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转帖]排斥白崇禧是蒋介石丢失大陆的人事原因 |
 |
xilihutu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性别: 
加入时间: 2007/03/29 文章: 9279 来自: 美国 经验值: 298871
|
|
|
作者:xilihutu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排斥白崇禧是蒋介石丢失大陆的人事原因
曾节明
《桂系演义》邻近收尾,于中共“解放战争”中倍受蒋介石排斥的白崇禧愤懑地怒吼:“没有我白崇禧,哪有他蒋中正!?”此句独白虽然可能是虚构,但它所表述的意思却是千真万确的史实。
蒋介石虽有些军事战略头脑,顶多也是半桶水,其军事才干远逊于白崇禧,老蒋亲自指挥的战役,鲜有不一踏糊涂的;没有白崇禧的参谋,蒋介石不可能顺利地底定广东这块北伐根据地、蒋介石的亲自指挥的第一军教导师,在南昌被孙传芳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没有桂系第七军的相救,蒋介石的北伐将会功亏一篑、当蒋介石在江西狼狈不堪的时候,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北伐军东路军总司令的白崇禧,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福建、浙江和上海,这些都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白崇禧的胜利,使得江浙财团迅速倒向蒋介石集团,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夺得了经济基础,因此,实际上是白崇禧,为蒋介石的北伐胜利撑起了大半边天。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白崇禧起了顶梁柱的作用:1927年“四一二”期间,身为上海卫戍司令的白崇禧,略施小计就将周恩来共产暴动集团捣得狼奔冢突,大批中共骨干落网,周恩来等人仅以身免。“四一二”清党是国民党历史上对中共仅有的一次致命打击,白崇禧则是“四一二”清党实际上的中枢首脑,从此与中共结下深仇;没有“四一二”的成功清党,不仅不会有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倒有很大可能被国民党内部的苏联代理人捆了,装船送去海参崴。正是白崇禧的老谋深算、威风凛凛的枪杆子,撑起了蒋介石衣冠楚楚的南京国民政府。
“清党”后不久,孙传芳部南下、偷袭南京,几乎一举颠覆了国民党政权,危难时刻又是白崇禧沉着指挥、敏捷应变,与李宗仁一道指挥卫戍部队粉碎了孙传芳的进攻,孙传芳全军覆灭,仅带亲信数人乘小舟逃至江北。1927年8月、10月间,国民党军队在白崇禧的指挥下,接连大破孙军,军阀孙传芳的势力被彻底消灭。在捍卫新生的南京国民政权上,白崇禧无疑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28年蒋介石在徐州誓师,继续北伐,时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的白崇禧,率领桂系军队主力,一路披靡,收复苏北、河北、克复北平,直抵山海关。白崇禧戎马三年间,从广西南垂镇南关打到东北大门山海关,诚可谓威风八面,大概应验了《推背图》“气运南方出将臣”的颂言。
以上可见:白崇禧诚可谓国民党新政权的“定国公”,乃名副其实的的南京中华民国开国第一功臣,白崇禧扶助蒋介石的“建鼎”之功,不逊于历史上徐达扶助朱元璋的“建鼎”之功。
