因为, 我一贯认为,逻辑是一种有限的工具”,甚至就连什么是“一元”、什么是“多元”都可以拎勿清爽,楞要说东方哲学是一元论,西方哲学是二元论,而这据说就是东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其中最根本的还是‘一’与‘多’的分立”!
和这比起来,前些天那位悍然出来批判老金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文科蠢妪或许也不算太蠢。更何况与伟大领袖毛主席比起来,那两位蠢妪曾不如魁父之丘比太行王屋二山。稍懂马列的基本教义的人都该轻易看出,伟大领袖到死也没弄明白马列是怎么回事,对此我已经论述得够多了,以后准备把有关文字收到《治国白痴毛泽东》那本书里去。除了向读者介绍毛是怎么治国之外,那书还将收入我对毛泽东思想的剖析,对毛诗与毛书法的评论等文,算是个比较全面的毛泽东论。至于该书到底是好多篇文章结为一集,还是把所有的文章合并成一篇长文,则至今还未打定主意。但我想在此顺便告诉老金,那书名还是不想改,哪怕无法进入大学图书馆,我也心甘情愿,因为那是事实陈述,不能因为效法文人装逼,便改用其他不够准确的命名。
很明显,如果用是否科班出身作为判断依据,则这些人就不能算是“不懂装懂,外行冒充内行”了,而这应该是“民科”的准确涵义才对。
这说的是主观条件。实际上,我早在当工人那阵子便已悟出,干某一行并不见得就是内行。是否懂行,首先取决于文化程度,其次取决于个人的智力。
例如我厂那些老木匠干了几十年,连做把人字梯都得放大样,否则便绝对拼装不起来。他带的那位徒弟把这当成了攻关难题,前来请教我这外行(那阵我还没学木工,因为还没对象,不存在打家具问题),我于是便教会他怎么用算术级数算出各级横木的长度。他开头还不怎么相信,待去实践了一番后发现果然如此,便大呼小叫地来向我报喜,连声咄咄称奇,并缠着问我:你没做过木活,是怎么知道的?我说,何必非得变革梨子,靠实践才能出真知?这不过是个简单数学问题,随便哪本中学教科书上都有。
类似的例子多的是。一位青年钳工曾来向我讨教,该如何切割一块钢板,使它能平滑地焊接到一个圆柱上去,还能跟那圆柱的长轴成60度的斜角。我也知道非工科的同志大概看不明白这问题,但我无法在网上画示意图,只能靠嘴说:例如现有一个“十”字,“十”的一竖是一个圆柱,那一横则是一块钢板,横与竖之间不是垂直,而是成60度相交,也就是说那一横是歪的,问该如何切割那钢板,才能让圆柱顺利地嵌入钢板?我于是告诉他,那钢板割掉的部份必须是半个椭圆,并教会了他怎么确定椭圆的长轴与短轴,再如何根据长短轴的长度,在那块钢板上画出半个椭圆来。他如法炮制,在钢板上画了线,拿到刨床上去把那半个椭圆刨掉,不光滑的地方用锉刀加工一下,再拿到那圆柱上去一比画,吻合得天衣无缝,喜得他大呼小叫,抓耳挠腮跑来跟我报喜,还赞叹曰:老芦,你真了不起。我师傅是中专毕业,跟你一样的学历,可他就不懂这种取巧办法。上次我们也做过类似活计,他的办法是,用氧割刀割下一块,拿去圆柱上比比,再用锉刀锉,再比再锉,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足足忙了两天,到最后还是不能圆滑吻合,只好就这么焊上去了,那角度也不是严格的60度,哪像我这次一步到位,从头到尾还不到半天时间!
这就是“高贵者最聪明,卑贱者最愚蠢”,一个接受过工农再教育的知青,若有正常智力,绝不该再相信这种鬼话、
当然,老木匠们干一辈子木匠也不懂行是可以原谅的,老钳工不知道怎么切割那块钢板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无论是算术级数,还是椭圆,都是高中数学课内容。不学习那些知识,当然不可能应用它们。但同样学习了那些知识,照样可以不懂,起码是不会应用。那位钳工已经说了,他师傅是中专毕业生,照样不懂那取巧办法,说明是否内行,还需要足够的智力去领会专业知识。
上面说的是自学成才的主观必要条件,也就是有足够的理解力。自学成才的客观前提是什么?我其实已经在楼下的声明里讲过了,不是所有的科目都可以自学成才,起码医学(不是指中医那种低阶经验技术,而是指西方人建立的医学科学)是不可能自学成材的,因为它的学习和运用都离不开实践,光靠书本是绝无可能学会的。靠自学去学西医,如同离开油彩去学油画一样,绝对只能是笑话。这浅显道理只怕小白都能想过来——你没盘弄过尸体,怎么可能知道阑尾长在哪里,肝脏又有哪些结构与之相连接?没在显微镜下看过各种组织的切片,怎么可能明白肝脏病变时发生了什么形态改变?
在我这自学老年看来,是否可以自学,端看那科目能否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凡是实习实验课占了重大内容的科目都无法靠自学成材。而凡是可以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科目,诸如文史、数学、理论物理等等都能自学成才。这些科目都是无本生意,尤以文科为然,只要识字就能学,根本不必到学堂里去。文科的本事也不是学堂能教会的。而数学与理论物理只需要一个构造特殊的脑袋,去学堂并不能提供这一点,它只能提供一种逼迫你努力学习的人为压力。理论物理之所以可以自学成材,无非是它是数学的运用罢了。我在楼下已经说了。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出大师,因为他的问世而使得整个学科发生了旧貌换新颜的文化大革命。只有艺术界才能出这种人物,自然科学除了理论物理之外,是不大可能有开天辟地的大师的(大概只有门捷列夫与达尔文是例外吧,但他们的贡献似乎仍不能与牛顿或爱因斯坦相比),而物理学之所以是例外,乃是因为数学艺术为它提供了充足的主观创造力发挥空间。
由此看来,所谓“民科”,实在是一种很不恰当的称呼,但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词汇来描述那种不懂装懂、鼓倒内行的外行们(“鼓倒”是川话,意为“犟过”“以倔强压倒”)。我想说的还是,第一,此类同志并不限于科学领域,文科里更多,漫山遍野都是,真懂行的只是例外而非常例;第二,自学成才者未必都是“民科”,要看他学的是哪一门科目。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计算机也可以自学,有电脑和书就可以,两者都很便宜
--
ksj-23
- (0 Byte) 2010-6-23 周三, 下午5:47
(192 reads)
“你没盘弄过尸体,怎么可能知道阑尾长在哪里?“ 我估计只要不是小白,随便google一下图片都能知道。显微镜也可以照相的
--
小小衲
- (0 Byte) 2010-6-11 周五, 下午7:32
(18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50004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