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浅析“记忆之谜”(2)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浅析“记忆之谜”(2)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浅析“记忆之谜”(2) (1169 reads)      时间: 2009-10-07 周三, 上午8:35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下面试着说说记忆和学习知识的关系。所有主要的有关记忆的问题大都发生在这里。当然没有人会认为学习不需记忆,人们争论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两点:
1、到底要记多少(包括记什么)
2、如何记

之所以会有这两个问题,原因在于记忆实在是件苦差事,即便不是生活在今天这样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没听说过记忆是件乐事,要不然古人也不会为了那点破完意弄得脖子上吊上根绳子还要屁股后面再放把钢针了。其次是因为人总是会遗忘,如果不遗忘,吃点苦也就算了,这遗忘问题免不了让人觉得白花了功夫。最后就是人们没少见记忆给人带来的苦头,记错了、记反了、记下来的规矩反倒害了自己, 等等。

因此,人们自然要问,记忆也许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重要,我们何必要自找苦吃?可能我们今日在学校里拼命要记住的那些单词、公式、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等等,或许对将来并非那样要紧。互联网的功能不就是为了帮我们干这事的嘛。也许真正重要的是知道事物间的联系,我们掌握的是大的框架,总体的结构,基本的原理,主要的观点,这样我们就能游刃自如了!不过很不幸,所有的相关研究都证明,这个想法虽然最符合人类的经济效益,但却是行不通的。

基本的结论是:首先,死记硬背是学习的起点。对于任何一个新的学科的学习,人都必须像小孩子学说话那样从记住最基本的名字(名词)开始。就比如我河某人,前两天看了老金的帖子里有个“马鹿”,我至今不明白它的意思。我要去问别人,尽管我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我也得强记下来,总不能问人家一个词,一拍脑门,“咳,对不起,没有死记住那个词。”学习的问题不是需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如何尽快地度过死记硬背阶段。没有基本的首先通过死记硬背积累的知识,何来“理解记忆”? 其次,遗忘是记忆的死敌。即使通过了死记硬背,进入了理解记忆,人还是要与遗忘终生交战。没有遗忘,人类的幸福和痛苦都会极大地增加,不知道人生是个什么样子。(不久前看到报道说美国有5个人被确诊为具有过目不忘、永久记忆的人。其中的一位女士说她的痛苦是永远忘不了过去感情生活的失败和桩桩细节,没法开始新生活。)

所以,死记硬背和战胜遗忘是记忆活动中必不可免的两项苦差事。

首先说说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任何一项学习的初始阶段的记忆过程,为得是获得有关的基本事实和规则,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可以做的是经可能缩短这个过程。据我在方面的有限了解,人们做的很多努力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来的(尽管未必明确地指出这一点)。例如学习新的学科时,把碰到新词汇与已有的词汇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把新学到的规则与已经学过的规则进行比较,都是力图减少死记硬背。显然,是否可以进行这样的努力受制于个人已有的知识建构。所以不同的人度过死记硬背的时间是不同的。至于“机械记忆”,我觉得也是属于死记硬背吧。一般来说,人具有的逻辑能力总是能引导人“逻辑地”将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理解”。一个人如果只会进行“机械记忆”,这个人恐怕要么是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要么是有智力上的缺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好的知识结构总是对人的学习新的科目有益。所谓“良好的教育”的标志之一就是知识结构合理,个人容易进入新的领域发展。这在《辨》文里已经提及。

影响死记硬背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点就是个人爱好。小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几乎什么都喜欢,所以学习是件幸福的事情。同时由于头脑里的知识有限,因此对于所学的东西重复率也高,所以死记硬背来的快。成年后,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形成的各种观念使人产生偏爱或排斥,学习就不总是幸福的事了。再加上脑子里顾及的东西太多,学习后少有重复,所以死记硬背不容易,因此更加借重“理解记忆”。我上大学才开始正式学英语,可是碰到的老师是一位俄语转英语的老师,真不知道他每给我们上课是谁更痛苦。每次上课都听他介绍“联想记词诀窍”,什么sofa 就是沙发,number one 就是拿摩温,truck 其实是卡车,等等。我那时上大学后没几天就想退学,碰到这位神仙是一大原因。

最后说说遗忘。现在的研究发现,“遗忘”其实是“忘而不遗”,它实际上是记忆系统无法将过去存下的资料找出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如果见到一位熟人,但是却忘了他的名字,这时,旁边有人说“这不就是谁谁谁吗?”你马上会说,“对呀!”但是也有可能你会说,“是吗,我还以为是谁谁他!”这里面有一字之差,可见记忆的准确不同。所以,有人用两个指标衡量记忆品质:记得有多准,以及回忆出来有多快。要提高这两个指标,记下的 东西---不论是死记硬背的(事实上学会了得东西就不再是死记硬背的了)还是理解后记忆的---都要复习。

难就难在这复习上!因为研究发现,复习不等于天天读,也不等于半年读一次,而是在恰好要忘掉的时候复习才管用。学了一个新单词,下课后拼写它20遍,如果每一遍的间隔不是在正好你要忘记它的时候,这活就是白干了!它只帮助短期记忆(比如应付隔天的考试),对要解决的长期记忆没用。可是你如何知道自己的遗忘间隔是多长?回答是基本上没法知道,除非你弄上300个词自己试验。这下清楚了,难怪谈记忆的书籍书店里总不缺货,记忆问题却从没解决过。所以,大部分人对知识的记忆除了“天才的记忆”外,其他只能靠爱好来“时以习之,不亦乐乎”了。复习多了,总有靠近那个神秘的间隔的机会。

好几年前网上出现了一个“超级记忆”(SuperMemo)软件,是一位波兰人发明的。各位有兴趣的话古狗一下很容易查到。据说这个软件可以帮你算出你对某类知识的遗忘间隔,你只要按照计算机给你的提示到时学习/复习,你学习的新内容就可以保留90%!以前我看了没动心,这次讨论记忆期间我又去那儿看了看,还从那里沽来了些东西放在我的帖子里。我还想,我也许该买一份“超级记忆”来试试,未准过两年也能练出一点点老芦的本事来。再迟点,这辈子就死定没机会了。

差不多了,关于记忆,我能胡侃的也就这些了。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23391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