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四大汉奸”的由来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四大汉奸”的由来
芦笛
适才看见小钟讲述他如何与他父母没大没小地开玩笑的事儿,末尾说:“所以老马那点反传统的玩意儿,你让我这种道德败坏的同志怎么愤怒的起来。”
看来老马在网上还只有我这个知音,谁都不知道这人是怎么回事。他和小钟没大没小开玩笑完全是两回事。小钟他父母不与他认真,是知道他是开玩笑,并不means business,老马可不是这么回事,两者毫无可比性。
马悲鸣的最大特点,是他非但没有心肝,而且还有一种颠倒的荣辱观:不但不试图掩盖这天生缺陷,反而以此为荣,时时狠下功夫改造自己,努力去除身上残留的人味,即使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冷血,也要尽量在大众面前显得残酷无情。因此,他与那些在网上做秀的人不一样。人家做戏,是为了装得比真实的自己更勇敢、更善良;他做戏,则是唯恐“修养不够”,伤天害理不够到家,处处要做出他心目中理想恶棍的模样来。
老芦神目如电,马悲鸣这毛病,我早就看出来了。那阵子我和“民运”分子大战,觉得那些人都是伪君子,马这真小人反倒还更可爱些。何况他是以做小人为荣,有时做戏的味道难免流露出来。我觉得这种变态心理实难理解,有一次便问他:你这人是怎么回事?大家上网都是装得比本人更好,你TMD却反过来,生怕别人不认为你是十全十美的恶棍?这家伙当场佩服得一塌糊涂,连连惊呼:我确实没有那么坏,芦笛是怎么知道的?TNND,他还以为大家都像他那么笨啊?(老马确实笨,不过懒得说了,sausageologist么)
正因为他有这种病态虚荣心,这才会无聊到去发明所谓“四大汉奸”的称谓,而且不惜捏造出个“民谣”来炒作自己。
这“汉奸”之说,我记得最先是赵无眠引出来的。他写了篇什么文章,是讲明末清初的事的,被谁(方舟子?记不得了)写了篇什么《汉奸发生学》痛骂。但那时还没网上论坛,只有电子刊物《华夏文摘》与《枫华园》,因此其实没什么影响。
后来就是林思云了。林之所以当“汉奸”,是在网上介绍日本右派的言论,遭到大众围剿。那阵子已有公共论坛,最有名的就是《多维》的《大家论坛》。林思云那阵子胆子还小,尽管他完全认同那些言论,但他不敢承认,每次被人反驳时,都要辩解自己只是介绍日本右派言论,意思是他并不能为那些言论负责任。几年后等到汉奸队伍壮大了,他便一反常态,把日本右派的言论当成了他自己的创见,再不披露出处,甚至比那些人走得还远,连“发动游击战是恐怖主义,是犯了战争法,不人道”的胡话都敢说出来。这也是让我看不上他的一个原因。不过这与主题无关,按下不表。
在我印象中,真正的网上大汉奸只有林思云。赵无眠是被个别人在小众场合下骂过,并不是网上大汉奸。马悲鸣则是以他的“强奸作爱论”轰动全网,被大众百般嘲笑侮弄糟蹋,但并未如林思云那样被网民痛骂汉奸,大众主要是把他当成笑柄对待的。而我这“汉奸”则是自己去抢来的帽子。
我原来只是偶尔向《华夏文摘》投稿,用的还是严永欣发明的最原始的输入软件(不是后来的下里巴人,是最原始的版本,可惜我记不得软件名称了),大约每小时能输入50个字吧。
当然也不完全是软件问题,我打字技术也实在太差。打英文倒没问题,因为那并不需要在脑子里先把汉字翻译成拼音,直接打字母就是了。我在出国前便学会了英文打字,出国后更练会了不用看键盘便能辟辟拍拍打出脑子里的话来的功夫。然而中文打字可是先得把汉字翻译成字母,再去众多的同音字中把合适的字一个个挑出来,乃是多了几重手续的背时活计。而且,严永欣那背时软件只收最简单的常用字,稍微复杂点的字就只能先去某个表上按笔画查到该字,找到它的国标代码,再将它输入进去,真是不胜其烦。因此那阵我写的文章都特别短,跟海明威似的。据老海自己说,他写文章时是用一只脚站着写,逼得他不能不尽可能地不讲废话,改文章则是躺着从容地改,有充分余裕把废话删除。