1926年~1928年,是白崇禧一生唯一一次在国民政府中手握大权、举足轻重的时期、是白崇禧唯一一次受蒋介石重用的时期;白崇禧最能发挥才干的这两年,恰恰也正是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强力崛起、一生当中真正辉煌的两年。蒋介石之能崛起,白崇禧的辅佐之功,远远大过其他人;“没有我白崇禧,哪有他蒋中正!?”这段演艺独白,没有半点夸张。
与国民党内诸多派系人物不同,白崇禧对共产党看得很透,他认为中共是中国旷古未有的祸害,必须坚决肃清;白氏一生,反共立场始终坚定如一,从不因为中共盅惑而有过丝毫动摇,蒋介石却在“西安事变”后,为周恩来的假仁假义迷惑,幻想以民族大义和道德信用感化中共,而接受中共的“输诚”,从而再次种下中共坐大的祸根;显然,白崇禧反共的定力及对中共的认识深度,更在蒋介石之上。
但是,对于这样一位有着头号建鼎之功、且无比坚定反共的军事天才,蒋介石是如何使用的呢?两个字:排斥。
自蒋桂战争后,蒋介石对白崇禧的器重就永远成了历史。蒋介石有着江浙领导人千年一贯的劣根性:精明而不聪明,共产国际的马仔们还在暴动,就要拆撤地方军阀、扩大中央集权、而不是扩大地方自主权、调动地方军阀的积极性,先肃清赤匪再说,就如满清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做的那样;结果,自然逼反了包括白崇禧在内的各路藩王,军阀重开战,让毛匪泽东势力浑水摸鱼、乘势坐大,红旗遍插闽西、赣南。
蒋介石不合时宜的“军队国家化”政策,结果摆着白崇禧这样一个最杰出的剿共专家不仅派不上用场,还逼成了对头,蒋介石这个项羽一般的猴帅,还没坐稳就拆自己的台、和自己过不去。
毛泽东虽有远见,但只是一个炮制歪理整人和耍阴谋内斗的天才,没有什么正经的而本事,毛在军事上其实一塌糊涂,只有逃跑和打打游击的本事;毛泽东是蛇年生水命人、白崇禧则是蛇年生土命人,土克水;毛泽东那两把刷子,瞒得了别人,却瞒不过白崇禧。
人有某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嗅觉极灵敏的毛泽东,很早就从南京国民政府的各色人等中,嗅出白崇禧是自己的克星,因此,老毛对白崇禧又恨又怕,感言:“白崇禧是国民党内最阴险狡诈的军阀”。
试想,倘若由毛泽东的克星白崇禧来指挥江西剿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1947年,白崇禧曾短暂地指挥国军围
剿“千里跃进”的中共刘邓大军,企图袭击南京的刘邓军队在白崇禧的打击下损失惨重,仓皇窜入大别山中,在白崇禧的封山清剿下,刘邓残部只好重新当土匪、打游击,刘伯承、邓小平命悬一丝,在山中过着野兽般的生活…这就是中共所吹嘘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真相。
若由白崇禧领导江西剿共,朱毛即使不死,也只有窜入湘西永远落草的命,不可能有什么“长征”。
蒋桂战争后,南京与桂系虽然和好,但蒋介石出于江浙式的猜忌小气心理,十多年间再也不白崇禧担任任何实权职务;蒋介石居然宁愿重用东北特产的亲共弱智混账忘八蛋张学良为“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也不愿用反共天才白崇禧来做一点正经事;江浙猴帅蒋介石,还自以为得计地用张学良、杨虎城围剿陕北毛共,老蒋在不该节省的地方节省,结果徒然成就共特杨虎城和亲共脓包张学良的救共大业,东北军的“剿共”,剿出一个“西安事变”来,让蒋介石“十年剿共之功,功亏一篑。”
蒋介石对白崇禧最愚蠢的使用,发生于抗日战争之后的国共争夺大陆的大决战当中。老蒋对白崇禧的猜忌和排斥,造成大陆江山赤化易手的结局,诚可谓遗恨千古。
“蒋桂合流”后,请看蒋介石给了白崇禧哪些职务:
1936年九月六日至1937年元月十二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37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1938年至1946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1946年起任有名无实的国民政府国防部长。总之,不管怎么用,就是不给白崇禧实权职务、就是不让其独当一面、就是要让他远离军队、丧失军中影响力、变其为无根基实力的纯幕僚式的人物。
