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提上来请易部长答疑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适才看见老明跟帖说:
“所谓经济理性是微观层面的一个基本假定,无非是说人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会选择理性行动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作为消费者,其目标函数是效用。所以产品降价就多买,产品涨价就少买。作为生产者,其目标函数是利润。人工贵就多用机器,或转移产地以降低成本。这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司空见惯了的。
你所描述的经济理性是高瞻远瞩的救世主才能胜任的,而论述的多是宏观层面的问题,与经济理性的假定关联不大。宏观决策需要政府的参与,但与市场一样,也许政府可能失败的几率更大些。所以无论宏观微观,经济理性并不是说人或国家会不犯错误。
您也许和我一样对经济学深恶痛绝,但恨归恨,道理该怎么讲还是要怎么讲。术业有专攻,特首的党史系列绝对是史家绝唱,就是小说也很有看头。不过一转到经济学,就有点天马横空的感觉了。估计我读你的经济学文章,就如同你读我的诗的感受差不多:)”
那就奇怪了,莫非新古典经济学派不是认为微观的理性行为可以合成宏观上的自动调节?所谓看不见的市场的手能自动调节经济达到平衡,说的究竟是微观还是宏观啊?美国汽车工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把汽车工业闹垮,难道不是微观的行为合成了宏观的改变?
其实我对史学也是外行啊,不过我看内行也就那德行,樊弓教授据说也是内行,他的文章似乎连常识都没有,却得到你的喝彩,真不知是何道理。老实说,我对经济学乃至经济学家的鄙视就是他给哺育出来的。例如他说,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之一是供应可以调节需求,因此失业人口多,劳动力价格下降,便会促进就业。我开头以为是他的说道,尽情嘲笑了一番,后来承bystander指点,才知道什么萨伊法则或萨伊定律,觉得简直无法消受,当即写了篇《从糊涂走向更糊涂》,把有关段落拷贝在这儿吧:
------------------
樊弓教授说:
“欧洲失业率高不是因为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搞社会主义的结果。越是完善的资本主义,失业率将越发接近‘全民就业’水平。道理很简单:失业率一旦升高,劳动力价格则下降,于是价格引导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再导致就业率回升。当失业率升高而劳动力的需求不增往往是政府干预劳工市场,导致市场扭曲的结果。”
我答道:
我原来还以为是教授匠心独运,昨天bystander告诉我这绝对外行,说那是现代经济学教科书的教条。刚才去匆匆查了一番,果然不错,此乃所谓“新古典经济学”的胡说八道,似乎叫做什么“萨伊法则”。据说只要让价格和利率自然波动,便能因劳动力价格下降导致对劳力需求增高,引起就业率回升,从而实现所谓“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不是教授使用的包括孩子和老头在内的“全民就业”的表述)。
这“法则”之神妙,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
如所周知,供求决定商品价格。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就要下跌,再严重点,商品就会积压卖不出去,此所谓“萧条”。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当然也满足这个所谓“规律”,如果需求不足,劳动力价格就要下跌,再严重下去,则劳动力就卖不出去,这就是失业。
但从这原理中,并不能导出商品价格下跌能带动需求回升、使得供求关系恢复平衡的结论来,因为人是绝对不会去购买毫无用处还得不断追加投入的商品的!
举个简单例子来解释吧。现在假定工业用的40千瓦的马达从数百美元跌到5美元一个,你会因为价格便宜就去买来,装在家里接上电源,24小时开动,每天支付960度电(一度电等于一千瓦小时)的电费么?哪怕就是天生白痴,头还让碓打晕了,也不会干出这种蠢事来吧?
这和萧条时因为劳力价格便宜就去招募工人完全是同一个道理。劳动力价格下跌的原因,无非是总需求不足引起经济萧条,企业产品卖不出去,资本家为了避免“工资照发,资本家拿负数工人拿正数”,只好裁员,结果便是劳动力供大于求,造成劳动力价格下跌。但这并不能刺激资本家去招募便宜劳力,那道理很简单:需求不足,产品卖不出去,生产得越多就越亏,去花钱招募更多工人来干什么?此时劳动力作为商品,丧失了它的使用价值,资本家怎么还会去买?这跟平民去买个马达来交电费空转又有何区别?
当然,区别还是有的:您买了马达回家,出了几天电费后发现受不了,总还可以把那马达减价为一美元,设法卖给哪家工厂或是比您更蠢的冤大头,回收一点损失。雇佣毫无用处的工人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您得给人家开工资,生产出更多卖不出去的产品来,造成更大的亏损,最后还是只能遣散工人,并不能如奴隶主一般,把那些劳力转卖给其他人。因此,这种资本家比那买马达的白痴还蠢,连回收部分投资的指望都没有!
“萨伊法则”的假定则是价格可以调节需求。这根本不能成立,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该知道,供应的目的是逐利,而需求的目的则是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贪便宜”。
因此,要商品跌价刺激需求,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有购买力。第二,商品必须对他们有用处。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则商品再廉价也卖不出去。
萨伊原则的提出者以为劳动力跌价可以刺激就业回升,错误就在于忘记经济不景气,劳力价格下跌时,正是雇主们同时丧失了这两个条件之时。这我已经解释过了:一方面,普遍的不景气导致雇主丧失了雇佣新手的信心和能力,另一方面,劳动力商品丧失了使用价值,雇主们决不会去买毫无用处的东西。
由此可见,在许多情况下,商品价格确实可以调节供应,但不能调节需求。这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病:需求决定了供应,需求可以被饱和。只要需求没有饱和,供应一般不会饱和,但只要需求一旦被饱和,则供应立即饱和,此时,哪怕商品再廉价也卖不出去。换言之,需求就是供应无法突破的“玻璃天花板”,为生产封了顶,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规模都是由它决定的。
-----------------
请易教授给我解释解释这“萨伊定律证明自由资本主义确保全员就业”的高深道理何在吧,嗯?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