文章写完了,事儿还没完,还得uuencode,把那文章转化为可用电邮传送的文件,再寄给《华夏文摘》编辑,编辑再使用另一软件,把那文章uudecode出来,这才能看懂是什么意思,真TMD烦。后来有人发明了HZ编码,那就不必再经过这手续了,写完后直接采用HZ编码即能用电邮传输。过了一段时间,GB码也能直接传输了。在网上写了直接就能上传,那好像是2000年的事吧,反正我是那阵才上网写作的。
我上网,是因为台海危机。那阵子中共做张做智,像煞有介事。我生怕擦枪走火打起来,遂上网在《大家论坛》上大声疾呼,从此便脱身不得,养成了毒瘾,想起来真是无聊。
我上网之前,早就料到要像林思云那样被万人辱骂,这“汉奸”帽子迟早要戴到头上来。有如人家来戴,不如争取主动,自己抢过来戴上算了,于是写《丑陋的大陆人》系列的第二篇时,我便署名“菡间芦荻”,这名字很雅,只是我那阵不知道北师大有个女帝师或女侍读叫“芦荻”,还在文末加了个说明,说方今之世,我不做汉奸,谁做汉奸?而且根本不用引号,直接就认了。我当时想,NND,这又不是在国内,看你们能把LZ怎么样?第三篇就干脆改为“韩坚”。后来我觉得必须固定在“芦笛”的笔名上,以便承担文责,于是又改了回去。
我那篇文章出后,林思云写了篇《汉奸论》,说,长期以来,“汉奸”的帽子压在我头上,让我日夜不安,心里充满恐惧(大意如此吧),没想到老芦要主动出来做汉奸。我看了又觉怜悯又觉好笑:这都什么事啊?敢情写两篇文章就能构成叛国罪?咱们有卖国的能力么?林思云这国是不是白出了,怎么会恭维自己到了这地步?
老马一看汉奸队伍壮大,便来劲了,捏造了个“四大汉奸”的名谓出来不说,而且还抄袭雷锋日记,编出四句顺口溜来:
“林思云像春天般温暖,
芦笛像夏天般火热,
赵无眠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马悲鸣像严冬一般残酷无情。”
其实老赵在网上始终没什么影响,盖他是卖文的职业作家,上网是来打捞写作素材的,不是来免费奉献的。网上也没有什么“四大汉奸”之说,我见过的只有“中文网上有三宝,芦笛、思云与老马”,那是挖苦三大活宝的,并没说三大汉奸。这“四大汉奸”之说首倡者就是老马,他之所以要把赵无眠拉进来,乃是因为赵与他关系颇好。赵曾从他谈冯道的文字中得到启发,从此将老马视为智慧的象征。因此他自然要提携赵无眠一把,还要捏造出那“歌谣”来作广告。
他为什么说我像“夏天般火热”涅?那阵子我写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是激情澎湃,记得有人曾说“芦笛的文章有激情”,好像那还是个优点似的,让我看了莫名其妙。不过后来想想,恐怕也是这样。例如在《我欲因之梦琼台》中,我还真是饱含激情地歌颂台湾民主选举,歌颂李登辉;在《假洋鬼子颂》中,我在最后一段大声疾呼:“我赞美假洋鬼子!”接着便是一连串激情澎湃的句子。这种文字当然难免给人“夏天般的火热”的感觉。可惜啊,等到我后来收拾老马,他才无限痛苦地发现,芦笛不但可以像夏天般火热,也可以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他的种种胡话撕得粉碎,用恶言毒语嘲骂他时,还可以比严冬还残酷无情:)
所以,所谓“四大汉奸”,乃是马悲鸣的发明,在网上流传起来也完全是因为他孜孜不倦的炒作。直到2006年,他写什么《试用文明说服龙应台》,还在用他捏造的所谓“民谣”来炒作自己,真TMD无聊。
不过必须承认,马悲鸣还是颇有商业才能,颇知市场心理的。他这发明果然是威力无穷的公关法宝。这“四大汉奸之一”的铭牌就此牢牢地钉在我身上。不少人与我初识,总是要把这“四大汉奸”的称号亮出来,似乎是对我的一种恭维,却不知道那构成了我极大的烦恼。这烦恼只有老金一个人看出来,记得他曾说,老芦最大的耻辱,便是名字与马、林连在了一起。确实如此,老马这发明害苦了我。他炒作自己没问题,干嘛把我拉进去呢?我当汉奸也没问题,可怎么也不能与他和林思云一起当啊。我这人再蠢笨,似乎也没到他二位的份上吧?
