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宜兴万氏(16)二度劫难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宜兴万氏(16)二度劫难   
万润南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4/03
文章: 1370

经验值: 57959


文章标题: 宜兴万氏(16)二度劫难 (840 reads)      时间: 2010-4-21 周三, 上午2:59

作者:万润南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宜兴万氏(16)二度劫难

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地区来说,是一场大劫难。下面是一幅1851—1865年江苏地区人口变化的示意图:







宜兴在常州府西厢,靠近镇江府,是重灾区。估计在“长毛”时期,人口下降了百分之七十。清政府称太平军为“发匪”,宜兴老百姓称其为“长毛”。我小时候在外婆家,村里老人还在讲述“长毛”时期的种种恐怖传说。原来上百户的大村庄,被抢光、杀光、烧光了。直到1950年代初,村里还只有十来户人家,大多数还是后来的外来户。村西头有一座瓦砾堆成的小山,据说就是当年的劫后余烬。

宜兴万氏自然难逃这场浩劫。到光绪年间重修家谱,万塔万氏九房,只剩下大房、二房、三房、七房和九房。四房、五房、六房和八房,已找不到后人。家谱也在咸丰庚申年(1860年)兵火中散失。四十三年后,到了光绪癸卯年(1903年),才由“凤喜、登云、锦昌、锁奎、慎甫、文元诸公重辑”,这里提到的锦昌公,就是我的曾祖父。

当时我祖父万培根(字笃生),也随锦昌公一起参加了这次重辑。三十一年后,到了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又进行了一次续修。我祖父笃生公和大伯父万达源,都参加了这次修订。

上世纪六十年代,宜兴万氏家谱又一次遭受劫难。又是四十三年后,宜兴万氏后人邀我参与续修家谱,也算是给了我一次克绍箕裘、继承祖业的机会,我自当勉力为之。以上的文字,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中国传统的“耕读之家”,也就是识几个字的农民。从最早的万章开始,设私塾教授自己家和周边一村的子弟,是我们万姓的传家方式。每一代都能出个把读书种子。到我爷爷笃生公,仍是家乡远近闻名的私塾“大先生”。

到我父亲一辈,有兄弟四个:大伯父万达源、二伯父万达明、我父亲万达邦、小叔万达章。

你看我爷爷,哪里是甘心当他的私塾“大先生”,分明是想当内阁总理。看他给四个儿子取的名字:达源掌财政部;达明掌教育部;达邦掌外交部;达章掌文化部,都名正言顺吧?

大伯父在民国时期当过一县之长,“解放”后是戴帽的历史反革命。二伯父毕业自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一直在家乡执教,当过溧阳高中的校长。父亲学的会计专业,一直是银行职员。服务乡里,好像也是我们老万家的传统,小叔叔在老家当过保长,“解放”后也戴了帽。唉,我们家的十九代有一半是专政对象。

爷爷走得早,那一年,我两岁 , 脑海中还依稀记得出殡的场面:空中飘散着纸钱,大人们披麻戴孝,哭得呼天抢地。外公抱着我跟在后面。我戴着白布缝的孝帽,手里举一支小竹幡。爷爷生前的模样,脑海中已经完全模糊了 ……

母亲说,我小时候让爷爷很得意。看我在屋外阳光下,噘着小嘴,趴在长凳上,一笔一划地写字,爷爷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地打量我,怎么也看不够,笑得胡子直颤,赞叹门风有继、斯文可续。

现在,我自己也当爷爷了。孙子万顷,小名果果,应该是宜兴万氏的二十二代了。前年,我收到一张照片,只见他认真趴在沙滩上,一笔一划在写字,时年一岁零五个月。

呵呵,我这个当爷爷的,怎么也看不够,也是笑得胡子直颤......







(完)

作者:万润南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万润南于2010-4-21 周三, 上午10:04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万润南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3581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