及至大局崩坏的1948年五月,蒋介石才病急抱佛脚,任命白崇禧为华中“剿总”司令,负责难济大局的华中战事,却仍然不愿放手让其去指挥淮海战役。蒋介石对白崇禧的使用,是当用不用、一误再误、荒唐之极。
早在1945年夏,李宗仁就举荐白崇禧主持东北局面,不料竟惹得蒋介石猜忌心大发作,不仅哼然拒绝,还把李宗仁贬为有职无权、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北平行营主任;蒋介石宁可派一个庸才熊式辉去东北听凭老毛子和毛共欺凌耍弄,也坚决不用头号反共天才白崇禧,去东北这块战略制胜要地去抢占先机。
如果白崇禧主持东北,林彪军事上占不到半点便宜;政治上,白崇禧决不会犯陈诚遣散五十万伪军那样的低级失误,东北在白崇禧的谋划下,东北各地将组建大量的民团,林彪、罗荣桓、黄克诚等人在东北没有任何机会通过“土改”生根,他们在严密清乡围剿下,只有窜入兴安岭当土匪、或者逃亡西伯利亚的命;而没有了东北,毛泽东、周恩来一伙只有逃亡外蒙古的前途。
1948年,东北易手已成定局,但是国军最精锐的五大主力兵团尚存,在淮海角逐中还有相对优势,只要指挥得当,完全有击败华东共军的可能;如果淮海大战国军获胜,林彪四野部队将无法长驱直入,甚至有可能将华北共军驱逐出关外,那样的话,八百年前宋金长期对峙的局面重现,蒋介石至少可以保住江淮半壁江山。
淮海战役对蒋介石来说赢得输不得,输了就亡国,这样一个命悬一丝、急需用人历史时刻,本该对白崇禧恳切启用、用而不疑、授予全权才对,蒋介石却一方面欲用白崇禧去淮海任“剿总”救急,另一方面却欲图掣肘,不顾白崇禧反对要成立徐州、蚌埠两个剿共总部,这样用将,当然难获胜算;而且,由于蒋介石的掣肘,作战部的共特刘婓等人能够继续越级指挥,把国军调拨给共军歼灭。珍惜名声且眼光老辣的白崇禧一眼看穿了蒋介石淮海战役决策的亡国败运前途,因此拒绝上任。蒋介石呢,在那个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宁愿派刘峙一个听话的猪才去担任徐州“剿总”,也不愿让白崇禧放手救急。悲乎,叹呼!
蒋介石最辉煌的北伐清党时期,是对白崇禧言听计从的时期,蒋桂战争后,老蒋对白氏不仅排斥,而且逐渐发展到连意见都听不进了;老蒋宁愿相信周恩来的鬼话,懵里懵懂地接受中共“输诚”,也听不进反共忠臣白崇禧的诤言:
抗日战争时期,白崇禧提出“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蒋介石只接受以“空间换时间”这一半,却对组建国民党游击战不予重视,结果把北方大好敌后河山丢给毛共的游击队去渗透、扎根,无力制约中共借日本入侵而坐大,为日后内战失败埋下了隐患。
早在1944年,白崇禧就预见到日本投降时,主力部队远在大西南的国民政府,面临着接收北方失土时间上的劣势,因而力主由美军代为接收,以防中共抢先;1945八月,白崇禧又两次向蒋介石建议由美军代国民政府从苏联手里接收东北。
白崇禧的这个接收方案应该说是相当机智和厉害的上上策:当时美军驻扎于日本和南韩,距中国北方相对近很多、而且美军高度机械化,进军速度不是毛共军队能比的,若由美军代为接收失土,下山抢夺胜利果实的土八路们就是跑断腿,也抢不了先;美军火力强大,毛**军根本不是对手,而且,一贯欺软怕硬毛泽东也不太敢招惹美国,毛泽东就算敢招惹美军,只会帮助美国认识其面目,有利于蒋介石。
若由美国代为接收东北,苏联会规矩得多,决不敢象后来刁难国民政府那样施以刁难,因为苏联在与纳粹德国的火并中元气大伤,实力逊于美国,而且当时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斯大林目睹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当时对美国心存恐惧,要求尽力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因此,由美国接收东北,中共将无隙可乘;得不到东北这块背靠苏联的“大后方”,中共就没有打天下的本钱,没有东北,毛泽东一伙顶多“称王只合在秦州”。