马悲鸣之所以要发明“四大汉奸”的称谓,说明此人非常看重名气,很懂怎么炒作自己,他其实是实践鬼子说的“坏名声也是名声”。不仅如此,他直接就把坏名声当成了好名声。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读书人专门讲究“修身”,那目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完人的境界。这做法到宋代便达到了顶峰。马悲鸣其实干的也是这一套,不过他是反着来,刻意要把心中残存的一点良知或良心去掉,将自己修炼成一个真正如同严冬一般残酷无情的人。
这心思他在谈鲁迅的一篇烂文章里讲得明明白白。据他说,他爱上鲁迅,就是因为鲁迅的阴冷。可惜现在网站用的这姨爹软件让我无法把他的文章找出来(无限怀念老2那堪与古狗比美的搜索引擎,要找什么文章,一分钟不要就能调出来,我就全靠那玩意打架),所以只能凭模糊记忆说下大概意思:他在文革中读了鲁迅的书,发现其人非常阴冷,在那狂热的年代中乃是一服清凉药,从此便将鲁迅那冷血动物视为终身效法对象。
我看了那文字,才豁然悟出马悲鸣为何会给我那种“拼命装坏人”的感觉。他其实是南海鳄神,发大愿心要做世上第一无天良之人,可惜才器实在有限,其才不足以济恶,便做恶人根骨也嫌太差,于是难免露出努力效法的滑稽模样来。金庸创作那“四大恶人”之时,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世上还真有南海鳄神那种以丑为美、以臭为香、以耻为荣、以恶为美、以“鞭尸”为“专打硬汉”、以伤天害理为高标独调、以胡言乱语为超群出众的变态分子来。
这与小钟和他父母没上没下地开玩笑是一回事么?看看我在下面附上的老马这篇文章的精华段落吧。这儿做点必要的背景介绍:刘荻被中共非法关押,国内网人杜导斌等在《愿陪刘荻坐牢》的公开信上签了名,此后果然被中共抓了起来,于是马便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大作:
----------------------------------------
警告湖北国安局:不得用纳税人的钱款待狱中的异议分子
(上略)
对于现在连志愿军残废军人都有人在要饭的情况下,对在押人犯如杜导斌者流,只能一天三个棒子面窝头就咸菜。不得供应其他任何白面大米主食和一切蔬菜肉类。
只要不用刑,就是最大的人权保证。即使给他们窝头咸菜,也是纳税人的公帑。如今减肥已成时髦。最近刚报导出一名美国州立监狱的典狱长正在以限制伙食标准和定量的办法给犯人减肥。不但有益于犯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减少他们犯罪冲动。
许多人的犯罪冲动来自体内能量太多。过量的体能消耗不出去,便要想办法宣泄。减肥有助于减少犯人体内能量的积蓄,故能减少他们的犯罪冲动。用中国一句老话说,杜导斌之所以非要请愿坐牢不可,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
即使犯人自费改善伙食,也给监狱管理当局凭空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管理费是一定要收取的。本人 建议国家安全局的同志们参考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小说《基度山恩仇记》里的主人公是如何把仇人关在洞穴里,以每只鸡一万法郎,每个面包五千法郎的天价来迫使仇 家把不义之财吐出来的。
监狱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替纳税人关押危害社会的人犯的地方。犯人住进去以后不但需要思想上的改造,认清自己的罪行,而且要从生活质量上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监狱不是好坐的,才能起到阻止他们再犯罪的威慑作用。
对于杜导斌这种请愿坐牢的没毛大虫,一定要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才能达到惩戒的目的。
(下略)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