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浅析记忆之谜(1)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浅析记忆之谜(1)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浅析记忆之谜(1)
(1029 reads)
时间:
2009-10-07 周三, 上午4:00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首先得强调一下,河某下面说的至多可以算是外行人的一点学习心得,放在这里和网友交流而已,决不具有任何权威性,欢迎讨论批评。
记忆活动恐怕是人未出生就开始进行的大脑活动,终一生不止;可又是人对其所知甚少,始终为其所困的大脑活动。这个困境的产生,除了大脑本身的高度复杂和记忆活动难以观察外,对记忆活动感兴趣的各方对记忆的关注点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话是说,对记忆的关注主要来之记忆对人的学习教育的影响。但是记忆研究者关心的是记忆的机制,教师关心的是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学生关心的是如何记忆如何帮助提高分数。所以在对如何提高记忆的问题上,始终有个尴尬:对任何有关记忆的研究成果,老师要问:它能帮助我提高教学质量吗?学生要问:它能帮我提高考试分数吗?结果往往出现这样一个局面:
科学家说,记忆的效果是看学习过的信息有多少可以被大脑留住,同时在需要时可以提出多少。增加记忆效果的最有效的做法是在测定的间隔时间(不是任意的间隔时间)内进行复习。
教师说,学习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理解了才能记住,才是真正学到了知识,加上平时不断复习(“不断”地越频繁越好),考试也一定能考好。
学生说,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就是考试前强化记忆,然后参加考试才能有好成绩。平时复习没多大用处,每天有好几门功课要学,不要浪费时间。咱们天生记忆平平的人舍此没有其他制胜法门。
结果就是人们通常用于记忆机制的理解和对付记忆问题的方法几乎都是经验性的。记忆研究的进展很少真正惠及人们的学习。高锟发明的光纤传导很快导致了传输革命,惠及寻常百姓,无人不知,他也为此刚刚得了诺贝尔奖。可有谁听说过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关于记忆的研究有什么新发现?记忆研究发现学习过的东西要常常复习,到底要如何“常常”?每个人的“常常”是否一样?我有四门功课,每天6节课,每节课晚上都把笔记看了一遍,可隔壁老西说他从来不看,就是考前猛看一夜,可考试比我还多10分。再说,还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听觉记忆”等等,当然还要问是否还有“肢体记忆”,恐怕还要问是否有“温度记忆、受压记忆、幻觉记忆、爱情记忆、创伤记忆”,等等,等等。如果要把上面提到的记忆都想办法解释清楚,这个世界非疯了不可。
所以我还是回到昨天引用的大脑模型来说说记忆可能是什么。首先再看看这个模型:
硬件:大脑,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等。
先天记忆:先天具备的本能,如避害趋利等。
软件:知识
学习获得的知识,包括事实和法则两类:“河边常在河边走”是事实;“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为法则。法则可以用于事实得到新的事实。例如根据上面的事实和法则可以发现“河边的鞋一定湿过”这一新的事实。
习得性技能:如写字、骑车、弹琴。
情感
:包括情绪(激动、平静)、本能(饥渴)、反射(情欲)。
情感对思维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这个模型里面实际上有三部分:硬件、软件、感情。我在《“死记硬背”辨》里没有过多强调“情感”,而“情感”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人脑无法用计算机来比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有情感。
情感的基础有两点:大脑加上各种感官。感官是信息输入口,感官的存在首先是为了生存。人如果去掉了大脑,大概和鱼也没多大区别,还是要有感官的存在才能生存。从情感的角度说,感官起的作用是维持生存,例如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舒适,没有饥渴感(从而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平静),进入了青春期后见到异性引起的情欲反射(为了繁衍后代),都是和生命的维持有关。这种情感的产生也需要大脑的参与,主要是通过上面的模型里面归于硬件里面的“先天记忆”里的先天本能的控制。这一点也许可以在脑残的患者身上的到验证:痴呆的人会同时失去“趋利避害”的本能。
但是,在智力层面上(有了大脑),感官就是人的学习器官,是主动摄取信息的传感器。于是上面说的“情感”和后天学习获得的“感情”就不是一回事。例如美感是学习的产物。一旦通过学习,美感作为个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被建立起来后,通过感官一个成年男子可以欣赏女性美产生美感,但却未必会产生情欲反射。
说道这里再来看前面提到的诸如“形象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听觉记忆、冷热记忆”等一类的各种记忆,很明显这些都是和感官相联系的记忆。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记忆其实包括两类,一类属于植于先天记忆中的本能,另一类是和学习相关的记忆。这后一类才是我们要关心的。
好,现在来看上面模型里的“知识”。这里面包括了学习获得的知识和习得性技能两类。先说说“习得性技能”。
哪些技能属于习得性技能?我的理解是凡是通过反复练习,通过运动神经系统控制而表现的技能。所以它包含两个部分:运动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它的特点是程式化。所以,一当形成后就会在控制程序的调控下自动进行。最简单的此类技能恐怕要数走路。走路一当学会后就是一个自动程式,但是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甚至要学习手脚运动的协调。其他的复杂的有弹钢琴,弹琴人看着乐谱舞动手指和走路时看着目标前行本质上是一回事。个人之间的差别一是看相关的运动神经系统的优劣,二是看相关的肌肉骨骼的特点。如果有“肢体记忆”,那就应当属于这种反复练习后形成的运动程式。
不过事情没有这样简单。想想绘画,或是书法,你说它是习得性技能吗?严格讲,是的。不过,世界上一向有画匠和画家的说法,会写字的和书法家的区别。几乎所有的艺术劳动都必须有肢体运动的参与,所以几乎所有的艺术劳动都要有大量重复的肢体练习。但是能够真正成为艺术创作的是那些加入了人类精神的、并能够被他人所感受到作品。走路走出了神韵就是舞蹈,画画表达了人的精神就是艺术,写字写出了灵气的就是书法。不过如果要问究竟什么是这里面的所谓“人类精神”,我不知道,它已经超出了记忆这个话题了。个人愚见,“人类精神”不是可以说清楚的。所以我只能引用维根斯坦的话,“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清楚;不可以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
下一段谈第二类知识: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921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