当时的美国政府,也确实有代国民政府接收失土的意愿,因为美国当时有在战后沿中苏、中蒙边境建造“共产主义防疫带”的战略构想,美国那时急欲遏制苏联势力在亚洲的扩张,罗斯福政府也正在制定美军在中国登陆的方案。
但是,眼看抗日胜利在望,蒋介石被民族主义虚火热昏了头,断然否决由美军代为接收的方案;蒋光头宁愿把北方国土大片大片地丢给毛**军去“解放”,也碍不下民族主义的虚荣脸面。
对白崇禧意见的这一重大排斥,使得国民政府在东北先机尽失,国军之入东北,需要从山海关外节节攻坚,事倍功半。
1946年,白崇禧以国防部长的身份,借视察之机,短暂督战东北,在“白狐狸”老练指挥下,东北国军大败共军林彪集团于四平,林彪化装成伙夫狼狈逃窜,所部溃不成军,白崇禧力主不必理会美国调停、乘胜猛追,直捣哈尔滨,一举荡平中共东北势力;但是,对付中共优柔寡断的蒋介石,关键时刻再现缺乏胆魄的弱点,他在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停止援助的威胁下屈服,遂电令前方国军原地待命,暂缓追击,并把白崇禧调回南京。蒋介石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国军孙立人将军的机械化师距哈尔滨仅三十公里,林彪已经收拾东西准备窜往兴安岭,毛泽东也已经万般无奈地批准了林彪一伙打游击的请示。
蒋介石极其愚蠢的停战令,拯救了濒临绝境的共军林彪集团,使其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乘机在松花江以北“土改”生根坐大…蒋介石的大错决策,导致东北局势从此逆转,肃清**大略从此成空话。蒋介石遗恨千古的优柔寡断,足令白崇禧捶胸顿足!
有史家认为白崇禧只知从军事的单纯角度看问题,而蒋介石当年在东北的停战,是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这种看法貌似公允,实则糊涂:
当时只要成热打铁,肃清中共东北势力倚马可待,马歇尔即使真的停止援助并不能构成障碍;况且,从长远来说,美国停止对华援助这样的大事,根本由不得马歇尔说了算,最终也不会由美国总统的个人好恶决定,因为制约共产主义的扩张是美国的基本国策,美国要制约苏联势力在亚洲的扩张,就非得援助国民政府不可,美国一般不会站在弱者的一方,国民政府取得对中共斗争的更大优势,只会更有助于获得一贯势利的美国的援助。
因此,即使当年追歼林彪残部的行动惹恼了马歇尔和杜鲁门,美国也决不可能从此关上援助国民党的大门。正相反,给中共以毁灭性打击的既成事实一旦酿成,为了对抗苏联,一贯非常现实的美国人失去了别的选择,只会更加死心塌地拉拢国民党、援助国民党,而不会再对中共作任何幻想,尽管美国政客会讨厌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相比之下,毛泽东就决不犯这样的错误;1949年春,相似的事情降临到踌躇满志的老毛头上:斯大林同志出于对中共势力过度膨胀的忌讳,强烈要求中共不要过江,而与蒋介石划江而治,但此时胜券在握的毛泽东不听话了,他顶着苏联的压力果断挥师过江,荡平国民党残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结果,斯大林同志虽然恼火,却不得不继续更大力地扶持毛共,因为没有别的选择,抗衡美国是硬道理。
这就是国际政治。政治从来不是情绪的较量、而是实力的权衡和较量,政治家从来就是势利之徒,在哪里都一样。这个道理白崇禧深知,蒋介石却不明白——可怜老蒋光头,被儒家的“忠孝仁爱信义”蚀坏了骨头而不自知。
可见:当年在东北问题上,短视和感情用事、未能从全局考虑问题,恰恰是蒋介石而非白崇禧!
虽说白崇禧曾经是反叛自己的地方军阀首领,防人之心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时值用人之际,没有不拘一格的用人,就无法凝聚最大的政治能量对敌,异族统治者咸丰、慈禧都能够按照这个道理去做,毛泽东尽管奸险不容人、翻脸不认人,革命时期的用人当头,对非己嫡系的贺龙、刘伯承、徐向前、许世友等人仍然委之以重任,让其独当一面,尤其是对陈毅、周恩来的重用,体现出毛泽东作为奸雄大手笔的作风:陈毅曾经是毛泽东的政敌,曾在江西夺了毛泽东红四军的军权,一度将老毛放逐到闽西,特别记仇的毛泽东,对此岂能不怀恨在心?只是报复的时机未到;在用人的当头,老毛没有排斥陈毅,还让其接替项英任新四军军长,在华东独当一面。周恩来更是老上级兼老对手,曾经在江西让老毛坐足了冷板凳,老毛自然对此绝难释怀,但在革命用人的当头,老毛仍然能够充分发挥老周所长,让其在外交及对国民党间谍渗透上让周恩来出够了风头。
总之,毛泽东深知什么时候拉人、什么时候整人;别看毛泽东整起人来无情无义、心毒手狠,他拉拢人的时候,那种虚怀大度、礼贤下士、循循善诱、推心置腹的表演功夫却非老蒋可以望其项背。毛泽东能够敏锐地把握什么时候该用谁谁(尽管用完了可能翻脸不认人、甚至置于死地);蒋介石却不能敏锐地把握这一点(尽管老蒋待人比老毛厚道重义)。毛泽东能够在迷云烟雾中清楚识别敌友,1949年以前,他始终以蒋介石、国民党为死敌,不为任何情绪、道德因素所动,因为蒋介石、国民党是他窃夺江山的最大障碍,1949年以后,又以刘少奇为死敌,因为刘少奇势力是他建立个人统治的最大障碍……
蒋介石却不能在复杂的形势嬗变下清楚地区分敌友,有时甚至以敌为友、以友为敌、“宁饶敌人,不饶朋友”(李宗仁语)。他可以接受中共“输诚”、容忍中共保留非法武装,也容不得地方军阀武装、民团武装,一意收编而后快,尽管这些武装是抗共守土的最坚定力量、是中共渗透天然抗体;他可以容忍中共非法武装毒草滋长般地膨胀,一再与中共谈判,也容不得东北五十万伪军,必欲遣散、驱之投共而后快,尽管这些伪军是本来剿共的大好力量;他可以饶恕中共这个明通苏联、暗通日寇的杀人犯双料汉奸,也不能饶恕不杀人、不扰民、坚定反共的汉奸汪精卫——毒死还不算,还要炸墓鞭尸、他可以让罪该万死的亲共叛国杀人犯首犯张学良颐养天年,却绝不放过白崇禧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首辅、南京国民政府的“定国公”、国民党党内的中共克星,必欲毒死而后快!
从用人上,可以清楚生动传神地看到毛胜蒋败、大陆易手的原因,除开道德因素不说,在审时度势、知人用人上,蒋逊于毛实在太多,毛泽东乃刘邦、曹操式大奸枭雄人物,蒋介石呢,始终突破不了江浙领导人精明而不聪明的千年俗套。
毛、蒋政治家资质的差别,实乃一代大国奸雄与帮会大哥与台湾岛主的差别。
历史事实证明:实施造就英雄(枭雄),英雄(枭雄)也造就时势;个人对历史的巨大作用,被马克思荒谬地低估了。如果毛泽东不是共产党人,而在国民党中厮混,历史肯定会改写。毛泽东这样一个天才的大枭雄材料投了共产党,这样的历史因缘,实在是中华民族的大悲哀。蒋介石注定斗不过毛泽东,国民党内,只有白崇禧能够克制毛泽东,而白崇禧却横遭蒋介石克制,这种的无奈历史局面,实在是中华民族的大不幸。
作者:xilihutu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